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鉴别小结(清热药3)

 闲品落花 2011-09-20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都属寒凉,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而且也泛指体温虽正常或接近正常,患者常具有某些热证症状,如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于结、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等,都属于热证的范畴。

热证根据其发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两型。表热证的特点是虽有发热,但时有恶寒。有表证者当用解表药治之。里热证则不同,它是由于外邪内传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热所致的一类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迫促,小便短赤,大便于结或兼有便秘,腹胀,苔黄脉洪,甚至神昏谵语,发狂等。

里热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类,实热又可进一步分力气分热、血分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各种类型,针对其不同类型和药物性能的差异,将清热药分为以下六类:

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因有“寒凉折火”的性能,故主要用于清气分实热。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栀子等,白虎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解血分实热。所谓”血热”是指在温热病(相当于感染性疾病的极期和晚期或败血症期)出现的发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发疹(皮下出血)、衄、吐血、便血等并发症,以及由“血热妄行”所致的其他出血症,本类药物可通过其清热作用而达到凉血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犀角、生地黄、玄参等,犀角地黄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躁湿药:因湿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发热称为湿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因本类药物既能清热又能燥湿,部分药物还兼有解毒的作用,故主要来治疗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治肠胃湿热以香连丸为代表,治湿热黄疽以栀子柏皮汤为代表。

清热解毒药:这里所指的毒,是指火热壅盛引起的“火毒”或”热毒”,相当于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以及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各种毒性反应。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疮疡、肺痈、肠痈等)、痢疾和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乙脑等)都属于热毒范畴。因本类药物具清热又兼有解毒作用,故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热毒证,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薄公英等,五味消毒饮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虚热药:所谓虚热,从理论上讲是指阴、阳、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发热,但通常专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如湿热病(相当于急性传染病)后期,热已伤阴所致的口干咽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阴虚发热证,又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所引起的午后发热、颧红盗汗、骨蒸劳热并有慢性进行性消瘦等证均为本类药物的适应症。常用药物有地骨皮、银柴胡等。青蒿鳖甲汤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热明目药:凡能清肝热或散风热,以治疗肝热和风热目疾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明目药,常用于肝热上扰所致的目疾。代表药物有决明子、青葙子、谷精草等,常用方剂有青葙汤、谷精龙胆散等。

关于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常把清热解毒与抗菌作用等同起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菌素相提并论。然而从目前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却没有发现一个象抗菌素那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应用于临床,相反,有的中草药虽抗菌作用不强,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却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单纯用抗菌作用来解释本类药物的作用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认为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可能是以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而呈现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将近代药理研究所证明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抗菌作用:

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但其抗菌范围和抗菌强度各有不同,如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大蒜、金荞麦、知母、赤芍、鱼腥草等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黄连、黄柏、黄芩、蒲公英、牛蒡子、菊花、紫花地丁、银花、生地、紫草等对多种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等)也有效。抗菌的有效成分目前所知的有癸酰乙醛(鱼腥草)、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醌(紫草)、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秦皮乙素(秦皮)、原白头翁素(白头翁)、小蘖碱(黄连、黄柏)等。

值得注意的是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并不一致,如穿心莲水溶性黄酮部分,体外有抗菌作用,但临床疗效却很差,相反,其内酯部分,体外虽无抗菌作用,但临床反而有效,可见仅以抗菌作用为指标来衡量清热药的作用是很不够的,事实上在许多实验研究中已发现不少的清热药虽抗菌力不强,但却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微生物毒素在感染性疾病中是引起多种症状和组织损害的重要因素,用中药治疗微生物感染,常可见到毒血症状迅速改善。实验表明,丹皮、知母、黄连等在无抑菌作用的浓度时就能抑制金葡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细菌的毒力减弱,从而减轻对组织的损害作用。

(2)抗病毒作用:

体外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明,银花、连翘、鱼腥草、贯众、黄芩、大青叶、赤芍、板蓝根、黄柏、丹皮等对流感病毒亚甲型有抑制作用;银花、射干、贯众等对孤儿病毒(ECHO11)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野菊花还能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

(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类药物能方泛地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许多清热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如黄连、小蘖碱、黄芩、穿心莲、野菊花、石膏等能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鱼腥草素能使体内备解素的浓度增加,从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病源侵袭;蒲公英、大蒜、黄连、黄芩等还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黄芩甙、黄连、丹皮等对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解热作用:

犀角、石膏、知母、玄参、赤芍、紫草、地骨皮、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均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临床观察到本类药物对发热病人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退热多不伴有明显出汗。

(5)抗炎作用:

急性炎症是热证的主要表现,也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许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的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作用。如连翘能抑制炎性渗出,黄连能加速炎症消退,黄芩能对抗伴有变态反应的炎症等。临床上用本类药物治疗急性和慢性感染性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与抗炎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

(6)其他作用:

实验证明牛黄、栀子、黄芩、丹皮等有明显的镇静或抗惊厥作用。此外,生地、牛黄有强心作用,黄芩、丹皮等有降血压作用,银花有止血作用,广豆根、紫草、蒲公英等有抗肿瘤作用,白头翁、黄连还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白头翁
拉丁:Radix Pulsatillae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马勃
拉丁: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
药材性状:大马勃:不孕基部小或无。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的内包被所组成,光滑,质硬而脆,成块脱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脱皮马勃: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臭似尘土,无味。紫色马勃:呈陀螺形,不孕基部发达,基部有柄,直径5~12cm,包被薄,两层,紫褐色,粗纹,有圆形凹陷,上部包被脱落后,其孢体呈紫色,轻泡,有弹性。手捻有大量孢子飞扬。气味微弱。
·山豆根
拉丁: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射干
拉丁:Rhizoma Belamcandae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l~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败酱草
拉丁:Herba Patriniae
药材性状:黄花败酱长50~100cm,根茎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有节,节间长不超过2cm,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直径0.2~0.8cm,黄绿色至黄棕色,节明显,常有倒生粗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或呈小空洞。叶对生,叶片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边缘有粗锯齿,绿色或黄棕色;叶柄短或近无柄;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裂片狭长。有的枝端带有伞房状聚伞圆锥花序。气特异,味微苦。
·鱼腥草
拉丁:Herba Houttuyniae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扁园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拳参
拉丁:Rhizoma Bistortae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长条形或扁圆柱形而弯曲,两端略尖,或一端渐细,有的对卷弯曲,长6~13cm,直径1~2.5cm。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平坦或略具凹槽,全体密具粗环纹,有残留须根或根痕。质硬,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苦、涩。
·鸦胆子
拉丁:Fructus Bruceae
药材性状:本品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柄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极苦。
·白头翁
拉丁:Radix Pulsatillae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马勃
拉丁: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
药材性状:大马勃:不孕基部小或无。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的内包被所组成,光滑,质硬而脆,成块脱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脱皮马勃: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臭似尘土,无味。紫色马勃:呈陀螺形,不孕基部发达,基部有柄,直径5~12cm,包被薄,两层,紫褐色,粗纹,有圆形凹陷,上部包被脱落后,其孢体呈紫色,轻泡,有弹性。手捻有大量孢子飞扬。气味微弱。
·山豆根
拉丁: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射干
拉丁:Rhizoma Belamcandae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l~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败酱草
拉丁:Herba Patriniae
药材性状:黄花败酱长50~100cm,根茎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有节,节间长不超过2cm,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直径0.2~0.8cm,黄绿色至黄棕色,节明显,常有倒生粗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或呈小空洞。叶对生,叶片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边缘有粗锯齿,绿色或黄棕色;叶柄短或近无柄;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裂片狭长。有的枝端带有伞房状聚伞圆锥花序。气特异,味微苦。
·鱼腥草
拉丁:Herba Houttuyniae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扁园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贯众
拉丁:Rhizoma Dryopteridis
药材性状:粗茎鳞毛蕨: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狗脊蕨:呈长圆柱粗茎鳞毛蕨: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紫萁:呈圆锥状或三角圆锥状,稍弯曲,顶端有时分支;长10~20cm,直径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叶柄残基及须根,无鳞片。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边缘钝圆,具耳状托叶翅,但翅易脱落,多已不存在或呈撕裂状;质硬,折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多中空,可见“U"形维管束,托叶翅的后壁组织连成一片,断面呈一条黑线。叶柄基部生出弯曲的须根,常扁压,多分支。气微弱而特异,味淡微涩。
·青黛
拉丁:Indigo Naturalis
药材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状的团块,用手撮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大青叶
拉丁:Folium Isatidis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穿心莲
拉丁:Herba Andrographis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苦。
·紫花地丁
拉丁:Herba Violae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蒲公英
拉丁:Herba Taraxaci
药材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连翘
拉丁:Fructus Forsythiae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l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金银花
拉丁: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贯众
拉丁:Rhizoma Dryopteridis
药材性状:粗茎鳞毛蕨: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狗脊蕨:呈长圆柱粗茎鳞毛蕨: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紫萁:呈圆锥状或三角圆锥状,稍弯曲,顶端有时分支;长10~20cm,直径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叶柄残基及须根,无鳞片。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边缘钝圆,具耳状托叶翅,但翅易脱落,多已不存在或呈撕裂状;质硬,折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多中空,可见“U"形维管束,托叶翅的后壁组织连成一片,断面呈一条黑线。叶柄基部生出弯曲的须根,常扁压,多分支。气微弱而特异,味淡微涩。
·青黛
拉丁:Indigo Naturalis
药材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状的团块,用手撮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大青叶
拉丁:Folium Isatidis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穿心莲
拉丁:Herba Andrographis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苦。
·紫花地丁
拉丁:Herba Violae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蒲公英
拉丁:Herba Taraxaci
药材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连翘
拉丁:Fructus Forsythiae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l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金银花
拉丁: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白鲜皮
拉丁:Cortex Dictamni
药材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l~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淡竹叶
拉丁:Herba Lophatheri
药材性状: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竹叶
拉丁:Folium Phyllostachydis Henonis
药材性状: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具小锯齿而租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天花粉
拉丁:Radix Trichosanthis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芦根
拉丁:Rhizoma Phragmitis
药材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知母
拉丁:Rhizoma Anemarrhenae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寒水石
拉丁:Calcitum,Gypsum Rubrum
药材性状: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气微,味淡。
·石膏
拉丁:Gypsum Fibrosum
药材性状: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白鲜皮
拉丁:Cortex Dictamni
药材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l~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淡竹叶
拉丁:Herba Lophatheri
药材性状: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竹叶
拉丁:Folium Phyllostachydis Henonis
药材性状: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具小锯齿而租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天花粉
拉丁:Radix Trichosanthis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芦根
拉丁:Rhizoma Phragmitis
药材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知母
拉丁:Rhizoma Anemarrhenae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寒水石
拉丁:Calcitum,Gypsum Rubrum
药材性状: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气微,味淡。
·石膏
拉丁:Gypsum Fibrosum
药材性状: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