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城盐池:食盐不为人知的文化价值

 hfscb 2011-09-05

运城盐池:食盐不为人知的文化价值

2011年09月05日 09:35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相传五千年前,蚩尤和黄帝为了争夺地区的控制权,双方围绕盐池展开了一场大战,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曾明确写道:盐池,成为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山西运城因此成为兵家必争、政府管辖之重地,一片古老的盐池、一座唯一的池神庙,解读食盐不为人知的文化价值。

相传黄帝和炎帝在山西阪泉地区打了三次大仗,最后,黄帝收服了炎帝,并取代他成为华夏众部落的新首领。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后来有专家认为,此战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就是争夺看似很普通的东西,食盐。中国疆域辽阔,而主要盐产地数千年相对固定,食盐分配遂成左右天下大势的要因。乱世割据,得食盐者未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却必然先得食盐。炎黄部族为争夺池盐而战,进而成为中原地带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而后不久,为了争夺食盐的控制权,黄帝又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场世纪大战。

解说: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生活着许多原始人;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首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

在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有一个很特别的村子——蚩尤村。千百年来村里的人一直认为自己就是蚩尤的后代。

嘉宾:部落一部分人就到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以后就看见咱们这个中条山树木茂密,里面有果实,也有那个野果,还有猎物随处可见,能够看到很多猎物,这样子他就觉得可以生活的地方,那个山沟那边还有水流出来,看环境特别好,再一个就是通过茂密森林往北边一看有个盐池,慢慢发现这个就是盐池那边能产盐。

解说:中条山,横在山西省南端的一条山脉。山北面一条狭长的湖泊,就是运城盐池。相传蚩尤带领着部落族群迁徙到这里,并在盐池附近定居下来。运城不但产盐,而且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适宜,加之涑河在此汇入黄河,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它地处黄河以东,所以在古代,以今天运城为中心的山西南部地区又被称为“河东”。

记者: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在中原的腹地,黄土高原这个地方,会天造地设的出现这么一个盐池,它是从地理上怎么形成的?

嘉宾:我们的祖先他们认为凡是黄河拐弯的地方,就是由黄河浸淫而成的,实际上根据现代地质考察,在酝酿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时候,就是大约现在2600万,到2800万年前之间。中条山的隆起和山的北面,发生了大面积的洼陷,形成了盐池的雏形,在这个时候啊,有大量含有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到这。

记者:就积淀下来了。

嘉宾:积淀下来了。

记者:大概面积有多大这盐池?

嘉宾:总面积132平方公里。132是个啥概念啊,六个澳门那么大。

解说:相传五千年前,蚩尤和黄帝为了争夺地区的控制权,双方围绕盐池展开了一场大战,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曾明确写道:盐池,成为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记者:我们都知道,盐是人类根本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需求的一种物质。那么过去管仲就说过,如果这一户人家有十个人,十个人都要吃盐,有五个人,五个人都要吃盐,不能说其中有一个人不吃盐。所以盐是一种不可或缺,又没有其他的物质可以替代的,一种人类需要的一种东西,所以大概可能,盐是最早从一般商品中间超越出来,最早变成一种像有点像硬通货似的一种商品。

嘉宾:这个盐在没有发现石油以前,盐就是硬通货,谁具有了盐,谁就具有了国家。我们那个地方,尧舜禹故都啊,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对吧,1998年高考的时候有一道题,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答晋南晋西南都对。为什么说呢。帝王之都为之中,那个帝王之都都在盐池附近,所以直到现在为止,我们俄罗斯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献上两件东西,面包和盐。

解说3:相传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勇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

嘉宾:那个蚩尤的蚩非常有意思,山下面一横压一个虫,那就是说中条山下压了一个虫就是谁呀,就叫蚩尤。

记者:当地老百姓说的,中条山底下好像还有一个村子就叫蚩尤村是吧?

嘉宾:就叫蚩尤村,它就在盐池的东边。

记者:在盐池的东边。

嘉宾:东南方向。

记者:那么黄帝战蚩尤的传说故事我们一般推断它在五千年多年以前?

