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真谛----当归六黄汤治疗甲亢的体会 甲亢,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尤为多见。 临床上病者除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外,常伴有性情急躁、易惊善怒、心慌、多汗、畏热耐寒、多食善饥,消瘦乏力、消化不良、四肢颤抖等症状,有的尚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
多数医者认为本病应包括在中医之“瘿证”范畴中,特别与其中之“气瘿”、“肉瘿”更为相似。
有关瘿的病因,历代医家多认为与情志忧恚,肝郁气结,痰浊凝滞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瘿者由忧恚、肝气郁结所生。”《外科正宗》有“人生瘿瘤……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即治疗多采用疏肝化痰一类的方剂。 我早年在治疗这种病时,亦是按照此种思路去诊治,但是疗效较慢,很是费劲。后来在学习诸多老中医的经验之后,发现《当归六黄汤》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并可以把它作为专方使用。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其组成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共7味药。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异病同治一说,只要病机相同是可以用一个方子治疗的。盗汗是阴虚火旺,甲亢大多数早期表现亦是阴虚火旺,所以可以移来治疗此病。对于这一点估计持异议的不多,而且临床报道用当归六黄汤治疗甲亢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这里我就不重复论述了。我只想谈谈怎么运用好这个方子治疗甲亢一病。 我常听到有的中医,尤其是年轻中医说,此方治疗甲亢疗效参半,时有效,时无效。后通过交流发现还是对这个方子的运用有问题。即一见甲亢病人,不分虚寒热就原方照套,一方到底,不做加减,或再加些具有治疗甲亢的药物,诸如黄药子、昆布海藻之类。怪不得无效,全忘了中医的辨证施治。 我们先来看当归六黄汤的组成:黄连黄芩黄柏的三黄苦寒清热,生地熟地滋阴,当归黄芪为当归补血汤,纵观全方滋阴清热。我的经验是早期热重的情况下,凡见心悸、口干、烦躁、多食,便秘尿黄等症突出时,重用三黄之量,必要时还要加大黄;轻用黄芪当归熟地的药量。凡见饮多、心悸、乏困、手颤、盗汗、便不干等症突出时,少用三黄药量;重用生地、当归、黄芪、熟地之药量,必要叫加入生脉散。在中后期热轻,气阴两伤升为主要矛盾时,切记不要重用三黄苦寒之药伤阳气。这一点很重要。下面我举一个病例具体来看。 董某 女 42岁,因甲亢一病在高新医院用西药治疗,嫌慢,又怕西药副作用大,故寻求中医治疗。经人介绍来到我处,刻诊:中等偏上个子,面色偏红黑,舌红苔白薄,心悸,口干、烦躁、稍乏,大便干,T3 T4指标均高,脉滑大。处方:当归六黄汤加减。生黄茋 二诊,心悸已除,烦躁止,大便已不干,余证如前。前方调整:生黄茋 三诊,诸症大减已不口干、心悸、便干。舌淡苔白腻,脉缓濡,乏困,纳略呆,左手无力明显。随证转方:生黄芪 四诊,乏力减轻,胃口开,左手略有力。效不更方,续上方15副,诸证消失。化验T3 T4指标接近正常。又调整一月,痊愈。 上述一案,我就是坚持用当归六黄汤,一以贯之,一方到底。但是亦坚持随证转量,随证转药,万变不离其宗,以其为主而转。实际上也有专方的味道,但守中有变,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用当归六黄汤治甲亢,没有不效的,其中的奥妙就是上述所言。说句题外话,前人留下的好方很多,关键是看你会用不会用,古人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冬生夏枯退甲亢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方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人称“坟墓病”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病。临床上有代谢率增高和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症状: 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激动,甲状腺常以肿大为特征,不少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突眼症。 诊断: 1. 代谢率增高。表现为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率加快、疲乏无力、喜凉怕热、皮肤温暖、潮湿多汗、还可以出现胸闷气短、腹泻便溏等症状。 2. 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神经过敏,性情紧张,急躁,易激动,失眠多梦。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忧郁、狂躁等精神失常表现。总之,本病诊断并不困难,若临床表现为心悸、自汗、食欲增加而体重减轻、情绪易激动、手抖、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中医治疗: 中医将本病归于“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素体阴亏,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创伤。 