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民俗旅游—宁夏篇

 ygnh2008 2011-09-17
宁夏篇


    《贺兰山下的民俗与旅游》是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俗与旅游的著作,它是把宁夏回族自治区壮丽山河,名胜古迹,回族风情集为一体的民俗旅游指南。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在这片“蒿茅一色连空远”的黄土高原上,有峻峭的贺兰山、巍巍的六盘山,有“浊流滚滚天际阔”的九曲黄河,“波光浩渺水澄清”的湖泊沼泽,还有胜似江南水乡的宁夏川平原,“黄沙漠浩无垠”的沙漠和绿茵千里的广阔草原。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宁夏光辉灿烂的文化,如银川海宝塔,须弥山石窟、同心清真寺、中卫高庙、青铜峡一百零八塔、秦汉唐明的古长城和西夏王陵以及贺兰山岩画,等等。这些珍贵的文化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组成部分。

  宁夏是我国回族的聚居区,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光彩夺目,引起世人关注。回族自从它诞生之日起,面对动荡的历史年代和恶劣的地理环境,因而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一致,并从伊斯兰教中汲取精神力量,造就他们特有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民族意识,形成回族独特文化的习俗。本书以丰富的材料,喜闻乐见的传说,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作了较为详细、系统的介绍。使人读了之后,产生强烈的共鸣,向往这片黄土地,希冀亲眼目睹回族地区的风土人情,饱览宁夏山光水色美景。
  滔滔黄河,巍巍六盘,雄浑壮丽,峻峭贺兰,无垠草原,分外妖烧;千里沃野,茫茫沙海,金光泛泛。眺望这山川秀丽的宁夏,不由得使人想起唐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我国西北腹地、黄河中上游。南接甘肃,东连陕西,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首府银川市,辖4个市、2个地区、15个县。人口465万(1990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形似枣核,两头尖,中间大,东西宽45~250公里,南北长465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北向南可分西北部高原、银川平原、贺兰山地、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地区;黄河经黑山峡进入宁夏,纳各支流后北上,又有秦渠、汉渠、唐徕渠长流不息,构成通常所说的“塞上江南”。不同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使宁夏秀美抬人。宁夏深居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长严寒、夏短酷热,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蒸发强烈,无霜期短而多变等特点,年均气温5~9℃,昼夜温差较大,故有民谣流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黄河如带,贯穿全自治区,气候于而土壤不旱,地势高而气候不寒,真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稻麦、瓜果,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宁夏物产丰富,被誉为红、黄、蓝、白、黑的“五宝”,久负盛名。矿产资源近50种,各地有不同类型矿产地300余处。已探明储藏量的有煤、石膏、石油等17种。煤是宁夏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煤质优良,品种齐备,储藏量居全国第5位,特别是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宁夏,这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像一颗被埋没的明珠,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建立了能源、电力、轻纺、机械、冶金、化学、建筑、交通等工业,为宁夏现代化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

  宁夏紊以“塞上江南”闻名于世。那么,这一美称是怎么得来的呢?

  宋代著名地理志《太平衰字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灵州(指令宁夏北部地区)本杂羌戎之俗,北周大成一年 (公元579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比,因谓之塞北江南。”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江南已成繁华之地,开始为统治者瞩目、为世人所称道,所以在南方入迁来较多时,便得了这么个雅号。据此,“塞上江南”的原始意义仅着眼于居民来源、语言风俗等方面。以后,随着唐代唐沫渠灌区的大规模开发,稻麦面积迅速扩大,粮草充盈,士马强盛,民食充富,而且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给“塞北江南”增添了更多新的含义。唐代中叶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鸣”。

  宁夏是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引黄河水灌溉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秦朝就在此设郡县,行“屯垦”,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修筑长达百余公里的秦渠和汉延渠。把原先的茫茫草原,改造成为我国西北最古老的大灌区之一。汉武帝时又建汉渠、光禄渠、美丽渠、七星渠等。两汉盛世,已经出现了“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繁荣景象,人们把这里与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关中相提并论。唐代对已淤积阻塞的光禄渠进行疏浚,伸延300多公里,并赐名唐徕渠,成为迄今最大的古灌渠。明清两代又修筑惠农渠、羚羊夹、羚羊寿等渠,历经盛世治理,黄河灌区渠道纵横,稻田遍布,一派江南风光。

  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使宁夏平原成为发展自流灌溉的理想地区,其自然条件之优越,可与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埃及的尼罗河沿岸绿洲相媲美!
 
