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百科11

 chenwsl 2011-09-12
疾病名称 虚火喉痹
疾病科属 咽喉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虚火喉痹是指由于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本病为喉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成年人,病情
复杂,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因此,防治本病必须具有信心和毅力。
l、咽干微痛为主要症状,常有“吭”、“喀”的动作。因咽痒而
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致恶心、干呕,且多于早晨轻,午后及入夜加重。
2、检查见咽部暗红,或喉底有颗粒突起,颗粒可融合成片,甚则
咽部干燥,光亮、有污物附着。
3、虚火喉痹与虚火乳蛾的鉴别点,在于本病的喉核周围虽可有暗
红,但喉核无肿大,无脓点,按压之也无脓液溢出。
本病的外因,有病后余邪未尽,粉尘、浊气刺激,嗜好烟酒、辛辣,
妄于作劳等方面;内因是肺肾阴虚,由于阴液暗耗,津液不足,虚火上
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而为病。总的治疗方法以养阴清肺,滋阴降火
为主。
肺阴亏虚型
[证见]咽燥,咽痒,咳嗽,发声不扬,讲话乏力;喉底、喉关暗红,
或有帘珠突起,或有粘痰、脓痰附着。全身或见午后颧红,恶心,干呕。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
1、主方:养阴清肺汤(郑海涧《重楼玉钥》)加减。
处方: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白芍15克,
浙贝母12克,桑白皮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咳嗽痰粘者,加瓜蒌仁15克、天竹黄10克。若喉底帘珠状滤泡增多
者,加桔梗12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合欢花10克。
2、中成药
(1)补肺汤、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2)扶正养阴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
5片,每日3次。
肾阴亏虚型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证见]咽部微红,灼热,喉底及其周围粘膜肥厚暗红,或干燥、光
亮,附着痂皮。全身或见头晕眼花,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腰膝
酸软。舌质红嫩,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方药]
l、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5克,白芍15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
生地黄15克,淮牛膝12克,石斛12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若阴虚及阳,症见精神疲乏,手足冷,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阳虚
症状,宜补肾扶阳,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焗服)。气短懒盲,咽
喉梗阻感,食少困倦,胃烷不适者,宜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砂仁6
克(后下)。咽部暗红、喉底滤泡多者,加丹参15克、赤芍10克。
2、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小蜜丸每次9
克,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外治法
l、含漱法 可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或用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薄荷6克、甘草6克煎汤漱口。
2、吹喉 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吹喉。
3、含服法 清金开音丸、草珊瑚喉片等含服,每日3—4次。
4、超声雾化喷喉 可用鱼腥草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毫升,作雾
化吸人,每日1次。
5、烙法 应用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颗粒大者。每次选 l—
3枚,用直径小的烙铁,每枚颗粒烙l中3烙铁,隔3—4日烙1次,烙至接
近平复即停烙。
1、针刺治疗
常用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肺俞、尺泽、太溪、照
海、复溜等。每次选3—4个穴位,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每天1次。
2、饮食疗法
(1)五汁钦: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门冬汁、莲藕汁,频频
饮服。
(2)胖大海 l—2个,泡开水作茶饮。
(3)腊梅花适量,泡开水当茶饮。
(4)冬日以萝卜汁频饮。
3、按摩治疗
顺着经脉走向,以大拇指、手掌轻揉、轻压以下穴位:肾俞、肝俞、
腰俞、命门、涌泉等穴。每次选2—3个穴位。
4、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有节,少食或忌食煎炒及刺激性食物,多食富有营养
及有清润作用的食物。
(2)减少烟酒及其他粉尘刺激。
(3)注意休息,减少操劳,减少或避免过度发音讲话等。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虚火乳蛾
疾病科属 咽喉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虚火乳蛾是指因脏腑亏损,虚火上炎,易反复举发的乳蛾,相当于
西医的慢性扁桃体炎。本病发病年龄从7一14岁为最多,青年次之,老
年最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病病程较长,常影响健康,且能诱发痹
证,水肿、心悸、怔忡等全身疾病,故应积极防治。
1、咽喉干燥,微痒微痛,梗梗不适,有堵塞感,不时举发,缠绵
日久。
2、检查见喉关潮红,喉核肥大或萎缩,喉核上有黄白色脓点,或
喉核被挤压时有黄白色脓样物溢出。
3、本病应与虚火喉痹相鉴别。虚火喉痹主要病变在喉底处,喉关
粘膜暗红,喉底处血络扩张;或有窜珠状滤泡突起,或滤泡增生互相粘
连成片,但喉核无肿大,无脓点,按压亦无脓液溢出。此外,还应与石
蛾相鉴别,石蛾多发生于小儿,其特点是喉核肥大,不红,挤压之无溢
出物,触之感觉其质硬。
本病以脏腑虚损,虚火上炎为主要病因病理。多因于风热乳蛾或风
热喉痹治而未愈,缠绵日久,邪热伤阴而致,或温热病后余热未清而发。
脏腑虚损以肺阴虚、肾阴虚为多。肺阴虚,则津液不能上输以滋养咽喉,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于喉核而为病。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结于
喉核而为病。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易为外邪所感,病后不仅阴液
受伤,阳气也常受损,抗病能力减退,即使邪毒不重,也不易清除而滞
留于喉核,遂成本病。总的治疗方法是养阴清肺,滋阴降火。
肺阴亏虚型
[证见]咽部干焮不适,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哽哽不
利,喉核肥大、潮红,连及周围,喉核上有黄白色脓点。一般以午后症
状明显,并可伴有午后颧红,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讲话乏力,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方药]
l、主方:养阴清肺汤(郑海涧《重楼玉钥》)加减
处方: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白芍15克,
浙贝母12克,桑自皮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若咽痛较甚,喉核潮红者,加黄芩12克、桔梗12克。咳嗽痰多者,
加瓜蒌仁15克、前胡12克。
2、中成药
(1)补肺汤,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2)扶正养阴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
5片,每日3次。
肾阴亏损型
[证见]咽喉干焮不适,微痛,哽哽不利,口干不喜多饮,喉核及喉
核前后潮红,喉核上或有黄白色脓点,挤压喉核时或有黄白色脓样物溢
出,全身并有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
[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方药]
l、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5克,白芍15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
生地黄15克,淮牛膝12克,石斛12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若阴虚及阳,症见精神疲乏,手足冷,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阳虚
症状,宜补肾扶阳,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焗服)。气短懒言,唇
色淡白,心悸怔仲者,加五味子10克、首乌20克、党参15克。
2、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小蜜丸每次9
克,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外治法
l、含服法 可含服润喉丸、铁笛丸、开音丸、西藏青果等,每天
4—6次。
2、含漱法
可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或用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桔
梗10克、甘草6克,煎水含漱。
3、烙法 喉核大者,可用烙法。
本法是用烙铁烧烙患处,而达到治疗目的。烙铁头大小为直径0.5
—l厘米,形状有长形、方形、圆形、焊于长约20厘米、粗0.1厘米的钢
丝的柄上。使用时于酒精灯上将烙铁头烧红,蘸香油后迅速烙于喉核上,
每次烙10—20烙铁,烙时注意慎勿触及其他部位。如喉核表面有烙后的
白膜,应轻轻刮去再烙,一般隔天烙1次,共需烙10—20次。经烙后喉
核渐小,至复平为止。
4、扁桃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特别是儿童,因儿童咽部淋巴组
织具有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只有对那些炎症已呈不可逆性病变时,才
考虑手术治疗。
l、针灸治疗
(1)针刺治疗: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颊车等穴,每天1次,中等
或弱刺激,留针20—30分钟,5—7次为一疗程。
(2)耳针治疗:取穴咽喉、肺、扁桃体,选 l—2穴,埋耳针或贴耳
殊3—7天,轮换取穴。
(3)穴位注射:取穴天突、曲池、孔最,每次取单侧穴,两侧交替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使用,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隔天1次,6—7次为
一疗程。
2、饮食疗法
(1)蜜饯油甘子:以新鲜油甘子(又称余甘子,为大戟科油甘子的果
实,洗净晾干,放入蜂蜜中泡浸l周后即可食用,每次食10—15枚。
(2)鱼腥草煲猪肺:新鲜鱼腥草60克,猪肺200克。将猪肺切成块状,
用手挤洗以去除泡沫,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3)橄榄酸梅汤: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稍捣烂,加清水
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加白砂糖适量调味饮用。
3、气功治疗
(1)叩齿:在未洒小便前,将口闭住,用上下齿轻轻叩打,以各齿
接触为度,咽口津。
(2)咽口津:亥子时,以舌尖抵伎上腭,令津液充满口中,然后将
口津意送丹田,如此反复数十次。
4、预防调护
(1)少食煎炒炙煿之物,多饮食清润之品。
(2)注意休息,不要过度操劳,免致虚火上炎。
(3)彻底治疗风热乳蛾,以免余邪滞留为患。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虚劳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
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
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诒。
1、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
术后失血过多等。
2、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I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
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
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
3、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
过程。
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
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
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
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但以脾、肾为主要环节。临床辨证
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
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
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
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
辨证时应加注意。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在进行补益的同时,一是必
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此
外,由于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
气虚虚劳
[证见]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
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治法]补气
[方药]
1、 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5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升麻各9克,
柴胡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若心气虚者,加麦冬、黄
精各15克,五味子6克。肾气虚者,加杜仲、续断、山茱萸各15克。
2、 中成药
⑴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⑵ 人参蜂王浆,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血虚虚劳
[证见] 面色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形体消瘦,肌肤粗
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养血
[方药]
1、 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当归、白术、茯苓各12克,龙眼肉、酸
枣仁、熟地黄、白芍各15克,川芎6克,大枣5枚。水煎服。
2、 中成药
⑴ 当归补血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⑵ 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3次。
阴虚虚劳
[证见] 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失眠遗精,
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
[方药]
1、 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枸杞子、麦冬、山药各15克,龟板胶20克,山
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各12克。水煎服。
2、 中成药
⑴ 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⑵ 河车大造丸,每日2次。
阳虚虚劳
[证见] 面色苍色,畏寒肢冷,自汗,喜卧懒动,口淡吐清涎。舌
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 补阳
[方药]
1、 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杜仲、山茱萸、菟丝子、熟地黄、山
药、枸杞子、当归、巴戟天、黄芪各15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2、 中成药
⑴ 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⑵ 鹿茸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
1、饮食疗法
⑴ 鳖鱼骨髓汤:鳖鱼1只(去内脏),猪脊髓150克,生姜3片,加
水共煲至烂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虚劳。
⑵ 人参炖乌鸡:人参12~15克,乌鸡肉250克(去皮骨),生姜3片,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5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放入炖盅内并加清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
虚劳。
⑶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加适量水煮
至羊肉烂熟为止,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血虚虚劳。
⑷ 熟附生姜炆狗肉:熟附子15~20克,狗肉500~1000克(切块),
生姜15克,蒜头适量。先用蒜头、生姜、花生油起镬,再加水及熟附子,
煮2小时至狗肉烂熟,调味分多餐服食。适用于阳虚虚劳。
2、预防调护
⑴ 避风寒、适寒温,慎起居,远房事。保持情绪舒畅、稳定、乐观。
⑵ 调节饮食,戒烟酒,忌吃辛辣厚味及生冷之品,不能过饥过饱,
偏食偏饮。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5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旋耳疮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周而发的疮疡。多发于耳后缝间、耳前或耳廓,
以局部潮红、水泡、糜烂、结痂及皲裂为主要特征,患处有灼热、瘙痒、
疼痛感。相当于西医的外耳湿疹。
1、耳廓、耳前、耳后皮肤灼热,瘙痒,疼痛,可反复发作。
2、检查局部见潮红、灼热、水泡、糜烂、渗液、结痂或皲裂。
旋耳疮多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或邻近部位之黄水疮漫延至耳部,也
有接触某些刺激物而诱发,以致湿热邪毒积聚,引动肝胆之热循经上犯,
风热与湿邪蒸灼肌肤,故耳部皮肤红肿、灼热、瘙痒。湿盛者则有水泡,
破后黄水淋漓。风盛则瘙痒不止,热盛则灼热疼痛。若病久血虚生风化
燥,则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作痒。治疗上,若风热湿邪浸渍,宜疏
风清热,除湿止痒;若血虚生风化燥,则宜养血熄风润燥。
风热湿邪浸渍
[证见]患部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有水泡;溃烂后流出黄色脂
水,干后结成黄痂;揭开痂皮,则见其下面仍有厚腐之脓液。由于脂水
污染,易使病灶不断扩大。婴儿可有发热、烦躁及睡眠不安等症。舌质
淡红,苔黄腻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方药]
1、主方:消风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12克,防风12克,牡丹皮15克,通草15克,泽泻15克。
萆薢15克,赤茯苓15克,生苡仁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脂水淋漓者,加滑石15克、黄芩15克。灼热疼痛者,加龙胆草15
克、栀子12克。痒甚者,加白疾藜15克、蝉蜕10克。
2、中成药
(1)防风通至丸,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2次,儿童酌情服成人
1/3~1/2量。
(2)五花茶冲剂,口服,茶剂成人每次 1~2块,冲剂成人每次10克。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4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血虚生风化燥
[证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耳道、耳廓及周围皮肤增厚、粗糙、
皲裂,上复痂皮或鳞屑,一般仅有瘙痒感而少疼痛。全身可伴有面色萎
黄,饮食减少,身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熄风润燥。
[方药]
l、主方:地黄饮(吴谦《医家金鉴》)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牡丹皮15克,红花10
克,白蒺藜15克,僵蚕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水煎服。瘙痒难忍
者,加蝉蜕10克、地肤子12克、地龙干12克。
2、中成药
乌蛇止痒丸,口服,每次2.5克,每日3次。
外治法
l、外洗及湿敷
(1)按树叶、桃叶、花椒叶等量,煎水外洗或湿敷。
(2)苦参、苍术、黄柏、白癣皮各15克,煎水外洗或湿敷。
(3)马齿苋、败酱草、黄柏各30克,煎水外洗或湿敷。
2、局部搽药
(1)热盛有脓痂者,可选用黄连膏或黄连粉涂搽,每日2~3次。
(2)红肿焮痛者,可选用三黄洗剂,或25%黄连油混悬液涂搽,每日
2~3次。
l、针灸疗法
(1)针刺法: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委中等穴,用泻法,
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治疗:取肺、内分泌、神门,点刺。
2、饮食疗法
(1)蒲公英粥:蒲公英40~60克,鲜品用量60~90克,粳米50~100克,
同煮为稀粥。
(2)灯心柿饼汤:灯芯草6克,柿饼2个,以清水适量煎汤,加白砂
糖调味饮用。
(3)蟾蜍水蛇粥:瞻赊 l~2只,水蛇l~2条。蟾蜍剥去外皮.除去内
脏、头、爪后,切成小块;水蛇剥皮,除去内脏,切数段:加米和清水
适量,煮粥调味服用。
3、预防调护
(1)注意耳部清洁卫生。
(2)患病期间忌食辛辣、煎炒食物,及鱼虾等食品。
(3)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本病的物体,及早治疗脓耳及邻近部位之黄
水疮。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4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冼绍祥
眩 晕

