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1

 昵称7215767 2011-09-15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宝。
自<<孙子兵法>>以降,兵书丛集,洋洋大观。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有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雄距一流。其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 计 瞒天过海 第二 计 围魏救赵 第三 计 借刀杀人
第四 计 以逸待劳 第五 计 趁火打劫 第六 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 计 无中生有 第八 计 暗渡陈仓 第九 计 隔岸观火
第十 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 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译文和按语,慢慢道来,,,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当人们把所有的防备都做得比较周密齐全的时候,思想上就容易松懈,对外界放松警惕;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天天都能看见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可疑迹象。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当中,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毫无遮掩的表面现象蕴藏着非常诡秘的军事谋略。
  
  [按语]
  此计的兵法运用,常着眼于人们对世事的观察处理中,使敌人由于对某些事情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使我方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用计例说]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调防时大列旗帜,遍支营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然,陈国不辩虚实,准备迎敌而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调防,并非出击,如此五次三番,使陈国司空见惯,戒备松懈。最后直到隋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这正是:
  贺若弼瞒天过海
  陈霸先轻敌丢城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与其和兵力集中一起的敌人对抗,不如先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后,再各个击破;直接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的气势消退后再打。
  
  [按语]
  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用计例说]
  战国时期,魏王派大将庞涓率兵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大将田忌和孙膑带兵救援。孙膑说:"我们直接去赵国反而帮不了赵国,不如我们攻打魏国,避实就虚,才能解救赵国的危机。" 于是,田忌派兵攻打魏国。庞涓听说魏国遭到围攻,只好放弃打赵国,回来救魏王。结果,庞涓在行至桂陵时又遭到了孙膑的伏击。魏军长途跋涉,根本禁不住齐军的攻击,被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当对敌方的情况已经很了解,而友军态度还犹豫不决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诱导友军出兵攻打敌人,使自已的兵力避免遭受损失,以保存自已的实力,这是根据<<损>>卦的卦象推演而来的计谋。
  
  [按语]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诸葛亮献计给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操。这是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谋。 又:关羽围困曹操于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献计道:"刘备、孙权面和心不和,关羽得志,围困我军,孙权肯定不愿意。我们派人劝说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就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可以解危。" 曹操用了司马懿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走麦城。这是司马懿还给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谋。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打击敌人,不必直接进攻;可以采取积极防御的方式,逐渐消耗敌人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因势利导,使自已由被动变为主动。
  
  [按语]
  强调用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周边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计的关键。两个拳师相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愚蠢的人则气势汹汹,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大将陆逊率兵迎敌。陆逊道:"刘备锐气始盛,吴军难以抵挡。只有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孙权应允。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时机成熟,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人遭遇到困难、危险的处境时,就要乘机出击获取利益。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按语]
  所谓"火",既敌方的困难和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乎两个方面,既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这些都是内忧; 外敌入侵、战事不断这些是外患。 敌方有内忧就占他的土地,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总之抓住敌人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用兵,肯定稳操胜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此计的形象体现。
  
  [用计例说]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这时,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起义军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清朝顺治皇帝的摄政王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联合明朝叛将吴三桂,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了京城,赶走了李自成,清朝取代了明朝,这种趁火打劫应列入成功的战争史。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
  目标不一,军心混乱,对很多事情都预料不到。造成一种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表象。抓住敌人混乱不能自控的有利时机而消灭它。
  
