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柔肝 | 医源世界--龟甲抗纤丸

 昵称3229476 2011-09-05

主题:柔肝

+ 关注 ≡ 收起全部文章

柔肝熄风法治疗眩晕症44例临床观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年第11卷第8期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柔肝中药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及关节软骨低聚基质蛋白(COMP)分泌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分阶段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以2×10^4/ml密度接种3代内细胞,以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鉴定细胞。给予家兔临床等效剂量灌胃后,抽取含药血清培养细胞,分别用5%、10%的柔肝方含药血清(分给药后1、3、5h3个时间点)以及正常兔血清、小牛血清干预7d,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观察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采用柔肝复方组及单味柔肝药提取物直接添加体外培养体系3d,添加终浓度为10mg/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软骨细胞COMP分泌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细胞经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阳性表现,在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面,柔肝方含药血清各组均优于兔血清组和小牛血清组,其中含药血清组的3h时间点总体优于1h及5h时间点(P〈0.05);在对软骨细胞上清COMP分泌方面,柔肝复方及单方提取物组均有促进细胞分泌COMP的作用(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柔肝方中药含药血清可以促进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在药物直接干预的条件下,柔肝复方及单方提取物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分泌COMP。
日期:2009年6月23日 - 来自[胆病]栏目

话说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芍药花

  □ 王金山 安徽省中医院

  芍药花容绰约,酷似牡丹,为我国最古老的种植花卉之一。3000年前,男女情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即用芍药相赠。特别是寄托惜别之情,故有“将离”之称。宋代蔡襄诗云:“持之遗佳人,岁久香不息”,也是取这一花语。

  芍药在晚春开花,被视为宴会上最后的一道美酒,“婪尾”即是最后一杯之意,芍药殿后,故有“婪尾花”之称。

  芍药晚开,也体现了君子高节。宋代陈从古作《蝶恋花》有云:“有尽天红诨漫语,淡装偏称泥金缕,不共铅黄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此词歌颂了芍药不与“天红”为伍,不与“铅黄”争春,独在春末昂首怒放。

  芍药花可食用,可与荤素原料配伍,熬粥、做汤,还可泡茶喝,色香味俱佳。芍药被称为女科之花,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而是因为它的根好。芍药的根仍称为“芍药”,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1000多年前的医药著作《本经》里,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开始把它分为白芍、赤芍两种。它们不同之处在于:赤芍为野生品,入药以原药生用,其功用长于凉血逐瘀;白芍为栽培品,经刮皮、水煮、切片、晒干而成,功效长于补血养阴。其中尤以浙江出产的芍药,品质最佳,称为“杭白芍”。

  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性凉,它是镇痉、镇痛、通经药,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如腹痛,可取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服;头晕、头痛,可取白芍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痛经,可取白芍9克、干姜3克、红糖20克,水煎服,效果都很不错。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味苦、性凉,有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胁痛等症。

  “逍遥散”以白芍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而胜。医生常以此二药配香附、八月扎、郁金、乌拉草、桔叶等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效果十分理想。此外,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效果都比较显著。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深受患者的喜爱。

 

日期:2009年6月20日 - 来自[辨药识药]栏目

柔肝和胃治疗小儿厌食症

【摘要】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一种常见病,中医以往认为本病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多因喂养不当,脾胃虚弱引起。治疗也以健脾养胃,佐以消食化积治疗。笔者从现代小儿生活条件改变对其心理、生理影响方面入手,认为本病病机已与以往不同。把本病病机总结为肝胃郁热,治疗上采用柔肝和胃法。

【关键词】  柔肝和胃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长期的食欲不振,拒食,以致引起小儿逐渐乏力,消瘦,发育迟缓等症状。既往多认为是由于小儿脾胃虚弱,喂养不当及环境因素造成小儿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减弱,病位主要在脾胃,治疗上也以健脾养胃为主。  

  1  病因病机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以及对小儿抚养观念的改变,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已经与以往不同。现代社会中小儿总体生活条件较以前大为改善,饮食结构、营养组成更加充分合理,营养不良造成的脾胃虚弱因素已基本不存在。同时由于小儿家长对育婴知识的重视及掌握水平的提高,使不合理喂养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并且因为各方面条件改善,小儿体质也在增强,其本身脾胃虚弱的影响也降低了。与之相反,一些其他因素在小儿厌食症形成中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喂养小儿过程中,高热量饮食增加,中医认为膏粱厚味长期过量,则使胃蕴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小儿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提高,往往被娇惯,情绪很少受正确引导和约束。小儿本身缺少分辨能力,行为由自己好恶决定。再加上家长的溺爱,现代的儿童往往十分任性,脾气急躁,情绪波动很大。小儿生理特点就是“肝常有余”,肝体阴而用阳,“有余”即指阳气相对有余而阴气相对不足[1]。再伴以性情急躁,使肝阳更加亢盛,久亢则化热,肝属木,胃属土,生理上木克土,所以肝热内蕴,最易犯胃,即叶桂所说“肝风内扰,阳明最为其冲犯”,从而肝热蕴胃,再参以膏粱生热于胃,最终形成肝胃蕴热病机。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喜润恶燥,喜凉恶热,热蕴于内则胃失其所喜,受纳功能受损,饮食不入,形成小儿厌食症,即王孟英所说“不欲食病在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小儿厌食症是由不良情绪作用使其生理上相对过亢的肝气形成病理条件,阳亢化热,乘克于胃,肝胃蕴热,胃失受纳,病位表现在胃,实则在肝[2]。

