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和谐家庭,有益孩子成长

 luhuwu 2011-09-07
构建和谐家庭,有益孩子成长
【专题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专 题 号】V2
【复印期号】2005年09期
【原文出处】《中华家教》(京)2005年07/08期第4~7页


    家和万事兴
    中国有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家和万事兴。”其中,家庭教育作为“万事”其中的一件“大事”,要取得较好的效果离不开和谐统一的家庭氛围,念好“家和万事兴”这本经,是家庭幸福和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是搞好家庭建设的一条真理。
        孩子在和谐关系中和谐发展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配合得恰当和匀称。”这一语道破了和谐家庭的本质含义,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默契,如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和谐的祖孙关系,这三种关系像三角形的三条边,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在构建现代和谐家庭中一个都不能少,孩子也将在这些和谐关系中和谐发展。
      孩子需要和谐、恩爱的爸爸妈妈
    一位小学教师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上课积极发言,思维灵活,各门学科成绩都不错,但是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是老师和家长治不好的“头痛病”。他恶作剧的花样层出不穷。一次开班会,他把废纸篓放在半闭半开的门头上面,老师进来一推门,纸篓不偏不倚地落在老师的头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们穿一件新衣服,他会偷偷地在他们身上画上一些乱七八糟的图案;把吃过的口香糖粘在女同学的头发或裙子上;把同学的作业本藏起来……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很着急,他们在家里管教孩子挺严的,从来没有纵容孩子搞恶作剧。终于有一天,老师发现了问题,她把这对夫妇请到学校说:“孩子是因为你们俩才这么做的。”这对夫妇觉得很委屈,老师拿起一个作文本说:“你们看看吧。”
    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妈妈》,孩子写道:“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可是我不快乐。他们在家里不是吵架,就是谁也不理谁。有一天,我又在学校干坏事了,老师跑到我家告状。老师走后,我看见爸爸妈妈在卧室里说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可是我很喜欢他们俩和和气气的样子。我真希望老师天天到我家,我爸爸妈妈就不吵架了,那该多好呀!”
    看了之后,这对父母面面相觑。原来孩子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爱情而恶作剧。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但需要父母的爱,也需要父母相爱。
    婚姻和谐的夫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即使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同,也能相互包容、彼此适应。这样的夫妻遇事容易沟通,善于商量合作,不会长期处于“热战”(吵架)或“冷战”(不理睬)之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善于优势互补,采取一致而灵活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的时候,这种优势互补和一致的教育方法更显重要。
      家长要适应微妙变化的亲子关系
    家庭学常把夫妻关系描述为横向关系,把亲子关系描述为纵向关系,从代际和辈分角度说是这样的。然而,说亲子关系是纵向的,并不意味着亲子之间的教育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一般说来,当孩子处于幼儿和小学生阶段,父母要对身心稚嫩的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父母对于孩子的权威和威信很高,自上而下的纵向教育关系明显;当孩子成了中学生以后,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渐渐增强,父母的权威和威信受到孩子的挑战,自上而下的纵向教育关系就可能发生倾斜;当孩子成为成年子女,父母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弱,几乎成为平行关系;而当自己走向老年,就要倾听或接受子女的新观念新行为,亲子教育关系恢复纵向,但是方向正好相反,是自下而上了。
    可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越来越强,父母虽然仍是家长身份,但是与孩子的教育关系要逐渐做出调整,不能总是替孩子做主,而对孩子的意见充耳不闻。否则,必然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家长说什么不但孩子不听,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关于孩子的事情,家长要首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的意见也说给孩子听,让孩子进行比较和选择,如果因为孩子的经验不足而做不出较好的选择,家长要耐心说服和引导,不能简单地给个结论让孩子照章行事,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而不配合家长。
