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鸡鸣紫陌曙光寒
帝国在蒸蒸日上,但这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新宫殿被命名为“大明”。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
武门政变之后,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退位,儿子李世民继承帝位,这就是唐太宗。公元630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归顺,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帝王被周边的游牧民族如此尊崇,非常罕见。在唐太宗的苦心经营下,帝国开始走向兴盛之路。大唐在蒸蒸日上,但这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史书记载,晚年的太上皇郁郁寡欢,整日沉迷于琵琶弹奏当中。
唐太宗曾经为建立大唐而浴血奋战,大唐又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退位的父亲使唐太宗的内心一直难以安宁。这是一个渴望完美的帝王。他不仅希望建功立业,而且希望自己有一个孝子的名声。公元632年的夏天,当唐太宗出长安城避暑的时候,父亲却不愿意同行。
公元582年,隋帝国营建长安城。根据古老的乾卦理论,皇宫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公元618年,大唐代隋而立,仍旧以太极宫为皇宫。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正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长安的夏天经常下雨,太极宫因此很潮湿。由于多年征战,唐太宗一身伤痛。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皇帝不得不出长安城避暑。
唐太宗避暑的一个地方叫九成宫,在长安城以西三百里。九成宫是隋帝国建造的,史书记载,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九成宫。长安城中流传,杨坚正是在九成宫被自己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所杀。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因为争夺权力,儿子们互相残杀,父子之间也形同陌路。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愿意目睹父子反目为仇的是非之地。当唐太宗邀请父亲前往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拒绝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马周的官员建议,在长安城为太上皇营造一所避暑行宫。马周认为,这件事可以昭告天下,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对父亲尽孝。
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有一片隆起的高地,离宫的位置就选在那里。工匠云集,打夯的声音响彻天空。在唐太宗的旨意下,帝国开始为太上皇营建避暑行宫。新宫殿称为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然而,工程开始刚刚几个月,李渊就怆然离世,大明宫的营建戛然而止。
三、九天阊阖开宫殿
到高宗时代,威望日隆的帝国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为建大明宫,国库划拨了十五个州的赋税收入,停发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帝王。他心胸宽广、任人为贤,统治大唐23年期间,文治武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太宗开创了最值得称道的治世——“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五十周岁的唐太宗病入膏肓,身边服侍的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太子李治。李治在端汤送药的时候,看见了风姿绰约的武媚娘,涉世未深的太子被深深地打动了。武媚娘是太宗的妃子,已经二十六岁。没有人知道,武媚娘和未建成的大明宫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人想到,这个女人将主宰大唐帝国整整半个世纪的命运。
就在这年的夏天,唐太宗撒手人寰。作为先皇的妃子,武媚娘被送往长安城西北的一座寺院。青灯做伴,武媚娘似乎只能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寂寞的武媚娘用一首情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媚娘希望这首情诗能够拯救自己的命运。情诗最终送到了太极宫。
唐太宗离世后不久,武媚娘又回到了日思梦想的皇宫。昔日的太子已成大唐的高宗皇帝,绵绵的情思使李治久久不能释怀。他始终无法忘记这个曾经属于父亲的女人。公元655年,先皇的妃子成为大唐的新皇后。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又拥有超常的胆识和气魄。但是,她身上真正独一无二的,是对权力无边无际的渴望。命运给了武皇后千载难逢的机会。
史书记载,唐高宗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风”症。被疾病折磨的唐高宗再也不愿居住在潮湿的太极宫。到高宗时代,大唐立国将近半个世纪,威望日隆的帝国也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
