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名趣谈

 文山书院 2011-09-08

    又到中秋赏月时,其实月亮有许多好听的别名,简述如下:

    一是因与日相对应而起的名字:如星、魄。古人常以阳、阴对称日月,日为阳,月为阴,称月亮为太阴星、月魄。《西游记》第九回:“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唐李端《和李舍人中书对月见寄》:“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二是因光亮而起的名字:如玉、冰。月光洁白如玉,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故有此名。唐赵嘏《新月》:“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苏东坡诗:“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三是以其形状起的名字:如轮、盘、镜、环、规、钩。月有圆缺,诗人就以形似的事物来比喻月亮。唐罗隐《中秋夜不见月》:“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李白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贺《七夕》:“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四是用动物的名字指代:如兔、蟾蜍。传说中月中有兔、蟾蜍,故称月亮为玉兔、兔魄等。卢照邻诗:“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曹松《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五是用植物的名字指代:如桂树。传说月中有仙桂,所以月又称桂月、桂魄等。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六是用人物的名字指代:如嫦娥、婵娟。嫦娥是月中美神,又为古代美女的典型,而婵娟也可以形容美女,所以用来指代月亮。唐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薛莹《中秋月》:“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说月饼

袁文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8日   12 版)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可谓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民间也就陆续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的街上也出现了糕饼铺。据传,一年中秋,有大臣向唐玄宗敬献胡饼。当晚,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食饼,玄宗觉得“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明月,脱口而出“月饼”,太宗听后甚喜,便传旨将“胡饼”改称“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明清之时,中秋吃月饼在民间更加流行。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师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月饼当时已经是民间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其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和现代月饼越做越精小截然不同。

    现代月饼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作更加考究,样式更加精美,口味更加繁多。中秋之夜,人们围坐纳凉,赏月尝饼,谈天说地,的确是别有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