      和谐的祖孙关系需要培养孝德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品很受欢迎,那就是由严顺开、洪剑涛和小叮当三人联合演出的《讲故事》,说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为让家中高龄的老爷子心情愉快,同一故事已经分别听了300遍的爸爸和听了30遍的孙子,仍然像第一次一样“兴高采烈”地听爷爷讲故事。小品在幽默风趣的轻松氛围中,弘扬了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家庭美德。
    人口学统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各种危机既由国家和政府来应对,同时也必然分解和消化到各个家庭之中。孝敬父母之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当代许多年轻父母的由衷苦恼。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和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时间成为人生珍贵的成本和稀有的资源,年轻人可以为父母提供经济援助,可以常打电话聊天,却不能“常回家看看”;而“常回家看看”是老年父母最实际的需要,这样他们的生活照顾和心理需求才能得到及时而切实的满足。在传统社会,人们用“父母在,不远游”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信念来实践孝德,可是现在这些行为规则已经不适用了,探索新的孝德实践成为当代家庭教育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孝德需要发扬光大是不容置疑的。“尽孝”需要儿女实实在在地“尽力”,来不得掺假。有的年轻父母为老年父母在附近购置房舍,这样既保持了三口之家的独立性,又能兼顾老年父母的需求;有的人乘社区文明建设的东风,带领和鼓励老人走进社区大家庭参加各种活动;有的人为老人购买社会服务,聊表做儿女的一片心愿……
    尽孝需要尽力,更需要尽心,而孝心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成果。只是现在有的家长在强调孩子多多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时候,淡忘了孝德教育。其实,小品《讲故事》就是提醒家庭培育孝德,并且从听爷爷讲故事这样的生活小事入手。相信最后孩子们都能像小叮当那样明白一个道理:听爷爷讲一个故事我不过损失5分钟,两个故事10分钟,但是可以换来爷爷一天24小时的快乐,值得!这种给老年人的情感资源不就是“父慈子孝”的现代版本吗?
        和谐家庭关系的经营策略
      首先,要以正确、和谐的观念为先导
    和谐家庭并不是表面上的一派和气或者不争不吵,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先进的观念做先导,宁静的大海可能潜藏着种种危机,汹涌的波涛一旦出现,表面上“和谐”的家庭将不堪一击。
    《家庭》杂志有一篇纪实报道:《逼子成才酿悲剧:国宝级科学家痛失爱子》。这是一个典型的高知家庭,父亲是中科院院士,母亲是大学教授,他们都在科学领域里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堪称国宝级科学家。他们30多岁喜得贵子,取名智勇。父亲发现儿子是个当科学家的苗子,他望子成龙的砝码成几何级数增长。智勇5岁半就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结束时直升五年级,初中高中成绩一路遥遥领先,不到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之后留学美国布朗大学。然而,就在异国他乡的一天,父子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智勇说:“这一辈子,我决不会从事学术研究,也不想当什么科学家,我只想平静地、有所作为地生活。”父亲忍不住盛怒给他一掌,智勇捂着又红又肿的脸,冲出房门,驱车违章高速驾驶,不幸发生车祸,意外身亡。
    移开耀眼的成功光圈,这对父母在为儿子一点一点地缔造成功的同时,孩子的不幸结局早早就在酝酿了。智勇几乎没有真正的童年生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活泼好动的小智勇被爸爸训练成当科学家所需要的安安静静的性格:爸爸规定他必须在书桌前持续坐两个小时,然后才可以休息15—20分钟,否则就罚写20页字,或演算50道习题。小智勇总是在跳级,因此没有同龄好友。当大龄同学欺负他的时候,他就牢记爸爸的“教诲”:如果班里有同学欺负你,你要用最好的成绩去打败他们,只有用智力取胜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就这样,小智勇交友的能力与快乐都被学习取代了,而没有伙伴的童年是多么的孤寂和单调。
    在学习压倒一切的家庭教育下,父母只看到儿子一路成功,却没意识到孩子不可能是父母的复制品,他终究要长大,进而定位自己的人生观。这对父母不允许聪明的儿子有自己的选择,也不允许他“平静地、有所作为地生活”,只能按照他们的理解去当一名成功的科学家。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可是他终究要长大,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而这时父母却仍然是一个专制的暴君。因此,这个家庭的不幸迟早会发生的,只是它发生得太早、太绝然、太悲怆!