公元662年的春天,数以万计的工匠第二次汇集到长安城的东北方向,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开始了。唐代诗人李华记载了大明宫的建筑盛况。“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这些栋梁之才来自于遥远的南方,伐木的声音曾经响彻山谷。“势动连崖,拉风碎雷……”经过长达半年的运输,这些巨木才能到达大明宫的工地现场。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如此宏伟的工程,大概只有秦始皇没有完工的阿房宫可以相比。从史料推算,参与大明宫营建的工匠,很可能达到数十万人。为了迅速建成大明宫,国库划拨了帝国十五个州的赋税收入,又停发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大唐日益富足,大明宫工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根据史料记载,皇家工程的监造者是一个叫梁孝仁的官员。梁孝仁是帝国的司农少卿,作为掌管农业的高级官员,他不可能是大明宫的设计者。令人惊奇的是,史书中没有任何关于大明宫设计者的记载。
大明宫营造期间,一个叫阎立本的人正担任帝国的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我们有理由推测,大明宫的设计者就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阎立本。举足轻重的皇家宫殿,必定是帝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帝国的官署精简干练,政务清明,行政效率很高,百姓的负担很轻。唐人李华这样解释大明宫的涵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公元663年五月二十五日,这是大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大明宫尚未完全竣工,迫不及待的皇室就准备搬迁了。从太极宫到大明宫的路上,皇家卫队已经戒严。搬迁宫室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帝国的大事。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大唐的皇帝离开了太极宫。从此,帝国的权力中心从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
公元664年正月初一,这是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落成后的第一个元日。元日的大朝会是帝国最为隆重的庆典。对于帝国的官员来说,元日这天能够进入丹凤门意味着无上的荣耀。丹凤门里的大明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丹凤”是红色的凤凰。“丹凤门”的命名究竟来自何人,史料已不可查,但它与武皇后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思议的联系。中国古代典籍中说,天下安宁太平,凤凰就会降世。大唐的皇后就像一只火红的凤凰,降落于大明宫。
太阳正在升起,官员们进入丹凤门。正对着丹凤门的,是一个纵深六百三十米的广场,巨大的广场尽头就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巍峨的殿堂坐落在三层大台上,东西两侧如巨鸟的翅膀一样飞扬的是高大的阙楼。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述,“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下视,南山如在掌中……”高耸入云的宫阙,气势磅礴的殿堂,含元殿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平面整整15米。为了官员上朝方便,东西两侧分别修建了两条平行的坡道。由丹凤门北望,坡道宛如龙垂其尾,称之为“龙尾道”。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巨大的建筑,渺小的官员,含元殿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帝国的庄严神圣。
大朝会的时间终于到了,大唐的皇帝和皇后步入含元殿。这是帝国一年中最神圣的时刻。各国使臣献上来自异邦的宝物,表达对大唐的敬意;各部官员向皇帝呈报一年来的政绩,展示帝国取得的成就。唐代诗人王维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含元殿地势高敞,视野开阔。站在含元殿上向南眺望,偌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唐高宗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皇帝,在大明宫的正南方向,是一座宏伟的佛寺——慈恩寺。唐高宗当年做太子的时候,为给母亲祈福亲自监造了这所寺院。
唐人李华这样解释大明宫的涵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这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含元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
大明宫既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整个帝国的统治中枢。广袤的唐帝国,通过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大明宫中有条不紊地运转。
大明宫有十一座宫门,出入宫门的制度很严格。宫门钥匙由皇家卫队统一掌管,开关宫门必须核对门契。门契刻成鱼形,一半在宫中保存,另一半由门官掌握,两半契合才能打开大门。在古人看来,鱼白天黑夜从不闭眼,警惕性最为可靠。皇家卫队称为金吾卫,金吾卫不仅负责宫廷的安全,还负责整个长安城的治安。
