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养小妾而修建。1938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买下。1939年军统将其改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称军统重庆看守所,主要关押国民党政府认为级别较高的政治犯。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内犯人被迁移至渣滓洞。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方人员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美方人员回国,白公馆才又恢复为看守所。并且军统将西南的军统集中营,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并,成立了白公馆看守所,后称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小说《红岩》里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故事就发生渣滓洞和白公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每天上午11点27分这里都要为纪念先烈举行点火仪式 红岩魂陈列馆 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革命先烈石雕像 小说《红岩》中的许云峰原型 小说《红岩》中的江姐原型 白公馆外貌 白公馆简介 原为防空洞的审讯洞 白公馆进门的右边 白公馆是坐两层小楼别墅
新中国最小的烈士 宋振中------小萝卜头 (烈士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幼子) 烈士们在白公馆监狱里凭想象制作的五星红旗 白公馆旁边买纪念品的小商店 渣滓洞监狱简介 讯示特务的标语 墙上的国民党党员守则 院内另一角度景象 渣滓洞牺牲烈士英名录 从左到右:特务看守长办公室、女牢一室、女牢二室 女牢一室 江姐当时就被关押在女牢二室里 男牢房部分 在楼下平一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一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二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二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三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三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四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四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五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五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六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六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七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七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下平八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下平八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上一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上一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上二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上二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上三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上三室的内部景象 在楼上四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在楼上五室关押过的烈士名单 楼上七室的内部景象 渣滓洞监狱围墙缺口就是越狱的出口 围墙缺口------越狱的出口 越狱出口在渣滓洞监狱中的位置 |
|
来自: 另一种平静宋霞 > 《揭密.还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