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小论文 利用本土生物斜纹夜蛾治理水葫芦的研究(下)

 紫雨剑 2011-09-19
利用本土生物斜纹夜蛾治理水葫芦的研究(下)
——第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作品
作者:杨闻笛    文章来源:创新研究院网站    点击数: 395    更新时间:2008-11-28

 

编者按:本项目曾获第六届(2006)“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动物学类二等奖。

4.6 野外斜纹夜蛾生存情况观察

250只斜纹夜蛾幼虫释放在几乎没有被斜纹夜蛾取食过的水葫芦(150平方米)中,1周及3周后进行观察。在水葫芦的叶和叶柄上,发现存在取食的痕迹,与家中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咬出的痕迹一样,但水葫芦治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幼虫的释放密度不够有关,同时在野外的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幼虫将要面临着刮风下雨、温度变化以及各种天敌威胁等情况,因此,斜纹夜蛾幼虫的存活率要低于室内的饲养条件,要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应加大幼虫的释放密度(图1516)。

4.7 斜纹夜蛾取食水葫芦情况分析

根据野外的调查,每平方米的水面上可生长35株水葫芦,每株水葫芦平均有6片叶,每片叶的叶面积平均为85cm2,因此,每株水葫芦的叶面积总和约为500cm2。经观察,1只斜纹夜蛾的幼虫从卵块中孵化出来,长至成熟可化蛹的幼虫约需30天,平均每天约吃4.7cm2 的叶片,共能吃掉约140cm2 的水葫芦叶和叶柄。在暴食期的幼虫一昼夜可吃掉31.6cm2的叶面,几乎吃掉半张叶片。因此,推算出3只斜纹夜蛾幼虫就可以吃掉1株水葫芦所有的叶片。

根据斜纹夜蛾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虫卵和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及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丁建等通过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可以推算斜纹夜蛾自然种群数量动态[10]

一只斜纹夜蛾雌虫一次可产下35个卵块,每个卵块有100200个虫卵,这些卵块孵化出的幼虫按500只、幼虫的存活率按10%计算,也可存活50只幼虫,可以影响17株水葫芦的生长,也就是约0.5m2的水葫芦受到损害。假定这些幼虫中只有10只(化蛹率为20%)幼虫化蛹、成蛾,雌蛾为一半[9],即5只雌虫产卵,也按以上方法计算,第2代幼虫可对2.5m2的水葫芦造成影响,在福建斜纹夜蛾一年可以完成67代,如果这些幼虫按这样的速度发展,第5代就可造成近312.5m2水葫芦损害,6代将达到1562.5m2。如果将100对斜纹夜蛾成虫产下的卵块投入到库区的水葫芦中,经过6代的繁殖,便可治理面积为156250平方米的水葫芦。

虽然说斜纹夜蛾幼虫取食水葫芦的效果是有效持续的,但水葫芦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其生长繁殖最快的季节为789三个月,此时斜纹夜蛾幼虫也进入了全盛的暴食期,若幼虫的密度足够大(像实验所做的那样4天即可造成1株水葫芦的死亡)可以暂不考虑水葫芦的生长速度。

水体的营养水平对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有明显影响,而水体中的磷元素更是水葫芦生长的关键[11]如果有新的水葫芦源源不断的传入控制区域内,或是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水向河流、湖泊的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可导致水葫芦的疯长,生物控制体系是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动态平衡的,结果又会出现水葫芦的生态爆发。所以,在生物治理水葫芦的同时要建立一些管理政策,使得水葫芦治理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有:在不同地区之间建立有关水葫芦的植物检疫规章,杜绝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水葫芦的传入;在水域范围内,利用某些器械,阻止上游水葫芦向下游漂移,避免传入新的水域;在水域地区实行水葫芦的监督管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减少化肥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多施农家肥和生物制剂,从而减少这些化学元素因降水、灌溉过程向水体的渗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畜禽养殖业和渔业的污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