在长安城,官员们在天亮之前就要赶往大明宫。官员是帝国的支柱,尤其是都城的官员,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在大唐,官员们无论职位高低,大都骑马上朝。唐代的史料记载,每当上朝的时候,灯笼在长安城穿行,如繁星点点。
皇宫的安全至关重要。所有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官员每进一座宫门,皇家卫兵都要仔细核对身份。进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官员们最后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政殿。
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分别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内朝。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举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根据大唐的律法,官员们上朝时必须遵守纪律。笏板歪斜,站姿不正,未经允许随便讲话,无故离开队列,都要罚去一个月的俸禄。唐高宗时代,帝国的官署精简干练,政务清明,行政效率很高,百姓的负担很轻。
宣政殿的东边是门下省,西边是中书省。在前代的基础上,大唐创建了行之有效的中央管理体系——“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但完善于唐帝国时期。“三省”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学者们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唐代的中央管理制度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
黄昏来临,忙碌了一天的大明宫逐渐清净下来。金吾卫擂响了含元殿鼓楼上的大鼓,关闭宫门的时间到了。在长安城,宫门和城门的开关由鼓声控制。鼓声首先在大明宫敲响,以此为信号,整个城市的街鼓依次响起。长安城的夜晚降临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始进入梦乡。
气魄雄浑,格调高迈,麟德殿代表着大唐建筑艺术的典范。武则天在麟德殿召见吐蕃使臣,帝国在她的手中,如日中天……
公元680年,大明宫落成后仅仅15年,大将军裴行俭在西行路上俘虏了突厥可汗。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大唐的威望远播四方。在唐高宗的统治下,帝国延续了“贞观之治”的成就,日益强盛。大唐的版图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广袤,长安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一切都预示着,一个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对唐高宗而言,除了每况愈下的身体,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于东都洛阳。在去世之前,李治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上天再延长我一、两个月的生命,使我能够返回长安,就死而无憾了”。唐高宗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成就了他帝王梦想的大明宫。
唐高宗去世后,武皇后独掌大权。公元690年,六十七岁的武皇后在洛阳登上帝位, 世人谓之“武则天。”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算起,两百多位帝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而武则天是其中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统治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公元701年,武则天终于返回长安。这一年,女皇已经七十八岁了。三十多年前,她不仅参与修建了大明宫,而且在大明宫开始垂帘听政。正是在大明宫,武则天逐渐走向权力的顶峰。
在皇家生活区,最为显赫的宫殿是麟德殿。整个宫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麟德殿的造型是独一无二的,三座巨大的宫殿依偎在一起,中间用廊柱相连。巨大的斗拱,飞展的屋檐,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这样壮观的宫殿,亘古未有。这样的风格设计,空前绝后。
气魄雄浑,格调高迈,麟德殿代表着大唐建筑艺术的典范。
麟德殿是皇家举办宫廷宴会的场所,它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只有那些地位显赫的人,才有资格来到这里。公元702年,武则天在麟德殿诏见一个叫论弥撒的吐蕃使臣。巨大的宫殿、华美的舞蹈,边陲之地的吐蕃人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大唐的风范只有亲眼目睹才能感受。女皇的一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在那个时期,女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宫廷佳丽和贵族女子,她们的生活几乎与男人无异。在女皇的身边,一些女官甚至开始参政议政。
公元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留给她的,是一个灿烂瑰丽的梦。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女人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名望最为显赫的帝国。女皇不仅维护了帝国版图的完整,而且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记录。
