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是中国古代探究天人和谐的经典(四)

 洛阳穹灵庐 2011-09-17
3,朱伯崑教授在回答<工人日报>记者时说道:"世上万物,人间万事,而<易经>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只是古人的三百八十四件事情,它已经限定了范围,而谁也不能保证人们所要占卜的事情不会超出三百八十四件事情之外;而即使在这三百八十四件事情之内,也还有个碰得上碰不上的运气问题"。"由于卦、爻辞绝大多数不具有普遍性,用<易经>算卦是不可信的,但不能排除有偶然碰对了的时候"。
  朱教授一方面认为<易经>已形成逻辑的理论的"体系",辩证思维尤其"丰富";一方面又认为<易经>"限定了范围",用<易经>解决问题(算卦)"不可信",以及"碰运气"等等,前后说法好像自相矛盾。三位易学界、预测界、气功界有影响的大家,对<易经>本身以及由它而产生的"占筮"、"预测"等问题的解答,虽有不足之处,但令笔者十分敬佩与欣喜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些均不再称为"迷信"活动,而是可供人们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探讨的学术性的事情。
                二
   那末<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笔者认为,<易经>是一部哲理深邃、结构严密,两者结合成统一体的古代典籍。现就有关<易经>哲理内容与其令人神往的结构形式上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对<易经>在预测应用中究竟"灵与不灵"的千年疑团,做出自已的解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