嘉宾:五千多年以前。根据现在的地质构造和我们的华盐设计,就是蚩尤村那个方向,是占有资源最丰富,到现在为止都是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它产的盐味香颗大,驰名远洋,蚩尤村边上有个盐号叫做“汴合兴”,汴梁城的汴,合作的合,高兴的兴。那个盐就是驰名国内外的,好多商人,河东商人做生意,他就指明要汴合兴的盐。

记者:就是它的盐的质量特别好。

嘉宾:对,但是黄帝相对占的池西这一块,就是佘东这一块啊,资源贫乏,到现在也是资源贫乏,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内,蚩尤是盐池的主角。

解说4:宋太宗时所编《太平御览》记载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黄帝归于泰山。得九天玄女授予阵法,后又经过多次激烈的厮杀,最终黄帝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蚩尤也被处死,身体被分开弃于解州。

蚩尤被杀后,黄帝牢固的控制了盐池。后来到了尧舜禹时代,所建都城也都在运城附近。

记者:盐池周边,我们就说到夏县,和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的来源直接有关的这种地名啊,好像都是在这一带是吧。

嘉宾:都在这一带

记者:过去说三代都是围绕盐池在周边兴建。

嘉宾:这三个就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就是现在我们的安邑,禹都夏县。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建都呢,因为都在盐池附近,它有最方便的资源可以控制。三国的时候曹魏曹操说过,河东盐池就是他的股肱之地啊。

解说5:舜帝时,人们吃的盐还都是盐池日照挥发后,生成的自然盐。阳光曝晒盐池卤水必然产生水蒸气。如果无风,水蒸气就浮在池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离层,影响池水继续受热蒸发。当风吹拂盐滩时,还会促使水面波动;波动的水比静止的水承受日光曝晒的面积要大,这也会加快蒸发,促成盐的结晶。

所以在当时风神特别受到尊重,因为晒盐需要风,而这里的南风又极为强烈。中条山虽然横在盐池南面,但南风会拥挤着穿过山谷,更加猛烈地横扫盐池,以至盐池湖畔蚩尤村的居民住房都必须坐南朝北,背向中条山,避开风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当年舜帝曾亲临盐池观察,欣喜之余,抚琴做《南风歌》,生动的阐述了南风对盐池的重要性。

嘉宾:舜在那接受了尧的禅让之后,在那开完四岳十二牧会议,开完以后心情非常舒畅,望着和煦的南风,唱了一首《南风歌》。

记者:实际上也就说我们指的这个风风风主要指的是南风吗?

嘉宾:南风。《南风歌》就是南风之薰兮,这个薰啊就是香的意思,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个愠是烦恼,和煦的风吹过来啦,那就有什么好处呢,第一,解除我心中的烦恼。

记者:心情愉快。

嘉宾:第二句叫做:南风之时兮,这个时是及时。

记者:及时雨的意思。

嘉宾: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个阜和富强的富是个通假字,有学者研究认为《南风歌》就是最早的一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歌。

记者:不仅反映了民本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实际上是一首,应该说就是中国最早,世界上最早的一首盐歌是吧?

唐代大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78年,中条山一带阴雨连绵,连月不开。盐官不停地祷告上天,终于迎来了天放晴的一刻,随后他们发现,被淹的盐畦中出现了“红盐自生”奇事。现在的盐工都知道,卤水和淡水结合操练,盐在结晶过程中就带有颜色,以红色居多。所谓“红盐自生”就是雨水浸入盐畦卤水中,影响结晶所致。这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在当时无法用科学原理解释这种“奇闻异象”。盐官把这种现象报告给唐代宗,代宗派人前往运城盐湖实地察看,得知红盐现象确实属实。唐代宗认为盐池生红盐,上古未有,自然是“祥瑞之兆”,本来对洪涝破坏盐田生产担心不已的他转而龙颜大瑞,特下诏书,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湖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池神庙也就此诞生了。

解说:池神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盐池的北岸,池神庙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依丘陵地势高低错落而建,其南面正对着浩渺的盐池。

嘉宾:这是一个大象形的物,这是一个硕大的毛笔头,看见这个毛笔头,我们就想起中国一个成语,叫做如椽巨笔。它在这起一个什么作用?起一个当众的作用,就是意思一夫当关的当,说的白一点,就是起一个通俗的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参拜池神的人到这儿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有确切纪年的就是公元1703年11月初八日,爱新觉罗玄烨就在我们这个地方下的轿,然后参拜的池神。