学习要求
. 掌握眩晕的慨念
.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
. 掌握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熟悉眩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 掌握眩晕的辨证论治
. 能对临床病例作出正确诊治


概念
..±..ò: ..
. 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眼花为主症
的一类病证。
. ------眼花
. ------头晕
. 轻------闭目可止
. 重------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
. 苍白等症状
. 严重----突然仆倒



源流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与肝有关
.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气血亏虚
. 元代,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痰浊
. 明代,张景岳------下虚作眩----肾阴虚
.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也
. 后代医家-----瘀血有关


病因病机
. 年老体虚
. 肝肾阴虚 阴精亏虚 脑海失养
. 久病伤肾
. 素体阳盛或阴虚
. 阴虚阳亢 肝阳化风
. 恼怒忧伤气郁化火 风阳上扰
. 久病失血
. 气虚清阳不展 ,血虚脑失所养
. 脾胃虚弱
. 饮食失调 损伤脾胃 痰浊上扰清窍
. 劳 倦 痰浊内生
. 跌仆损伤
. 瘀血阻窍 脑络闭阻 脑失所养
. 久病血瘀 气血不通
眩晕

. 病因
.
.
. 病位 清窍,与肝脾肾有关
. 病机 脑海空虚,清窍失养
. 清阳受扰,瘀血阻络
. (风火痰虚瘀)
. 病性 虚证多

óò.yí·±ê×¢: Dé

..±..ò: ..




óò.yí·±ê×¢: êμ

..±..ò: ìμ×.
痰浊
..±..ò: e..a
瘀血
í..2: D. .á
小 结
..±..ò: ·...
风阳

变 证
. 肝风夹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
. 气血不足,阴阳两虚,突发气机逆乱,
清窍暂闭或失养
中风
晕厥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则仆
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
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心电图,电
测听,脑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X线摄片,
经颅多普勒等检查或CT、MRI检查。
5.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
. 相同 头晕仆倒
. 不同 无半身不遂 伴半身不遂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无口眼喎斜 伴口眼喎斜
无舌强语塞 伴舌强语塞
..±..ò: .£..
眩晕
..±..ò: .D·.
中风

鉴别诊断
. 相同 头晕仆倒
. 不同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
..±..ò: .£..
眩晕
..±..ò: .ê.¤
厥证

鉴别诊断
. 相同 头晕仆倒
. 不同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无抽搐 伴抽搐
无两目上视 伴两目上视
无口吐涎沫 伴口吐涎沫
伴猪羊叫声
..±..ò: .£..
眩晕
..±..ò: e.2.
痫病

辨证论治
..±..ò: ....é..o
辨证要点
1、辨脏腑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兼纳呆,乏力,面色苍白----
----兼纳呆,呕恶,头重,耳鸣----
----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2、辨虚实
虚多实少,虚实夹杂
3、辨标本
标----风火痰瘀 本----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肝阳上亢
脾虚气血不足
肾虚
脾虚痰浊

虚补实泻,调整阴阳
补-----气血阴阳
泻-----火痰瘀
治疗原则

..±..ò: ·.

..
..




..é.ò.Dé
·...é.è.
...a.÷Dé
ìμ×..D×è
e..a×è..

肝肾阴虚
症状: 舌脉:
头晕目眩,耳鸣 舌红
如蝉,久发不已 苔少或无
健忘,目干,视 脉细数
力减退,胁肋隐
痛,腰酸膝软,
咽干口燥,少寐
多梦。
治法:滋补肝肾
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

. 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肝肾精
. 枸 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精补髓
. 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
. 龟板----滋阴降火,补肾壮骨
. 阴虚火旺-----鳖甲、知母、黄柏、丹皮
. 心肾不交-----夜交藤、阿胶、酸枣仁


..±..ò:
..·¨£o.....±..
×ì....é.
·.ò.£oìì.é13ìùò.
风阳上扰
症状: 舌脉:
眩晕欲仆,耳鸣。 舌质红
头胀痛,面红目赤, 苔薄黄
急躁易怒,肢麻 脉弦细数
震颤,腰酸膝软,
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遇劳恼怒
加重。
治法: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 天麻----祛风潜阳
. 钩藤----清热熄风降火
. 石决明----镇肝潜阳
.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 茯苓、夜交藤----养血安神
. 益母草----活血通经

眩晕伴手足麻木或震颤-----珍珠母、龙骨、
牡蛎、羚羊角
便秘----大黄、芒硝

..±..ò:
..ᬣo21.....a
.....¢..
·.ò.£o1é.¢ìà
气血亏虚
症状: 舌脉:
眩晕,动则加剧, 舌质淡嫩
遇劳则发。神疲 苔薄白
懒言,乏力自汗, 脉细弱
面色无华,唇甲
淡白,心悸少寐
治法: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 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建脾

益气生血
. 龙眼肉----补血养心
. 枣仁、远志----养血安神
. 木香---调理气机

. 血虚甚----熟地、阿胶
.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补中益气汤


..±..ò:
..·¨£o..êaì.ìμ
...¢oí..
·.ò.£o°...°×ê.ìì.éìà
痰浊中阻
症状: 舌脉: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舌体胖大
头重如裹 边有齿印
胸闷作恶, 苔白腻
呕吐痰涎, 脉弦滑
脘腹痞满,
纳少神疲
治法: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陈皮、法夏----燥湿健脾、降逆化痰
. 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 天麻----熄风止眩
. 生姜----和胃止呕
. 呕吐甚----竹茹
. 脘闷、腹胀、纳呆、肢重----藿香、苡仁、

砂仁
. 耳鸣、重听----葱白、郁金、石菖蒲
. 痰热上扰-----黄连温胆汤


..±..ò:
..·¨£oì.e.éúD.
í¨......
·.ò.£oí¨.....aìà
.瘀血阻窍
症状: 舌脉:
眩晕时作, 舌质紫暗
头痛如刺, 有瘀点瘀斑
面色黧黑, 脉弦涩或细涩
口唇紫暗,
肌肤甲错,
心悸失眠,
耳鸣耳聋
治法:祛瘀生新
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 麝香----开窍散结止痛
. 老葱----通阳散结
. 黄酒----行气、活血
. 补气、温阳、祛风法


转归预后
. 轻者------预后较好
. 重者------ 反复发作

中 风
失明耳聋

病例分析
. 病例一
. 本校某教授,男,58岁,主诉:头晕目
眩一天。

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有颈椎病史。症
见:头晕目眩,颈项酸痛,动则加重,
恶心呕吐涎沫,耳鸣,舌淡红,苔黄厚
腻,脉弦滑数。无高血压病史。

. 诊断:眩晕 (痰浊中阻)
.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和胃
. 方药:黄连温胆汤

法夏12 茯苓15 陈皮6 枳实10
竹茹10 黄连6 甘草6 葛根30
田七15 郁金12
中成药:温胆片
针剂:葛根素、香丹注射液等

. 病例二
. 患者,男,46岁,反复头晕一年,加重
三天。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年,反复出现头
晕目眩,每因休息不好后出现。近日因
加班后头晕加重,血压波动,伴头痛,
心悸,烦躁,夜难入眠,口苦,两胁胀
满,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

. 诊断:眩晕(风阳上扰)
. 治法:平肝潜阳
. 方药:天麻钩藤饮
. 天麻15、钩藤15(后下)、黄芩10、栀子
10、牛膝30、杜仲30、桑寄生30、茯苓20、
夜交藤30、益母草12、珍珠母30 (先煎)、
石决明30(先煎)