  [按语]
  用此计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确可扰乱敌方指挥,用此计必胜; 如果对方指挥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能发挥效力了。声东击西之计,使用时一定要充分分析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用计例说]
  为了实施消灭六国的计划,秦王赢政把赵国作为自己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可是赵国才跟秦国讲和,秦国找不到出兵理由。 这时,大臣尉缭献计说:"赵魏两国关系密切,大王先攻打魏国,它一定向赵国求救。然后我们再暗中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他怂恿赵王出兵,这样就有理由进攻赵国了。" 于是秦王命桓畸率军佯攻魏国。不出所料,赵王听从了郭开的建议,命大将扈辄率十万大军奔赴魏国。桓畸等赵军进入魏国后,便率军调头,连夜扑向赵国的平阳,平阳守军抵挡不住,弃城而逃。桓畸留下部分秦军守城,自己随即又率大军奔赴赵魏边境,在山旁设下埋伏,等候赵军回师。扈辄率赵军进入魏境后,没见到秦军,才知中计,连忙急令退兵,回救平阳,却又中了秦军的埋伏,十万赵军被杀得干干净净,扈辄本人也被乱箭射死。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
  欺骗并不是完全都用假象去欺骗,而是把真相隐藏在假象之中。用大大小小的假象来掩盖真相
  
  [按语]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员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其不意的速度,攻击敌风,等敌人还未清醒时,便将其击溃。
  
  [用计例说]
  安史之乱时,唐朝叛将安禄山的部将令狐潮包围了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城中守将张巡下令扎了一千多个稻草人,给它们披上黑衣,然后在晚上用绳子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以为城里出兵来偷袭,争相放箭。结果张巡赚了几千枝箭。后来,张巡将士兵在夜里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以为又是敌人在耍上次的把戏,就不再放箭。于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将士冲到令狐潮军营,烧毁了他们的营寨和工事,一直追杀了十几里。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来吸引敌人,利用敌人专心注意自己的动向而固守不动时,采取主动,偷偷迂回到敌人的另一方袭击敌人。作战方法要顺乎常理才能有所成功。
  
  [按语]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功,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用计例说]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都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刘邦令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对方把守严密,难以成功。他决定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赶造船只,调集人马。实际上看好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在临晋关擂鼓呐喊声中,汉军主力已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陕西临汾),等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已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
  公开地出现多方面的秩序混乱、不协调,说明敌方内部矛盾激化,暗中静观敌方的发展变化,等着敌人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如果内部矛盾恶化到极限,那么敌人肯定会自取灭亡。静观敌方的变化,等待着时机成熟,待时机一成熟,就立即采取行动。
  
  [按语]
  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敌,战必以利为目的。有时轻举妄动,倒不如隔岸观火更为有利。当然,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 为 "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用计例说]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曹操为了斩草除根,想趁袁绍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势之机,把他们一网打尽。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使袁氏兄弟不得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而此时曹操却下令班师,曹营诸将不解,曹操笑说我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再说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中想:袁家父子一向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来投奔,如收留他们必有后患。其次,收留二袁必会得罪强敌曹操。但是如果曹操现在进攻辽东,可以联合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公孙康派人一探曹操已转回许昌,无攻辽东之意,便当即做出决定,生擒二袁,并把二袁的首级交给曹操。曹操"隔岸观火",亳兵未损,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取得敌人的信任,对自己不产生怀疑,而暗地里偷偷地进行阴谋计划,准备好以后应立即行动抓住时机,不要等情况有变化。这就是外表柔弱和内心刚毅的取胜之道。
  
  [按语]
  古代兵法早就提醒过: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此什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伪装上,有时竟能打得对方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兵家必争。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孙权派当时亳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驻守陆口,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写了一封信给关羽说,自己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无虑江东矣!" 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去攻打曹操的部队。陆逊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正所谓:陆逊巧设藏刀计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
  如果战局发展必须要损失一些利益,那么我们就应该当机立断,牺牲一些局部的、细微的利益,以保全或换取整体的、全局性的胜利。
  
  [按语]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很多,如果指挥员指导思想正确,常可变劣势为优势。李代桃僵就是趋利避害,要会"算账"。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这就是李代桃僵之计的实质。
  
