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毛化石

 cqtsgzf 2011-09-17
羽毛化石
来源:译言网科技 时间:2011年9月17日 13:29    分享: 转帖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转帖到百度HI 收藏到QQ书签

  众所周知,用化石做记录存在很多漏洞。漏洞之一就是缺乏白垩纪完好保留下来的羽毛。(白垩纪是约1亿4500万年到6500百万年之间,它终止时恐龙大规模地被灭绝。)现在,这个漏洞的已经部分被填补。

  本周的《科学》杂志报道,由阿尔伯塔大学瑞安。麦克拉(Ryan McKellar)领导的一个团队报告说发现了白垩纪后期(约7500万年-8500万年间)从琥珀里保留下来的11根羽毛。有趣的是,它们似乎并非都来自于鸟类。

  羽毛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谜。现今已知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生活在白垩纪之前的侏罗纪。但出土于中国的化石表明羽毛有它更早的形式存在-一种简单的、可能用来保温的长丝结构,先在陆生恐龙身上进化,之后才用来飞行。上图为与McKellar博士和他的团队所发现的相似的细丝,它表明了长着这种近似羽毛雏形的不会飞的恐龙,直到白垩纪晚期仍然存在。

  然而并非所有McKellar博士发现的羽毛都是那么原始。第二张照片显示的结构接近于现代鸟类的羽毛。现代鸟类的羽毛由数以千计的纤维组成,纤维间由微小的挂钩钩结。调节这种结构的细部,可以改变羽毛的整体特征,添加防水、保温、滑翔等的功能。

  第三个画面显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特制的羽毛:小卷卷让人想起现代水鸟的羽毛。这种卷绕,允许羽毛吸收水分,从而为水鸟去除阻力并且保温。该羽毛,在当时可能装饰在某种潜水鸟的身上,也许是黄昏鸟(注:一种该时期在北美生长的不会飞的水鸟)。

  最后一张图片显示的是保存在羽毛化石中的色素沉着。不同的羽毛,颜色规律也不同,这表明了白垩纪的恐龙,无论会飞行的或不会飞的,都用自己的羽毛来展示。查尔斯。达尔文曾经说过,仔细考量孔雀尾巴会让他头疼,当我们无法解释其复杂性的时候确实是这样。McKellar博士的发现表明,至少这种复杂性从很久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