分享

福州镇海楼

 泉源阁 2011-09-05

         福州镇海楼建于屏山山顶。屏山在福州旧城正北,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现在的屏山已处于城市北部中心。
    福州屏山公园是通往镇海楼的必经之路    

  

  

    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城墙东、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如今,在南门兜于山脚下,还保留有一段明福州府城的城墙,成为历史的见证。重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所以称为“样楼”(如图)。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上祀真武帝君,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人们说当年石缸中的积水,从来不干涸。

    以前福州的城市规模小,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样楼”又名镇海楼,与杭州吴山、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齐名,历来被视为福州的标志性建筑。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清代谢章铤在光绪年间《重建镇海楼记》中说:“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

     2006年,福州市政府在原址上重建镇海楼,平面尺寸及朝向仍按旧制,其基座提高10米。自从修建了镇海楼之后,近几年,正面袭击福州的台风明显减少。

     新建的镇海楼
 

 

    楼前的七个陀螺形的石缸叫七星缸。历史上福州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经常发生火灾,七星缸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成斗勺形,斗勺盛水,可伏火灾,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登上镇海楼, 遥望四周福州城市建设

     西面

    南面(福州主城区)

   西北面

   北面

 

     东北面(省体育中心)

    东面

        镇海楼中的展品

 

 

 

 

 

    “三山”是福州的标志和代称。而三山之上,又各有标高之志。屏山有镇海楼,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形成三山两塔一座楼。镇海楼,北倚北峰,南有五虎山为案,东衬鼓山,西托旗山。左前于山相扶,右前乌山呼应。乌龙、白龙双江如玉带环腰。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陈亮,写下《登北城镇海楼》诗:“东西屹立两浮屠,百里台江似带纤。八郡河山问故国,双门楼阁宋行都。自从风俗归文化,几见封疆入版图。惟有越王城上月,年年留影照西湖。”当年的“样楼望海”与“龙舌品泉”等被列入西湖八景,载入《新修西湖志》。宋代诗人陈轩那首著名的赞美福州的诗:“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也许就是在烟雨蒙蒙的三月,在镇海楼写下的。
    历史上,镇海楼屡毁屡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曾作为中山纪念堂,民国中毁于火。1945年改建为林森纪念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废。

 


      

    《重修镇海楼记 》   镇海楼,据福州北城屏山之巅,始创于明洪武间,初称样楼,盖环城诸门楼之范式也。后易今名,累代承沿,阅六百余载矣。古者建楼,必考形势而寓义理。观之以势,州城北高南卑,楼则雄峙北端,凭楼南望,于山、乌山交护左右,白塔、乌塔掩映其上,蔚为春花竞艳,秋月留香,南门之秀气郁然锺焉。复引目延眺,闽江清波横漾,若玉带蜿蜒,东注向海,时有渔舟唱晚,洋舸遥徕,江海之豪气廓然蕴焉。察之以理,楼名镇海,其指盖亦深矣。闽峤临海,夏秋台风,频或致患;又江海天隅,畴昔海氛偶作,间扰皇州,民颇虞之。楼之所镇,其在绥海宇、致和瑞乎?善矣前贤语曰: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惟世运迭更,明清以降,楼屡遭毁,幸亦屡获重修。考清光绪间复建之楼,于民国二十二年罹火毁圮,后改建乡哲林森纪念堂。公元一九七○年,有司因故拆除。兹逢新纪晖光,省市主政以承风敦俗为务,秉民意,振宏纲,广延多士,醵集资金,重为建楼。楼式循依旧制,尊崇古道也;楼基拔升十米,庶便瞻瞩也。兴工于二○○六年十二月,经营弥载,始克告蒇。於乎!后之登楼者,其临高骋怀,遐览物华盛景,遥睇天风海涛,将谓吾州之福,宜有系于斯楼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