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实用的减压心得

 词叟 2011-09-16

春暖花开系列日志背景边框4 - 心灵之约 - .

最实用的减压心得

 

   

 

 

工作

 

摸透规则别抱怨

 

尽管国企的福利不错,但小林不是抱怨领导无能,就是抱怨同事无法配合好他。他总觉得自己这颗“金子”被埋没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早没了工作激情。

 


对策:爱抱怨的人,被网友称为“职场幽怨族”,其根源是不适应。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岗位不适合;二是职场规则不适应;三是能力不适应,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是因为岗位不合适,譬如让内向的人做销售,建议最好申请调换岗位。实际上,更多的人是因为没有把握职场规则而心生不满,这些规则包括显规则和潜规则。前者指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后者则是一些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则等,只有摸透了,才能让你如鱼得水。

 

因此,了解潜规则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有经验的老员工、“人生导师”请教。最后,如果因为能力不够产生的压力,那只能认真查找不足、多充电。总之,抱怨如同一块臭烘烘的裹脚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抱怨,不如快改变。

 

 


家庭



少跟孩子硬碰硬

 


“我快要被逼疯了!”潘羽诉说着,“女儿才3岁,就已经闹翻天了!叫她睡觉偏要玩玩具,叫她吃饭偏要吃水果。就是不听你的话!”

 


对策:在中国家长眼中,似乎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对大人言听计从呢?其实,孩子不听话,更多的是家长的原因。家有儿女,技巧很重要。

 

第一,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比如“你吃葡萄吗”只有吃或不吃两个选择,容易引发逆反心理;而“你吃点什么水果?西瓜、桃子、葡萄还是别的?”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则刺激了孩子的主动性。

 

第二,别当“教导主任”。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由孩子自己做决定,从旁给予建议和提醒,而不是“硬碰硬”地强制要求。

 

第三,不要姑息不良行为。违反“原则”的事情,家长要“斗争”到底。比如,孩子通过满地打滚想要得到某个玩具时,一旦满足了,他就会知道这招管用,以后还这样。

 

人际

 

勤于沟通不攀比


老刘工作兢兢业业,职位却一直没有提升。他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不会“拍马屁”,他不仅从不主动与领导沟通,而且对每一个亲近领导的人充满仇视,心里骂着:“只会溜须拍马!”

 


对策:往往咒骂什么,内心可能恰恰最在乎什么。实际上,对领导无需刻意“拍马屁”,但一定要重视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交流,才能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知道你的付出和努力。

 


此外,同事关系也是职场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同事之间一方面处于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协同合作、和平相处。因此,一定要找到平衡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盲目跟别人攀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肯定自己的进步,就不会因眼前的得失而焦躁;此外,相信集体的力量,给予同事基本的信任,通过与他人合作,享受到分享的乐趣。

 

 

婚恋



放宽标准走出去

 


又一个同学结婚了。宅在家里的李梦觉得孤独从四面八方袭来。她30岁了,婚姻大事没点谱儿,承受了无数次相亲打击的她,一脸愁苦地说:“我已不相信爱情”。

 


对策:很多人在漫长的比较和等待中,对爱情的憧憬一点点消退。甚至有人表示,很多都市白领犯上了“无爱症”。

 


对于这些“剩男剩女”,首先要明确告诉自己,找到另一半之前,并不意味着生活就是黑白色,感知当下的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为自己建几个固定的社交圈子。别把时间全交给电脑屏幕,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两三个交友圈,如户外活动、运动团队等,既结交朋友、又“推销”自己。

 

再次,放宽标准,交友条件别设死。“太胖的不考虑”、“必须是北方人”、“身高至少1.8米”等条条框框都会扼杀机会,保持开放心态,才能迎来更好的机会。


     


    词叟祝所有的朋友都能幸福一生!一生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