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印象-书院门

 终南居人 2011-09-16
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碑林。
  书院门570多米长的街道,集中了上百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香斋、皓月宫等店名。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商家所售的商品有各种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然而墨香的古文化街最能体现特色的商品当属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碑帖拓片、蓝田美玉,以及古老的乐器“埙”。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街内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书院之冠。古时明代工部尚书、经学大师冯从吾得罪皇帝被革职回家,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与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一同进行“联镳会讲”,听讲人数多达数千人,长安府长官便下令在寺中划出一块地修建“关中书院”。之后,向东又陆续修建了长安县学、西安府学和文庙(今碑林所在地),形成了文化一条街。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房间众多。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100000.jpg
100001.jpg
100002.jpg
100003.jpg
100006.jpg
100007.jpg
100008.jpg
100009.jpg
100010.jpg
100012.jpg
100013.jpg
100015.jpg
100017.jpg
100019.jpg
100020.jpg
100021.jpg
100022.jpg
100024.jpg
100025.jpg
100027.jpg
100032.jpg
100033.jpg
100034.jpg
100035.jpg
2011-7-15 15:07:51 上传
下载附件 (174.4 K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