四、万国衣冠拜冕旒
当异教徒的鲜血染红欧洲大地,大唐却不分族别贵贱,包容四方。公元八世纪上半叶,长安是真正的国际大都会,而大明宫是这个大都会的核心
武则天离世后,大唐的江山重新回到李氏家族手中。
公元709年,吐蕃使臣论弥撒第三次来到大明宫。在太液池东边的梨园广囗场,大唐皇室和吐蕃人举行了盛大的马球比赛。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马球也叫击鞠或者击球。据说,这种古代最奢华的体育娱乐活动源自波斯。这是一项男人的运动,刺激而又危险。球手不仅要有高超的骑术,还要拥有铁一般的意志。比赛开始之后不久,皇家马球队就陷入被动。吐蕃人不仅球技高超,而且动作粗野,皇家马球队不得不要求换人。扭转败局的大唐球手是临淄王李隆基。在李隆基的带领下,皇家马球队最终大胜吐蕃人,帝国的荣誉得以保全。李隆基是女皇武则天的孙子,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帝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唐玄宗刚刚即位,就在大明宫的宣政殿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殿试。
这些考生是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县令。在上任之前,皇帝决定亲自考核。唐玄宗认为,县令的品级虽然不高,但位置却举足轻重。这些未来的县令必须是合格的人才。考囗试持续了一整天。根据唐代的史料记载,在一百多位考生当中,只有一人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以上为滥竽充数之辈。
唐玄宗开始改革科举制。在限制官员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在中央和地方官员之间实行轮换制度。帝国还设置了专门的采访使,对地方各级官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考核。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大唐的朝纲焕然一新,一个空前的盛世即将到来。
公元717年,唐玄宗在大明宫麟德殿诏见第九次日本遣唐使。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不会想到,他将在大唐度过一生。
遣唐使返回日本的时候,不仅带走大量的文学典籍,还包括不少艺术珍品。一些大唐工匠受朝廷派遣,也随船前往日本,帮助日本人营建宫室。大唐之风开始在日本蔓延。仿造长安城的形制,日本人建造了自己的都城——平安京;仿造大明宫的风格,日本天皇建造了自己的皇宫——平城宫。平城宫的正殿——大极殿,不仅是大明宫含元殿的微缩版本,连名字也来自于大唐。今天,在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都铭刻着盛世大唐的印记。从典章制度到律法规范,从都城营建到风俗习惯,日本文化都深受大唐影响。
公元八世纪,与大唐交往的国家达到了两百多个。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十五次,阿拉伯帝国曾三十六次派出使节,东罗马的使节先后七次到达长安。西域人、突厥人、波斯人、罗马人、新罗人、日本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长安和睦相处。而在当时的欧洲,人们正因宗教和人种而互相攻伐。当异教徒的鲜血染红欧洲大地的时候,大唐却不分族别、不分贵贱,胸怀世界、包容四方。或许,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只有大唐帝国,曾经达到过这样的精神境界。公元八世纪上半叶,长安是真正的国际大都会,而大明宫,是这个大都会中最迷人的地方。
大唐直辖321州,边疆州800,海内富庶,行者万里,不恃兵器。玄宗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
在大明宫皇家生活区,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离宫别殿。金銮殿在太液池的南岸,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文人墨客。贺知章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又在朝廷身居要职,在贺知章的引荐下,大诗人李白见到了唐玄宗。与当时的文人一样,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在大明宫金銮殿,李白即兴赋诗,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李白以举世无双的才华打动了唐玄宗,最终进入翰林院。
大明宫的西边有一个夹城,夹城的边上就是翰林院。李白进入翰林院的时候,身份叫翰林待诏。唐玄宗喜好艺术,将帝国最优秀的文人都安置在大明宫中,以备随时传唤。翰林学士们并不参与政事,平日非常闲散。翰林院有点类似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而皇家的艺术中心,距离翰林院并不远。
在太液池的东边,有一座梨园。梨园以梨花得名,本来是皇室游乐和休闲的地方。唐玄宗统治期间,梨园逐渐成为帝国的艺术中心。
梨园云集了大唐最优秀的艺术人才。宫廷乐手各怀绝技,来自于整个帝国,数量至少有上千名。大唐最好的歌手、最负盛名的演奏家、最优秀的舞者,或出自于梨园,或在梨园献艺。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经常光临梨园,填词作赋。作为大唐的皇帝,唐玄宗不仅亲自创建了皇家艺术中心,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家。
