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不知不觉,已到了而立之年,有时想到一个问题,家是什么?觉得无以言表。静默中想到一些往事,也许对家的理解就在这些流逝的岁月之中…… 上初中的第一天 上初中的第一天,下午放学后,住校的同学都回宿舍吃饭了,家比较近的同学也回家吃饭了,教室里只留下我们几个离家稍远一些的通校生,大家都比较陌生,于是各自做些无相干的事,等待着晚自习的铃声。在教室待了一阵子,一种莫名的寂寞中顿生了回家的念头,也不知回家一趟是否来得及,没多思虑,一溜烟儿出了教室,推上自行车就向家冲去。到了家门口,爸妈还在家对面的地上忙碌,就知道没现成的饭可吃,母亲看见我,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快步到厨房给我抱了一个西瓜,拿了几块馍馍,说让我先吃上些,下晚自习再吃饭。我一看桌子上的小破闹钟,还有时间吃吗?说不出什么原因,没跟父母搭话,撅着嘴,骑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只记得母亲在后面连叹了几声:“说不来吃饭的,饭也没做,今天就叫娃白跑了一趟!” 叮铃铃!进校门时听到一声铃响,上晚自习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教室门前,发现班主任刘老师背着两只手立在教室门口。我低头无语,刘老师眼睛一扫—— “进!” 颤颤栗栗的我走进了教室,悄悄地坐在了自已的座位上,不敢抬头。 看似平静的我心中不知咚咚了多少下! 可总算回了一趟家…… 第一次回家 一九九六年,我考上了武威师范,在当时可谓是光耀门楣的一件事。 金秋送爽,带着一脸稚气,背上行囊来到了武威师范。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我,特别期待国庆节放假回家,于是提前几天便把带来的大皮箱用书塞满,想要把学校发下的书带一些回去让父母看看(当时发的书很多,一次把四年的书全发了)。放假那天,我提着大皮箱,好不容易挤上了回民勤的最后一趟中巴车。坐在车上,想着父母会做什么好吃的,邻里会问我些什么,心里默想,我会告诉他们:武威城里有林立的建筑物、宽阔的街道、大街小巷跑着名曰“地老鼠”的拉客小车、路口闪亮的红绿灯,校园里有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令人神往的音乐教室、碧玉妆成的的垂柳树、环境怡人的小花园……心中很是激动、骄傲! 到民勤县城倒了一班车,回到家已近晚上十一点了。那时没有电话,回到家,父母看到我,先是一怔,然后问我提这么多东西干嘛?我说是学校新发的书,父母互相望了一下,顾不上多说什么,就赶紧忙活着招待从“高等学府”回来的儿子。 几天假期,父母忙中挤闲,杀鸡慰劳我,还做了凉粉。我呢,也没闲着,帮父母做点摘果子、摘瓜之类的活儿。 那个假期真的很短暂,返校时又把那些书背了回去…… 父亲离去 永远忘不了那个心肺痛裂的日子——二零零六年腊月二十八日凌晨一点五十五分,年仅五十岁的父亲由于突发脑溢血,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走得那样匆匆,那样彻底。善良、热情、慈爱的父亲让全家人、全村人、所有的亲朋好友都醒不过神来…… 属于我的温馨完美的家破碎了 之后的每一天都感觉过得是那样的艰难,尤其是看到终日以泪洗面的母亲,想到刚读大学的弟弟,想到牙牙学语的女儿,想到地上一茬接一茬的农活……不敢多想! 几天前,还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孩子,现在,父亲没了,头顶的天塌了,而我成了顶梁柱! 一天……一月……又一年…… 母亲托着疲惫而瘦弱的身子,在亲戚邻里的帮助下,艰难地耕种着家里的十几亩薄田,腿疼、手麻、白内瘴等缠身的病都不再提及,忙了一天的她经常啃几口馍馍打发饥腹,可总是不愿让我们问“饭吃了没?身体怎么样?”,“你们不用管我,做好你们的工作,我好着呢!”母亲总是这句话。 妻子也不能像同事们一样,上班之余可以悠闲地休息,周末总是同我一起到乡下,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从没有什么怨言,默默地和我共同支撑着这个家。 失去爷爷的女儿,更是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特别的疼爱,四岁之前都是陪奶奶在乡下度过的,夏暑冬寒,深夜正午,上工挖沟、下地浇水,都跟随在奶奶的身边,风吹日晒,原来皮肤白嫩的孩子成了个黑蛋蛋……不过,累了一天的奶奶,看到嬉笑的孙儿,是她心中最大的慰藉! 四年多,总算熬过来了…… 现在,母亲的状态稍好了一些,尽管看不到母亲眼中的泪水了,可她心中的痛,心中的念想,作为儿子的我比谁都清楚!虽说我的工作是忙了一些,可若有一天半日的休息时间,总想回家看看,看看瘦弱的母亲,吃一顿母亲做的手擀面……接替了父亲杀鸡职责的我,有时和母亲、妻子共同完成一道黄焖鸡的杰作。能和儿孙一起吃着饭菜,就是母亲现在最快慰的事了! 唠 叨 想到不懂事的孩提时代、顽皮淘气的小学时光、懵懵懂懂的三年初中、还有定格铁饭碗的师范生活,父母亲的唠叨不绝于耳;师范毕业后到乡村当了一名老师,感觉自已长大了,自立了,可父母还是经常唠叨不断,怎么与人相处,怎样尽心尽力干好工作等等;后来结婚了,父母也总是絮叨,说两口子过日子,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就在父亲不在之后,突然感觉少了很多东西,有时呆望着父亲面带笑容的遗像,真想再听他唠叨几句,可是,昔日所烦恼的,如今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现在自已成家了,妻子有时也爱唠叨,什么回家不要太迟,天凉加件衣服,女儿好像也不厌其烦,每天上班之前也总是说一句“爸爸再见,早点回来!”,现在自已也常常忍不住安顿女儿,吃饭穿衣要怎样怎样,也叮嘱弟弟要抓紧学习、自立勤勉…… 一辈辈、一句句的唠叨,有了,有时觉得有些烦,没了,就觉得心里那个空啊…… 家是什么?一个依靠,一种责任,一份牵挂,一句唠叨。 爱是圆心,一家人手牵手成为半径,共同走过,形成的圆——就是一个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