旅游景点
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宁夏沙湖
 
 
宁夏沙湖位于宁夏平罗县,宁夏沙湖距银川市区56公里,宁夏沙湖是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宁夏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盛产鱼类、鸟类,宁夏沙湖这里栖居着白鹤、黑鹤、天鹅等十数种珍鸟奇禽。你可在观鸟塔上遥看群鸟嬉戏的场景,在水边苇杆间、芦丛底部更有鸟巢无...

  沙湖,南距银川市56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著名景区,是国家35个旅游王牌景点之一,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沙湖,南沙北湖,湖润金沙,沙抱翠湖。湖水如海,柔沙似绸,天水一色,苇丛若画的沙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上,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资源蕴藏量丰富,“沙、水、苇、鸟、山、荷”六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

  初夏,湖中新芦苇如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微风吹来,婆娑作响,荷花苑里,荷花亭亭玉立,宛若绿伞密布。入秋,苇花绽放,绿里透黄,正是鱼肥鸟集的大好时光。沙湖的鸟有130多种。在洁净温凉的湖水里常年生长着几十种鱼,不仅有常见的鲤鱼、鲢鱼、草鱼、鲫鱼,而且有北方罕见的武昌鱼。体长160厘米、60多斤重的娃娃鱼(大鲵)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也出自塞外沙湖。

  结合沙湖的自然特色,已开发建设的景点项目有游乐园、瞭望塔、荷花苑、水族宫、芦苇迷津、湖心鸟巢、西部大漠、蒙古包旅馆、西夏行宫、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跳伞、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荡舟、天然浴场等,饮食服务、商贸购物应有尽有,形成了沙湖风景区的划船、观鱼、赏鸟、垂钓、游泳、滑沙、水上降落伞、戏水、乘索道、骑骆驼、跑马等直接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中卫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沙坡头曾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沙坡头现已建成一个有着独特的景观、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从银川市驱车南行150公里,在茫茫沙海之中,一片人造绿洲豁然展现在你眼前。这里蓝天白云,沙黄水秀,春季鲜花盛开,夏秋瓜果飘香,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骑上骆驼翻越一道道沙梁让你领略沙漠各项奇异的景致;搭乘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中顺流而下,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会给每一位游客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当你爬上高高的沙丘,然后随着流沙顺势下滑的时候,巨大的轰鸣声震彻耳鼓--这就是享誉天下的沙坡鸣钟奇观。

 

    中卫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前套之首;南依黄土高原之香山,北接腾格里沙漠,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包兰、宝中铁路和109国道横穿境内,水陆交通尤为便利;面积470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

  中卫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是塞上重镇,天然宝地,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美称。中卫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膏、大理石、陶土、硅石、石灰石、方解石、重晶石、金、铜、铅、锌、锰等。目前已建立了煤炭、机械、建材、冶金、化工、电石、印刷、皮革、地毯、轻纺、电气、食品等工业体系。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黄河富中卫”。中卫得黄河灌溉之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宁夏重要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盛产小麦、水稻、玉米、油料、杂豆和瓜子、二毛皮、沙毛皮等。尤以二毛皮、沙毛皮轻柔洁白、光泽美观而誉满海内外。

