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对联欣赏
红娘子恨杀槟榔,半夏无茴香消息, 白头翁娶得蕲艾,人参有续断姻缘。 (联中红娘子,槟榔(谐郎),半夏,茴香(回乡)白头翁,蕲艾,续断,皆为中药) 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 黄花女灸草堆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 (联中新增中药,牛膝,黄花女,灸草,草乌) 天设奇方,曰雪曰霰曰霜合来个共成三白散, 地生良药,名苓名连名柏,煎去都是大黄汤。 (联中三味中药,黄苓,黄连,黄柏,及三白散,大黄汤)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除以上药名外,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旋复,将军,(大黄)国老(甘草), 金簪(花),(金)银花,牡丹,芍药,五倍(子)苁蓉,云母,天仙(子)均为中药}
文人墨客把数字命名的中药巧妙地写成对联,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绝。下面略举两则,以飨读者。 古时候,有一穷秀才,在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二月兰、三白草、四叶参、五味子;下联是:六神曲、七叶莲、八厘麻、九里香。”读后令人拍手称快。为什么?联中用了八味中药,而且都是用数字命名的中药,但是唯独没有用“一”和“十”开头的中药,也就是说缺一少十。细品之,“一”和“衣”,“十”和“食”,不是谐音吗?此联的寓意正是在此,揭露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全联对社会的黑暗不着一字,但是却揭露得入木三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无独有偶,清朝末期,某地有一姓陈的药贩子,靠走街串巷贩药赚了不少钱。有了钱他就想权,很想过一下官瘾,可无奈腹中墨水太少,他知道自己走考状元之路,是万万行不通的。于是他挖空心思,花了几万两银子,从朝廷里买了个“五品官”头衔。虽有名无实,但一有热闹的机会,他就穿上天青色的“五品服”向众人炫耀。有一年春节时候,他请人为他写一副春联。写春联的人知道他的底细,提笔一挥就写成了“五品青天服,六味地黄丸”。陈某不知是讥讽,反而认为写得惟妙惟肖,便堂而皇之地贴在门前,邻里见之无不哑然失笑。
为什么?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六味地黄丸恰恰是滋补肾阴的中药。“肾”与“身”正好是谐音。肾虚意即身虚也。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妙就妙在,用对比、相承、谐音的手法,毫不留情地讽刺挖苦了这个“五品官”的虚荣心,暗中寓意先天不足,腹内空空,不学无术,巧妙地剥开了“青天服”包裹中的灵魂的卑微,所以是一副很有讽刺意义的中药数字对联。
中药店对联多情趣 一日走在大里路上,看到一家药店门口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是:但愿世上人无病,下联为:宁可架上药生尘。通俗的文字,蕴含着无限的祝福。
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