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欺骗了无数人的谎言:明天的钱并不存在

 农业社人 2011-09-18

每当有人借贷的时候都会说:这是用他明天的钱。就整个社会而言,并没有这样的事。

现代商业银行所贷出去的钱分别来自于自己的资本、储户的存款、中央银行的贴现。中央银行新印的钱如果超过流通需要,就会通胀,反之通缩。

通缩理论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比如企业亏损5%,但通缩了10%,企业还有得赚。但这对市场活力无益,因为把钱放在保险柜中就可以不劳而获了。这样企业会停止生产,直到物价上涨到原来水平。

是什么决定企业会去银行借钱呢?只要企业拿借来的钱投资的收益在支付利息和风险的均值后有节余,或者周转需要,就会去借钱。

在高利率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如果资金不足,攒钱再投资会失去时机,而效益又高,足以支付高利率,那么它会借钱。而一般的企业则自己积累或上市融资。因为利率高,股价就低,股市融资的成本也不会低。这时银行的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找央行贴现,自然也不会通胀。

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失去时机,都会去借钱。虽然所投收益不高,就算收益高,大家都来投,收益也很快会变低,但利率低,足以支付。但是要知道,谁都借到钱就等于谁都没借到钱,带来的只有通货膨胀,实际上还是企业自己积累资本来扩大生产,但倒头来却欠银行钱。但大家都这样做,有人不这样怕是要亏,所以大家自愿把资产送给银行。当然,这时银行的资产是否是优质,大家也知道。正如亚当所说:徒使大部分资本,不投在谨慎有利的事业上去,而改投到不谨慎的无利益的事业上去[1]。

这种长期低利率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大家借钱一多,利率势必会上升,就像商品好卖,必然涨价一样。但国家规定利率的情况下,就有了垄断性质。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是有能力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但只能控制一时,长期这样做必然带来反弹,造成更大的市场波动。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是减少市场的波动,但多数的时候却增大了市场的波动。

企业规模越小,因为不能内部借贷,则需要的周转资本就相对较多,所以小规模的私企更需要银行的钱。目前我国的利率很低,可以说是负的,不过准备金率很高。虽然规模的私企较国企(非垄断)收益要好,但这种情况下,银行会把钱借给有权势,规模较大的国企。金融的目的虽然在于赚钱,但金融的作用之一就是合理分配资本。但在低利率、高准备金的情况下,固然能抑制一点通胀,但和低利率、低准备金时一样,起不到合理分配资本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