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种红头金鱼初探

 水瓷 2011-09-13
        蛋种金鱼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蛋金出现的时期在金鱼的品种分类“草文龙蛋”中相对较晚,蛋种金鱼较早的记载出现在1726年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一书中。之所以称为蛋鱼,是因为鱼的整体形状浑圆形似鸭蛋,不像草、龙、文种金鱼,都有竖立在后背的一个背鳍。背鳍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中掌握平衡,而金鱼的四尾平生的进化,已经足已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平衡,所以背鳍的退化并不会影响金鱼的正常活动。金鱼从文种演化到蛋种具体用了多长的时间我们尚无从考证,但是蛋鱼是从文种鱼变异的个体中经过多代繁殖培育、提纯稳固后才得到的这个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在1898年出版的《竹叶亭杂记》中有记载如下:蛋鱼此种无脊刺,圆如鸭子。其颜色花斑均如龙睛,唯无墨色,睛不外突耳。身材头尾所尚如前。又有一种于头上生肉指余厚,致两眼内陷者,尤为玩家所尚。此种纯白而红其首肉为上色,共名之曰狮子头。鱼逾老,其首肉逾高大。
这里指的全身纯白而首红的蛋种鱼应该指的是现在的“虎头金鱼”更更准确的应该是“红头虎头”或者“红顶虎头”。
        我们所说的红头白身的蛋种金鱼,从头部造型来讲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
        1、高头型----高头金鱼所谓的高头指的是,头顶冠高耸,两腮及吻端、下鬓干净不生肉瘤。
        2、狮头型(虎头型)----不仅头的顶冠突出,而且两腮及吻端与下鬓都生有相对发达的肉瘤。一些品种下颌也会生有发达的颌瘤。国内不同地区饲养的这类鱼,头瘤特征造型也有一些差异,但是基础特征是一样的。
        3、光头型----头部前端为尖圆形,顶部无冠侧面无瘤,完全就是一个光头。
        在这几个头部特征不同的鱼中,目前最典型也是相对最稳定的是虎头型红顶白蛋鱼,就是现在常说的红顶虎头。通体洁白,唯有顶端有一正方形红色印记。而整个肉瘤全是红色的,就称之为红头虎头,或者是齐鳃红虎头。
        而高头型的白色红头、红顶蛋种金鱼,常见的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鹅头红”,鱼的名字源自于“额头红”,至于,鹅头红的“鹅头”是否真的必须像“鹅”那样向前探出,现在众说纷纭。但是属于高头型的头型这点倒是没有什么争议。
        光头型的红头白色蛋种鱼,据记载叫做“齐鳃红”,红色在头部前到嘴后齐肩,两边齐鳃全部为红色,身体银白,长尾飘逸。只有头顶有红的,根据色块的形状区分则称为蛋红头或戳子红、元宝红等。

         白蛋红头金鱼的尾部还有几种不同的尾形。
         1、短尾型---短尾的白色红头蛋鱼多数是出现在虎头身上,也是虎头的一个典型的特征。鹅头红中也不少是短尾类型的。
         2、中长尾型---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鹅头红金鱼,尾型很多都是属于中长尾的。它的尾长短适中,尾质柔软富有弹性,也富有一定厚重感。
         3、长尾型----长尾的红头白身蛋鱼现在的存量非常稀少,只有个别玩家手中有少量保存,并没有见到过成批的鱼,更别提能够在市场上看到了,基本在市场上买到的概率等于零。这类鱼在几种头型中都有出现。长尾红头虎头、长尾红顶高头、长尾齐鳃红(光头)
        长尾红头虎头和长尾红头高头,现在在玩家们手中偶尔还是出现过一些,而光头没有肉瘤的长尾齐鳃红头,这些年却真的没有再看到过了。
        