在唐玄宗的时代,中国在许多艺术领域达到了一个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大诗人、大歌手、大乐手、大画家,几乎都在这一时期联袂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年代似乎再也没有第二个。长安成为东方的传奇,而大明宫,是这个传奇中最华彩的篇章。
然而,传奇的缔造者——唐玄宗却开始厌倦权力。他已经六十岁了,统治大唐整整三十二年。一个美丽的女人吸引了唐玄宗所有的注意力。
在大明宫太液池畔,有一座含凉殿。长安的夏天非常炎热,但含凉殿店内凉爽至极。这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像天赐的尤物,飘然降临在大唐的皇宫。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的妃子,但是,年届花甲的老皇帝却对自己的儿媳妇一见钟情。
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由于帝国没有皇后,杨贵妃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唐玄宗喜欢围棋,经常与自己的兄弟比赛。每当局面对皇帝不利的时候,贵妃总能想出办法解围。晚年的唐玄宗,已经片刻离不开这个善解人意的女人了。
作为女人,杨贵妃几乎是完美的化身。她天生丽质,又聪慧异常,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天才。杨贵妃精通音律,尤其是琵琶演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不仅如此,杨贵妃在诗歌方面也很有才华。《全唐诗》中就收有杨贵妃的诗歌。但是,在各种技艺当中,杨贵妃的舞蹈尤其出众。面对一个这样的女人,我们可以想象年老的唐玄宗像少年一般的爱情。
唐玄宗喜欢丑角,经常在梨园化妆成普通百姓的模样。一国之君扮演丑角,无论如何有损于大唐的帝国形象。为了遮掩皇帝的尊容,特意设计了一块白玉挂在脸上,这就是丑角脸谱的来历。由于唐玄宗的缘故,丑角备受戏曲艺人的尊敬。在中国传统的戏班,不管身份和资历如何,丑角都是最先化妆的演员。
所有的荣耀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爱情和艺术是永恒的。晚年的唐玄宗沉迷于艺术创作,开始慢慢地疏远帝国的管理事务。
杨贵妃生于蜀地,好食荔枝。南海的荔枝胜过蜀地,帝国转运紧急公文的驿马昼夜不停,从遥远的南方向长安城运送荔枝。从帝国的南方到都城长安,路程长达数千里。为了保持荔枝的新鲜,骑手们不得不快马加鞭。唐代诗人杜牧写道,“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衰退的迹象已经出现了。而大明宫中的皇帝,仍然在盛世的迷雾中痴迷于艺术创作。在梨园的皇家艺术学院,唐玄宗非常喜欢扮演丑角
八世纪中叶,大唐宫廷参与艺术与娱乐的人数,多达一万余人,而科举制度却开始变味。官僚集团日益庞大但品质却大大下降,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奢靡风气笼罩着官场。“开元盛世”已持续了三十年,帝国在达到鼎盛的时候,开始走向浮华。
就在这时候,一个胡人来到了大明宫。没有人想到,他将给帝国带来一场浩劫。胡人安禄山乖巧圆滑,擅长舞蹈,迅速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胡旋舞是一种来自西域的舞蹈,以快速旋转为特征。据说,安禄山曾经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高超的舞技使皇帝非常愉快。公元750年,安禄山被封为郡王。在大唐的历史上,非皇室血统而封王,极其罕见。仅仅几年时间,安禄山就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
就在这一年,在中亚一个叫怛罗斯的地方,大唐与阿拉伯军队爆发了一场战争。三万唐军受到十五万阿拉伯联军的包围,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一万多唐军被俘虏,其余的全部战死。“怛罗斯之战”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自“怛罗斯”惨败之后,大唐的军队再也没有抵达过葱岭以西。
帝国的影响力在逐年消弱,衰退的迹象已经出现了。而大明宫中的皇帝,仍然在盛世的迷雾中痴迷于艺术创作。
太液池北岸有一个自雨亭,这里优雅清净,非常适合艺术创作。唐玄宗谱曲,杨玉环编舞,他们共同创作了名传千古的大型歌舞剧《霓裳羽衣》。这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年老的皇帝希望,自己和心爱的女人能够飞越人间,在月宫中长生不老。如果没有历史记载,很少有人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复杂的人。在前半生,唐玄宗果敢而睿智,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但是,进入晚年以后,唐玄宗却完全放弃了一个帝王的责任。沉迷在爱情中的唐玄宗并不知道,表面繁荣的大唐就像一个火药桶,只需要一次致命的引爆。
公元755年,镇守大唐北疆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十五万大军离开边疆,直逼都城长安。叛军即将到达长安城的时候,唐玄宗才相信,帝国已不再安宁。此时的唐玄宗,再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勇气。大敌当前,唐玄宗选择了逃跑。皇帝逃离大明宫之后,长安城一片混乱。史书记载,安禄山的叛军攻占长安城后,涌入大明宫。宫殿被毁,皇室成员被杀,皇家的财富被抢劫一空。安史之乱不仅摧毁了繁华的大唐,而且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分水岭。一个空前的盛世结束了,曾经的繁华再也不会复返。
公元762年,唐玄宗在孤独中死去,持续整整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也落下了帷幕。盛世已成过眼云烟,凄风苦雨笼罩着整个帝国。大唐的江山,在风雨中飘摇。
第五集:华轩绣毂皆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