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秀的渐悟与慧能的顿悟究竟谁境界高?

 自反而缩 2011-09-16
       神秀与慧能各做了一首偈,很多人都说慧能的高,我看不见得。
       佛在《百喻经》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三重楼喻》,说有一人要建三层高楼,却不要工匠先打地基及建一、二层,直接建立第三层(即空中楼阁);另一个是《七个包喻》,说一人肚饿,先吃六个包未饱,再吃半个包时就饱了,该人大悔,为啥不先吃最后半个包,而白白浪费前面六个。
       这两个故事说明,学佛必须渐进而悟,即“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绝没有一步登天之理。
      像慧能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其前世必定经过无数劫的修行,但他在此生也没有生下来就了悟佛法,而是找到黄梅五祖才最后得法。即使是释迦牟尼,也是经过苦修才证道。
      唯有勤修渐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也。
      也可以说,渐为顿之因,顿为渐之果。
      慧能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境界确实是高,但并不是真正修行之道,而是证道之后的感悟而已。世人切莫将目的当作手段,一味追求“顿悟”,不思渐修,最终会走向空中楼阁之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