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陈保良 2011-09-15
 “延迟满足,知爱也知教。”“儿童本位”本来是科学儿童观的产物,它表达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但“儿童本位”并没有怂恿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放在高人一等的龙椅上,那是对“儿童本位”的误读。儿童本位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相通,并没有授权父母对孩子无限满足或者是轻易满足、超量满足。

    今天,我们是孩子最亲最爱的父母,能对他有求必应,能以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孩子的能力,作为衡量自己是不是成功父母的标准。但是,当这个被满足感填满的孩子走进社会,社会能对他有求必应吗?如果不能,他的心理是否会有极度的落差和委屈?与其让孩子进入社会再交这笔巨额学费,不如先在家里对他开展“适度不满足”训练,一方面让他们懂得延后享受,对人生有所期许,一方面也增强孩子被拒绝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他走入社会前多买点“心理保险”。

    [转载]鈥溠映俾汊澟嘌⒆拥暮眯愿

 

    1.根据不同的年龄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针对一至两岁的宝宝,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分钟。两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也基本明白。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三岁的宝宝,更加知理了,这种延迟满足可以再增加时间。

    2.家长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

    对于可以延迟满足的需求,父母要向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不能立刻满足他们的理由。如孩子想玩秋千,父母可以告诉他:“秋千是公共玩具,需要排队等候,等轮到你了,你再玩。”

    3.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二十分钟,要遵循小步递进原则。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放弃追求目标的信心。

    4.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孩子还小,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我监督,父母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正在“监视”他。

    5.采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

    代币法也是延迟满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买新玩具,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五次或十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6.冷静对待孩子的任性哭闹

    有的孩子较任性,当父母不能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通过哭闹来与父母抗争,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对待,态度坚决。必须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要就可以立即得到的。当孩子发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他就会试着按照父母的意图做,要么等待,要么通过付出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7.不要吝啬表扬,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

    当孩子接受父母对他需要的延迟满足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他,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当孩子通过帮助父母拖地、洗碗而获得自己心仪的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当孩子排队轮流和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父母的表扬,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精神上会感到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