中成药:天麻胶囊
针剂: 葛根素、香丹注射液等

谢 谢

 疾病名称 血精
疾病科属 男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血精是指男方性交时射出含有带血的精液。轻者排出的精液淡红色,
严重时精液里面可见有鲜红血丝;有时可表现排精疼痛,精液量减等症
状。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见于西医精囊炎、精囊结石及结核等。
1、在性交或手淫或遗精时射出含有血液的精液者,可诊断为本病。
2、成年男子若经较长期(数月)才行房或遗精者,其射出的精液
往往浓稠,且精液颜色偏黄,如射精时又伴有少腹或会阴部不适或疼痛
的情况,要注意同血精鉴别。
3、检查:显微镜下发现精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也可确诊本病。
血精多因恣情纵欲,房事不节及手淫频繁,耗伤肾精,以致肾阴不
足;或热病后期,余热伤及肾阴;或过服温燥助热之品,劫伤肾阴,阴
不制阳,虚热内生,热入精室,灼伤血络;劳伤过度,损及脾肾;脾气
虚弱,化源不足,以致肾气亏虚;或嗜酒过度或偏嗜辛辣肥甘厚味,聚
湿生热,湿热蕴结而下注,伤及精室血络,则血随精溢。辨证首先分虚
实。虚证常见阴虚火旺或脾肾气虚;实证常见湿热下注和瘀血内阻。阴
虚火旺,则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脾肾气虚,伴有
腰痛,食少纳呆,房事后乏力自汗等。湿热下注,伴有尿赤浑浊,口苦,
烦躁易怒等,瘀血内阻,伴有阴茎刺痛,舌暗有瘀点瘀斑等。总的治法
是养阴补气,清热祛湿,活血祛瘀。
阴虚火旺型
[证见] 精液色红质调,伴射精疼痛,阴部坠胀不适;性欲亢进,
梦中遗精,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大补阴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处方:黄柏10克,
知母10克,龟板15克,生地黄2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白茅根
20克,牡丹皮10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3)大补阴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生地养阴清热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生地黄20克,茯苓20克,白芍9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
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6克,糯稻根须15克,乌药5克。水煎服,
每日1剂。
(2)养阴清热止血汤(冉启华验方)
处方:天门冬、黄柏、地骨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枸杞子各
15克,旱莲草、白茅根、生地黄各30克,蒲黄、龟板、菟丝子、女贞子、
牛膝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房事。
脾肾气虚型
[证见] 精液红色,或精中带血,血色淡红;性欲减低,形瘦神疲,
腰膝酸软,食少纳呆,房事后乏力自汗。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治法] 健脾益肾,补气固肾。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炙升麻5克,柴胡10克,
党参10克,菟丝子15克,川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龙骨30克,蒲黄10
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2)十全大补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补益气阴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1980.6》)
处方:熟地黄15克,党参15克,阿胶10克(另烊冲),川续断10克,
生蒲黄10克,侧柏炭10克,血余炭6克,刺猬皮10克。水煎两次分2次
服,每日1剂。
湿热下注型
[证见] 精液颜色深红或暗红,射精疼痛,小腹、睾丸或会阴部胀
痛,阴茎痒或痛,阴囊湿痒,或尿道灼热疼痛,或尿赤浑浊;口苦而粘,
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八正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栀子15克,
大黄5克,龙胆草10克,茜草根15克,小蓟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
日1剂。
2、中成药
(1)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复方菠萝酶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清肝泻火汤(查国翁验方)
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9克
(另溶化),黄柏9克,知母9克,泽泻10克,旱莲草10克,茜草10克,
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瘀血内阻型
[证见] 精液暗红或精中挟血紫暗,射精时阴茎刺痛;小腹胀闷
疼痛,失眠多梦,精神抑郁。舌暗或瘀点瘀斑,脉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血。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主方:隔下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5克,延胡索10克,
当归10克,川芎5克,香附10克,茜草根20克,蒲黄15克,三七5克,甘
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三七末,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单方验方:澄精汤(王广见验方)
处方:大黄15克(后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萆薢
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牛膝10克,丹参15克,王不留行15克,甘
草6克,三七参末3克(冲服),芒硝6克(烊化),天龙1条,赤小豆30
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针灸治疗取穴:命门、三阴交(双侧)。手法:平补平泻。每日
1次,留针30分钟,5~7次为1疗程。
2、坐浴治疗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牡丹皮、乳香、
没药、红花各15克,桃仁5克,连翘16克。水煎,熏洗阴部,7日为一疗
程,休息3日,再继续坐浴。
3、饮食疗法
(1)白茅根煎:白茅根10克,鲜淡竹叶10克。放保温杯中,以沸
水冲泡,盖30分钟,代茶频饮。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血精病。
(2)绿豆芽饮: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
不拘量。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血精病。
(3)参芪萝卜片:党参15克,黄芪15克,共研细末;鲜大萝卜1个,
切成片蜜灸。用大萝卜片蘸党参、黄芪末,随意食用。适用于脾胃气虚
型血精病。
(4)黑豆煮猪肾:猪肾1对,黑豆500克。将猪肾剖去筋膜,洗净,
和黑豆加水同煮(水不可放得过多),煮至黑豆熟而不烂为度。将黑
豆取出晒干,武火微炒,食猪肾,嚼食黑豆,每天30~60克,半个月为
一疗程。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血精病。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血瘤
疾病科属 外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血瘤是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一种肿瘤。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海绵状血管瘤。
1、大多为先天性,女性较为多见。
2、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四肢、躯干、面颈部尤为多见。
3、出生弥月前后出现,随年龄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停止发
展。
4、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境界明显,质地柔软如海绵状,色
红或紫红,但也可为正常皮色。压之肿块可缩小及退色,松手后又恢复
原状。
5、若因擦破,可引起出血,感染后可形成溃疡。
6、血痣与血瘤外表较相似,但血痣多数直径仅数毫米至2~3厘米,
压之色泽及大小无明显变化,当予鉴别。
1、本病多得之先天,受之父母,肾中伏火结于血脉而成;或因心
火妄动,逼血沸腾,外受寒凉,相互凝结,显露于肌肤而成。其特点是
瘤体或红或紫,按之可暂时退色或缩小,触破后血不易止。
2、本病总因血脉瘀滞而成,辨证时当分清寒热虚实。初起时多实
多热,瘤色赤,患处肿胀有热感,为火热血实气盛之象;病久多虚多寒,
瘤色紫暗,乃寒凝血瘀之象。阳虚生外寒,故畏寒,病久入络则疼痛,
病发于阴故疼痛入夜更甚。治疗以活血行瘀为原则。
血热瘀滞证
[证见] 初起或瘤体色红,或肿胀,或患处有热感。舌红少苔,脉
细数。
[治法] 凉血活血,滋阴抑火。
[方药]
1、主方:芩连二母丸(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黄芩9克,黄连6克,知母9克,象贝母9克,川芎6克,当归
9克,生地黄30克,羚羊角骨15克(先煎),地骨皮12克,侧柏叶9克,白
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0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芩连二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灯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 丹参地鳖方(颜德馨验方)
处方:紫丹参12克,生牡蛎30克,泽兰12克,王不留行12克,炮山
甲4.5克,丝瓜络6克,川芎6克,地鳖虫4.5克,威灵仙12克。疼痛较甚
加桃仁12克、水蛭粉1.5克(分吞)。水煎,头2汁内服、第3汁外熏,每
日1剂。适用于静脉性血管瘤。
(2) 五灵脂消瘤方(袁金生验方)
处方:生黄芪45克,桂枝15克,桃仁12克,干姜15克,防风15克,
三棱9克,莪术9克,五灵脂15克,云苓13克,泽泻9克,炒白术24克,
知母15克,生姜30克,附片12克,制草乌12克,当归9克,大枣5枚,牡
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3) 九香虫外涂方(潘大理等《中医杂志》1987.1)
处方:活九香虫若干只,将虫盛于瓶中备用。用时用一镊子夹住九
香虫前半部,另用一镊子夹住虫体尾部,挤出腹腔内空物,涂于血管瘤
上。视瘤体大小用药,以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
寒凝血瘀证
[证见] 病久,或瘤皮紫暗,或兼见畏寒,疼痛入夜更甚。
[治法] 温经补气,活血行瘀。
[方药]
1、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大枣12克,黄芪
30克,三棱9克,莪术9克,桂枝9克,干姜9克,制附子9克。水煎服,
每日1剂。
2、中成药
十二温经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参照血热瘀滞证单方验方。
外治法
1、瘤体不大者,可以针穿刺抽出血液,压迫止血后,外敷清凉膏,
并加压包扎固定,可使瘤体消失。
2、初起而表浅者,可用银锈散外搽,使其堕落。
3、根蒂细者,可手术切除,并即用银烙匙烧红烙之,有止血不溃,
不再生之效。复发者仍依前法,或结扎处理亦可。
4、也可用消痔灵注射液行瘤体内注射,使其硬化脱落,操作方法:
在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消痔灵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比例混合(如普
鲁卡因皮试阳性者可改用利多卡因),抽入5~10毫升注射器内,以5号细
长针头注射。先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以减少
瘤体因内压增高起为止;然后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
药液,以减少瘤体因内压增高后的针孔渗血。拔出针头时,如有渗血者
用消毒纱布包扎。隔1周后如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与1%普鲁
卡因以2:1比例,依前法再注射。一般小的注射1~2次即可,较大者需注
射4~5次。
5、瘤体擦破,血流不止者,可用桃花散外敷,并加压包扎止血。
6、感染时按一般溃疡处理。
7、必要时手术切除瘤体。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0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0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寻常疣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明显高出皮肤表面的良性赘
生物,俗称瘊子。本病在古医籍中尚有疣目、千日疮、枯筋箭等名称。
本病西医称之为寻常疣。
1、多见于青少年。皮疹好发于手背、足背、手背、足趾、甲缘等
部位。
2、皮疹为针头至豌豆大或更大有圆形丘疹,皮色、灰褐色或污黄
色,表面粗糙不平,呈不规则的乳头状增殖,触之坚硬。数目不定,可
单个或多发,有时数个损害可融合成片。
3、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甲缘者则常有压痛。
4、病程缓慢,有时可自愈。
寻常疣多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脉不荣,
以致气血凝滞,郁于肌肤而生,故在皮肤浅表发生小赘生物。本病一般
采用外治法治疗即可,如皮疹数量较多,泛发者则结合辨证治疗。主要
的治疗方法是养血平肝、活血通络。
血虚肝旺、气滞血瘀型
[证见] 皮疹数量较多,较泛发,并可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
头晕目眩。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脉弦涩或弦数。
[治法] 养血平肝,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治疣方(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加减
处方:灵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克,板蓝根、
浙贝母、白芍、地骨皮各15克,黄柏12克,桃仁、川红花各9克,山慈
菇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治瘊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熟地黄
25克,首乌15克,白芍、赤芍、杜仲、牛膝、赤小豆各12克,桃仁、川
红花、牡丹皮、穿山甲、白术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1、用鸦胆子捣烂如泥,外敷疣体(外敷前最好先用热水浸泡患部,
并用刀片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2、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各30克,大青叶15克,煎水浸泡患部,
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用艾柱着疣体上灸之,每日1次,至脱落为止。
4、碘酒注射法 常规消毒患部后,取2%~3%碘酒0.2~1.0毫升,
用皮试注射器注射在疣的根部,每次注射总量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后
约3~5天自行脱落,此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寻常疣。
5、推疣法 适用于头大蒂较小并明显高出皮面的疣。在疣的根部
用棉枝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与皮肤成30度角度向前推之。
用力不可过猛,即可将疣推除。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再掺上桃花散或
生石灰少许,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6、用五妙水仙膏点涂疣体,再用胶布封包。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牙齿交痈
疾病科属 口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牙齿交痈是指发生于尽牙(即真牙)咬合处牙龈的痈肿。本病常发
于青年人。相当于西医的智齿冠周炎。
1、好发于一侧尽牙咬合处,尤其是下颌尽牙。
2、局部牙龈红肿疼痛,或有溢脓,尽牙多呈异位或阻生,张口困难,
患侧面部肿胀。同,宜予鉴别。牙 痈专指发于尽牙处牙龈的痈肿,故多
出现张口困难,尽牙常呈异位或阻生;牙痈则可发于其他任何部位的牙
龈处,较少出现张口困难的症状,患牙常有明显的叩痛或可有松动。
牙齿交痈多由于尽牙萌出时,生长位置不够,萌出受阻,造成倾斜
或仅部分长出,以致食物残渣滞留于牙缝中,日久秽毒积聚,侵犯龈肉
而致病;或素食肥甘厚味,湿热蓄于胃肠,加上外感风热侵袭,引动胃
火,风火相煽,循经搏聚于尽牙处龈肉,灼腐肌膜,则化脓成痈,形成
牙齿交痈,本病的发生为秽毒积聚日久,风热邪毒引动阳明胃火上冲,
内外合邪所致,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疏风清热,清胃泻火,消肿排脓为
主。
风热侵袭
[证见] 尽牙周围龈肉红肿疼痛,咀嚼时痛增,张口困难,全身可
出现恶寒发热。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薄荷连翘方(王德 《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
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冲剂、液—),口服或冲服,大蜜丸每
次1丸,水泛丸每次5丸,片剂每次4片,冲剂每次1包,合剂每次20毫升,
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消炎合剂(夏涵等《实用中医口腔病学》)
处方:穿心莲15克,板蓝根15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
15克,连翘15克,漏芦10克,桔梗1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2克,陈皮10
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胃火上壅,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火毒炽盛
[证见] 尽牙咬合处牙龈红肿高突,疼痛溢脓,尽牙多呈异位或阻生;
严重者腮颊也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牙关开合不利,颌下核肿大角痛。
全身出现发热憎寒,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
脉洪数。
[治法] 清胃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方药]
1、主方:清胃散(李杲《兰室秘藏》)合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
良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赤芍12克,当归尾10克,
天花粉15克,白芷10克,皂角刺12克,陈皮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牡
丹皮10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宜利膈通便,选用凉膈散(《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肿甚连腮颊者,宜配入板蓝根、地丁、山栀、苦参等,以
苦寒汇热。吞咽疼痛者,宜加入板蓝根、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
2、中成药
⑴处长方板蓝根片(冲剂),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3次;冲剂每
次1包,每日2~3次。
⑵野菊花冲剂,冲服,每次1~2包,每日3次。⑶众生丸,口服,每次
4~6丸,每日3次,重症加倍。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验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2