  中卫人文风物荟萃,山河壮丽。尤其是沙坡鸣钟、铁龙越沙、黄河弄筏、河湾水车、沙岭笼翠、高庙揽胜、山台风光、沙山名湖、高庙地狱、黄河飞渡、龙宫清泉等景观,以其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佳宾游客。饮誉世界的沙坡头更是集治沙成果和沙漠生态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滚钟口风景区北部的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距银川市约40公里,是贺兰山的又一著名旅游景区。苏峪口林区森林面积达16675公顷,林海连绵,树种繁多,一年四季葱茏茂密。春天,绵延数里的“丁香谷”花团锦簇,香气袭人;“兔儿坑”内野花遍地,彩蝶飞舞。夏日,姊妹涧“九道湾”、“森林迷宫”、“杉林幽径”等处曲径通幽,松涛如海,游人穿行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放眼青崖峭壁,“植物化石”杉树弥山遍岭,遮天蔽日。秋冬时节,水落石出,又是另一番景象:“白玉谷”石白如玉,优雅脱俗;“姐妹峰”嵯峨俊秀,美若天仙。“一线天”、“飞来石”、“蘑菇石”等如巨匠妙成。“狮吼石”、“卧虎石”、“仙人指路石”等自然石塑与丰富的峡谷景域组成一个个景色不同的游赏空间。“山屏晚翠”为清代宁夏八景之一。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山体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近万公顷的范围内,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樱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尤其是当您踏入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处,登上青松岭的峰顶,人处在苍茫林海之中,低头看百丈悬崖,放眼望郁郁葱葱。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涛阵阵,云雾蒙蒙,宏伟险峻的景观给您一种回归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樱桃谷景区全长2千米,因其遍布了樱桃等名贵野生植物而得名。初春时分,桃花盛开,姹紫嫣红;盛夏季节,硕果累累,芳香迷人。樱桃谷是由造山运动产生,谷地景色与山脊风光迥然不同,尤其是“一线天”、“双狮峰”、“飞来石”等景点,充分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无穷魅力。从这儿拾级而上,那色彩斑斓的奇花异草、甘甜爽口的樱桃山杏、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都会使你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是那么的亲近、和谐。

    贺兰山阳光索道,是建设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宁夏第一条高山旅游观光索道。它全长1200米,高差近百米,往返运行约20分钟。乘坐索道,从山脚直达风景秀丽的“青松岭”,轻松悠闲的观山岳、听松涛、看飞瀑,尽情领略贺兰山的自然风光。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著名词句,使贺兰山的名字广为天下人所知。登上青松岭放眼望去,林木葱茏、云腾雾漫、气象万千。在苍茫林海之中,还能看到奔跑的马鹿、跳跃的岩羊、嬉戏的蓝马鸡。
 
西部影视城

    华夏西部影视城在银川市城区西北郊空旷的荒野上,有两座古代城堡遗址,这就是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华夏西部影视城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一绝,宁夏之宝”。

  两座城堡是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银川城)而设置的驻军要塞。镇北堡也因此得名。当地群众分称之“老堡”和“新堡”。据方志记载,老堡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新堡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两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东。紧邻沿山公路东侧的老堡已被风蚀殆尽,仅存残墙断垣,形制尚存。城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60米。向北穿过城中黄土路,是老堡瓮城遗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较完整,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50米,墙体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0余米。东面辟有半圆形瓮城,城门南侧有一斜坡可登上城墙。城墙宽5米,墙上筑砌有1.8米高的堞墙垛口。城墙四角原建有角楼,角楼基址依稀可见。

  镇北堡历经数百年沧桑,以其雄浑、古朴的风格,成为贺兰山东麓风景旅游景观;并以它那特有的神秘韵味,引起了中国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的浓厚兴趣,被艺术家们称赞为“神秘的宝地”。

