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奇穴

 pretty66 2011-09-09

董氏奇穴

杏林针人 http://blog.sina.com.cn/cky1200  2011-03-30 22:04:16

镇逆组穴此组穴是由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镇静穴组成。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 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 等。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同 步 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或加舌下三针。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 或上三皇、下三皇)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少泽放血)5、癫痫(临症加减)

新老十针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两个合谷、太冲)。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临床应用: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 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一切脾胃疾病。治验疾病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分为两种刺法: ﹡重刺

﹡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

华 佗 夹 脊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风池、完骨、天柱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 善人体素

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正 脊 穴肩髃穴与曲池穴连线四分法入肱骨后缘贴骨刺治验应用:1、适用于一切类型颈椎病,取穴为 正脊、灵骨、大白、肾关(或下三皇)2、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肺癌

颈痛穴(三叉三)位置:此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中(液门)。取穴:交叉取穴功能:疏筋活血,清利咽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筋膜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临床应用:用一手抓住病人的四个手指,这样刚好病人半握拳,然后用三寸针向阳谷方向一直刺进,然

临床应用:用一手抓住病人的四个手指,这样刚好病人半握拳,然后用三寸针向阳谷方向一直刺进,然后提出,不出皮,再向旁两方向刺入提插,如 再没针感再回第一个点进行捻针,它和肩痛穴配合用,先针肩痛穴,平衡针的规矩是从下向上。

膝 痛穴位置: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关节至腕关节连线的中点(曲池向上一点凹陷处)。 取穴:交叉取穴。针感:以局限性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腕关节 放射 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牛皮 癣,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网球肘。

腰痛穴位置: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将前额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叉即为此穴(印堂上一寸)。取穴:交叉取穴。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如病人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一到二小时,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应的各种腰痛。特别对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应的各种腰痛。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运用:因炎症引发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合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为理想(平衡穴一般都在三秒钟见效)。如左侧腰痛进针后针尖向右侧攒竹方向刺,不要提插。脊痛穴向上星穴方向刺治腰椎以上

胆 穴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 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 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主治:膝关节炎

心膝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主治:膝盖痛.肩胛痛.脊柱痛.膝无力.变形性膝关 节炎。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二角明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取穴:当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 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 穴。手术:五分针,皮下针向外(小指方向)横 刺二分。

木火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主治:半身不遂.膝内侧痛.小腿肚酸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皮下针间向(小指方向)横刺。

五虎穴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桡侧 。主治:治全身骨痛。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 五穴。 手术:于大指桡侧黑白肉际下针,每穴可下针二至四分,依治疗远近而定。

重子穴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 喘(小孩最有效)。

重仙穴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 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 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有效。 ※ 本穴治疗子宫瘤、卵巢炎亦有效。

大白穴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 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手术: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 肺炎(特效)。

灵骨穴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 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 肠痛、头昏脑胀;治脚难抬举(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 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 肠痛、头昏脑 胀;治脚难抬举(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 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 肿。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下白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 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术:针深3分至5分。

腕顺一穴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 (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腕顺二穴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注意:耳鸣、重听、小腹胀、腰围痛、腿弯紧痛、 疗效亦佳。

手解穴部位: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 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 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二十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心门穴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主治:心脏病、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肉侧陷处,距肘尖一 寸五分是穴。本穴亦常用于治膝痛(内侧膝痛有效)

肩中穴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 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水曲穴部位:在六完穴后一寸处。主治:腰痛、四肢浮肿、腹胀、颈项神经痛;妇科子宫疾病;耳鸣眼痒、手腕疼痛、无力、全 身骨痛、神经痛、手骨痛、肩痛、腿筋紧及肌肉萎缩、肌肉麻木、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第四蹠骨与第五蹠骨之间,距六完穴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正筋穴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 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正宗穴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一重穴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处、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二重穴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处、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三重穴部位:在二重穴上二寸。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处、扁桃

三重穴部位:在二重穴上二寸。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处、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既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天皇副穴(肾关)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两手发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举;(多尿、夜尿极特效);胸口闷、胸口痛、强心。前头痛。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地皇穴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人皇穴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骨三寸。主治:肾脏炎、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小便出血、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

外三关穴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癌。(青春痘、手红肿、手臂肿胀发热、“肘痛中穴为主”、三叉神经痛、不明原因弥漫性周身疼痛)。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 中点又一穴。共三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其黄穴部位:在明黄穴下三寸。主治:黄疸病、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等各证,脾硬化、舌疮。(颈椎骨刺、腰椎骨刺、美尼尔症、帕金森症)

驷马中穴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开三寸。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乿房疼特效、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治下肢扭伤。取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开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驷马上穴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主治:同上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

驷马上穴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主治:同上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驷马下穴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主治:同上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运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