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1、外敷药:如意金黄散以茶水或醋调成糊关,外敷面部肿胀处,以
达凉血解毒、清热消肿之效。
2、含漱:用黄芩、银花、白芷各等量,煎汤含漱。
3、局部吹药:患处吹入冰硼散或六神丸(研末)以清肿止痛。
4、切开排脓:对已成脓者,应切开引流,排脓消肿。
1、针刺治疗
⑴体针:肿甚者,针刺合谷、颊车、大迎、下关、翳风。口噤不开
者,针刺颊车、合谷、内庭、听会、下关等穴。
⑵耳针:针刺交感、神门、下凳等穴位。
2、饮食疗法
⑴白糖煮葛粉:每次用葛粉30~50克,白砂糖适量,另水煮成稠糊状
服食。
⑵豆腐石膏汤:每次用生石膏约50克,豆腐约200克,加清水适量煲
汤,煲2小时以上,然后用信盐少许调味,饮汤(豆腐可吃可不吃)。
3、预防调护
⑴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要漱口,智齿萌出时以淡盐水漱口,以
达消毒杀菌之效。
⑵智齿萌出受阴时,应适应进食流软食物,以免粗硬食物磨破牙龈,
而致外邪乘虚而入。
⑶少食辛辣之物,以防炙煿之火蕴结。
⑷位置不正之智牙,可予拔除,以防后患。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牙痛
疾病科属 口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牙痛是口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无论是牙齿或牙齿周围的疾病
都可发生牙痛,如常见的龋齿、牙痈、牙宣、牙齿交痈、骨槽风等病,
都会有不同程序的牙痛。所以,它包括了西医的龋齿,急慢性牙髓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等引起的牙痛。
凡以牙齿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诊断为牙痛,但必须结合临床表
现及检查,能找出病因和明确诊断。
本病多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
瘀阴脉络而为病;或胃火素盛,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
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或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
致根脚浮动而隐痛。辩证首先辩牙痛的虚实,属何脏腑。牙齿位于口内,
属于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之脉上于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
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实证,多由于风火邪毒侵袭,
或胃炎上蒸,伤及牙体及龈肉所致;虚证,多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
牙失荣养所致。故临床辩证,大致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及虚火牙痛
三种类型。总的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泻火止痛,或滋阴益肾,降火止
痛。
风火牙痛
[证见] 牙齿疼痛,呈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
则痛增,牙龈红肿。全身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
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薄荷连翘方(王德监《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
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牙痛一粒丸,每次取1~2丸,填入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
处,外塞一消毒小棉球,防止药丸滑脱,并注意将含药后渗出的唾液吐
出,不宜咽下。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3、单方验方(晋襄《临床验方集锦》)
处方:生石膏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荆芥6克,防风6克,
青皮4.5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胃火牙痛
[证见] 牙齿疼痛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
血,肿连腮颊,牙齿明显叩痛,有松支浮起感,局部核肿大压痛。全身
可见发热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洪数。
[治法] 清胃泻热,凉血止痛。
[方药]
1、主方:清胃散(李杲《兰室秘藏》)加味
处方: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牡丹皮12克,生地黄15克,
当归10克,升麻6克。水煎服。若胃腑困热,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里
泻热。若肿连腮颊,加板蓝根、蒲公英、地丁等,以清热解毒。若胃火
上蒸,灼伤血络,齿龈出血,宜选加鲜芦根、西瓜翠衣、竹叶、绿豆、
丝瓜络、金银花,以清胃凉血。
2、中成药
⑴ 炎热清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
⑵ 消炎散结片,口服,每次5~8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牙痛粉(缪正耒《家用偏方验方小方集》)
处方:生半夏粉10克,生苍术粉5克,细辛粉2克,冰片0.5克。充分
和匀,用棉球醮粉填在牙痛处,痛不止再换药填上。
虚火牙痛
[证见] 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由牙龈萎缩,牙
齿浮支,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见腰酸痛,头晕眼花,口
干不欲饮。舌质红嫩,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方药]
1、主方:知柏八味丸(吴谦《医宗金鉴》加狗脊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2
克,牡丹皮12克,知母10克,黄柏12克,狗脊15克。水煎服。如兼有脾
虚者,宜用左归丸,以滋阴补肾健脾。
2、中成药
⑴ 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
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⑵ 六味地黄丸,服法与知柏地黄丸相同。
外治法
1、实火牙痛者,可用竹叶膏擦牙龈痛处,或用花椒、胡椒、白矾
(生矾与枯矾各半)、食盐(炒),各为末同研,以少许擦痛处;或用
老姜、川黄连、防风各等份,研末擦之;或用金玉丹擦牙龈红肿溢脓处。
2、虚火牙痛者,可用龙眼白盐方贴牙龈痛处。
3、用淡盐水含漱,或用黄芩45克、玄参15克、地丁30克,煎水含漱;
或以白芷、吴茱萸各等份,煎水含漱。
4、肿连腮颊者,可用如意金黄散调水外敷。
1、针炙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⑴ 针刺:取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太阳、内庭、太溪、行间、
太冲、牙痛穴(位于掌面第三、四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每次2~3穴,强
刺激捻转泻法,每天1~2次。
⑵ 耳针:取面颊、屏尖敏感压痛点,捻转后留针15~30分钟。如
需持续止痛者,可作耳针埋藏。
2、饮食疗法
⑴ 入地金牛煲鸡蛋:每次用入地金牛根15克、鸡蛋1只,加清水2
碗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饮汤食鸡蛋。适用于治风火或
胃火引起的牙痛。
⑵ 咸橄榄芦根茶:每次用芦根30克(鲜品用60~120克),咸橄榄4
枚,清水2碗半煎至1碗,去渣饮用。适用于治胃热牙痛。
⑶ 烧肉蚝豉汤:每次用蚝豉50克、瘦烧猪肉10克、加清水适量煲
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适用于治虚火牙痛。
3、推拿治疗:穴位指压止痛法前三牙上牙痛取迎香、人中,下牙痛
取承浆;后五牙上牙痛取下关、颧突凹下处;下牙痛取耳垂与下颌然连
线中点、颊车、大迎。整个指压操作分按、压、揉三个步骤。按:用拇
指指腹在患者需指压的穴位上进行按摩,使局部气血经脉通畅,一般按
10~15分钟。压:用拇指端向内切压,用力按压空们,慢慢加重压力,使
穴位的酸麻感达到最高峰(但用力不要过猛)。揉:用手掌鱼际部分的
肌肉,轻轻揉按指压的穴位,一般揉10~15分钟,促使酸麻感尽快消失。
上述三个步骤连贯操作,也可患者自行操作。上牙痛时,以压法为主。
4、预防调护
⑴ 由于食物的刺激每能使牙痛增剧,因此对牙痛病人的护理,主
要是注意饮食的调节。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忌食辛辣煎炒及过酸过甜之
品,宜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最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⑵ 预防上应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最好早晚各刷牙一次,饭后漱口,
保护牙齿洁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防治牙病的重要措施。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牙宣
疾病科属 口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牙宣是指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血或渗脓为特
征的疾病。牙宣是口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早其多无明显症状,易被
忽视,钽苦不及进治疗,日久牙齿失去气血濡养,以致动摇、脱落,咀
嚼机能丧失。本病与西医的牙周病相类似。
1、症状:牙宣早期有牙齿浮起感,咀嚼无力,遇冷水时牙齿发酸,
经常有口臭、口粘,进食或刷牙时牙龈流血。
2、检查:牙龈红肿、出血,龈下有坚硬的牙结石;牙龈边缘与牙
齿分离,形成牙周袋,挤压袋壁时常有脓液溢出;齿槽骨萎缩,牙根暴
露,牙齿松动。常见于一组牙齿,严重进可波及全口牙齿。
3、结合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吸收的方式,以帮助判
断本病的预后。
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属,齿及齿龈均需气
血的濡养,故本病可由胃火上蒸,肾阴虚损,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由
于患者嗜食膏梁厚味或辛辣、酗酒,辛热伤胃,脾胃积热,火热循经熏
蒸牙龈,伤及龈肉脉络,龈肉腐化溢脓渗血,久则肉萎根露,牙齿松支;
或肾阴虚损,肾虚精亏血少,肾精不能上达于齿,齿失濡养,引起骨质
的萎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
或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滋养而病邪乘
虚而入,以致龈肉萎缩,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由齿龈间流渗而出,
而成此病。本病与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有关,辩证首先辩牙宣的虚实,
属何脏腑。虚证多表现为肾阴、气血的亏虚,实让多由于胃火上炎所致,
并可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大多数患者,辩证其本在肾,为虚,而其标
在胃,为实。所以,在治疗上以滋阴补肾,益精固齿,健脾益气,清胃
泻火为治则,并应注意病情的缓急。如果炎症突出,则先治标,先以清
热解毒排脓为治则,待炎症控制,再以培肾固齿为治则。
胃火上蒸
[证见] 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烦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暖脘
嘈杂,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1、主方:清胃散(李杲《兰室秘藏》)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牡丹皮12克,
黄连10克,升麻6克。水煎服。牙龈红肿较甚者,加蒲公英、牛蒡子、栀
子。出脓者,加马勃、天花粉、皂然刺、穿山甲。出血明显者,加旱莲草、
白茅根、茜草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2、中成药
⑴清火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⑵黄连上清丸,口阴阳,每次1丸,每日1~2次。
肾服亏损
[证见] 牙齿疏豁松动,咀嚼无力或微痛,牙龈溃烂萎缩,边缘微红
肿,易渗血,齿根宣露。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舌质微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滋服补肾,益精固齿。
[方药]
1、主方:六味地黄汤(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处方:熟地黄18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
克,泽泻12克。水煎服。牙齿动摇,牙根宣露明显者,加枸杞子、龟板、
菟丝子,以助益肾精固齿。耳鸣、手足心热者,加知母、黄打开,以滋阴
降火。若肾阴虚面兼有胃热者,可用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女贞子,
以滋肾阴、清胃热。若见肾阳不足之象,如腰寒肢冷,小便清长等,可选
用附桂八味丸(《金匮要略》)以温补肾阳。
2、中成药
⑴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
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⑵知柏地黄丸(片),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
⑶滋阴补肾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盐水送服。
3、单方验方:固齿健周汤(李宝顺等《名医名方录》)
处方:骨碎补12克,续断15克,鸡血藤15克,旱莲草15克,知母10克,
黄柏9克,白术12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
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芪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血不足
[证见] 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龈渗血,刷牙及吮吸时易出血,牙
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面色 白,畏寒倦怠,头晕眼花,失眠多
梦,胃呆纳少,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益气补血,养龈健齿。
[方药]
1、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当
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牙龈渗血
者,可加阿胶、血余炭、藕节炭,以养血敛血止血。如证见畏寒倦怠,胃
呆纳少,大便溏等气虚阳虚为主者,宜选用十全大补汤。
2、中成药
⑴八珍丸(液)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合剂每次10
毫升,每日2次。
⑵十全大补丸(液、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
水蜜丸每次6克,合剂每次10毫升,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饭前服。
⑶归脾丸(液),口服,用量与八珍丸同。
外治法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漱口:胃火上蒸型用银花/甘草等量煎水漱口;肾阴亏损型可用淡
盐水漱口,或用旱莲草60~120克煎水,含漱或含咽。
2、擦药:胃火上蒸型可外擦冰硼散,肾阴亏损或气血不足型可外擦
固齿白玉膏或牢牙散。
3、去除牙石。
4、牙宣晚期,牙齿松动,牙根露出三分之二以上,可将患牙拔除。
1、饮食疗法
⑴无患子根猪骨汤:无患子根30克,猪骨(以猪脊骨为佳)200克,
清水3碗煎至1碗,加食盐少许调味饮用。用于治胃火上蒸型牙宣。
⑵红枣羊骨糯米粥:羊胫骨1~2根(骨敲碎)红枣(去核)20~30枚,
糯米适量,加清水煮成稀粥,调味服食,一天内分2~3次服完。用于治肾
阴亏损型或气血不足型牙宣。
2、预防调护
⑴注意牙齿清洁卫生,养成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习惯。
⑵少食辛辣厚味,以防炙 之火上蒸龈肉而为病。
⑶导引法:揩齿、叩齿是中医养生按摩牙槽2~3分钟,叩齿即每天含
叩齿30~50下,可使龈肉,牙床血运通畅,牙齿牢固。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牙痈
疾病科属 口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牙痈是指发生于牙龈处的痈肿,以牙龈疼痛、肿胀、溢脓为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根尖脓肿。
1、症状:患牙有浮出或伸长感,疼痛较剧,呈持续跳痛,咀嚼时
痛更甚。
2、检查:齿龈局限性红肿,初硬后软,有溃脓或穿溃出脓,触叩
患牙则痛剧,患牙松动,腮颊肿胀,口核肿大、压痛。
3、本病需与牙齿交痈相鉴别(参见牙齿交痈)。
多由于平素不注意口腔卫生,或牙齿保护不当,致使牙体被龋蚀,
秽毒郁结于龈肉及牙根,聚积渐化成脓:或由于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脾
胃蕴热,热毒壅盛于里,积困中焦而化火 ,火性上炎,火热循经至牙
床而腐肉成脓;或风热邪毒侵人体,引动脾胃之积热,风热与胃火交蒸,
循经上冲于牙龈而成牙痈。本病为阴明胃经热毒炽盛所致,所以总的治
疗方法为清热解毒,清胃泻火,消肿排脓。
秽毒结聚
[证见] 牙痛反复发作,龈肉多次受累。每因过度劳累或口腔不洁
时,突发牙龈红肿,龈袋溢脓,牙齿有浮出感,叩痛。伴有高热,乏力,
头痛,咽痛,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味
处方: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2克,蒲公英15克,
野菊花15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当归尾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⑴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片剂每次4片,
每日3次。
⑵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验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2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热邪毒侵袭
[证见] 牙龈浮肿疼痛,如棋子状,不敢咀嚼,得凉则痛减,流涎粘
稠,颌下有核璺痛。可伴有发热或恶寒发热,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疏风清热汤(王德监《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5克,桑
白皮12克,赤芍药12克,桔梗10克,天花粉15克,玄参15克,浙贝母12克,
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冲剂、液),口服或冲服,大蜜丸每次1
丸,水泛丸每次5丸,片剂每次4片,冲剂每次1 包或1块,合剂每次20毫升,
每日2~3次。
脾胃火盛
[证见] 牙龈红肿较甚,持续性跳痛,有脓液溢出,量较多,或龈缘
糜烂易出血,患侧面部、口唇、颌下肿胀疼痛,烦渴,口臭,大便秘结。
舌质红降,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 清胃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排脓。
[方药]
1、主方:清胃汤(吴谦《医宗金鉴》)合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
人良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黄连10克、
升麻6克,穿山甲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来芍12克,金银花12克,甘草
6克。水煎服。若牙痈久治不愈,反复溢脓,疮口不收者,宜补气益血,
托里排脓,宜选用托里消毒散。
2、中成药
