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阳冰

 石墨草堂 2011-09-05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李阳冰,谁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赵郡(治今河北赵县),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徽亳州一带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寄寓云阳。初为缙云令、当涂令。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介绍
代表作
艺术成就
石刻书法
济困李白
传世作品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
  

李阳冰像

[1]
)人,祖籍赵郡(治今河北赵县)。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徽亳州一带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1。李白族叔。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曾刊定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直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著原貌。
  1《赵郡李氏》《中古时代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家学文化简论》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自称:“ 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冰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後,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编辑本段代表作

  《三坟记》,唐大历二年(767年)刻。李季卿撰,李阳冰书。《三坟记
  

李阳冰书法

》为李阳冰代表作,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光滑洁净,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是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清康有为认为《三坟记》以“瘦劲取胜”。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介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著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曾刊定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直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著原貌。
  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自称:“ 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大诗人李白有诗
  

李阳冰书法

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冰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後,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代表作品《三坟记》,唐大历二年(767年)刻。李季卿撰,李阳冰书。《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光滑洁净,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是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清康有为认为《三坟记》以“瘦劲取胜”。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介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著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

编辑本段石刻书法

  李阳冰所书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 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铭》、陕西西安的《颜帷贞庙碑额》等。尤其安徽芜湖十二中学校园的《谦卦碑》,是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而刻于石的。此碑为篆书,气势犀利,风骨遒劲,笔法雄健。唐时散落民间,明初芜湖王氏于当涂城内获得,将碑转至芜湖秘藏家中。至明嘉靖四年 (1525),始由芜胡关监督张大用从王氏家中移立于学宫,并为之题跋云:“阳冰篆书祖秦相斯,而笔力过之,舒元舆辈论之详矣。是刻藏芜湖王氏,国初得之当涂县治,风骨雅健,卓有古意。”可惜这“题跋”碑石在“文革”动乱中毁坏无存,而三块《谦卦碑》至今犹存。

编辑本段济困李白

  唐上元二年(761),晚年的李白穷困潦倒,从金陵(今南京)来到当涂,投奔其叔李阳冰。起初,李阳冰不知道李白的窘境和来意,当李阳冰送李白上船告别时,见到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又把他挽留下来。
  诗中首先对李阳冰的才华进行了赞扬,说:“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他认为李阳冰为人耿介,才高出众,从小就受到家乡贤士的器重和赏识,许多贤达名士都愿意与他交往,说他既不依附权贵,又具有英豪之气。接着他又在诗中对李阳冰在当涂的政绩进行了颂扬与评价。说“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他认为李阳冰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当涂,临危受命,治理有方,惠泽遍施,政绩卓著。最后才在诗中陈述了自已无所依归的困难处境,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从诗里看出李白分明是在冬天由金陵来当涂访问阳冰的,因为在金陵靠朋友的周济已不能维持生活,所以才来当涂求靠。而李阳冰则气度轩朗,竭力相助,待友以仁,使李白晚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
  李白寓居当涂后,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时相过从,屡有聚会。他看到当时的李阳冰,是“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说阳冰不仅书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艳丽华美。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他还专为李阳冰写了一篇《当涂李宰君画赞》,赞云:“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凤,麟腾玉京。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这篇赞文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李阳冰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而且为李阳冰这样有谋略、有胆识、有政绩的人,在国家动乱、世道衰微的情况下,不能大显身手、施展抱负而惋惜。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已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后来李阳冰将其诗文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阳冰在《序》中说他“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俾予为序”。这是说李阳冰在“临当挂冠”正要罢职的情况下,还为李白编了集子,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除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交游等情况作了扼要记述外,同时对李白的著述情况和诗文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编辑本段传世作品

  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吴季札墓志》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