记者:池神庙的建筑,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嘉宾:它这个属于是金龟戏水,我们站在现在那个海光楼,就属于龟的肩膀,前面的那个神道属于龟的脖子,你看所有的门,北京的,故宫大门,景门,景在这大的意思,午门,就是南门是正门,朝南的门是正门。池神庙反反如此,池神庙历史没南门,就是咱们进的门叫乾门,西北门,乾卦的卦词是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最尊贵的客人进这个门。然后它没有南门,为什么没有南门,这个南和困难的难是谐音,商人忌讳这个。它有东门,东门叫伤门,五劳七伤的伤,西门叫惊门,有惊无险的惊。所以说史书上记载康熙皇帝是非常讲究风水的一个,他拜谒完池神以后,然后转过身来看一看大戏台的折子戏,然后上到海光楼一览无遗盐池的风光,最后在伤门面前徘徊,表示对五劳七伤的盐工的一种体恤,然后从西门出去,有惊无险的那个惊,到盐池转一圈。

解说:统治者对运城盐池的重视从早期开发时就很明显,到了春秋时期,《左传》中已经有了开采山西南部池盐的确切记载。当时河东地区属于晋国。而晋国强盛则与盐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采访

记者:听说晋朝能够在春秋成为五霸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它是把盐的这个官营部分开放市场交给了民间来民营。

嘉宾:对,晋国的大臣铸了一套甬钟,现在这套甬钟在保利大厦博物馆里头,那上面说的是什么内容呢,就是说公元前740年晋国的大臣戎生用一千大车的盐,翻过中条山,走运盐古道到繁汤就现在的湖北,去换铜。

记者:那边是有铜这边有盐。所以当时候占有盐池的政权,一定是比较强大的?

嘉宾:比较强大的。所以那个晋国紧挨虢国的时候是个虞国,晋国不断向虞国贿赂,送千里马送玉壁,这个时候虞国的大臣说,给那个虞公说,我们跟虢国的关系就是牙齿跟嘴的关系一样,如果我们现在借道晋国,进攻虢国,那么虢国灭亡以后,反过来就是对着我虞国了,但是虞公不听,最后招致了虢国灭亡。这个时候晋国的国公得意洋洋地说,玉壁还是我的玉壁,千里马还是我的千里马,如果说要有变化的话,无非是千里马老了一点,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经典。

解说:

在池神庙里有一座海光楼。楼上的一副对联非常引人瞩目“常平乃关壮缪故里,辖其民也,理应忠心报国;解池本包孝肃旧制,治此盐者,首当铁面无私”。意思是谁要当运城的官,就得像关羽那样忠心报国、包拯那样铁面无私。

记者:关公过去在盐池这里打过工的对吗?而且据说有一些民间传说,他在这个地方因为路见不平,然后参与了一个斗殴事件,然后有命案在身才跑出去,关公是在这里干过事么?

嘉宾:关公亡命涿鹿以前,就是19岁以前,他在盐池边上就是打铁兼贩盐,但是爱好仗义执言,所以说他把恶霸吕熊,吕熊在村子里欺男霸女,把吕熊杀掉以后,就开始逃亡,逃到潼关以后,那个时候也没有照片,就画他一个影像,官兵都在照着影像抓他。

记者:那么现在在盐池周边有没有祭祀关羽的一些寺庙?

嘉宾:在盐池的西边有全国最大的武庙。

记者:就是解州那个?

嘉宾:对,解州关帝庙。但是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朝,现存大部分都是明清,因为明清之间失过一次大火,那里边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圣谕。

解说9:历朝历代的君主都盼望盐池能给国库里增加收入,所以唐以后各代都对池神庙进行过扩建,皇家朝拜的香火一直旺盛。

记者:据说到这个盐池来祭拜池神的历代的皇帝有数十位之多?

嘉宾:应该说从黄帝算起到解放前应该有三十几位。

记者: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以后,一般都是先拜池神,就盐神,然后再在去拜关帝是吗?