  [用计例说]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巳被秘密送进宫里,屠岸贾闻讯要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 当时公主已怀孕生下一男孩,屠岸贾要斩草除根。 赵家的忠诚门客公孙和程婴商量救孤之计,这时程婴妻子也生一子,程婴说服妻子忍痛让公孙抱走自已的儿子,以后谎报公孙抱走了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追杀了公孙和婴儿。屠岸贾以为斩草除根了。 过了15年,孤儿长大成人,在韩厥的帮助下,起兵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
  一旦发现敌方有细微的漏洞和疏忽,我们都要乘虚而入;哪帕是再微小的利益,我们都要尽量争取到。要把敌方微小的疏漏变成对我方有利的机会。
  
  [按语]
  大部队在运动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促前进,各部运动速度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隙一定很多,看见敌人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用计例说]
  唐朝中期,吴元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塑去剿灭。李一到就放风麻痹吴元济。说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抚。吴元济见好久没有进攻之意,就放松了警惕,李塑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塑,吴元济的主力都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兵进攻,而吴元济在的蔡州实际空虚,可以出奇制胜,活捉吴元济。李塑在一个雪天的夜晚,率精兵抄小路直抵蔡州,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悄悄进了城包围了吴元济的宅第。抓住了吴元济,守在洄曲的的将士见大势已去,也向李塑投降。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
  发现了疑点,就应该去调查清楚,把情况调查清楚后再行动。反复去调查那些疑点才能发现一些隐藏着的事物和阴谋。
  
  [按语]
  兵法告知,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一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己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术也层出不穷。
  
  [用计例说]
  公元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围困明朝开封城。李自成为了不让敌人援军与开封守军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设了两个包围圈,把敌人分割开来。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了一条大壕沟,断敌人的粮道和退路。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突袭朱仙镇南边的虎大威的部队,造成"打草惊蛇"之势,一路牵制力量最强的左良玉部队。击溃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围困得难以脱身,拼命向西南突围。李自成故意放开一条路,让败军溃逃。左良玉退了几十里又遇截击,面临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沟,马过不去,士兵只得弃马过沟仓惶逃命。这时李自成早巳部署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击,很快把左良玉的部队打得全军覆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
  有些看上去有用的事物,其实往往不容易被利用;有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事物,只要主动争取,还是能发挥作用的,用那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事物,不是我去向他们求助,而是他们向我求助。
  
  [按语]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但如果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用计例说]
  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益州告急。守将刘璋怕曹操进攻四川,请来了刘备共同抵御曹操。刘备率兵万人进入益州。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便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自己的实力,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非常生气,大骂刘璋:"我为你倾力抵御曹操,你却如此小气!" 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占据了四川,为建国四川打下了基础。
 第十五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
  等待自然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们再去围困他。利用一些人为的假象去诱骗敌人,使敌人来去都很艰难,行路困难重重。
  
  [按语]
  不顾条件地去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击败敌人。
  
  [用计例说]
  公元199年,孙策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想吞并据守江淮的刘勋。但苦于刘勋兵力强壮,所以他一直不敢贸然举兵。后来孙策发现刘勋贪财喜功,就派使者求见刘勋说:"上缭是孙策的仇敌,但孙将军无力与他争风。孙将军知道你兵精粮足,是上缭的克星。如果您攻占了上缭,不仅扩大疆域,也为孙将军出了口恶气,将军必会以重金酬谢您。" 刘勋听到有重金可得,两眼放光,不听左右谋士的劝阻,进攻上缭,结果中了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被孙策消灭。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
  如果逼迫敌人太紧,敌人有可能会拼死反抗;如果让敌人逃跑,敌人的气势就会削减。追击逃敌要尾随它,但又不要逼近,让他们不停地跑下去,消耗他们的力气,瓦解他们的斗志。等敌人斗志、力气都耗尽后,再去抓他,我们就能很轻易地捉住敌人,连兵器上都不用沾血。要善于等待,要有耐心和诚心,就会一举成功。
  
