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传道家“刺苋菜”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与“通肠表里汤”根治直肠炎、结肠炎

 良伴 2011-09-08
    五味食入口,经脾胃,而糟粕尽趋大肠。

    时运日迁异,今食多带毒,人日食而不知,久则毒积而大肠易病。君不见:猪肉之“瘦肉精”,鱼肉之“孔雀石绿”,粉、面之“吊白块”,瓜菜之“残留农药”……至于违背其自然生长规律催物速长之各类“激素”之害,更无论焉。体既受毒,脏腑必受损。大肠居下流,食之糟粕之所,则更易病变也。有火邪中之,则成痈成疡,便不成形,腹痛不已,更便带脓血,痛如刀割,状甚苦也。

    病虽多发,而亦可预防。今披露“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诸君不妨多用,以清肠保康健,预防肠病的发生。吾乡人多作饭桌上汤,多知其利也。所需之物亦易得也。

一、道家第一清肠保健食疗方:

    刺苋菜3——5枝(只用其头和主枝,其余小枝或花叶不用)    赤小豆100克    糯米100150克    猪大肠一条(用盐、酒和清水翻洗干净后,将糯米纳入肠内,两边用线捆紧,糯米所占空间为大肠的三分之一为宜,过多则米胀后易撑破大肠,汤易糊)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水,按一般家庭煲汤方法熬三个小时,喝汤食肉(上料为三人食量)。

    药理浅解:苋菜头性味甘凉,功能清热去湿,清肠内垃圾最宜;糯米性寒;赤小豆利水。故平时作汤服,清肠热实宜。但因其性寒,也不宜多食之,一月二、三次可矣。

二、祖传“通肠表里汤”治肠炎(直肠炎、结肠炎及癌变)

    直肠炎、结肠炎诸症,腹痛不已,便带脓血,饮食不思,其火势甚急,正须重药急治也。不知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表病则里亦病,治里亦治表也。虽症多变需辨症用药,然“通肠表里汤”肺肠同治则一也:方中用麦冬、黄芩诸味清肺火,则肺火可熄,肺清肃之气易降,气自通大肠;刺苋菜、地榆之寒,泻大肠火实妙;更用当归(当归俗多用于补益,此处正火邪盛,合用乎?),有上味之引,则旧血易去,新血易生,败脓可除……,于表里处大做文章,其效应于眼前,屡用屡效也。

    此亦补前贴“祖传表里用药经验”篇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