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王铎行草书的两种形态

 赵材荣 2011-09-17

试论王铎行草书的两种形态

 

王焕新

 

 

卢辅圣在《历史的象限》中对中国绘画研究后认为,绘画史的发展不是占领面的扩大,而是立足点的转移。纵观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也是一样。自从宋代“中和”美学理想开始统治书法历史,以王羲之为代表主流书法体系的确立,后代书法家的努力,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二王体系展开的,但是并没有限制住书法家的创造力。每一个时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都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时代风格和千差万别的个人风格。明末清初,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以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王铎为代表的大条幅创作的繁荣。而以王铎影响为最大。
. H2 S; [# B$ |书艺公社 http://www.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小樵、烟潭钓叟、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592年,卒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与黄道周、倪元璐在明天启朝同入翰林院,研究书学,时人称“三株树“和“三狂人”。又因为其草书成就,与傅山合称“王傅”。书艺公社 http://www.7 u3 c5 m+ R* [% A5 k! P: L" {
王铎擅长诗文书画,尤工书法,诸体俱精。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大楷主要取法颜真卿《麻姑仙坛纪》及《颜家庙碑》,浑厚清刚有篆籀之气。隶书在《衡方》、《鲁峻》之间,而无后人抖擞之病,篆书未见,然可以想见必有不俗之貌。书艺公社 http://www.  ]. A1 X" T/ d$ R# U
王铎尤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着眼全在魏晋,推崇二王。王铎对王羲之推崇备至,甚至称王羲之为“吾家逸少。”在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的题跋中他说:“予书独尊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于羲献,人自不察耳。动曰:某学米、某学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所以,以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淳化阁帖》是王铎行草书取法的主要内容。而现存的大量临《淳化阁帖》作品的存在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 b% Z9 U( U8 N" w4 t书艺公社 http://www.行书创作上,王铎体现出了更多的米芾的痕迹。这是因为米芾也是主张力学晋人的,也是取法二王,尤其是王献之。在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后言:“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又在《停云馆帖》跋尾中云:“丙戌春,过北海斋,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而在具体创作上,王铎得行书比米芾走得更远,风格特征更为明显。
& o4 |0 X3 L9 j( ]书艺公社 http://www.王铎草书也是从二王出来。在《草书杜甫秦州杂诗卷》后跋道:“丙戌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辩之,勿忘。”现存得大量临作,几乎都是出自《淳化阁帖》,尤其以二王为最多。书艺公社 http://www.: \* a, F4 L) ^7 ]5 p  H, t1 Y$ _
王铎超越前人,在行草书方面创造了属于新时代的新书风,开拓了书法审美新境界。他的行草书书风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接近临写得作品,一种是完全创作的作品。这两种不同的类型既有可能是王铎学习书法的时间顺序,也有可能是因为作品形式的不同造成。而我认为作品形式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接近临帖得作品,多在手卷创作中常见,而完全创作的作品大多数是在尺幅巨大的条幅。
, `6 ]/ ]2 s7 t9 B6 [1 j书艺公社 http://www.从大量存世的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中,也有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区分。在手卷作品中,纸张偏熟,笔毫偏硬,临帖的成分比较多,比较接近魏晋风韵。在这类作品中,即使不是临帖的作品,往往笔路清晰,笔法细腻,没有涨墨,转折精到,章法上左右腾挪的幅度也比较小。整体而言,缺少大的节奏。而且在手卷创作中,往往在潜意识中,更深刻的受到前人手卷书法的影响。在巨幅条幅中,由于尺幅较大,且多用生宣,羊毫为主,注重墨色变化,涨墨使用恰到好处。王铎以润笔或掺水的墨对点画进行渗晕,造成线条之间互相合并,而笔触与晕痕交叉,又丰富了墨色层次,显示出绘画一样的笔墨趣味。在涨墨使用的同时,使用“一笔书”,饱蘸浓墨,一笔而下,直到笔干为止,甚至用干笔擦出几个字来。在一幅作品中,既有浓墨重彩,又有轻烟淡雾,变化多端,不见端倪。而长条幅的使用,使一贯而下的气势,纵横盘旋,奔腾跳跃。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其势不可遏止。手卷是自魏晋以来最为常见的书法形式,也是书斋中文人欣赏书法作品时最为方便的艺术形式。一卷手卷,随着手卷的徐徐展开,欣赏的过程也在同时进行。最为书法史称道的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卷》,乃至祝允明的《前后赤壁赋》等等,都是手卷的形式。手卷虽然有利于欣赏过程中书法时间感的展开,但是手卷横长纵短,字不能很大,而且频繁换行,使书法家书写的节奏每被打断。
3 z* N! ~5 R3 }1 S8 q书艺公社 http://www.明末中晚期在书法形式上出现了幅面巨大的条幅作品。高大宏伟的厅堂建筑和纸绢等材料制作技术的进步,使大条幅的创作成为可能。在祝允明的大条幅作品中,还没有把书写手卷的笔法和墨法转换成巨幅条幅的笔法,墨色单薄。到了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在大条幅创作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作了大批的巨幅作品。书艺公社 http://www.) D' y9 f2 U5 O+ |* t. n
王铎身居高官,却又不会逢迎阿谀。入清后背负“贰臣”的思想包袱,又不被清朝重用,因此内心抑郁苦闷。这种压抑使晚年的王铎生活在巨大的痛苦当中。“吾自知寿命不长,出则召歌童数十人为曼声歌娱取醉,宵夜不分以为常,不浣不饰,病亦不愿服药,久之更得愈,愈则纵饮,颓堕益甚。”这种心情加上王铎对狰狞、怪诞的粗犷为美和阳刚为美的审美追求相结合,与当时流行的大条幅形式完美结合,成为他痛快淋漓地宣泄心中郁闷的最佳形式。
* z  g( P2 d- F/ y书艺公社 http://www.从欣赏的角度来说,随着长长的手卷的逐渐展开,犹如情绪的发展,渐入高潮。条幅则不然。由于视觉的习惯,条幅的欣赏,在打开的同时,就看到了一件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手卷中出现一些瑕疵尚不能引人注意,一旦出现在行数不过四五的条幅中则格外明显。因此,条幅的创作远比手卷为难。而王铎恰好在巨幅的条幅中展现了他天才的艺术修养。王铎大条幅行草书的价值,除了将二王行草书 “拓而大之”之外,而且注重整幅作品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的把握,为后代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可宝贵的经验,这也是王铎书法在二十世纪大受尊崇的原因所在。
* }$ K7 L' i) ]$ V9 M# w  S/ h4 H书艺公社 http://www.王铎的书法学习和实践,奉行“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临帖是对二王传统的发现和探索,而创作则是对发现的巩固和发展。大致而言,王铎的书法作品中,手卷偏向于理性的临帖,而条幅更多独运,创作因素更加强烈。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在王铎早年的书法创作中,有“如灯取影”的临帖作品。如《琅华馆崇古帖》。但是,这种作品在晚年就没有了。即使名为临帖,也是从记忆中找出一些精彩的片段加以糅合生发,使原来迥然不同的风格融会贯通为王铎自己雄强瑰丽的风格,这也是他的独创。在条幅创作中,也有笔墨精致的临帖之作,手卷中亦不乏纵横开合的精品。只是相对而言,王铎大条幅书法创作的艺术价值更加应该受到关注,因为这些作品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借鉴意义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