  2  治疗

    针对以上病机,笔者于治疗方面采取柔肝和胃法。虽然小儿厌食症病机为肝胃蕴热,但其是由于在生理基础上形成,况且小儿脏腑柔嫩,所以不宜采取清肝伐肝的攻邪之法,以免损伤肝的生理功能。而应该采用柔肝方法使过亢的肝阳恢复正常状态,肝热解除,胃不受克,受纳得以恢复,则厌食缓解。同时又不戕法正气。所谓“柔”,即指滋肝阴以治肝阳,治肝阳以凉肝热,采用甘酸性平或微凉的药物如熟地、枣仁、白芍、白菊花、乌梅佛手玉竹胡黄连等,滋养肝阴,使阴能和阳,阳亢得平。肝热得清,胃不蕴热而得“和”。“柔”、“和”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剂型上多采用散剂、水丸,使小儿易于接受,不违其性。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7岁,有厌食史3年余,家长曾带其多处就治,服用锌剂、维生素氨基酸制剂多种不见明显好转。就诊时食量极少,食欲极差,消瘦,体重15.5kg。急躁好动,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诊断:厌食症,肝胃郁热。治以柔肝和胃。熟地15g,白芍12g,乌梅10g,胡黄连10g,佛手10g,玉竹10g,丹皮8g,焦麦芽10g,5剂水煎服。服药后食欲食量明显增加,情绪已改善,后用上药改成散剂服用1个月,饮食恢复正常,情绪稳定,好动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至18kg。随访1年饮食正常。

  4  讨论

    小儿厌食是儿科一种常见症,属中医“恶食”、“食积”范畴,以往多从脾胃论治。笔者根据小儿现代生活条件和性格特点及生理现象对其病机进行探讨,总结本病病机特点为肝胃郁热,采取柔肝和胃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病病机提示生活条件,情绪对躯体疾病的作用,证实了中医“天人合一”所示的环境在人体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情绪对发病的影响。符合现代医学的“社会-心理-生物”疾病模式理论。

【参考文献】
  1 汤一新,魏睦新,熊维美,等.当代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4.

2 赵亚岚.抑肝扶脾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现代中医药,2002,5:52.


作者单位:102401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9卷第7期]栏目

李夏亭:龟甲抗纤丸

 

 

点击查看完整图片

 

李夏亭

     李夏亭,江苏常州人,1952年出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融中汇西,勤于实践,擅长各种慢性肝病肺病肿瘤皮肤病、消化系疾病和温热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论治方法。研制了柔肝降脂胶囊、金虎降酶胶囊、三草冲剂、冬草口服液、软肝化瘀膏、益母生化膏疏肝健脾散、门冬益肺冲剂等纯中药制剂。开展多项中医药科研,其中《中风高危因素的研究》获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著作2部,参编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组成  炙龟板200g,炙鳖甲100g,炮山甲100g,鸡内金100g,浙贝母100g,山茱萸100g,熟地黄150g,驴皮胶100g,西洋参50g,生白术100g,白芍100g,赤芍100g,参三七100g,炙丹参100g,制莪术100g,水蛭50g,桃仁50g,炙全蝎50g,炙黄芪200g,茯苓100g,建泽泻100g,熟大黄100g,研末。

  川石斛300g,木灵芝300g,仙灵脾100g,茜草100g,地鳖虫50g,生牡蛎500g,苡仁500g,白花蛇舌草500g,蒲公英500g,苦参300g,煎汤泛丸。

  功能  健脾祛湿,化瘀消瘕,柔肝益肾

  主治  肝硬化、慢性肝炎属气阴两虚,肝阴内耗,夹有痰湿瘀血互结所致者。

  用法  每次10g,每天2次,温水送服。忌食发物,感冒发热期间暂停。

  方解  清补兼施同时采取化痰散结、祛瘀通络。龟板、鳖甲、白芍、炮山甲、牡蛎养肝柔肝、平肝软坚;驴皮胶、石斛、熟地黄、西洋参、灵芝、山茱萸、仙灵脾益肾养血;黄芪、鸡内金、白术、茯苓、泽泻、浙贝母健脾祛湿化痰;赤芍、参三七、制军、水蛭、莪术、茜草、桃仁、地鳖虫化瘀行血中之滞;全蝎、苡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桃仁、赤芍等活血化瘀中药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抑制HSC的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动物实验及药理研究都已证明或初步证实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本方寓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柔肝疏肝、消积破瘕、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多法,同时兼顾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加减  舌苔腻加佩兰厚朴;便溏去苦参、鳖甲,加怀山药车前子;鼻和牙龈出血去水蛭、桃仁、地鳖虫,加生地、茅根、茜草炭。

 

 

 

 

日期:2008年12月14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善怒

善怒   证名。即喜怒。指易于发怒,甚或可无故自怒。多属肝病之常见证候。《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少腹,令人善怒。”临床以肝实气滞较为常见,其证以善怒、胁肋或胁腹痛胀(或痞满)为主,宜用柴胡疏肝散四磨汤香甘散小柴胡汤加香附、川楝子癫狂证之善怒者,用生铁落饮。肝燥血虚,稍有刺激即动怒者,宜养血柔肝、用滋水清肝饮,解怒平肝汤加味归芍汤等方;肾阴虚导致肝旺者,除善怒、心烦外,每有入夜即口舌干燥,睡眠欠实,宜滋水柔肝法,选润肝汤、萸芍地黄汤或麦味地黄汤等方。参见怒伤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S]栏目

柔肝

柔肝   治疗学术语。亦称养肝。是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证见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肢体麻木,脉弦细等。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类证治裁》:“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故肝脏以柔为补。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R]栏目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9 1 2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