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映画协会

 家住苍烟 2011-09-13

长春老建筑物语— 满洲映画协会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位于新京洪熙街(现长春红旗街,长春电影制片厂所在地),此大院193710月开始建设,193911月落成。在此大院建成前,满映曾暂租“日本毛织大厦”的办公室办公,并在二道沟搭设了临时摄影棚。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满洲国”时期的满映主办公楼)

   

    当初,在满映这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大院内,修建了一栋办公楼、六座摄影棚,还建有录音室、洗印间、道具加工厂等建筑,整个大院是按照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建筑形式和布局设计的,这个大院建成后,因为具有宽敞的场地和精良的设备,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作企业,其制作影片的效果也达到同期世界领先的水平。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八十年代的长影,就是当初满映的大院)

   

    早在1923年,日本满铁就设立了“映画班”(后来成为“满铁弘报课映画制造厂”),拍摄了大量满铁在东北的活动和当时中国东北的风土人情。1932年“满洲国”设立后,当然不能放弃电影这个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19338月,成立“满洲映画国策研究会”,而当时主管宣传的“总务厅情报处(后称弘报处)”也拍摄了一批记录影片;19367月,将关东军、协和会的有关单位与该研究会联合,起草《满洲国映画对策树立方案》,正式开始了“满映”的组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后,19378月,由“满洲国政府”和“满铁”各占一半股比,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棋子粉墨登场。

    满映成立后不久,红旗街的“新社址”就陆续开始开工建设。在二年的建设期间内里,满映租用了“日本毛织大厦”(人民大街老市政府北门对面)二层的办公室从事相关业务,而在二道沟原“沙俄宽城子火车站”的库房内,设置了临时摄影棚。满映的设立,不光是拍电影这么简单,当时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的“特殊会社”,满映承担着电影的“制作、进出口、配给等一元化统制;培养演员、巡回放映及相关附属业管理”的职责,后期还加入了“电影发行及影院建设及经营”的业务内容,可称为是“官商一体”的电影管理机构。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193911月红旗街的新社址建成后,在电影拍摄上加大了步伐。在满映存续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及记录影片189部。在这些影片中共有四类,一是新闻记录片,包括《中国事变的华北战场》、《满映通信》、《皇帝二次访日》及《诺门坎战事》等,力图反映现场“真实情况”;二是文化记录片,包括《发展建设中的国都》、《建国十年》、《乐土满洲》、《保卫北方》等,均属经过“艺术加工的纪实影片”;三是戏剧故事片,包括《大陆长虹》、《国法无私》、《烟鬼》等,而李香兰通过《蜜月快车》,《万里寻母》、《龙争虎斗》等影片迅速蹿红,还有跟日本东宝映画合拍的《白兰之歌》三部曲等,而这些影片的内容和表达的含义就不必赘述了,当然是服务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四是进口译制片,因为战争阵营的不同,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同盟国阵营”国家的影片,在“满洲国”是被禁止的,剩下的就是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国家的影片了,包括德国的《柏林奥运会纪录片》、《民族的祭奠》等影片都被译制放映。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除了拍摄影片,满映设立了“演员养成所”,培养了一批知名演员。包括李香兰、叶苓、张敏、孟虹、郑晓君、徐聪、隋尹辅、刘思甲等均是当时东北的“大牌明星”,而我们熟悉的浦克、于洋、凌元等老演员,也是那个时代“满映”的演员。说到人物,满映的两任理事长都是有故事的人,第一任理事长是金壁东,是新京市的首任市长,也是川岛芳子之兄;第二任理事长甘柏正彦(1939年新社址建成后到任),曾是首都警察厅的首任厅长、协和会总务处长,被称为“满洲国军警之父”。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满映当时的头号影星李香兰(山口淑子)年轻和年老时的照片)

       

         19458月“满洲国”消亡后,满映也自然解体,理事长甘柏正彦也在820日在本社内自杀身亡。在此后,国共两党为争夺这个“电影厂”颇费心思,先是在19459月,共产党东北局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抢先从满映留守的日本人手中接收了满映,立即在10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19464月,共产党的“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正式接管了满映的设备器材。此后随着共产党撤离长春,大部分器材被同时搬迁到黑龙江鹤岗,194610月,“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经历。

        19465月,共产党主动撤离后,国民政府才派人正式接收了已经“残缺”的满映,并成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讽刺的是国民党派出接收的负责人和任命的“长制”厂长,正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金山(曾执导《松花江上》等著名影片,1978年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4810月,在解放长春前夕,金山早就按中共的指令,将所有人员分四批撤离,仅剩下了10个人留守。长春解放后的194810月,共产党派田方(《英雄儿女》中王芳父亲的扮演者)带队正式接收国民政府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随后19494月,此前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新的电影厂的名称还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此后的长影就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了!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左图为田方等接收人员,同图右一是《南征北战》脖子受伤的“高营长”!右图为田方《英雄儿女》剧照)

    当初满映的一部分电影胶片流失到苏联,后被日本高价回购后,编制了30集的影视资料录像带。19955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赠送了部分原版资料及两套后编制的录像带,其中一套现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另一套由长影保存。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2005年时的长影大门,时年“中国电影百年大庆”。大门上那个厂名大字,为郭沫若所书)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老办公楼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话题说到此,不禁为长影的今天悲叹!曾经的“新中国电影摇篮”,那个人才济济、佳片不断的时代早就远离长春了。进入市场经济大潮后,“三无”的长影(无思维、无人才、无资金)日益破落,前些年还能对付几个“主旋律任务”,在现在影院的重新火爆中那还见得到任何蛛丝马迹?!于是,老院的黄金宝地被剥茧一般不断拆除变卖,盖起了价格惊人的居住楼盘,就是新修的那个号称亚洲最大的“世纪影城”,也是票价惊人,变成了“一次性消费”场所(不想第二次去)!!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是真的要人走楼空了吗?!如此破旧?!)

长春老建筑物语鈥110 <wbr>满洲映画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