⑴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2丸,片剂每次2~3片,每
日2~3次。
⑵六神丸,口服,每次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
15岁8~9粒,成人10粒,每日3次,噙化或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经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见“秽毒结聚”单方验方。
外治法
1、牙痈初起,未破溃时,用冰硼散搽牙龈肿胀处,或用六神丸2~3
粒用温开水溶成糊状,搽于牙龈痛处,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2、若已成脓,按龈肉软处便是痈头。痈头可用消毒针头轻轻刺破,
或用消毒刀尖挑破,去除脓血,再搽以冰硼散或金玉丹。
3、牙痈已溃,可用珠黄散外敷,以清热祛腐生肌。
4、若牙痈反复发作或溃后不收口而成牙漏者,可用金玉丹制成条状,
插入漏管中,以解毒排脓生肌。
5、若腮颊部肿痛,可外敷金黄散,以消肿止痛。
1、针炙治疗选用合谷、颊车、下关等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0~20
分钟,以疏通经络、泻热消肿止痛。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2、饮食疗法
⑴柳根煲猪瘦肉:柳根30克,猪瘦肉100-~150克,加清水适量煲食
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⑵臭草绿豆糖水:鲜臭草30克,绿豆30~50克,清水5碗煎成2碗,加
入红糖适量再煎片刻,即可饮食(臭草可不吃)。
3、预防调护
⑴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经常漱口,早晚刷牙。
⑵定其检查口腔,及早防治龋齿是预防牙痛的根本方法。
⑶平时少食炙辛辣之食物。
⑷患病时应进食易消化之食品,忌粗硬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7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咽喉癣
疾病科属 咽喉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咽喉癣是指发于咽喉部,症见咽痒疼痛,干燥不适,声音嘶哑,咳
吐痰血,粘膜溃烂,边如鼠咬,腐衣叠生,其形似苔癣的咽喉病。类似
于西医的咽结核或喉结核。本病多发于阴虚劳损及肺痨病者,有传染性,
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治疗较为缠绵难愈。
1、咽喉干燥疼痛。如有芒刺。发于咽者,吞咽困难,且咽时疼痛;
发于喉者,声嘶。病程缓慢。有肺痨病史可作诊断参考。
2、检查可见咽部或喉部粘膜溃烂,参差不齐,上附黄色污秽腐物。
脓液或溃疡处涂片检查为结核杆菌,或作活体组织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3、本病早期病变应与阴虚喉痹、慢喉瘖相鉴别。阴虚喉痹、慢喉
瘖者咽喉粘膜呈弥漫性充血,色红赤,两侧对称。而咽喉癣病变多局限
于咽部或喉部,以苍白,肿胀,或有浅表溃烂,边缘不齐。老年人之咽
喉癣发于喉部者,有时与喉菌不易区别,需作活组织病理检查始能确诊。
由于素体阴虚,或劳损伤阴,肾阴亏耗,水不济火,虚火上炎,肺
金受伤,津液被灼,不能濡润咽喉,而致咽喉溃烂而为喉癣之证。
若肺阴不足,不能滋润咽喉,又阴不足使虚火内生,则咽喉发痒,
干燥灼热。阴不足而津涸,络脉灼损或阻滞,故咽喉粘膜溃烂。若久病
伤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咽喉肌膜,粘膜溃烂而为病。总的临
疗方法是滋阴降火。
肺阴不足型
[证见]咽喉发痒,干燥灼热感,微微作痛,吞咽更甚,咳嗽不爽,
痰中带血,咽喉部粘膜色暗微红肿,凹凸不平,或见咽喉部满生红丝,
如秋海棠叶背纹。全身可见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形疲乏力。舌
质红,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润肺,兼以杀虫。
[方药]
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
处方:太子参20克,北杏仁12克,麦冬15克,桑叶12克,批把叶12
克,百合15克,胡麻仁15克,甘草6克,百部12克。水煎服。
若痰多者,加法夏12克、瓜蒌仁15克。痰中有血者,加侧柏叶12克、
茜草根12克。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2、中成药
(1)补肺汤(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
(2)扶正养阴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
5片,每日3次。
阴虚火旺型
[证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较剧,痛引耳窍,口流臭涎,痰脓带血,
声音嘶哑,甚则失音。或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咽部或喉部粘膜溃烂。
病程长者,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夜则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
短乏力。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
l、主方:月华丸(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沙参15克,
百部12克,白菊花15克,桑白皮12克,浙贝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
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气短无力,溃烂洼陷污秽等,选加西洋参10克(炖服)、阿胶10克
(熔化服)。咳血者,加茜草根12克、藕节炭10克、血余炭10克。咽痛甚
者,加牛蒡12克、黄芩12克。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
每次6克,每日2次。
(2)麦味地黄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
每次6克,每日2次。
外治法
l、吹喉 可用喉风散、珠黄散、西瓜霜散等吹喉部。
2、含服 可用柿霜时时取少许含口内。也可选铁笛丸、清金开音
丸、草珊瑚含片等含服。
l、针灸治疗
可浅针肺俞、膈俞、照海、手三里等穴,有清热养阴止痛之效。
2、饮食疗法
(1)南杏桑白煲猪肺: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约250克,
煲汤饮用。
(2)岗梅根煲鸭蛋:岗梅根30—60克,青壳鸭蛋1只,加水2碗同煎,
蛋熟后去壳再煎15分钟,饮汤食鸭蛋。
(3)天门冬粥:天门冬15—2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先煎
天门冬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适量,再煮成粥。
(4)鸭粥:青头雄鸭1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青头鸭去毛及内脏
后,切细煮至极烂,再加米、葱白煮粥,或用鸭汤煮粥。
3、预防调护
(1)积极根治肺结核
(2)多食清润之品,忌食辛辣之物。
(3)避免发音过度,减少各种对咽喉部的刺激因素。
(4)隔离治疗,避免传染。
(5)注意全身方面的调理,如饮食、起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咽喉痈
疾病科属 咽喉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咽喉痈是指发生于咽喉间及其邻近部位的痈疮的总称,又称猛疽、
咽喉生疮,也即是咽喉及颈深部的脓肿。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因而名称
各异。生于喉关的叫喉关肩,或骑关痈,相当于西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
生于喉底的叫里喉痈,相当于西医的咽后壁脓肿;生于颔下的叫颔下痈,
相当于西医的咽旁脓肿;生于会厌者,称下喉痈,又称会厌痈,相当于
会厌脓肿。临床上,以喉关痈为多见。本病发展迅速,每致咽喉肿塞,
影响呼吸,是耳鼻喉科临床中较为常见而严重的疾病。
l、以咽部疼痛剧烈,张口困难,吞咽不利,言谈不爽,高热恶寒,
精神疲乏,便秘溲赤,脉数,舌红,苔黄腻为主要症状,但因痈肿所在
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喉关痈:咽喉疼痛偏于一侧,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
张口困难,汤水易从鼻中流出,因局部疼痛,颈部不敢伸直而倾向于病
侧。
(2)里喉痈:多发生于小儿,起病急,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呛咳
或拒食,口涎外溢,言语不清,甚则呼吸困难,可发生窒息危证。若为
痨瘵继发之里喉痈,属冷喉痈,发病较慢,患者常午后潮热,盗汗,干
咳或咳唾痰血,消瘦,倦怠乏力,咽喉梗阻感,吞咽不便。
(3)颔下痈:咽部及颈部疼痛甚剧,吞咽困难,牙关紧闭。
(4)下喉痈:起病迅速,突然感到喉痛,并很快发展为喉部剧痛,
吞咽障碍,纳食困难,自觉有硬物梗于喉中,痰涎增多而不易咽下,发
声不扬,如口内含物,甚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痰鸣气喘。
2、检查可见局部红肿高突。
(1)喉关痈:见一侧喉关、喉核红肿明显,蒂丁被挤向对侧,喉核
也被挤向内前或内后方。患侧下额角有臖核,压痛。
(2)里喉痈:见喉底一侧红肿突起,患侧咽壁也红肿,颈部常有臖
核。
(3)额下痈:见患侧下颔部肿胀压痛,喉核及该侧咽壁被推向咽腔
中央,喉核无红肿,悬雍垂多呈水肿,颈项肿胀有臖核。
(4)下喉痈:咽部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轻微潮红。间接喉镜检查可
见会厌红肿,红肿高突如半球状,有痰涎潴积于会厌两侧。
3、各种喉痈要注意与风热乳蛾、急喉瘖相鉴别。各种喉痈在初起
阶段往往与风热乳蛾相似,但风热乳蛾病变在喉核,初起即见喉核红肿,
继则见黄白色腐物自喉核小窝处排出,覆盖于喉核表面,甚或形成假膜,
且常双侧发病。此与喉痈发于喉核之外,于肌膜下局限肿起者不同,一
般喉痈之表面并无假膜覆盖。若风热乳蛾并发喉关痈者,则可见单侧喉
核周围肿胀明亮,喉核被推向喉关中线部位,病起三四日后,于喉核之
前上方隆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以注射器穿刺可抽得脓液。
颔下痈、下喉痈可令患者声音改变,此与急喉瘖易于混淆。但急喉
细览页面 页码,1/4
http://bkqs./Detail.wct?RecID=35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瘖声嘶重而喉痛轻,咳声如犬吠,检查见喉部粘膜红肿,声带肿胀如圆
柱状。而下喉痈者会厌红肿如半球状,颔下痈可见一侧咽壁肿胀,且患
侧颔下肿胀压痛,并有臖核肿痛,此与急喉瘖大不相同。
本病多因肺胃素有积热,又被风热邪毒侵袭,外邪引动肺胃积热,
内外热毒搏结,上蒸于咽喉,致气血凝滞,热毒壅聚作肿,热灼血肉,
以致腐坏成痈。咽部肿塞,则张口困难,吞咽难下。喉关为饮食、呼吸
之孔道,上通颃颡,汤食不能咽下,势必反逆于颃颡而从鼻孔流出。里
喉痈位于喉底,下喉痈位于会厌,容易阻碍气机,兼之热伤津液,煎炼
成痰,痰涎壅盛,则痰鸣气促,甚者发生窒息。喉痈咽喉疼痛剧烈,故
病人言语、饮食均感困难。初起外邪犯肺卫,故可出现发热恶寒、头痛、
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若邪热壅盛与胃腑之热互
结,则高热,头痛,口焮热,口干口臭;热结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
黄,苔黄厚,脉数有力;喉痈肿胀甚者,气道受阻,兼之痰涎壅盛,故
有痰鸣气急、呼吸因难等症状,汗出如油,烦躁不安,唇青面黑,脉微
欲绝是阴阳离决之危象。
喉痈辨证中要注意有脓无脓。若脓肿散漫,可用压舌板轻触患处,
坚硬者,脓未成;如红肿光亮,高突,四周红晕紧束,按之软者,是为
脓已成。脓未成之时痛觉散漫,脓已成则痛觉集中,且有跳痛之感。辨
别脓之成与否,对指导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总的治疗方法,初起邪在表,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里热壅盛,
脓在蕴酿之中,宜清热解毒,利膈消肿;脓成者则宜清热解毒,活血排
脓。脓成之后,应立即放脓,使邪毒尽快清除。
风热邪毒外袭
[证见]咽喉疼痛逐渐加剧,张口困难,吞咽不利,言语含糊,患处
红肿高突,全身症见头痛,发热,恶寒,体倦。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
l、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
芍15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
服。
2、中成药
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 l—2丸,每日2次。
邪热传里,脾胃热盛
[证见]咽喉疼痛剧烈,张口困难,吞咽困难,频频唾液,语声含糊,
饮水反呛,患处红肿高突。全身症见高热,头痛剧烈,口气焮热,口臭,
胸闷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利膈消肿。
[方药]
l、主方:清咽利膈汤(朱翔宇《经验喉科紫珍集》)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山栀子15克,连翘15克,
细览页面 页码,2/4
http://bkqs./Detail.wct?RecID=35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玄参1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桃仁10克。水
煎服。
若脓已成者,加皂角刺15克,白芷10克。痰涎壅盛者,加僵蚕12克、
胆南星15克。若热入营血,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谓语者,宜
加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2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
2、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
(2)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4
片,每日2—3次。
(3)六神丸,口服,每次l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
6粒,9—15岁8—9粒,成人服10粒,每日3次。
外治法
l、吹药 用双料喉风散,西瓜霜等吹患部,每日6—7次。
2、含漱 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药液含嗽。
3、含服 可含服清金开音丸、铁笛丸、草珊瑚含片等。
4、超声雾化喷喉 可选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清开灵
注射液等喷喉,每次用药液4毫升,每日2次。
5、外敷 颔下部红肿,可用双柏散、如意金黄散外敷,或用木芙
蓉叶60克、红糖6克,捣烂外敷。
6、放脓
(1)在脓肿最高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轻压排出脓液,或用吸
痰机将脓液抽吸干净。
(2)可用空注射器和长穿刺针头,针头从痈肿顶端最高处刺入,抽
吸脓液,务使脓液抽尽。若一次抽吸不尽,可根据情况第二天再行穿刺
抽脓。
(3)切开排脓,也为常用之法。
1、针灸治疗
(1)针刺少商、商阳穴出血,以泄热毒。
(2)痈肿未成脓时,用三棱针于局部肌膜浅刺5—6次,使其出血,
以泄热消肿止痛。
(3)咽喉肿痈甚者,针刺合谷、内庭、太冲穴,用泻法,每日1次。
2、饮食疗法
(1)冬瓜苡米汤:冬瓜200—400克,苡米30—50克,煎汤代茶,可
加糖或盐调味,每日或隔日1次。
(2)咸鸭蛋蚝豉粥:每次用咸鸭蛋两只,蚝豉60—100克,大米适量,
加水煮粥服食。
(3)豆腐石膏汤:每次用生石膏约50克,豆腐约200克,加清水适量
煲汤,煲两小时以上,然后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
(4)白糖煮葛粉:每次用葛粉30—50克,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
糊状服食。
3、擒拿法 适用于咽喉痈,咽喉肿塞,汤水难入者。
(1)单侧擒拿法:操作时嘱病人正坐,手向侧平举,拇指在上,小
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举,术者则应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用左手食
指、中指、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相当于合谷穴),小指扣住腕部,
拇指与病人拇指罗纹相对,并用力向前压紧,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锁
骨上缘肩关节处(相当于肩髃穴处),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握腋窝处,
细览页面 页码,3/4
http://bkqs./Detail.wct?RecID=35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并用力向外拉。施术时,可嘱第三者立于病人前面,将汤药或半流质等
缓缓灌下。此时,咽喉疼痛明显减轻,能吞咽。此法可连续使用。
(2)双侧擒拿法:患者坐在没有靠背的椅上,医者站在患者背后,
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任锁骨上缘,
两肘臂压伎患者胁肋,同时医者胸部贴紧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后,便
开始用力。两手用力向左右两侧拉开(沿锁骨到肩胛),同时,两肘臂和
胸部将患者胁助及背部压紧。要三方面同时使用气力,这样可使患者咽
喉部松劲,便于吞咽。助手即把预先制好的药汤或稀粥,喂给患者吞服。
4、预防调护
(1)宜选用易于进食和消化的食物。禁食燥热及干硬食物。
(2)内服药物宜待凉服用。
(3)小儿患者的检查及治疗要有充分的准备,预防痈肿溃破,脓液
溢出,堵塞气道。
(4)注意口腔清洁,每日含漱5—7次,尤其吃东西后必须清洁口腔。
(5)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时机,袖脓或切开排脓。
(6)屡次发作的“喉关痈”,应择期进行扁桃体摘除术。
细览页面 页码,4/4
http://bkqs./Detail.wct?RecID=35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湮尻疮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湮尻疮是发生于婴儿,因尿布浸渍而引起局限性皮炎。本病西医称
之为尿布皮炎。
1、皮疹局限于婴儿阴部、臀部接触尿布的部位,少数可蔓延至下
腹部及大腿部。
2、皮疹为边缘清楚的大片红斑,其上可有少数丘疹。严重者可见
水疱、糜烂。
湮尻疮因婴儿皮肤娇嫩,尿布如不及时换洗,局部皮肤被尿液、粪
便活浸渍刺激而发。本病的治疗单纯采用外治法即可。
外治法
1、要勤换尿布,注意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可用地榆、金银花、苦参、马齿苋、九里明、火炭母等,选2~
4味各30克,水煎后放置待温(不宜太热),外洗局部,再扑以六一散。
细览页面 页码,1/1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颜面部疔疮
疾病科属 外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本病是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又
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眉心的叫眉心疔;生于两眉棱的叫眉棱疔;生于
颧部的叫颧疔;生于颊部的叫颊疔;生于鼻部的叫鼻疔;生于人中穴部
位的叫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的叫虎须疔;生于口角的叫锁口疔;生在
唇部的唇疔。因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统称为颜面
部疔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颜面部疖和痈。
1、多发于额前、颧、颊、鼻、口唇等部位。
2、初起皮肤上有一粟粒状脓头,或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
结块范围在3~6厘米左右,顶突根深坚硬。约5~7日间肿势逐渐增大,四
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约7~10日间顶高根软溃脓,疔根随
脓外出,肿消痛止。病程一般10~14日。
3、本病需与疖及有鉴别。疖虽亦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不超
过3~6厘米,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状。有头疽虽初起亦有粟粒状
