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惊风遇上慢郎中

 昵称936669 2011-09-18

急惊风遇上慢郎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色彩,如何辨别自家“毛毛头”的性格色彩并搞定他,是爸爸妈妈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乐嘉   作为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他将性格分析的应用从领导、管理、销售、客服、招聘、沟通、人力资源、团队合作、心理咨询延伸至婚恋关系、学校教育、子女教育、压力管理、职业规划、个人成长、文学研究等各领域。

 

作为畅销书作者,他著有实用心理学书籍《色眼识人》、《色眼再识人》、《人之初性本色》、《让你的爱非诚勿扰》、《跟乐嘉学性格色彩》及出版教学光盘《性格色彩乐嘉说》。

 

作为跨界奇才,他目前亦是几档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他指点迷津,直指人心,是《非诚勿扰》上最具洞悉力的角色。他的专业、睿智、幽默,让娱乐节目绽放人性色彩。

 

理解 进入慢悠悠的“绿色”内心

 

常言道:母子连心。春艳却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的女儿,找到我来求助,希望能借助FPA性格色彩的神奇力量,进入到她那4岁小女儿的内心深处。

 

春艳是“红色”,女儿是“绿色”。幼儿园老师给女儿的评语:动作太慢,连上厕所都比别的同学慢,每次都最后一个回来。春艳了解后发现,原来女儿不是动作慢,而是每次都等别的同学上完以后,自己方才入厕。春艳不解的是,自己和孩子她爸平日都教她勤奋上进,从未给她讲过“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为何她天生具有如此谦让精神,连自己的生理需求都可克制?

 

其实,这种事情发生在绿色性格身上,一点都不奇怪。“绿色”天生不愿与人冲突,希求和谐稳定,克制自己需求满足别人,是性格特质,与道德无关。

 

讲师周蝶分享她“绿色”同事的一个案例:下班时分,一帮同事围桌吃点心,小绿在桌边晃来晃去,同事们问他要不要吃,他说不吃,却依然徘徊,好心的红色同事把点心放在他手里,他说真的不吃。约摸过了一小时,同事们吃饱喝足,还坐在那聊天,小绿依旧犹犹豫豫地在附近。突然电话响了,小绿一接,所有人都能听到他“红色”老婆在电话那头破口大骂:“你死哪去了,怎么还不回家?”直至同事们离桌,小绿才走过去,把被桌子挡住的冰柜打开,里面有一个他买来送给老婆的生日蛋糕。原来他一直想取蛋糕回家,家里十几号朋友等他回去,一起给他老婆庆生。“绿色”将他人需求放在自己需求之上,竟至于此。
春艳与女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猜灯谜,猜对的可以去老师那里领礼物。春艳眼见女儿排队,快要排到老师跟前了,另一个小朋友手一伸,女儿就让那个小朋友先领了。排了半天队,其他小朋友都领了好几轮了,女儿还是两手空空。春艳当时眼眶湿润,事后她告诉我,她的心情是“太感动了”,看到女儿这么小就知道谦让,她决定买几件礼物送给女儿。

 

“红色”情绪丰富多变,春艳因为女儿的小小举动而浮想联翩,充满爱意,固然是增进母女感情的好事,但我只怕她将女儿的行为错误解读为“感人”,日后当她看到“绿色”女儿的另一面后,因不理解而生气。

 

性格无好坏,任何颜色都有他的好,也都有他的不好。或者说,当你把某种性格的行为解读为“好”,只是因为他当下的做法合了你心意,但如果不合你心意,你便会认作“不好”。

 

推动 做绿色的鼓风机和指路灯

 

无独有偶,不久之后,另一位“红色”妈妈沈女士带着“绿色”孩子来找我。沈女士跟丈夫离婚多年,儿子小海上高三,每月去爸爸家住几天,平时跟妈妈住。快要填报志愿了,爸爸让小海学医,而小海自己感兴趣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又不想违背爸爸的意愿;小海有个女朋友,是同班同学,喜欢上了别人,跟小海分手了;小海有肠胃胀气的毛病,一次在上课时发出不雅的声响,闹了笑话,从此班上同学总拿这件事取笑他,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几件事综合的影响叠加起来,小海对上学失去了兴趣,一次重感冒在家休息完之后,就不去上学了。妈妈每次问他,什么时候去上学,他总回答“等等再说吧”,却从不把问题提出来,让妈妈帮忙解决。沈女士为了猜测小海的心思,绞尽脑汁,她怕自己的再三催问会让小海不开心,但不催不问,她自己又心急。