  80年代以来,自谢晋导演,丛姗、朱时茂主演的影片《牧马人》在镇北堡拍摄成功,荣获“百花奖”后,影视奇才张艺谋又在这里执导影片《红高粱》,该片首次登上了“柏林金熊奖”的领奖台。巩俐、姜文也幸运地从这片古堡废墟中崛起,成为著名影星。滕文骥导演的影片《黄河谣》,又以古堡神秘魅力捧回了国际大奖——“蒙特利尔金奖”。此后,中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古堡开创了华夏西部影视城,先后有西影、台湾合拍的《五魁》、《五个女人与一根绳子》;北影、香港合拍的《方世玉之英雄出少年》、《东邪西毒》;谢晋导演,谢添、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与狗》及《荒原女神》、《征服者》等40部影片相继在此拍摄成功,轰动了国内外影坛。著名导演黄建新,著名演员王玉梅、王馥荔、周里京和台湾金马奖得主张世,都在中国一绝的“西部影视城”所在地--镇北堡--展示过风采。

  现在镇北堡两座古城内,还保留和复原了拍摄过部分影片的原景和道具,供游人观赏。老堡展出场景有《黄河谣》中的“铁匠营”实景,影片《红高粱》中的月亮门、酿酒作坊、九儿(巩俐饰)居室和九儿出嫁时乘坐的轿子、盛酒的大缸、碗具以及影片《冥王星行动》中的“匪巢楼”。新堡内有土房街景,影片《五魁》中柳家深宅大院实景,还建有电影资料馆、放映厅等影视服务设施。

  “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给昔日凋败衰落的古堡,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当你漫步在这些影视场景之中,流连于真假难分的道具中时,仿佛来到了梦幻般的电影世界,令你神往惊奇,耳目一新。
固原市六盘山森林公园

  六盘山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县境内,海拨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六盘山绵延百余公里,有四万多公顷天然次生林,是我国西部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生态功能对贫瘠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的广阔地域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湿润调解作用。近年来,宁夏在六盘山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六盘山区每年都开展放飞鸟类、制作鸟巢、救助受伤野生动物等活动。自1995年以来,累计放生野生动物3000只(头);同时,山区对残害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绝迹多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不时地在宁夏六盘山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出现;伴随着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一些多年少见的野生动物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

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六盘山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日出云开,只见重峦叠嶂,层出不穷,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此地,后来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今有红军长征纪念亭供游人缅怀。凉殿峡、二龙河、荷花沟、秋千架、老龙潭、泾河源等休闲避暑胜地已成为干旱带荒漠地区独存的胜地。

    战国秦长城介绍:

    秦、汉王朝与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长期对峙,时有战争。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固原城北战国秦长城。

  这条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起自甘肃省临洮县的洮河谷地,途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县,顺葫芦河东岸经北峡口从闫庙进入宁夏西吉县,经黄家岔、玉桥、张结子、好水川口,单民、兴隆镇、谢家东坡、王家湾、韩家堡至将台,在将台以90度的角度转折向东,顺马莲河河谷至马莲水庙出西吉而进入固原县的张易乡,至黄堡东,转折为东北方向,进入红庄乡政府。长城过红庄后进入滴滴沟,出滴滴沟山口后至孙家庄、白家湾,在这里又转折向东,经过吴庄、闫家庄,至明庄西北,便分为两道,形成"内城"和"外城"之分。

  内城从明庄过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顺向小丘陵上,经郭庄、十里铺过清水河后至沙窝。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弓背状,经乔洼过清水河,过河后再折向东南至沙窝与内城合二为一。内城与外城遗迹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内城城墩城墙高大、宽厚、完整,城线笔直如划,气势雄伟巍峨。全线约8公里长的内城遗迹保存较完好,除现代公路及少数后期冲沟穿破外,全线基本上不曾中断,每200至230米便有一个城墩。外城已残毁不堪,大部分夷为平地,残留的城墩多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墙。

