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百年清华的牛人牛事儿,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万鄄 2011-09-08

——读《清华传奇》

\郭海丽

在国家危难之时,在百姓受苦之际,是谁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声音?是青年人、是大学生。是的,在清朝末年,当中华民族被各国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得一干二净之际,是那些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祖国母亲的危机和难堪,他们用拳拳的稚子之心撑起还略显单薄的脊梁,大声向世界呼喊出中华民族的抗议之声、崛起之声。

在百年前,在那一群年轻的大学生中,人们总能看到清华人的身影,是的,爱国的清华人敞开了他们的心扉,看到了更广袤的世界,也看到了国家的屈辱,为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祖国母亲心中的最坚强、最自尊。

在百年之中,清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中,不停地将他们骨血里的爱国情一辈一辈地传递下去,最终濡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清华人。他们用爱国作为动力,不停地敦促自己不停的前行,不停地付出。时至今日,清华人仍然秉前辈之壮志,行我辈之微事,踏踏实实地在各行各业奉献自己的才华,为祖国添砖加瓦。

无疑,清华人是优秀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当人们谈起清华,谈起清华人时,总是会涌起无限的敬慕。这敬慕来自于百年间清华人为国家的无私奉献,来自于人们被清华人、清华事的感动。

时至今日,清华大学已经建立一百年了。从1911年建校起,清华大学在一百年间,从清华大学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学子,他们或成为国学宗师,著书立说;或成为文坛翘楚,一篇文章自风流;或成为史哲泰斗,流芳千古;或成为军政达人,建立奇功伟业;或成为科学巨匠,为人类前进做贡献;或成为杏坛大师,学生满天下……

追溯清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清华人,仿若夜空中的星子熠熠生辉,为后来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现在,广为人知的名人,如梁启超、朱自清、闻一多、梁实秋、钱钟书、曹禺、冯友兰、竺可桢、茅以升、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人就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在文学、政治、科学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是我们这些后辈人难以企及的;他们在践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人敬仰的。

在现在的史书中,我们看到的这些清华名人,都是高大的、庄严的、肃穆的,可在这本《清华传奇》中,却可以看到更栩栩如生的清华人,他们比历史书上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大家都知道文学大家曹禺的剧本《雷雨》,有谁知道他还是誉满清华的“小宝贝”?大家都知道梁启超参与了“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有谁知道他自己说过“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用打牌来自我放松?……

在我们仰视那些清华出身的文豪、大家时,有谁又能想到,在他们身上也曾发生过很多幽默的故事呢?在我们读那些警世名作时,又有谁能想到它们的作者也会对某个女子一往情深呢?

那些清华人,他们在精神上、在学术上、在事业上超过了我们这些普通人太多太多,然后,正是因为这些距离,让我们忘却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普通人的爱恨情仇,也会开玩笑,也会被人开玩笑,甚至会被人起外号……

在这本《清华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清华人更多不同的侧面,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们在取得成功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和苦难,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拉近他们与我们的距离,进行只隔着一张纸的近距离接触。最后我们可以更公正地看待他们,从而更公正地看待自己,使自己的心态更平和,使自己的信心更充足,让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顺利,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清华传奇》 吴清军编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117月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