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价值关怀导演课堂的有效性

 湘水觅渡 2011-09-08
用价值关怀导演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普遍被认同,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期以来,课堂耗时很多、收效甚微,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夹生饭伴随着教学进程,教学效益不高始终是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问题。如果我们能切切实实地逐步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有效教学的命题虽来自国外,但由此带来的从问题出发、针对问题开展研究的品质,教师们十分欢迎也非常乐于接纳。事实证明,有效教学基本切合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这一命题的重提及其研究的展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推进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很有幸参观了岳阳市许市镇中学,这次参观在对教育教学方面给我很大触动。我听了几堂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堂语文课。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仿佛是一堂学术研讨会,教师是会义主持人,或者还可以说只是一位会义组织者,因为在整个会义中,他只是开始的时候说了几句话,分配好各自的任务,结果就完全成了观众,而发言的主角都是学生——开始是代表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课文;接着是各自来到自己的任务区,和其它同学一同,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一过程完成自己的任务;再到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整个课堂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自己的事做,都是主人,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们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还能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形式把文章内容再现出来,比如:对话、表演等,使学生在学习时加深了对文章各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还有精彩的相互解难、合作学习等学习组织形式,不仅使学生发现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使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强化,真可谓一举多得。

听完这堂课,想想刚刚看到的学校的、班级的那一面面公开的文化墙上的教师的、学生的反思、心得、感想、寄语等;想想课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那一幕幕毫无隔膜、亲似一人的交流、游戏……我豁然开朗,造就这一堂课的不仅仅是课堂。

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几乎没有教师的身影,课堂表面也看似混乱,但大家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充分体现了学主体地位的过程,是一堂有无论从哪方面都是有着很高效益的课,而整个课堂是基于对学生充满价值关怀这一点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一基本点就不可能有这堂课的一切,是价值关怀导演和创造了课堂的有效。想到我们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我不寒而栗。

有效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其核心目标定位于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结果,这无可非议。但问题恰恰在于,有些教学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直接的关系,也耗费了教学时间,似乎是无效的,但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这样的教学行为排除在教学目标之外,排除在有效之外,显然是不妥的。有效教学有可能是好教学,但绝不能与好教学划上绝对等号。我们应当在有效外,寻找并确立好教学的核心标准。笔者认为这一核心标准应是追求教学的真正价值。

"有效"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态,而非价值的全部;实践中,不能把"有效"等同于价值,更不能以"有用"等同于价值,否则,有效教学有可能产生知识化、技能化和急功近利以至应试化的倾向。价值追求应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要从有效教学的背景、对价值和教学的认识等方面,在价值引领下,对有效教学作出必要调整和改进,坚持价值的主体性、平面性、多元化及学科的独特性价值,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价值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