  长城过沙窝后爬上程儿山,经阳洼以南、中庄乔家沟,上黄水庙、王家崾岘、黄家庄而出固原县进入彭阳县川口乡的黄湾以北、彭阳乡的姜洼、丰台、阳洼、崾岘前洼、陡坡子、李岔、城阳乡的瑶湾、白岔、乔渠、长城白马庙、祁家庄、张沟圈、小庄、施坪,从刘家堡子出彭阳县,又进入甘肃省镇原县的孟家塬。在祁家庄和小庄之间的转弯处,有一节多出长城主线1公里而伸向正南张沟圈村的长城。说明在长城施工之前,曾经有过系统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施工时由于政区的分工,两个政区之间并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长城在此处又向东北成90度的转向。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经过西吉、固原、彭阳3县,全长约174公里。
 

   天都山石窟介绍:

    天都山亦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州古城西15里,从山口循沟进约2.5公里,便可望见一座古刹,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间传说在山中发现过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寺,当地人又因石窟中有神佛塑像亦称之为老爷寺。另外,古代还有"荣光寺"之称。

  在沟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势筑台建寺,削壁凿窟。自沟底而上,有盘山曲径可以登临。沿"之"字形路盘山而行,登上山坡,有土地殿和龙王殿。龙王殿下的一泓泉水古称"观音湫",今叫龙王池。水从龙头中涌出,甘洌爽口,朝山之人至此必饮。

  天都山石窟开凿于宋夏时期,全山共有石窟6孔,大小殿宇13座。当时,国内佛教盛行,凡名山所在皆兴建寺宇。据卓越志载,1046年西夏王元昊在此曾建避暑行宫。昔日的天都山寺庙成群,挑檐飞脊,雕梁画栋,庙貌辉煌。山岩峻秀,群山环抱,树木苍浓,奇峰翠壁,清泉流注,殿宇参差,古洞幽深。

  天都山石窟在千年的沧桑中,屡遭劫难,曾数次毁于战乱与地震,几次重修。原有的铜佛已毁坏殆尽,最严惩的要属1958年大跃进炼铜时,寺窟周围树木砍伐一空,庙宇变成瓦砾。近年来,石窟群又重新塑神佛像,该窟群溶佛、道、儒三家为一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圣诞,每年四月初八都举行盛大庙会,会期三天,届时善男信女纷纷朝山。1989年被县宗教局定名为"天都山道观",为县级名胜古迹保护单位。

    泾源胭脂峡介绍:

    泾源胭脂峡地处甘肃道教名山“崆峒山”山系延至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境内的余脉与胭脂山山体之间,峡深400多米,长45公里,形成于8亿年前的奥陶纪,属地缝结构。“胭脂”一名由曾在此繁衍生息过的焉支氏“焉支”演化而来。

  胭脂峡景区位于泾源县县城东北8公里,地处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峡长5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以天上仙女下凡在黄花河洗脸,脸上的胭脂染红了河水而得名。河水在奇峭的峡谷中潺潺欢唱,顺势而变,形成无数个瀑布。景区中心,满目尽是奇松怪石,名花异草,形似观音赏曲,有道人拜月等奇异景观,胭脂峡下游与甘肃崆峒山紧密相连,山水倒映、云飞雾绕,一派仙境风光

    胭脂峡位于泾源县城东北8千米的黄花乡羊槽村东侧,东临崆峒山,西接六盘山,南与老龙潭相望,峡谷全长45千米,形成于8亿年前的奥陶纪。 “胭脂”一名是由春秋时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的少数民族“焉支氏”、“焉支”部落演化而来的。

  很早以前,胭脂峡及周边地带,草木茂盛,处处绯红耀眼,不仅是人们牧耕的好地方,而且是采集胭脂的胜地,所以命名这座山为胭脂山。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穿胭脂服,用胭脂粉,食胭脂花卉,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胭脂花草,被周围其它民族称为“焉支”、 “焉氏”,“焉”在古汉语中是“红”的意思,与现代的“胭脂”同意。

  胭脂峡不仅有诗一般好听的的名字,而且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胭脂峡东险西奇,南绣北绝,在大自然艺术大师的神功雕塑下,奇峰怪石竟相崛起,各具神姿妙态,栩栩如生,胭脂峡石峰以“怪石”、“悬崖”、“峭壁”为景观内容,整体结构以“幽、迷、奇、险”为特点。

