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语言暗示:一种道德潜台词——浅谈班主任非语言暗示的德育功效

 清风拂柳573 2011-09-16
作者:沈红霞 提供人:沈红霞 阅读:641 评论:0 时间:2008-7-1 8:49:23
        班级德育管理是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许多德育研究一直在试图寻找将德育日常化的方法。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提高德育功效的隐性方法,其中,班主任老师的非语言暗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意性途径。

    一、人格暗示——用性格养成性格

    德育过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和纪律约束来完成的,教师的人格时时都在给学生提出暗示,左右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老师尤为如此。

    毫无疑问,高尚、严肃且能突出个性的人格,对学生暗示的力度较强,反之则弱。作为一种参照作用,学生最初是通过教师认识人、认识道德的,教师的个性表现越鲜明,学生所受影响越大。因此,有意识地以自己的个性、人格发挥德育作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但人与人之间留下印象是在参加活动和互动过程中渐渐地形成的,个性品质将决定印象的内容。一般来说,印象是在主体完全介入活动后自发地形成的,因此,教师既要自然地以全部个性影响学生,又要自觉地使个性表现给学生留下特定的印象。这需要我们能够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脸上的古板,与他们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真正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特别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放手让学生进行主题班会、运动会、班干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要体现自觉性与自然性、真实性与教育性之间的统一,教师既不能盲目地以普通社会成员身份行动,又不能在学生面前装腔作势,这样才能为学生留下积极的有教育意义的印象,以人格影响人格。

    二、威信暗示——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是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机制。很明显,威信高的老师处理班务工作和开展各种活动时,总是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其原因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与敬仰。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平衡理论中找到实践的依据。平衡理论认为,与另一个人有一些不一致的观点或准则时,在两个人和对象这三个元素之间产生着一种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结构内存在着一种趋向平衡的张力。就德育工作而言,影响这种平衡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师生关系和谐程度越高,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恋越深,就越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非期望态度,以使学生达到心理上、认识上的平衡。这就是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对教师持积极肯定态度,为了维持与老师的亲密关系,学生倾向于改变自己的看法与老师一致。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积极肯定态度就迁移到教师所指的对象上去。

    事实上,教师的威信越高,给学生的暗示也就越强烈。因此,为了提高班级工作的德育功效,班主任老师必须树立、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威信,以求把更多的健康暗示带给学生,求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三、目光暗示——对视的意趣

    教师对学生形成的印象以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德育影响的功能。其中教师的目光暗示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自我实现性的预言作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育的最高层次正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而用眼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在平常的上课时,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习惯地对全班同学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几十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一下,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有鼓励。有的目光,则一遇我的双眼,立即躲避,低头,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严肃中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告。

    总之,教师的目光暗示和期望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力量,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倾向性。用眼睛交流,其对视的意趋在于它可以抑制许多反教育行为,启发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实现我们预期的角色行为模式。

    四、仪表暗示——让审美走在前面

    班主任老师做学生工作比较多,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所以,在所有学科教师中,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他们的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审美暗示亦尤为突出。

    德育影响的这一维度其实还决定了教师已形成的思想观念能否迁移和应用到广泛的生活情境中去,在学校、家庭和同伴中是否会保持始终如一的道德风貌。班主任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儿童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它必然会使儿童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影响儿童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弄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之所以不少学校对教师仪表要求很严,除了为避免分散学生精力外,最主要的则是怕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

    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班主任老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给学生一个值得欣赏的身影,这既是德育价值渗透层次的需要,更是提高德育功效之必要。

       小学生独立性的觉醒从本性上是不愿意被人教育的,他们越少感觉教育意图,效果就越好。因此,班主任工作要竭力把学生的集体生活组织得使学生不把道德行为看作是教师为了实现他的想法而必须进行的一种练习,一种有意安排的行动。这是教育的一条特殊规律。班主任工作中的非语言暗示,作为一种道德潜台词,要求我们教师不以道德教育者自居,尽可能采用间接性影响方式,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这也正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