中医认为,由于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攻于头,故甲亢患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胃火炽盛,故消谷善饥; 脾气虚弱,运化无权,则消瘦乏力; 肝郁气滞,影响冲脉,故月经不调,经少,经闭; 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则男子遗精、阳痿;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手舌震颤; 心肾阴虚,则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多汗; 阴虚内热,则怕热,舌质红,脉细数。患者素体阴虚,遇有气郁,则易化火,灼伤阴血。 总之,患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则发于瘿肿;痰气凝聚于目,则眼球突出。若原来体质就肝肾阴亏,则更易炼液成痰,壅滞经络,结于项下而成瘿。 中医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祛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或方剂治疗: 1、属气滞痰凝型的,宜疏肝理气,消痰散结。可服消瘿气瘰丸、五消瘿瘤丸、夏枯草膏、甲亢灵片等。 2、属肝火亢盛型的,宜清肝泻火。可服龙胆泻肝丸、栀子金花丸、三黄片等。 3、属心肝阴虚型的,宜养心安神,滋阴柔肝。可服天王补心丹,滋补肝肾丸、安神补心丹、养明脉安片等。 中医方剂 (一)育阴汤加减。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二) 平复饮加味 【辨证】气结不舒。 (三) 二陈汤加味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四) 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辨证】阴虚火旺,痰热郁结,腠理不固。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 目前甲亢的治疗主要有三种: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有没有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又易不复发的治疗方法呢?我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以中药为主的治疗甲亢的方法,在不用西药情况下,如果病人服六剂中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说明单用中药治疗甲亢有效,经过六个月至一年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甲亢有望治愈,如果单用中药效果不好,则加用抗甲亢药物,或改其他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于中医“瘿病”,“中消” 针灸治疗甲亢有较好效果,我曾单纯用针灸治愈过几例甲亢,特别是对肿大明显的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针灸治甲亢疗效可靠,经济,简便,很受农村病人欢迎。甲亢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针灸治疗多在肝脾肾三条经络及其相关经络而取穴,常用穴位局部阿是穴、內关、神门、合谷、太冲、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肝俞、脾俞、肾俞、太阳、曲泽、委中、隔俞、阳陵泉等,每次选8至10穴位针刺。內关、神门为心包经、心经穴位,火为木之子,泻心火以治肝,清心宁神,起降低心率作用;且內关络少阳三焦经,三焦为全身气机之枢纽,针内关能调畅全身气机;合谷、太冲为四关穴,疏肝理气效果好;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益气滋阴,健脾化痰;太溪、照海滋阴补肾,肝俞、脾俞、肾俞增强补肝肾作用。局部用毫针点刺上、下、左、右各四针,对消除甲状腺肿十分有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甲状腺组织血管神经丰富,手法一定要娴熟、轻柔,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出针时要用棉签压迫几分钟。阿是穴不留针,其他穴位留针20分钟。对惧针刺的病人,教病人做穴位按摩也有一定疗效,內关透外关、合谷透劳宫、三阴交透悬钟、太溪透昆仑、太冲透涌泉,要求每天做一个小时以上才有效果。刺血疗法有强大的理气活血、清热去火的功能,选太阳、曲泽、委中、阳陵泉、膈俞、肝俞刺血,能迅减轻甲亢症状,效果可靠。 由于甲亢的发病和情志关系密切,所以情感疏导在治疗甲亢中也很重要,要求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心态、心境,戒躁勿怒,宽容待人。练慢跑功能使人心境平静,使兴奋的神经平和下来,所以对能参加体育锻炼的病人,都鼓励去练慢跑功。
祖传甲状腺根治秘方 ![]() 秘方:石上柏、水蜈蚣各63g。 用法:以十二碗水煎成三碗,一天分三次服完。如果体质较弱,胃不好则以饭后服用为宜;身强体壮者,可以饭前服用,连续服用三至五天,停用两天,再继续服用三至五服;以后每周服一服,连续三个月即愈。 方解:石上柏是一种类似蕨类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爬柏、生根卷柏、山扁柏、梭罗草,是很珍贵的草药。水蜈蚣并非蜈蚣,而是一种草药,又名无头土香、白香附,状如稗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