脓头,但逐渐形成多头及蜂窝状,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12厘米以上,多
发于项背部皮肉坚厚之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1、本病主要因火毒为患,其毒或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
炙煿,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或由感受火热之气,或因昆虫嗌伤?
 テ破し簦 淳 腥径拘埃 粲谘彰婕》簦    投 伞S捎诿娌垦
 龇岣唬 痉⒅ 螅 哂蟹从 缌遥 ⒄寡杆伲 拘耙子诶┥ⅲ 踔烈
 鹱呋频奶氐恪?
2、本病虽可由内外因素引起,但发病却有轻重之别。一般外感时
邪即发病者轻,由脏腑积热蕴毒而发者重。以疮肿形色言,则色红活者
轻,色紫暗者重。肿势局限,顶突根束者为毒聚易愈;结块木硬,漫肿
无头,肉肿疮不肿者为毒散难愈。若肿势迅速扩大,疮形平塌,干陷无
脓,兼见壮热烦渴,头痛如裂,泛恶呕吐,甚至神昏谵语,是为疔毒走
散,入于营血的走黄危证。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痈,或毒邪流窜
于肌肉经络而形成流注,或毒邪流窜于骨骼而形成附骨疽。本病以清热
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
初期
[证见] 患部有粟粒状脓头,痒麻粗兼,或无明显脓头而木硬暴肿,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9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焮热坚硬,状如钉丁,疼痛应心。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伴有全身不适,
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
1、主方:七星剑(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味
处方:野菊花9克,苍耳子9克,豨莶草9克,半枝莲9克,紫花地丁
9克,麻黄3克,七叶一枝花6克,金银花12克,象贝母9克。加入黄酒500
克,煎药至1碗,热服,汗出为度,每日1剂。
2、中成药
(1) 清解征,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 解毒消炎丸,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 蟾酥丸,每次3丸 ,用葱白嚼烂,包药于内,热黄酒1杯送服,
被盖卧,出法为度。轻者1次,重者再服。
3、单方验方
(1) 李道士治疔方(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30克,白果20克,桔梗9克,甘草9克,
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 苍耳虫(朱仁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苍耳虫(苍耳草茎内之蠹虫,也称为麻虫),于阴历七月间采
集,浸泡于麻油或蓖麻油中,并加少许朱砂末。肜时取2~3条置于疔头,
外贴黄连膏。如未预先制备,临时采用亦可。用之初起可消,成脓期可
促其局限化脓,拔脱疔根。
成脓
[证见] 疮形已成,根盘渐收,顶凸根软,高肿疼痛,伴有壮热头
痛,口臭气粗,烦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此期邪毒炽
盛,若因挤压,易出现疮色紫暗、疮面倒陷,应警惕疔毒走黄。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王焘《
外台秘要》)加减
处方:地丁30克,野菊花9克,半枝莲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赤芍9克,牡丹皮9克,鲜生地18克,黄芩9克,七叶一枝花9克,生甘草
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毒盛肿甚者,加黄连3克、大青叶30克。壮热烦渴者,加竹叶6克、
生石膏18克(打碎)、生山栀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元明
粉9克(冲服)。透脓加皂角刺9克。
2、中成药
琥珀蜡矾丸,每次30粒,每日早晚饮后温开水送服。脓溃为度。其
余参照初期中成药。
3、单方验方
参照初期单方验方。
溃后
[证见] 疔根脱出,局部肿痛渐消,全身症状渐减。脓腐出净,新
肉渐生而愈,若治不彻底,脓毒未净而敛口太速,则可遗留硬结作痛,
此为余毒未尽。若见午后潮热,口干乏津,心烦纳呆。舌红脉数,是为
火毒伤阴。
[治法] 清解余热,兼以护阴。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合益胃汤(吴鞠通《温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9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病条辨》)加减
处方:野菊花9克,金银花9克,蒲公英15克,北沙参30克,麦冬9
克,金石斛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12克,玉竹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 六应丸,参照“一般痈”用法。
(2) 清解片,参照初期用法。
3、单方验方
参照初期单方验方。
外治法
1、初期 宜箍毒消肿。用玉露膏或千捶膏外贴;或用天仙子或金黄
散适量,水调成糊状围敷,露出疔头;或用六神丸或紫金锭研碎,醋调
涂敷。
2、成脓 宜聚毒排脓。脓成未溃,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
脓,疮口掺以凌氏拔疔散或五五丹少许,外贴玉露膏、黄连膏。若疮头
已溃,疔脚不化,可于疮头插入拔毒钉或立马回疔丹1粒,或药制苍耳
虫放于疮顶,外贴玉露膏或千捶膏以蚀拔疔根。唇部疔疮,不宜在唇内
侧使用丹药及药膏,可用蟾酥丸研细掺疮口,或用银花甘草煎汤湿敷患
处。
3、溃后 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初溃时脓腐未尽,疮口可掺凌氏
拔疔散或九一丹,外敷生肌玉红膏。
1、饮食疗法
(1) 菊花饮:鲜菊花根叶适量,洗净捣汁100毫升,滚黄酒调服,
盖被卧取汗。每日1次。适用于初期。
(2) 凉拦马齿苋:马齿苋500克,洗兆切段;仙人掌60克,去刺皮
切丝。两味在沸水中焯过,加入白糖、醋、麻油适量,拦拌匀佐餐。
(3) 芪枣橘粥:生黄芪30~60克,红枣30~60克,入沙煲中浓煎取汁;
再入粳米100克,红糖30克同煮成粥;粥将成时调入陈皮末1克,稍沸即
可食用。适用于疔疮后期脓溃肿消患者。
2、预防调护
(1) 全身症状明显者,宜卧床。
(2) 忌内服辛温发散药。
(3) 忌灸法、早期切开及针挑患处。
(4) 忌挤脓,防止跌跤、碰伤患处。
(5) 忌烟酒、辛辣及鱼腥之品。
(6) 忌房事及忿怒。
(7) 勿拔胡须、鼻毛及眉毛,以防诱生本病。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9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厌食
疾病科属 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
的病证。西医亦称为厌食。
1、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拒食,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2、有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挑食偏食的病史。若因外感或
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3、有条件者,可作微量元素检查,常伴有铁缺乏、锌缺乏。
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时期偏
食挑食,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胃伤则不纳,脾伤则不运,故
患儿不思进食或食而不化。脾胃受伤,化源不足,则面色萎黄,形体消
瘦。辨证应辨病在脾或在胃。在胃者,以胃阴不足为主,证见厌食而口
干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在脾者,以脾运失健为主,证见厌食,
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运脾气、养阴益胃。
脾失健运
[证见] 面色少华,不思纳食,甚则拒食,形体偏瘦,或可见腹胀
便溏。舌淡红,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 和脾助运。
[方药]
1、 主方:曲麦枳术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白术10克,枳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鸡
内金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 中成药
⑴枳术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
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胃阴不足
[证见] 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
舌质偏红,苔多光剥少津,脉细。
[治法] 养胃育阴。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3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方药]
1、 主方:养胃增液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加减
处方:石斛1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
甘草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口干饮多者,加芦根15克、生地黄10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
10克、火麻仁10克。
2、 中成药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石斛木瓜汤(肖旭腾验方)
处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药9克,山楂5克,麦芽15
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乌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
煎服,每日1剂。
脾胃气虚
[证见]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如稍进饮食,则大便烂
或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容易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
莲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药15克,大枣
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臭秽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麦芽10克、山楂10克。动则汗出者,
加黄芪15克、牡蛎30克(先煎)。
2、 中成药
⑴人参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开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 单方验方:健脾消积汤(蔡化理《小儿难病回春新方》)
处方:白术12克,茯苓9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12克,白芍9克,
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 外治法
将神曲、麦芽、山楂各10克,莱菔子、鸡内金各5克,烘干后共
研为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膏,纱布包裹,于晚上敷神
阙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2、 针灸治疗
针刺四缝、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3、 推拿疗法
刮四逢、捏脊、推三关、揉足三里、分推腹阴阳等穴。
4、饮食疗法
⑴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
500克,植物油、盐适量。将白术、干姜煎取汗200毫升,把红枣煮熟
去核后压成枣泥,将鸡内金磨成细粉与面粉、盐和匀,再加入枣泥和
药汁揉成面粉团,在锅内烙成饼,即可食用。
⑵鸡内金散:鸡内金10克(磨成粉末),山楂10克,山药15克,
白术10克。用山楂、白术、山药煎水,取汁冲服鸡内金粉,服时可加
糖调味。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3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3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羊胡疮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羊胡疮是发生于胡须部位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西医称之为须疮。
1、发生在胡须部位,主要见于上唇和鼻之间以及颏部。
2、皮疹为毛囊性丘疹或脓疱,中央有须毛贯穿,周围绕以红晕。
该须毛较松动,容易拔出。洗脸或剃须时,小脓疱易补擦破,露出湿润
的小红点(剥蚀面);干燥后结成黄色污痂。病程中可有新的小丘疹、
小脓疱不断发生,患部皮肤表现为红斑、鳞屑和脓疱,有时可并发湿疹
样变,少数可有瘢痛形成。
3、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4、病程往往缓慢迁延,常反复发作。
羊胡疮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攻,兼以风热邪毒外袭,风湿热邪郁
结不散,故于口周胡须部位出现皮疹。本病的治疗,轻者单用外治法即
可,皮疹较多或迁延日久者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可参照毛囊炎。
参照毛囊炎辨证论治施药。
外治法
1、 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也可用双柏散水调外搽或紫金锭磨水外
搽。
2、 皮疹较多者,可用双柏散、金黄散或化毒散水蜜调敷,或用青
黛散油外搽。
3、发湿疹样变,有渗液者,用苦参、黄柏、金银花(或叶)、九
里明各30克,煎水湿敷。
4、迁延日久者,用镊子把病变部位的胡须拔除,然后外搽5%硫黄
霜。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阳强
疾病科属 男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阳强是指阴茎异常勃起,茎体强硬,久而不衰,触之则痛,或伴有
精流不止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异常勃起症。
1、凡是阴茎异常勃起,经久不衰,持续时间过长,不受性欲影响
或受影响较小,排精之后尚不松软,多发生在性交之后者,可诊断为阳
强。
2、本病须与性欲亢进相鉴别。性欲亢进是阴茎勃起受性欲影响较
大,得到性的满足,精液排出之后,则立即松软下来。
阳强多由于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火灼宗筋,致使筋体拘急;或湿
热闭阻宗筋脉道,脉络郁阻,而致茎体强硬不衰;或因房事过度,精液
久泄,耗损真阴,阴虚阳亢,而致茎体脉络瘀阻而坚硬不倒。阴器乃肝
脉所络,为宗筋所聚而成;肾主精,而司生殖,阴茎为肾之所系。阳强
病理表现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肾虚;实证常见肝病。阳强总的治法是
滋阴清热,潜阳软坚,清肝泻火,滋阴软坚。
肝火亢盛型
[证见] 阴茎无故坚硬勃起,或交媾后仍坚硬挺勃,久久不衰,常
伴有茎中疼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唇干口燥。舌质边红,苔黄腻,
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龙胆草9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车
前子12克,当归10克,柴胡9克,生地黄18克,甘草6克,桃仁9克,红
花6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次1剂。2、中成药参照肝
火亢盛型遗精中成药。
3、单方验方:龙胆泻肝汤加黑豆方(史道生《湖北中医杂志》19
82.2)处方:柴胡6克,龙胆草6克,木通6克,泽泻9克,生地黄9克,
车前子9克,黄芩9克,栀子9克,当归9克,黑豆60克,生甘草梢30克。
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阴虚火旺型
[证见] 阴茎易举,举而难倒,性交时立即精泄而收;咽干口燥,
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益肾安神。
[方药]
1、主方
(1)大补阴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黄柏10克,知母10克,熟地黄24克,龟板20克,山茱萸12克,
淮山药20克,猪脊髓5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若因劳心劳神过度,引起虚火亢盛而致者,宜滋阴清火,养
心安神,可选引火两安汤(古验方):玄参18克,麦冬12克,牡丹皮9
克,沙参15克,黄连9克,肉桂3克(冲服)。或用加减济心丹(古验方):
人参10克,炒酸枣仁10克,熟地黄24克,玄参20克,麦冬10克,牡丹
皮9克,莲子心6克,茯苓12克。
2、中成药参照阴虚火旺型遗精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玄参软坚汤(汪小毅验方)处方:生地黄20克,地骨皮20
克,天冬2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黄柏12
克,淡竹叶12克,路路通12克,地龙12克,木通10克。水煎两次分2次
服,每日1剂。
(2)麦冬知母汤(刘济川验方)处方:玄参50克,麦冬50克,知
母1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为末另服)。水煎服,每日1剂。
(3)养阴清热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生地黄12克,龟板12克,黄柏9克,知母9克,牛膝9克,
木通5克,龙胆草5克,山萸肉9克,玄参9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
1剂。
败精阻窍型
[证见] 欲念时起,阳强不倒,或交媾之后仍持续勃起不收,茎
硬刺痒,少腹拘急。苔薄腻,脉弦细涩。
[治法] 祛除败精,通窍揉筋。
[方药]
1、主方:虎杖散(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合活络效灵
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处方:虎仗15克,麝香2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乳香6克,没
药6克,地龙10克,夜交藤15克,三棱9克,V术9克,滑石30克,甘草
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
(2)大黄W虫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当归桃仁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当归10克, 穿山甲9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桃仁9克,
三棱9克,莪术9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桃红活血汤(薛芳《中医杂志》1982.4)处方:桃仁9克,
红花9克,王不留行12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升麻9克,桔梗6克,
菟丝子12克,肉苁蓉9克,黄柏9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取穴:大敦、行间、太阳、中封、蠡沟、委阳、足三
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刺双侧)、关元、水分。手法:用重泻手法,
每日1次,直至阴茎痿软。
2、外治法
(1)皮硝握法:取皮硝60克,分握两手心,紧握30分钟,任其自
然烊化,每日握2次。
(2)芒硝热敷法:取芒硝50~100克,炒热后以白棉布包好,置于
关元、中极穴处热敷,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3)红花液温洗:红花50克。水煎,取药液放温洗阴茎。洗前用
无菌三棱针行阴茎海绵体直刺,每侧刺3针。或用肝素盐水纱布代红花