    火石寨介绍:

    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高约120米,犹如长矛刺天,四壁悬空,奇特异常。若攀上峰顶,云雾飘然脚下。石峰东西现存石窟10孔,残存壁画、石雕须弥座等。其中最大石窟在距峰顶15米处,呈长方平顶式,当地居民供泥塑神像三尊。在石峰下半部有一石窟,深15米,宽4米,高5米,洞内能容纳百余人。石窟主峰四周奇峰怪石或崛起凌空,或沉落幽谷,形态各异。

  扫帚岭石窟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火石寨乡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称"云台山"、"西武当"。

  这里林木葱茏,流水清澈,特别是奇特高耸的石山给人以"桂林山水"的感觉。山峰神态仙姿,颇具风彩。扫帚岭主峰四面绝壁,惟东北角有人凿石阶可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山上人文建筑融为一体。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牛王殿、万寿宫等洞窟30多孔分布在东西长约330米的石壁上,窟室多为长方形平顶式,为圆形穹窿顶。长方形大佛殿深9米,宽6.1米,高5.45米。石窟内造像多数已毁,残存石雕须弥座、佛龛、壁画。较完整的石雕像4尊,最大的是身高4.8米,腹围4.4米的立佛。石窟内还有3尊铜佛像,其一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424年-452年)所造;其二是宋代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46厘米,重18公斤。扫帚岭石窟开凿于何时已无史料稽考,若铜佛像不是赝品的话,由此推测极有可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火石寨距西吉县城很近,故它的交通情况近似与西吉县交通情况,西吉县有309过道横跨东西,省道中静公路南北贯穿,与中宝铁路连为一体,被距银川,西至兰州,南往西安,均在400公里以内,与苏峪口森林公园、西夏王陵、影视城、沙湖、六盘山、泾河源、崆峒山、须弥山等名胜风景区公路网络相通.

    火石寨“丹霞地貌”位于西吉县西北部的火石寨乡内,南北长17千米,东西宽10千米,现已被自治区批准为“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距西吉县城10千米,有红色、紫红色的山崖、山峰、山脊、怪石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地貌景观壮观奇美。也因红色砂岩裸露,当地人把这里叫火石寨。
 
  “丹霞地貌”源自于粤北仁化境内的丹霞山,是一种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等红岩组成,经地壳抬升运动和流水的侵蚀、溶蚀以及风化剥落、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的风景地貌和山水景观中,独具一格,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类型之一。

  火石寨石窟群。从北魏开始凿造,盛于隋唐,数处石窟均凿建在百余米高的石崖绝壁上。置身其间,心清神爽,飘飘欲仙。民国《西吉县志》在介绍云台山时说, “山高峰峻,深洞危桥,重峦叠翠,曲而幽深”,“每遇山雨欲来,必先油然作云。即晴亦多烟岚。啼鸟钟声,隐约其中,花香扑鼻,足堪娱目”。这里有扫竹岭,石寺山,禅佛寺三处石窟,各有特色,他们都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有机结合。
石嘴山市大武口森林公园

    大武口森林公园位于大武口区西北部,背依贺兰山,怀抱大武口市区,规划建设面积667公顷,按规划将建成融游憩、娱乐、生产、野趣、体育、文化、宗教等活动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它的建成,对大武口市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森林公园于1997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平整绿化带132万平方米,清运土方60余万立方米,更换土方2万立方米,种植35万平方米的草坪和3万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个品种、32.1万株树木的栽植任务。先后建成了防风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纪念林、青年志愿林、少年世纪林、军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园等林区,树木成活率达到93.8%以上。几年来,园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非常快,先后完成了位于大武口区西北部,背依贺兰山,怀抱大武口市区,规划建设面积667公顷,按规划将建成融游憩、娱乐、生产、野趣、体育、文化、宗教等活动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它的建成,对大武口市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吴忠市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全市总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占全宁夏总面积的52%,总人口191.9万人,其中回族人口64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33.4%,是中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吴忠市辖两市(县级)四县一区(利通区、 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卫县、 中宁县、 同心县、盐池县)。 利通区是吴忠市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吴忠位于黄河上游,黄河穿越我市中卫市、中宁县、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境254公里,沟渠配套,土地肥沃,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