嘉宾:对,我们有确切信史记载的就是康熙42年,1703年,11月初八日,爱新觉罗玄烨,先来池神庙拜谒,拜完以后,然后去关帝庙。

解说:到宋朝时,盐池生产进一步发展,年产达到七八万斤。庆历二年以来,官府开始实行专卖的“禁榷法”,由官府差遣服役的士兵和百姓用牛车搬运到各地,再由各地官府设场出售。这样一来导致了贪官污吏趁机从中渔利。使服役的士兵和百姓备受搬运之苦,而国家的收人也受到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包拯作为户部副使奉命赴陕西,与转运司解盐司共同议定盐法

嘉宾:包公当时的职位叫什么,三司户部副使,相当通俗说,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民政部长、检察部长。但是他来的时候,他是支持一个范祥,模范的范,祥瑞的祥,他在那推行了一套改革制度,但是他没有官方背景推行不开,所以宋仁宗赵祯就派他来了,他有先斩后奏之权,所以很快在盐池进行了摧枯拉朽的改革,所以他走的时候,老百姓出城三里地跪拜挽留他,还给他送一个万民伞,所以说包拯主持盐政的时候,是盐池历史上经济收入最辉煌的时候,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解说:池神庙在明朝时经历了一场大地震,严重受损,不过嘉靖十四年又得以重建,之后增加的建筑、修葺活动还在继续,到了清代,除了重修池神庙之外,还在清世宗雍正五年加封盐池之神为“昭惠裕阜盐池之神”;还规定,每年的三、六、九月要祭祀池神,并召募僧人朝夕供奉香火。

你看我们东边是太阳神,就是中国的阿波罗,因为咱们老百姓说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东边是太阳神。西边是风神。为什么要设置两个神呢,就是产盐的生产要素,靠太阳蒸发,靠风来搅拌,一个要呼风唤雨,一个要艳阳高照,谁来协调它的关系呢,池神,怎么证明池神有这种能力呢,池神的螭尾轻轻地压在太阳神和风神的螭尾上,这就是说在这个管辖制度上,这个池神有最后决定权,谁来协调池神来协调,

记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河东盐,也就是盐池的盐,一直可以说是占据最主要的一个地位。但是后来海盐起来以后,我们知道,到了清朝的时候,像淮盐,芦盐。

嘉宾:长芦盐区。

记者:几大盐区出以后,是不是我们这个河东盐的地位相对来说下降一些?

嘉宾:我刚才跟你说,最辉煌的时候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建庙的时候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到了康乾盛世以后,南方的淮盐、长芦盐,还有闽盐,福建的闽盐,这些群雄并起,河东盐池的地位就相对就下降了,当时蜕变为10%,它的销渠也有了变化,它由原来的北极、燕带、南达、樊邓、西入、秦隆、东逾、周宋。变成了三个半省,河南的半省开封以西,陕西的半省宝鸡以东,山西的半省太原以南。

记者:河东盐质量怎么样,就比如说和我们刚才说的其他几大盐区的海盐相比,和四川的井盐相比?

嘉宾:河东盐里面含有氯化钠,现在比起来比海盐要低一点,但是河东盐里面含有微量的硫酸镁,这是别的地方的盐不可比拟的,在前面山西省的潼关,潼关的酱菜,历史上一直用河东的盐腌制,还有临晋的八宝酱菜,曾经上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他们的腌酱菜,用河东盐腌好以后,颜色红润口感很好,尤其是河东盐腌鸡蛋,那个鸡蛋黄能腌出油来,但是如果不用河东盐,用别的地方盐,达不到这种口感,这就是河东盐的绝妙之处。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写过一篇《历史与盐》的文章。他认为,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且有的历史学家也认为,人类最初的贸易商品可能就是盐,最初的商人应该就是盐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最早的商人可能就是活跃在运城盐池附近的山西盐商。在周朝的史书《国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绛邑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绛邑就是指的今天山西南部的一些地区。那时富可敌国的山西商人们,坐着用金玉装饰的豪华马车,穿着华丽的服装,往来于各国宫廷之中。今天,很少有人会想到,在中国北方的黄土地上,普普通通的食盐居然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而这些白色的颗粒造就了山西,也造就了晋商。

解说: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物资匮乏的古代,贸易的原则主要是互通有无。能长途贩卖到其他地方的商品,只能是那些地方需要而又无法生产的东西。比如把南方的茶叶贩运到北方,把边疆的马匹贩运到内陆,商人们在巨大的地区差价之中才能赚到可观的利润。在这种贸易中,聚集在运城盐池附近的人们开始逐渐向周围其它地区扩散。运城的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开始被贩运到其他各地。