        中国传统的金鱼养殖方法(这里指脱离原始的自然生长环境进入家化饲养之后的阶段),都是使用俯视欣赏的小规模容器,如石、陶、瓦、木盆或者其他生活中可以能够蓄水的用具,从上向下的俯视欣赏。而只有无背鳍的金鱼品种,才能够充分展现出金鱼背部的魅力,细密整齐的鳞片排列,有金属特有的光泽和质感的形态。不尽让人联想到龙的鳞甲。有背鳍的金鱼背部相对狭窄,鳍条竖立在最上方,背部的美基本上是没有办法通过俯视角度来欣赏到。

       下面通过一些图片来介绍一些白色蛋种红头金鱼。

1、蛋红头(又名圆宝红、戳子红)【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全身银白色鳞片,光背无背鳍,各鳍条发达,鳍条在静止时自然下垂,属于中长尾型。头部光滑无肉瘤,在头顶端有一红色印记,根据不同形状加以称谓,或像元宝、或像戳子(印章的俗称)。

 

2、大尾齐鳃红(又名齐鳃红、凤尾齐鳃红)【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全身银白色鳞片,光背无背鳍,各鳍条发达,属于长鳍形,尾鳍在静止状态下自然下垂,游动时如长袖飘舞,头部为齐鳃红头,光滑无肉瘤。


 
3、红顶白蛋高头(又名鹅头红、额头红、宫廷鹅头红、宫鹅) 【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全身银白色鳞片,细密整齐,光背无背鳍,鳍长短适中,鳍条质感较为厚重,多见短尾和中长尾两种。头顶有红色肉冠,两腮干净无赘肉。因品系及饲养手法原因,鹅头红属于慢生鱼,鳞片较为细小,当年头冠生长不明显,二龄开始正常发育,三龄时终形成一个高耸的红色肉冠。也有发达者,肉冠前探,似家鹅的鹅头者视为精品。当年生约7月龄鹅头红,见图(3-1)当年7月龄大鹅头红侧视图(3-3)头红端正的6月龄鱼,见图(3-4)。当年鱼头冠发育状态只有薄薄一层,见图(3-5)多年生成鱼头冠高耸。见图(3-2)图(3-6)



 

4、白蛋高头丹凤(又名丹凤鹅头红、长尾鹅头红等)【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全身银白色鳞片,细密整齐,光背无背鳍,属于长鳍型金鱼,胸腹臀鳍皆很长,尾鳍格外飘逸,同一般的短尾鹅头红不同,尾鳍长且质地轻薄,边缘如裙裾叠叠玉缀,凤尾缓缓摇逸,游动起来,头顶朱冠、飘飘欲仙,看其在水中婀娜舞动,恍如仙女下凡。


   
5、红顶白虎头(又名红顶虎、红头虎、朱顶白寿星等)【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全身银白色鳞片,不同地区所产的红顶虎,鳞片和体态上稍有不同。苏州红顶虎较为粗旷,鳞片也相对宽大,而天津产的则相对细腻,个体也相对要小,但当年鱼的头冠发育造型就会非常成熟。短身短尾憨态可掬。虎头鳃瘤发达程度大于顶瘤的发育,吻瘤圆润,成年的红顶虎头,头部发育丰满,欣赏他们的时候,的确可以很好的体会什么叫做“虎头虎脑儿”。武汉地区特有的红顶猫狮也是同一类型的金鱼。只是在吻、颌、鳃部的肉瘤更为丰硕。背宽尾活,头瘤整齐不散,是这类鱼中的精品。


 
6、长尾红顶虎 (又名红顶凤尾虎头等) 【品种稀少程度★★★★☆】

        特征:长尾红顶虎头金鱼,全身银白鳞片,鳞片相对质厚粗大,顶瘤和鳃瘤的发育基本相等,不同于长尾鹅头红金鱼的最大地方,就是鳃瘤厚顶瘤低,头部俯视可以看出是虎头型的造型,双眼向对要比较靠前,目先较短。鳞片也没有鹅头红的鳞片细密有光泽有质感。长尾红顶虎头属于大骨架鱼,背部宽厚,尾柄粗壮,虽同凤尾鹅头红相同也有长尾飘飘,但鳍质相对要厚一些,没有长尾鹅头红的轻薄柔软。当然也会有个别的个体,尾部特别宽大如同裙尾。