  [按语]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用计例说]
  唐朝,太平公主的府库丢失了许多珍玩宝物,女皇武则天大怒,要洛州长史尽快破案。捕快苏无名要了两个县的吏卒,保证不久就能破案。吏卒们个个严阵以待,等候调遣。但苏无名却笑着告诉他们不要着急,等到下个月再说,弄得吏卒们摸不着头脑。到了三月寒食节那天,苏无名各派15名吏卒到东门、北门仔细守候着,吩咐他们看到穿孝服的胡人往氓山走去,就悄悄跟踪上去,探明情况速来报告。果然,不久吏卒们就发现一伙胡人出了城,来到一座新坟前祭奠,但不象死了人伤心的样子。吏卒把情况报告给苏无名,苏无名高兴地说,立刻派兵抓住他们,这就是盗贼,珠宝就藏在那个坟墓里。武则天见珍宝失而复得,十分高兴,问苏无名是怎样破案的,苏无名说:"珍宝失窃那天我看到一伙胡人出殡,行为异常,接到查案的圣旨后,我没有立刻查案,这样让盗贼们放松警惕,没把珍宝转移走,我估计,寒食节扫墓时他们会趁机从坟墓里把珍宝取走。我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战术。"武则天听了,连声称妙,给苏无名官升两级。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
  用某种类似的东西来诱惑敌人,便可以打击这种受到诱惑的愚昧无知的敌人。
  [按语]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应用极相类似的方法,以假乱真。比如:用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来引诱敌人,属"疑似"法,往往难以奏效。而用老弱病残的士兵或者遗弃粮草之法诱敌,属"类同"法,容易迷惑敌人,可以收到效果。
  [用计例说]
  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决定胜负的一战----官渡之战,曹操就是用了"抛砖引玉"的计策而取胜的。曹操在官渡附近把马放了,辎重丢弃得满地都是,呈现出一副曹军仓惶逃走的样子,实际上精兵都埋伏在附近。袁绍的兵士追到这儿,见到遍地财宝,纷纷冲上去抢夺,有的士兵甚至大打出手,顿时乱作一团。曹军见时机成熟,击鼓出兵,袁军溃不成军。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我们打击敌人,要摧毁敌人的中坚力量,要捉拿敌军首领,才能真正瓦解敌人的势力。犹如强龙在田野大地上争斗,不免要陷入困境。
  [按语]
  战争中,打败敌人,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失去了获得大胜的时机,那是士兵的胜利,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战功的损失。打了个小的胜仗,而不去摧毁敌军主力,不去摧毁敌军指挥部,捉拿敌军首领,那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用计例说]
  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而王振是个奸邪之徒。当时北方瓦刺逐渐强大起来,有侵犯中原的野心。公元1449年,瓦刺进犯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瓦刺等明朝大军抵达时,命部队向后撤,王振以为瓦刺军害怕明朝大军,下令追击中了瓦刺的埋伏,先锋全军覆没。明英宗只好班师回京。瓦刺军穷追不止,明英宗在乱军中被瓦刺生擒,王振也被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
  打不过敌人最强的主力,那就避开它的锋芒,去削弱它的气势,出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现象。
  [按语]
  强大的敌人虽然一时阻挡不住,何不避其锋芒,以削弱他的气势。士气旺盛,就投入战斗;士气不旺,就应该避开敌人。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还有人说,敌人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方突然击败敌人的薄弱之处,再去击败敌人主力,这也是釜底抽薪的具体运用。战争中也经常使用袭击敌人的后方基地、仓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同样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用计例说]
  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迅速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当时,赵国由于皇帝年幼由赵太后主政,她决定向齐国求救。齐王要求拿儿子长安君做人质,只要长安君到了齐国,援军立刻出发。否则不发兵援助。将儿子做人质赵太后舍不得, 左师触龙拜见太后晓以大义,最后说:"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地又赐宝,却不让他趁着赵国危难的时候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生存呢?" 赵太后终于同意了儿子长安君做人质。釜底抽薪赵国摆脱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