    自古以来,吴忠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中国西北,是西北重要的商埠,享有旱码头之美誉,水陆交通便捷,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吴忠得益于黄河自流灌溉之利,是黄河流域的精华地带,唐肃宗李享曾在我市灵武建都登基,也是曾辉煌两个世纪的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核心区……

    吴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岸边的灵武“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吴忠就有了引黄灌溉史;汉唐盛世,引来中华大融合,在此设立富平县,唐太宗亲临此地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当时的吴忠已相当富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吴忠一带;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专署;1998年撤银南地区专署为地级吴忠市。吴忠在历史上地处边疆地塞,吴忠的地名,也是古代边疆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守将名称而得的。
同心清真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雕“月桂松柏”图,进卷门通过瞳洞,沿台阶可登高达10米的荮台,上建礼拜殿、邦克楼、阿訇住房等建筑。

  它始建与元末名初,坐落与耸出地面达7米之高的青砖台面上,寺门前有一座仿木建筑的砖墙照壁,中间刻饰有大幅花木砖雕,刀法细致,构图精美。由券门通过暗道可登上高达数米的基台,台上首先见到的是二层四角攒尖顶的唤拜楼,楼亭上缀满了砖雕纹样,柱枋之间镂刻着硬木挂落,给人以玲珑纤巧的感受。越过唤拜楼侧的墙门,即进入礼拜大殿和南北讲堂组成的大院落,其中礼拜大殿由前后两殿勾连而成,可容一千余人同时礼拜。

    该寺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雕刻、砖雕装饰艺术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宁夏地区多民族和睦相处、文化交流的结晶。

    该寺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雕刻、砖雕装饰艺术溶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同心清真大寺,是我国最早的回族人民自治红色政权的纪念地。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在红二、四方面军到同心与一方面军会合的时候曾来到这 里。 

    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 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雕“月桂松柏”图, 进卷门通过瞳洞,沿台阶可登高达10米的荮台,上建礼拜殿、邦克楼、阿訇住房 等建筑。

  同心清真大寺还有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这里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实现了我国回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回民自治。
青铜峡108塔

    青铜峡108塔介绍:

    青铜峡108塔在宁夏青铜峡水库西侧的山崖上,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塔群,因塔数总计为一百零八座,俗称一百零八塔。

  据考证,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着山势凿山分阶而建,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这108塔,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塔。塔全部用砖砌成,抹以白灰,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 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

    在青铜峡大坝库区西山坡上,距银川76公里。是一处由108座塔组成的塔群。塔群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志书即称其为“古塔”。塔基下曾出土有西夏文题记的帛书。 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河,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成十二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体的大型群体,其形制之独特与塔数之众多为国内罕见。 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有108种,为祛除众多烦恼,佛教徒贯珠108颗,念经108遍。108塔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据说,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不少游人至此都要数塔。 在青铜峡大坝库区西山坡上,距银川76公里。是一处由108座塔组成的塔群。塔群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志书即称其为“古塔”。塔基下曾出土有西夏文题记的帛书。 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河,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成十二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体的大型群体,其形制之独特与塔数之众多为国内罕见。 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有108种,为祛除众多烦恼,佛教徒贯珠108颗,念经108遍。108塔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据说,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不少游人至此都要数塔。

    山东水泊梁山绿林好汉-108将,杀富济贫,佳话传天下。这里也是108,无论是佛教思想的产物,还是另有其他含义,其形制的规整、独特堪称奇绝!
银川海宝塔

    海宝塔介绍:

    海宝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坐落在宁夏银川市北郊海宝塔寺内,因其与银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又俗称北塔,始建年代不详,相传为公元五世纪初十六国之一的夏国国王赫连勃勃重建。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曾因两次地震而重新修缮。海宝塔与市内承天寺塔遥查呼应,是宁夏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誉。

  海宝塔塔身坐落在宽敞的方形六基上,连同台基总共十一级,通高54米,塔身呈正方形,四面中间又各突出一脊梁,呈“亚”字形,为我国十六名塔之一。北塔寺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山门、接引佛殿、大雄宝殿、韦陀殿、卧佛殿及寺中心的海宝塔。每层每面的正中设有券门,且略微向外突出,入口处有剔透玲珑的小抱屠和宽大的纵跑台阶,砖砌楼阁式建筑。塔身的建筑外形线条流畅而明朗,层次感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登上最高层,举目四望,东可览黄河似带,西可顾贺兰巍峨雄伟,南可赏林立的建筑群,四周皆有田园绿野,纵横的渠道,堪称美丽的“塞上江南”图画。

    海宝塔寺,是我国开放的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寺院中的海宝塔,是宁夏始建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海宝塔寺,清末民国初称“海宝禅院”,位于银川城区西北1.5公里许。寺院四周杨柳繁茂,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静。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海宝塔就坐落在一块湖岛上,湖内芦苇丛生,鱼跃于渊。每逢阴历四月初四,人们出银川城,向北乘舟,过大湖,赶往寺院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

    海宝塔寺坐西向东,正门是三间歇山殿堂式山门,门楣匾额上“海宝塔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进入山门,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它们与南北侧厢房共同组成一个天井院落,为寺院前院。这里是从事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后高台上是海宝塔,再由塔座之后,跨过天桥,可通向另一高台上的韦驮殿、卧佛殿,二殿与两侧厢房又组成一个天井小院,是塔寺后院。台下是僧院。海宝塔寺建筑都排列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宏伟壮观。自寺院开放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此举办盂兰盆会,四面八方的群众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高耸在大佛殿和韦驮殿之中的海宝塔,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又名“黑宝塔”,俗称“北塔”。这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通高 53.9米。塔建在一处方形宽阔的台基地上,台高5.7米,边长19.7米。台上四周有青砖砌花墙,东面正中有石阶可以登临塔座门。塔身平面呈方形,四壁出轩,每层四面设券门,均向外略有突出,构成鲜明的十二角形。塔身内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各层之间以木板相隔,沿木梯可登至顶层。塔身四面转角处均悬有风铃,风吹铃响,更觉宁静悠扬。塔上端为砖砌四角攒尖顶,顶上置方体桃形绿色琉璃塔刹。海宝塔建筑风格独特,方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为中国古塔所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海宝塔的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黑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创建所由。”明《万历朔方新志》记:“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国主,此人尊奉佛教,崇尚建寺修塔。因此,海宝塔又有“赫宝塔”之名,清代《乾隆宁夏府志》又记:“海宝塔……盖汉、晋间物矣。”

    海宝塔曾因地震被多次毁坏,多次重修。现在十一层的海宝塔就是乾隆年间重建的。重建时,少修了两层,并改以木梯从塔室内盘旋登临达顶。在塔之上,放眼四望,可一览银川塞上江南风貌。

    1963年10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宁视察工作时,曾健步登上塔顶,满怀豪情,写诗一首:“银川郊北赫连塔,高势孤危欲出云;直以方形风格异,由于本色火砖分;登临百级莫嫌陡,俯视三区极可欣;田野农民皆组社,庆丰收亦乐清芬。”

    20多年来,国家曾先后投巨资对海宝塔和寺院建筑进行大力维修。增建了钟楼、鼓楼和厢房,设立了温室花房,扩建和粉饰了围墙,修筑了通往塔寺的公路,成立了管理部门。海宝塔寺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宁夏的重要旅游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