 
7、蛋种鹤顶红(无此系统,名称为临时暂用)【稀少程度★★★★★】



       最后,再介绍一种鱼,这种鱼是没有稳定的一种鱼,是文种鹤顶红金鱼中的突变种,背部完全光滑没有背鳍,形似蛋种金鱼,实则是突变的文种个体。因为不是稳定品种,目前还无命名,当然有朝一日,真的能够稳定下来这个品种的话,那按照金鱼命名规则来讲也就应该称为“红顶白蛋高头”了。虽然特征还是和现有的“红顶白蛋高头金鱼”有一些不同,但是就会无法从名称上来分开了。也许,也可以算是殊路同归吧?
      说蛋种鹤顶红,不得不先说一下文种鹤顶红。鹤顶红的名称,原本是用于现在叫做鹅头红的身上的,也就是红顶白蛋高头。后来文种红高头的普及,才作为文种红顶白色高头鱼的称谓。也就是俗称的红帽子,或者红头帽子,也简称红头。
      相对于鹅头红来讲,文种鹤顶红的基因相对要稳定的多,虽然也会出现红背红尾,等其它部位的残留色彩,但是因为其依旧可以作为红白高头来保留及销售,所以基本上成品率很高。加之,现在用坑塘饲养的方式,大批量的生产,鹤顶红金鱼已经成为非常廉价非常普及的一种金鱼了。文种鹤顶红的头冠,相对于蛋种鱼鹅头红来讲,要发达的多,而且当年的鱼,头冠就可以生长的非常高大饱满,朱顶正品率很高,鳃部基本上没有一丝肉瘤,有些下鬓和鳃部有一些肉瘤的则是品系不纯正的表现,应该是和其他品种杂交后才会出现。纯系的文种鹤顶红除了顶瘤的肉冠外,其他地方没有半点缀肉。可以说稳定之极。
        蛋种的鹤顶红,是大批量产后出现的变异个体,虽然,在很多的情况下,在海量的文种鹤顶红中会有一些残鳍缺鳍的现象,但是完全光背的情况非常少见。应该出现的概率几十万分之一都不会达到。
       相对于稳定的品系鹅头红来讲,突变种的蛋种鹤顶红从系统的稳固和文化的内涵与积淀来讲,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无论从鳞片的质地,还是从尾柄的粗壮、有尾付支撑舒展的尾鳍,都敌不过鹅头红。
       但是有一点优秀的地方,就是他的自然的一年成就的高耸的红色头冠。是当下的任何一家鹅头红都无法赶超的。即便是老辈留下的拥有极其发达头冠的成年鹅头红,也没有当年的一条鹤顶红头瘤发育的出色。蛋种鹤顶红的头瘤结构保留着和文种同样的特性,头瘤的结构构成和鹅头红有着不小的区别,鹅头红的头瘤几本上是一块整体的头冠,质地紧密,顶部有一些不平滑和皱褶状的凸起,多年后头冠隆起后,会平滑原润很多。而鹤顶红的绝大多数的头瘤质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肉瘤紧密地凑在一起堆积成一个高大浑圆的头冠。
       也有蛋种鹤顶红的头瘤发育和鹅头红及其相似的,头瘤的发育形态也是较为完整,没有一个一个的小肉瘤堆积。但是,通过背部的宽窄程度、鳞片的排列方式与质地,尾鳍的鳍质等一些特征还是可以很清楚的区分开。不少鹤顶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鳞片比较松散,容易在人工操作时碰掉鳞片。这可能和长期的粗放养殖,和饵料的营养成分构成也有一定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