记者:我们知道这个盐铁专卖,历史上这种历朝历代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央政权一直是把由盐产生的重要的财税,作为支持国家经济稳定和政权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它中间会有的时候收的紧一点,有的时候放的松一点,但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么晋商的崛起,包括晋商的发源,是不是和这个河东盐有关系。

嘉宾:应该是这样说的,就是晋商在华商里面是劲旅。他是一个非常强的团队,但是盐商在晋商里面是巨擘,大拇指头。池神庙有一块碑,说明了道光十八年,就是那个当时有一个太谷的商人,叫做杨莲新,他应该是和乔致庸是连襟,所以说很多盐商,历史上记载猗顿他就是盐商的鼻祖。

解说: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中,池盐成为山西千年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资源。在晋国时最有名的商人是一个叫猗顿的人。猗顿原是齐国的小贵族,后来在山西南部靠经营畜牧和贩盐起家。《汉书》中用“赞拟王公,驰名天下”这样的词形容他。

记者:当时经营盐的这些商人都是当时候脑瓜子最好使的?

嘉宾:对,脑瓜最好使,当时从元代以后,运城就有了运学,就是专门培养盐商子弟的干部学校。

记者:我们知道晋商明代的崛起,和当时候的长城沿线九边保这一个驻军的后勤供给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叫开中法

嘉宾:开中法,开中入中

记者:开中入中,就是商人如果承包了,当时候驻边这些军队的后勤,然后解决了这个军队的粮食,包括穿着补给之类的东西以后,政府也不给商人钱,但是给他一个类似一个条子,就是盐引,这个盐就是指的。

嘉宾:河东盐。这个开中入中,宋代就出现这种问题了,宋代这个官商勾结,河东盐池的盐堆上已经长出了大槐树,两个人可以抱住了,但是消不出去滞销,边关急需盐,急需粮秣弓箭盐硫黄没人去。所以马克思说,你有300%的利润,商人就可以冒绞首的危险,所以范祥就出了这样一个注意,你先去给我往边关送一趟,回来我拿河东盐奖你。这个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原始股,你先为国家效一趟劳,然后你掏四千,四贯八百文,就是4800个的铜子,买一个钞,钞票的钞,就是那个时候南宋。

记者:等于是国家给你的一个股票了那个时候实际上。

嘉宾:对了,然后你就上市了,你拿到以后你就上市了,然后你就越炒越高,越炒越高。所以就这么回事。所以范祥出了一个钞引发,在包拯的强力支持下,国富民强,商人和国家都取得了很大利润。

解说:清王朝取代明王朝政权之后,于清顺治六年在盐业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畦归商种”,即由清政府将运城盐池的盐畦让给盐商晒盐,并向盐商征收畦税。畦归商种以后,运城盐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盐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盐商既是盐的生产者,又是盐的运销者,经运销盐的业务变得更为有利可图。

嘉宾:这是一对貔貅,造型非常独特,你看脸对脸,耳朵对耳朵,瞬间定格下来的非常美的一个造型,貔貅在中国俗语里面就是说是一种敛财的,商人把它的放在这儿是一个心中的偶像,咱们再说的通俗一点,现在说貔貅就是只吃不拉,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就是说当时的希望就是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你看这个虽然风剥雨蚀也9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北宋末年的遗物,这是宋代的东西。

解说:驰名中外的晋商在驰骋商场500年中,除去晚期所依靠的票商外,其余时段基本都是靠盐商来持续、演义的。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经营解州池盐“盐利倍增”的人数曾高达500余家。而无论官专卖、官专营,军事管制,或是官府监督下的商人分销或包销,官府、盐民、盐商三者都始终围绕着盐业这个主线相互依存着、斗争着。官府的管制力度有松有紧,盐商的获利有薄有厚,但却始终顽强地存活着、延续着,继而壮大着。

盐,似乎无处不在,有时却又求之不得。今年3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刮起了“抢盐风”。原因是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加碘盐回去吃,能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时间货架上的食盐被人抢购一空。可见盐这个看似普通的东西,其实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多么的重要,盐不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而且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类的文明故事,如迁徙、征战商贸背后也许都闪烁着这种白色晶体的身影,可以说没有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盐就可以算是文明之源。成为促进人类聚居、商业发展和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这种影响会一直延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