 

其后,运用性格色彩,沈女士洞见到自己“红色”的过当:太在乎孩子“是否开心”,而耽误了帮他“解决问题”;因为急躁而情绪化,沟通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以至于每每一开口,孩子就封闭了心门,这使得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同时,沈女士也发现小海绿色性格的动机:不愿和人发生冲突,不愿给人添麻烦,遇到障碍和困难时比较被动,停下来静待问题自动解决;漠视自己的需求,得过且过。

 

沈女士参加了性格色彩的学习后,明白了自己的性格,也更加理解了孩子。她改用耐心的、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小海自己说出困难,并帮助他一起来分析和解决。最后,她搬了家,给孩子换了学校,改报他自己感兴趣的志愿,吃中药调理肠胃。新的环境没有人知道小海失恋、没有人笑话他肠胃不好,而且妈妈也用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推动他前进,于是,小海又去学校了,继续完成他的学业。                           

 

妥协 尊重绿色不选择的选择

 

在我观察的案例中,绿色很容易和红色成为一对。虽不知道是否可以作为公式,但红色的激情和变化恰是绿色没有的,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不无道理。绿色和红色的恋曲,往往以红色的主动追求为起点,因为绿色被动,在爱情中即使心动也不会主动行动,只有当对方发出呼唤后才会有回应。而红色的情绪波动、折腾、死去活来,在绿色眼中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而绿色的平静有时让红色黯然心伤,有时又让红色难以捉摸,从而愈发地着迷。

 

“绿色”的小孩可能一生都非常听父母的话,但唯独在终身大事上,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红色”父母一心为孩子好,希望帮孩子选择一个各方面都最优秀的伴侣,但可能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我的一位“绿色”朋友历经两次情感经历,都遭遇父母反对,结果却不相同。第一次,她在母亲的朋友介绍下与一男生相亲,见面感觉不错,交往半年后,她带男生回家给父母看。“红色”母亲一见男生,顿感失望,原来这位男生无论从家境、相貌还是学历上,都比“绿色”女儿逊色很多。男生自觉不受欢迎,很快结束了此次拜访。“绿色”女儿送男生出门,回来后,发现“红色”母亲呆若木鸡地坐在床边,眼泪直流。女儿问母亲怎么了,原来母亲已经开始联想,如果女儿已经和这位男生发展到深入关系了,自己将来不得不接受这个女婿,该是多么痛苦的事。红色的情绪丰富可见一斑。女儿见母亲如此痛苦,便不再和这个男生来往。

 

有趣的是,过了一年,一个“红色”男生热烈追求我这位“绿色”朋友,两人发展成男女朋友后,朋友的母亲再次因为对方家庭背景等原因而反对—“红色”男生是单亲家庭、外地人、收入不如我朋友高。但这一次,我那朋友却没有因为母亲而拒绝那个“红色”男生。当“绿色”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但她也绝对不会因此而顶撞母亲。于是发生了有趣的一幕,“红色”母亲将此事告诉了全家,发动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游说我那“绿色”朋友不要和“红色”男生在一起。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我那朋友都会接到一位亲戚的电话,都是为了告诉她不要再和那男生谈恋爱。她每次接电话时也并不反驳、不挂电话,而是乖乖听着,甚至“嗯啊”几声,可挂掉电话,她依旧跟“红色”男生继续来往。

 

“红色”母亲发了狠,几次从外地跑来看女儿,但我那“绿色”朋友始终不对抗、不发脾气,但还是和男友继续如常。终于,时间久了,“红色”母亲投降了:“我不管你了,你要跟谁就跟谁吧,等你将来吃了苦头就知道了。”绿色“不抵抗”的战争取得胜利,最后嫁给了“红色”男生,婚后很幸福,母亲最终也接纳了女婿。

 

“红色”母亲最终的妥协其实是智慧的,毕竟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幸福快乐;而“绿色”看似“不选择”“无所谓”的背后,其实同样有着对自己爱情的坚持,只是以一种温和无伤害的方式呈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