    可以说,小智勇小时候是很听话的,与父母有着“和谐”的亲子关系,他的父母也有着“和谐”的夫妻关系,但这种“和谐”的关系却毁掉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悲剧的关键是家长没有正确、和谐的观念作为先导,用错误的观念加上专制和高压手段制造出来的“和谐”一定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明白爱并不等于尊重。举一个小例子可以使两者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晰。女儿平时工作繁忙,这天抽空回家看妈妈,妈妈知道女儿爱吃她做的煎饼,于是给她做了一个,女儿很快就吃完了,接着又做一个,她又吃完了,第三个煎饼做好了,女儿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妈妈问是否自己做得不合口味,女儿实在不愿意让妈妈失望,于是吃下了第三个煎饼,结果撑得很不舒服。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这位妈妈很爱女儿,但是没有尊重女儿。
    爱是家庭关系最基本的情感,人们很容易做到爱,却不容易做到尊重。爱就意味主动给予对方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正是这个原因,爱首先要考虑对方是否需要你的支持和帮助,否则,你的所作所为就有可能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客观上需要家长给予多方面的帮助,渐渐地家长习惯于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稳当而周全,但是忽略了孩子长大以后开始渐渐有自己的观念和方式,仍然一如既往地“奉献”,而孩子已经不愿意接受了,被拒绝后的家长感到迷惑和失望,这时候就要考虑在爱中要加大尊重的比例,这样才能保证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互尊重使家庭成员之间真正达到心理上内在的和谐,相互尊重意味着真正接纳对方不同于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特点。很多夫妻要经过多年的磨合才接纳对方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也许年轻的时候总是拌嘴或者生气,到年老了才学会和谐相处。但是亲子关系不宜有这么长的磨合期,因为这样会大大影响家庭教育效果,所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证。
      第三,要掌握和谐的沟通方式
    家长在明确尊重需要、接纳孩子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尊重不能走另一个极端,即把尊重等同于迁就。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常常会出现不妥当和不正确的地方,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这时家长还迁就孩子,就会贻误孩子的发展;当然,孩子常常不会顺顺当当地接受家长的建议,家长只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要善于选择和谐的沟通方式,使正确的引导在亲子之间畅通无阻。沟通是一门艺术,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能罗列良好沟通的几个关键之处,帮助家长把尊重孩子与引导孩子结合起来,建立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
    ——沟通不等于说话。家长跟孩子说话未必就是跟孩子沟通,说话是单向的“我说你听”,沟通则是在双方“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的交流基础之上,彼此都吸收了对方的部分观点,最终达成共识。所以,家长不要以为你已经跟孩子说过了,就是跟孩子沟通了,“我说我的”、“你说你的”还处于没有达成共识的状态,家长还需要将真正的沟通进行到底。
    ——说话的态度与内容同样重要。如果你有很重要又很正确的说话内容,但是被埋怨、指责、怒气、讥讽等消极态度包裹着,那么孩子会把你的教育拒之门外。因此,家长要本着平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
    ——选择好沟通时机。孩子一回家,家长就开始唠叨一些事情是最容易使人疲劳和厌烦的;吃饭桌上、孩子正在集中注意力做事或者当众说教孩子都会破坏和谐的气氛。在沟通之前家长可这么提醒孩子:“咱们占用一点时间好好说说话,好吗?”双方商量一个合适的时机专心交流,这样沟通才会有效。
    ——要善于使用表扬与批评。家庭教育要以表扬和激励等正面教育为主,以批评和惩戒等负面教育为辅。表扬要尊重事实,帮助孩子在建立自信的同时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批评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在孩子反思的同时产生改错的动机。
      第四,家庭要保持进取向上的发展趋势
    有的家庭以前和谐,现在变得不和谐;有的家庭现在和谐,将来可能变得不和谐,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离异,这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所以,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保持绿色常青的状态,就要不断有鲜活的因素输入,使家庭一直保持进取向上的发展趋势,这是维持家庭稳定、保持家庭和谐的基本规律。
    社会生活的变化常常引起家庭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这会给原本和谐的家庭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这就要求家庭有一个与时俱进的主旋律:加强学习,不断进步,努力解决家庭面临的各种矛盾。父母要学习和钻研业务,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给孩子树立追求进步的榜样;父母要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使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加科学;父母两人的事业都很忙,但不能忽略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要把家庭教育与工作事业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孩子的未来不但是其个人和家庭的未来,还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