液湿敷亦可。
(4)外敷法:鲜丝瓜汁(或丝瓜叶捣烂取汁),调入五倍子细末
30克,如意金黄散120克成糊状,涂敷于阴茎,肾囊与会阴部,用纱布
包缠,每日2次。
3、饮食疗法
(1)黑豆甘草饮:黑豆15克,甘草6克,水煎汤频服。适用于阴
虚火旺型阳强。
(2)桃仁煲墨鱼汤:桃仁10克,墨鱼1条(约250克)。墨鱼洗净
切块,连骨煲汤,调味饮汤食鱼。适用于败精阻窍型阳强。
(3)益母草乌豆糖水:益母草30克,乌豆60克,加水3碗煎至一
碗,调入红糖适量服食。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阳痿
疾病科属 男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阳痿即阴茎痿弱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是男性性功能障碍
常见病之一。常见于西医性功能低下病。
1、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或已入女
方阴道内旋即痿软者,称为阳痿。
2、性交时阴茎勃起,未进入阴道即射精,或刚进入阴道即射精,
以致阴茎疲软不能进行正常性交者,则不属阳痿;而年高体虚,阳气精
液已衰,以致阴茎不能勃起,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3、有条件者,可以作血睾丸酮水平检查,其含量降低者,提示性
功能低下。
阳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房事过度,或少年手淫,长期精神紧
张,思虑过度,情志郁结,伤及肝脾,或以酒为浆,过食辛辣及膏粱厚
味,湿聚化热,湿热下注,阻遏阳道,致阳气不布,宗筋弛纵,产生阳
痿。本病涉及肾、肝、脾、胃等脏腑。辨证首先辨阳痿的寒热、虚实,
在何脏何腑。寒证常因寒邪侵犯肝经,滞留不去,导致气滞血凝而阳痿,
且少腹胀痛,遇冷加重,遇热则缓等。热证常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久蕴化热,导致阻滞气机而阳痿,且急躁易怒,咽干口苦等。虚证常因
年高体弱,久病及肾,房劳过度,肾气不充,导致肾气亏损而阳痿,且
腰膝酸软等。实证常因痰浊,瘀血蕴血经络,导致气血不荣宗筋而阳痿,
且舌质暗或瘀斑等。阳痿总的治法是温肾健脾。
肾气虚型
[证见] 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不坚。头晕健忘,耳鸣失聪,腰膝
酸软,神疲乏力,短气自汗。舌质淡红,脉虚弱。
[治法] 慎肾精,益肾气。
[方药]
1、主方:鹿茸益精丸加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处方:鹿茸3克(另炖),菟丝子15克,山萸肉12克,桑螵蛸12克,
补骨脂15克,茯苓18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若腰膝酸软
而痛者,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自汗者,加糯米根30克、浮小麦30克、
黄芪30克。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2克,夜交藤15克,或
细览页面 页码,1/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合服归脾丸,每日服2丸。
2、中成药
(1)无比山药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2)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3)强力春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壮阳起痿汤(李德名验方)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
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
山萸肉10克,熟地黄10克,锁阳10克。水煎两次作2次服,每日2剂。
同时送服至宝三鞭丸1粒。
命门火衰型
[证见] 阳痿势重,阴茎痿而不起。眩晕,耳鸣,肢体畏寒,小
便清长,夜尿频作。舌质淡红,脉沉细迟。
[治法] 温补命门火。
[方药]
1、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
处方:熟地黄240克,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各120
克,山萸肉、当归各90克,附子、肉桂各60克。蜜制小丸,一次服10克,
每日3次。也可以上药的1/10水煎服,每日1剂。若早泄者,加龙骨20克
(先煎)、牡蛎20克(先煎)。腰膝痛甚,小便夜多者,加金樱子20克,
益智仁10克。脾虚,便溏者,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淮山药30克。
2、中成药
(1)右归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2)附桂八味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补天灵(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仙灵脾62.5克,
肉桂7.5克,海马12.5克,仙茅7.5克,枸杞子12.5克,牛膝5克,韭菜
子5克,蛇床子7.5克,驴肾0.2克,补骨脂10克,红参5克,鹿茸2克,
锁阳7.5克,狗肾0.5克,貂鞭0.7克,牛肾5克,羊肾0.7克。制成糖衣
片50片,每日8片,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周。
(2)蛇起汤(刘菊芳等《男女生育病》)
处方:蛇床子10克,淫羊藿10克,阳起石10克,远志5克,五味子
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寒者,加肉桂3克、淡附子10克。
遗精、早泄者,加金樱子15克、桑螵蛸10克。
(3)三子补阳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金樱子30克,淫羊藿1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12克,破
故纸10克,熟地黄20克,肉苁蓉20克,川续断15克,党参15克,狗脊
15克,仙茅9克。水煎两次分2次早晚服,每日1剂。
胃气虚型
[证见] 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胃脘不适,
食后不化,纳少,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 补益胃气,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味(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山药12克,
扁豆12克,莲子肉15克,大枣6枚,砂仁6克(后下),陈皮6克,桔梗
9克,仙灵牌12克,补骨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细览页面 页码,2/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1)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宫八仙糕,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健胃益气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山药15克,党
参2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9克,砂仁5克,山萸肉12克,补
骨脂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陈皮6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
每日1剂。
心脾亏损型
[证见] 性欲淡漠,阳举不坚,心悸,怔忡,食少腹胀,易惊惕,
气短乏力,便溏,纳呆。舌质淡润,脉虚或结代。
[治法] 补益心脾,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归脾丸(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
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9克,木香6克,淫羊藿10克,露蜂房
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分早晚2次服。
(2)柏子养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分早晚2次用五味异功散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煎汤送服。
肝经湿热下注型
[证见] 阴茎举不坚,阴囊潮湿或痒,尿黄茎痛,急躁易怒,咽干
口苦,胁肋、少腹、睾丸痛胀。胎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胆。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处方:龙胆草12克,
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6克,生地黄12克,泽泻9克,当归5克,车前
子10克,木通9克,甘草5克。水煎两次分作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 性欲淡漠,阳事不举,纳呆呕恶,口粘口甜,脘腹闷满,
四肢沉重。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 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方药]
1、主方:三仁汤(吴鞠通《瘟病条辨》)处方:杏仁15克,飞
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
克,法半夏1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2剂。
2、中成药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肝气郁结型
[证见] 阳痿,胸闷不舒,精神郁郁不乐,喜叹息,胸胁胀满,口
苦,咽干或咽中有异物感,苔薄白,脉沉。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制香附5克,白芍5克,柴胡6克,川芎6克,枳壳5克,陈皮
6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2剂。
细览页面 页码,3/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2、中成药逍遥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柴胡疏肝饮加减(袁兴石验方)
处方: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夏枯草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
草5克,制香附5克,青皮5克,川芎5克,路路通10克,桔叶10克,桔
核10克,通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仙灵脾20克,阳起石20克,
逍遥丸20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寒滞肝脉型
[证见] 阳痿势重,少腹胀痛,引及双侧腹股沟及睾丸,或痛势拘
紧则睾丸阴囊上缩,遇冷加重,得热则缓,阴囊湿冷,甚则可见睾丸缩
小,阴毛脱落,或睾丸、附睾肿硬冷痛。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经暖肝,散寒。
[方药]
1、主方:温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吴茱萸10克,桂枝6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20克,
麦冬10克,党参20克,牡丹皮9克,法半夏9克,阿胶9克(溶化),生
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早晚各1次。用小茴
香、乌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起痿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
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
每日1剂。
(2)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暖肝煎加减(袁兴石《辽宁中医杂志》198
8.10)
处方:生麻黄10克,熟附子10克,小茴香10克,茯苓10克,台乌药
10克,沉香10克,当归10克,北细辛5克,肉桂5克(冲服),木鳖子1.5
克。水煎服,每日1剂。
胆虚惊恐伤肾型
[证见] 惊恐之后阳事不举,或临交媾即虑前恐之鉴,遂发阳痿。胆
怯多疑,日有闻声而恐,闻音而悸,梦有惊跳怵惕。舌质淡红,脉结代。
[治法] 壮阳,益肾,宁神。
[方药]
1、主方:启阳娱心丹(冷方南等《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加减
处方:党参30克,菟丝子12克,山药15克,茯神15克,远志6克,
石菖蒲10克,生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
6克,砂仁6克(后下),神曲9克,橘红9克,佛手9克,柴胡9克。水煎
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早晚各1次,用酸枣仁汤送
服。
(2)龙牡固精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定志丸加味(陶政燮《河北中医》1987.3)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
酸枣仁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0克,朱砂1克(冲服),
磁石25克(先煎)。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览页面 页码,4/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主穴:会阴、长强、曲骨。配穴:三阴交、然谷、曲泉。方法:会
阴针1.5寸,针得气有酸胀麻感;针长强时,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
可刺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散至肛门部,曲骨直刺1.5寸。三
主穴在得气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持续30秒取针。三阴交、然谷、
曲泉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
2个,隔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炙会阴穴49次。
2、饮食疗法
(1)杜仲煨公鸡:取未成熟的黑毛公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
加杜仲30克,文火煨至肉熟,加调料,吃肉饮汤,分2~3天服食,1周1
只,连服4周。主治肾气虚型阳痿。
(2)熟附虾米煨羊肉:熟附子15克,虾米25克,白羊肉250克(去
脂膜,切块),生姜5片,蒜头适量。先将蒜瓣用花生油稍炒片刻,加
入适量水和熟附子、虾米、白羊肉、生姜片,一起煮2小时,分餐酌量
热食。1周制作一次,连用4周。主治命门火衰型阳痿。
(3)北芪杞子炖子鸽:北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子鸽1只。鸽子
用水溺死,水烫去毛及内脏,加水,与北黄芪、枸杞子同炖至肉熟,调
味食鸽肉、枸杞子,饮汤,1周二次,3周可见效。适用于胃气虚型阳痿。
(4)党参当归桂圆肉炖猪心:党参30克,当归15克,桂圆肉(龙
眼肉)12克,猪心1个(洗净切块),一并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
水炖熟,调味后饮汤食猪心。适用于心脾亏损型阳痿。
(5)苡米莲子煲猪小肚:薏苡仁30克,莲子肉30克,莲子心6克,
猪小肚200克(洗净切块),一起煲汤,调味后饮汤食猪小肚。每2日1
次,连服4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阳痿。
(6)穿山甲佛手煲鸡蛋:穿山甲12克,佛手20克,鸡蛋2只。加水
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15分钟,吃蛋饮汤,隔日一次,连用半个
月。适用于肝气郁结型阳痿。
(7)小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50克。小茴香炒后煎汤去渣,
加入大米,煮至米熟,空腹服食,坚持服用1~2个月。适用于寒滞肝脉
型阳痿。
(8)虾仁葱管末:葱管带根须数根,内装虾仁,以填满葱管为度,
文火焙干,研为细末。每日早晨冲服6克。另用羊睾丸1对,加陈酒少许
蒸熟,每日早晨1次服下,1个月为一疗程。适用于惊恐性阳痿。
3、推拿疗法:关元推拿式一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置于关元,按下时
吸气,呼气时还原,重复5~7次。两足分布比肩稍宽,自然放松而立,
两手握拳置于两侧;叩紧齿,闭紧嘴,用鼻喷气呼气,左转腰,带动右
拳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节指骨的背部,轻敲关元,左拳
的拳背轻敲身后的对应部位。还原时吸气,再呼气时,右转腰,两拳互
换,同样相对轻敲关元和其对应部位。至此,为推拿一次。重复推拿时
先轻后重,继而转轻。以一手之小鱼际揉关元,顺逆时针方向各16次。
两手掌互擦至热,趁热来回横擦关元各16次。以上每晚作一次,10次为
一疗程。4、气功疗法病者仰卧,衣宽,带松,枕平,肢展,身适,做
到心宁、神宁,待入静后神注下丹田,要求内听内视来帮助放松入静。
呼吸要自然,待肢体放松后逐渐加深,变慢变细,并要均匀,达到小腹
温热得气为度。一旦得气,意念加强,调动全身的气机来增强下丹田气
感。每次30分钟,顺时针38周。继而双手合掌托握睾丸、阴囊、阳器,
搓揉10分钟,频度每分钟100次,使阴部诸器发热为度。以上每天一次,
1周为一疗程,一般3周后见效。
细览页面 页码,5/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6/6
http://bkqs./Detail.wct?RecID=16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腰部劳损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腰腿
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劳损等。
1、患者多有腰部过劳或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2、腰部酸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
3、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则疼痛加重,常喜用双手捶腰,以减轻
疼痛。
4、检查腰部外形多无异常,俯仰活动多无障碍。少数患者腰部活动
稍受限并有压痛,压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骶骨后面骶棘肌止点处,或
髂骨嵴后部、腰椎横突部。
5、X线照片多无异常所见,少数患者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1、长期体位不正或弯腰下工作,或经常腰部持续负重,可引起腰
部筋肉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2、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迁延日久,可造成腰
部慢性损伤。
3、腰骶部有先天性结构异常,使肌肉的起止点随之发生异常或该
部活动不平衡,而易致腰部慢性损伤。
4、腰为肾之府,由于劳损于肾,或平素体虚,肾气虚弱,肾的精
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故患部多为气血不畅或瘀血滞留于经络,血不
荣筋,筋脉不舒,而致腰部筋挛疼痛。肾气虚弱,风寒湿邪易于乘虚侵
袭,久而不散,筋肌转趋驰弱,若患者弯腰劳作,则驰弱之筋肌易于损
伤,使劳损与寒湿并病。
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腰部劳损,治疗时要分清主次。理筋手法患者俯
卧,术者用手掌揉按两侧骶棘肌,然后找出压痛点或痛性结节,由上而
下逐个进行点穴、弹拔、拿捏,然后施于滚法,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亦
可加用侧卧屈伸法,令患者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
按其腰部痛处,一手握持患侧踝部并向后牵引,使髋关节过伸,继而屈
髋屈膝,使大腿触及腹部,然后将下肢牵拉伸直,反复3次。
药物治疗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治法:舒筋活络,补肝益肾,佐以行气活血。
⑴ 主方:
①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
