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线健康(Wireless Health): 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yuheliu 2011-09-17

无线健康(Wireless Health): 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2009-12-17 20:49:57|  分类: 老龄产业 |  标签: |字号 订阅

阳光花香

 

       今天有幸因为创新工场的关系受邀参加北大和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理工联合研究所(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合作开展的“无线健康”(Wireless Health)专业课题交流会,收获颇丰。十多年前身处通信行业时埋下的“科技控”种子,今天好好的茂盛了一下。

        这次介绍到的科技解决方案,几乎都已完成开发甚至已经在进行商用测试。对于养老服务健康产业来说,有了这么多马上就可以开展的项目,大幅提高专业资源使用效率、给更广大人群得到服务创造条件,已经指日可待。

       UCLA无线健康学科带头人之一,Majid Sarrafzadeh教授介绍了不少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包括:

       - 智能手杖(SmartCane),可以实时监控手杖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无论老人身在何处,随时收集数据并以无线方式传送到专业分析中心,以便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提前进行预警和干预。

        - 智能鞋履(Smart Shoe),通过安装在鞋底的一层薄薄的传感器,实时收集行走姿态、脚下不同部位的压力数据,除了对跌倒、运动神经疾病等进行提前干预之外,还能借助专业的提醒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改变站立行走等姿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NW注: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末稍感知觉丧失,对于温度、压力等不再敏感,往往因为泡脚时高温烫伤,或长时间压迫足部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溃烂,形成糖尿病足,严重者不得不做截除手术,费用高昂不说,个人和家庭的痛苦超出常人想象)。

       - 运动钥匙(No-pain-no-game),由于越来越多年轻人长时间呆在电脑或电视前,缺乏运动而导致肥胖,进而增加罹患各种因肥胖引起的疾病,这个小小的佩戴式传感设备要求使用者每天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可以顺利开启家中的电脑、电视等,如果运动不够,或把设备给别人佩戴、想偷梁换柱,都只能导致这些家庭娱乐系统牢牢锁住,无法启用。

       - 健康监测(WANDA B),为居家老人实时采集生命指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糖、体重数据,无线传送到中央数据库搜索引擎,与历史数据和正常数值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提醒在中心坐镇的专家进行诊断,有需要就马上进行干预(NW注:其实一直很关注这个技术的商用可行性,现在看来已经相当成熟了)。

       - 可重构面料(RFAB),看起来和普通面料无异,其实遍布微型传感器,可以及时感知使用者所处环境、身体状况等个体因素,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最及时可靠的依据。

       - 医疗数据搜索引擎(Medical Data Search Engine),依靠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社区和家庭医疗保健等服务的效率。例如,一个现有的999数据中心,对于实时收集上来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需要三十位医生和专家随时查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联系老人进行诊治;而如果使用这一技术,首先对所有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只有在发现异常时才提醒医生和专家注意,那么需要查看的数据量就会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可能也就只需要三位、而不是三十位医生坐诊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不言自明。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一个强大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极大减少对专家人数的需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老人享受到专业服务。

        这样跨界的课题,参与者也是来自多个不同学科,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生物科技、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全局,综合不同方面的专业意见,合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好消息是,他们开了个好头。

       北大新开办的无线健康专业研究生导师黄安鹏博士带领他的团队,介绍了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解决具体瓶颈的创新方案,已从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包括:植入性传感器电池寿命问题;信息传送效率问题;无线网络带宽利用率问题;数据存储检索查询速度问题;等等。

       既然“传说中”的研究已经有了这么多看得见的果实,接下来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尽快为这些已经触手可及的科技成果提供出路(官方称“产—学—研—用”贯通的合作平台),惠及亿万居家老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