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肾阳虚者,加巴戟
天12克、补骨脂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
加乳香5克、钩藤10克、丝瓜络6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首乌30克。
②寒湿偏胜者,治宜祛风胜湿,湿经通络,可用独活寄生汤(孙思邈
《千金方》)
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藤6克,桑寄生18克,秦艽
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
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焗冲)。水煎服,每日1剂。
⑵ 中成药:
①壮腰健肾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
②骨仙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③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
④小活络丹,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开水送服。
⑶ 外用方:
①狗皮膏,烘热外敷患处。
②麝香风湿膏,外贴患处。
③坎离砂,使用时加醋约15克,装入布袋内,烘热外敷患处,如太热
可来回移动。
⑷ 单方验方
①腰痛验方(鲍相璈《验方新编》)
处方:盐水炒杜仲9克,木瓜2.5克,破故纸9克,萆薢3克,续断4.5
克,当归3克,金毛狗皮脊4.5克,炙甘草3克,核桃肉30克,食盐1匙,甜
酒1杯。将核桃肉、盐、酒以一半同药入罐煎,另一半于服药时同药咽下。
②壮本丹(鲍相璈《验方新编》)
处方:肉苁蓉(酒洗、焙干)15克,杜仲(酒洗)15克,巴戟(酒浸、
去皮)15克,青盐15克,核桃3克,破故纸(盐炒)3克,小茴香3克。共为
末,用猪腰子1对,剖开去白膜,入药在内,扎住,再用面包紧,入火内烧
熟,去药与面。每服1个,酒送下。
针灸疗法
⑴针刺: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熮、委
中等,针刺激后可在腰部穴加拔火罐,以散?鑫戮 雇础8羧?次,10次为
一疗程。
⑵耳针:刺腰骶区、神门区、肾区等,可稍作捻转,两耳同刺,留针
10分钟,隔日1次,可连作2~3次。
练功活动
对腰部劳损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腰部筋肉的
力量。可用前俯后仰、左右侧屈、风摆荷叶、仰卧举腿、飞燕点水等功,
并可结合广播操、太极拳等。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腰部扭挫伤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腰部扭挫伤是常见的腰部伤筋,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两大类,以扭
伤较多见,多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男性较女性为多。
1、伤后腰疗剧痛,咳嗽、喷嚏时加剧,腰不能挺直,行走不便。
2、患者两手撑腰,严重不能站立。
3、腰部僵硬,有明显压痛点,俯仰或转侧活动受限,骶棘肌或臀
大肌紧张。
4、椎间小关节损伤时,脊柱可有侧弯,棘突偏歪,棘突旁有压痛,
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多属阴性。
5、挫伤者腰部肿胀、瘀斑,合并肾脏损伤是可出现血尿。
1、腰部扭伤多为卒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一般多由搬、扛、担、
提重物时用力过度,姿势不当,或快跑扭转身躯过急,腰部突然受力,
使腰部的关节、筋肉受到突然的牵拉、扭捩,可骨节错缝,引起腰部瘀
血郁滞,气机不通,而出现腰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2、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被击伤、撞伤、踢伤、挤压等,
引起腰部肌肉挫伤,血脉破损,瘀血凝聚,引起局部瘀斑、肿胀、疼痛、
活动受限。腰肾压挫严重者,可致肾脏挫裂伤。
腰部扭伤可用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等治疗,腰部挫伤则以药物治
疗为主。手法理筋患者俯卧,术者用药酒可药油外擦腰背部进行范围较
广的表面抚摩数次。然后用双拇指腹或掌根自肩部起循脊柱两旁自上而
下揉按,过承扶穴则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承山穴,重复3次。
接着按压揉摩腰阳关、次熮,用分筋手法点按痛侧肾俞、志室、大肠俞、
环跳等穴。然后提腿?宥  』伟紊焓 危 缪 讲嗑阃凑撸 闪酵韧 
卑宥 W詈笤僭诩怪 脚宰陨隙 峦颇萌嗄螅 崆徇祷餮 坎⑷喟词 
巍<毙云谥⒆囱现卣撸 咳胀颇冒茨?次,轻者隔日1次。对椎间小关节
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可用斜板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髋、膝关
节屈曲,健侧髋、膝关节伸直。一手板肩,一手推臀,两手相对用力,
使上身旋后,骨盆旋前,令患者腰部放松,活动至最大范围时,再用力
作一稳定的板推动作。此时往往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疼痛可随之缓解。
亦可采用坐位脊柱旋转法推拿。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⑴主方:
①和营止痛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赤芍9克,当归尾9克,川芎6克,苏木6克,陈皮6克,桃仁
6克,续断12克,乌药9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
煎服,每日1剂。若兼便秘腹胀实证,宜通利攻下,加番泻叶10克(焗
服)。
②若合并肾挫伤血尿者,可用小蓟饮子(严用和《济生方》)
处方:小蓟12克,生地黄25克,滑石15克,蒲黄(炒)6克,通草
6克,淡竹叶10克,藕节12克,当归10克,栀子10克,甘草6克。水煎
服,每日1剂。
⑵外用方:消瘀止痛药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
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患处。
⑶单方验方:
①用盐炒热,或用茴香炒热,每用2包,令人不停地更换轮流热熨
患处。(鲍相璈《验方新编》)
②冬瓜皮炒燥研末,每次6克,饭前用酒调服。(鲍相璈《验方新
编》)
③牙硝0.03克,雄黄0.015克。共研细末,用少许点入眼角内,令
人扶患者周围行走数次,其痛如失。倘未效,再点再行必验。(鲍相璈
《验方新编》)
2、 中期治法:舒筋活络。
⑴主方:腰伤二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钩藤12克,续断12克,杜仲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
独活10克,牛膝10克,威灵仙10克,白芍5克,桑寄生3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⑵外用方:舒筋活络药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赤芍1份,红花1份,南星1份,生蒲黄1.5份,旋覆花1.5份,
苏木1.5份,生草乌2份,生川乌2份,羌活2份,独活2份,生半夏2份,
生栀子2份,生大黄2份,生木瓜2份,路路通2份。共研细末,饴糖或蜂
蜜调敷患处。
3、后期治法:补肝益肾,强筋壮骨。
⑴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
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
⑵外用方:舒筋活血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伸筋草9克,海桐皮9克,秦艽9克,独活9克,当归9克,钩藤
9克,乳香6克,没药6克,川红花6克。煎水温洗患处,或用毛巾湿热敷
擦患处。
⑶中成药:
①壮腰健肾丸,口服,每次3.5克(或大密丸1个),每日2~3次,
开水送服。
②腰椎痹痛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③坎离砂,使用时加醋约15克,装入布袋内,自然发热,敷在患处;
感太热,可来回移动。
④单方验方:杜仲、破故纸各等份,酒煎服。(鲍相璈《验方新编》)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⑴体针:可针刺闪腰穴、阿是穴、腰阳关、委中、后溪穴,用平补平
泻或泻法,留针10分钟。
⑵刺络拔罐:用梅花针重叩压痛部至微出血,再拔火罐,留罐10~15
分钟。
⑶耳针:取腰骶、皮质下、神门、肾上腺穴,中强刺激,留针10~30
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练功活动
伤后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防止继续损伤。
后期宜作腰背肌功能锻炼,以促进气血循行,防止粘连,增强肌力。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腰痛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的肾脏
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参照本证辨
证论治。
1、临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2、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
3、腰椎X 线照片等检查,常可见异常。
腰痛可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
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
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
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
气为主。
寒湿型
[证见]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
苔白腻,脉沉。
[治法] 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
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3次。
(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湿热型
[证见] 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
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银花藤、萆薢各20克,木
瓜、防已、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活络止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地鳖虫粉:地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
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
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肾虚型
[证见] 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
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肾益精。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
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
泻各10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
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骨仙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3)壮腰补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
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1、敷贴法
(1)制草乌15克,生姜10克,盐少许,共捣研成细末,加酒少许炒
热,布包外敷贴痛处。适用于寒湿腰痛。
(2)葱白30克,大黄10克,共捣烂,炒热后外敷贴痛处。适用于湿
热腰痛。
(3)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醋300毫升,先将诸药在醋
中浸泡4小时,再移入锅内加热数十沸。然后以纱布放入醋内浸透,趁
热敷贴腰痛处,冷则更换,每次连续敷4~6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瘀
血腰痛。
2、熨法
肉桂30克,吴茱萸90克,生姜120克,葱白30克,花椒60克,共炒
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换炒热。适用于肾虚腰痛。
3、针灸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一般取肾俞、委中,局部腧穴或阿是穴。寒湿者加风府、腰阳关,
劳损者加膈俞、次
,肾虚者加命门、志室、太溪。还可以根据证候的虚实,酌用补泻或
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
剧烈腰痛者,可于委中穴放血,可于腰部穴拔火罐。
4、饮食疗法
(1)杜仲煲猪腰:杜仲30克,猪腰1~2个,加适量水共煲汤服用。
适用于肾虚腰痛。
(2)胡椒根蛇肉煲: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汤,调味服食。
适用于寒湿腰痛。
5、推拿疗法
先在腰部疼痛处及其周围应用 法或推法,配合按肾俞、大肠俞、
居 及压痛点,根据辨证加用有关穴位或适当配合相应的动作运动。然
后再用按、揉、擦等法。
6、预防调护
(1)预防腰痛应避免坐卧湿地,若涉水、淋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
衣擦身,暑天湿热郁蒸时应避免夜宿室外或贪冷喜水。
(2)勿事勉力举重,不作没有准备动作的暴力运动。
(3)本证本在肾虚,故应避免房事及劳役过度。
(4)腰痛的护理,可作自我按摩,活动腰部,打太极拳,勤洗澡或
用热水洗澡。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Detail.wct?RecID=3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又称为腰椎
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
女。
1、反复发生腰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咳嗽、喷囔、
行走着力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可缓解。
2、腰部活动多为不对称性的受限。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
4、椎间盘突出间隙之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5、直腿抬高试验及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呈阳性。
6、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皮肤感觉减退。
7、下肢腱反射异常。
8、病程长者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
9、腰椎X线照片检查,可见腰椎侧凸生理前屈改变,椎间隙变窄或
左右不等宽,前窄后宽等。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造影检查。
10、腰椎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相对部位
以及椎管内情况。
肝主筋,肾主骨,足少阴肾经属于腰脚。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
椎间盘逐渐变性,弹性减少。外伤、积累劳损,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
髓核突出。腰部感受风寒,而寒主收引,致使筋脉挛急,腰部肌肉张力
增高,椎间盘内压升高,也可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肾主腰
脚,故可出现腰脚疼痛,不得屈伸等证。
由于腰椎的负重及活动度较胸椎为大,尤以腰4~5及腰5~骶1之间,
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更大,故这二个部位最易发生腰椎间
盘突出症。
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症状轻者,可卧床休息、手法理筋、药物及
针灸等治疗;症状重者,尚可作麻醉推拿、骨盆牵引等治疗。
手筋理筋
1、 俯卧推拿法患者俯卧,术者在腰背部作揉摩手法,然后自背部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Detail.wct?RecID=27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起从上而下地作滚法。接着点按肾俞、命门、腰阳关、环跳、承扶、委
中、昆仑等穴位;再在腰腿痛处依次作按压、拿捏、提腿板动等手法。
适用于症状较轻、脊柱侧弯不重者。
2、 斜搬伸腿法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按其髂骨后外缘,一手推其肩
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搬,此时可在腰骶部闻及弹响声;再伸
直下肢作腰髋过伸动作各3次,然后更换体位作另一侧。适用于症状较
重者。
3、 坐位脊柱旋转法
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介绍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方凳上,一助手固
定其左大腿。术者右臂从患者右腋下穿过,手扣住患者颈后部,使其头
略前倾。术者右上肢使患者腰前屈90°、右侧弯45°,并使其躯干向后
内旋转。同时,术者左手拇指将偏歪的棘突向左推项。如手法成功即可
觉察棘突轻微错动和弹响声。术后检查棘突已拔正时,可理顺棘上韧带,
松动腰肌。
麻醉推拿
在硬膜外麻醉下,先仰卧对抗拔伸,然后屈髋旋转,直腿抬高,侧
卧斜搬伸腿,俯卧伸腰牵抖,在腰腿痛处揉按、滚法、拍打、拿捏。症
状严重者,每周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骨盆牵引对初次发作或反复发
作的急性期,可作骨盆牵引。每侧牵引重10公斤,每次牵1~2小时,每
天1~2次。也可用电动牵引床牵引。此法可加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受
压,使疼痛缓解。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舒筋。
⑴主方:补肾活血汤(赵竹泉《伤科大成》)
处方:熟地黄10克,杜仲3克,杞子3克,破故纸10克,菟丝子10克,
当归尾3克,没药3克,山萸肉3克,红花2克,独活3克,肉苁蓉3克。水
煎服,每日1剂。若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疼痛
甚者,加乳香5克、细辛5克。
⑵中成药:小活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 中、后期
治法:补养肝肾,宜痹活络。
⑴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
处方:独活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
6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
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焗冲)。水煎服,每日1剂。
⑵中成药:
①天麻片,口服,每次服3~5片,每日3次。
②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
针灸治疗
取穴:肾俞、环跳、委中、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阿是穴。
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练功活动
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3周。按摩推拿前后也应卧床休息,推拿后
一般卧床2周。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疼痛减轻
后,应开始锻炼腰背肌,以及在单杠上悬吊前后摆腿练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