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千岛花园 2011-09-20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获嘉县政协高级工程师    张庆连 

获嘉县林业局工程师      张光海

  一、农村生态家园的基本概念

  生态家园是指在农村人口居住地与周边零散土地范围内进行的居住环境建设,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对其环境、生物进行保护、改造、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工艺技术体系。

  生态家园,被经济学家称“庭院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在全国进行推广,当时引导农民在村镇四旁绿化和畜禽养殖。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末政府引导农民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庭院能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倡导清洁家园和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建设。目前生态家园建设已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庭院景观调控、庭院园艺精品、庭院畜禽养殖、庭院产品加工、庭院三产服务等,涉及专业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工艺技术“集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农村庭院的开发潜力

  1、农村庭院与周边地带的零星土地资源。据统计全国农村2亿多户,占地1亿亩,是全国耕地总面积15亿亩的6%左右。获嘉县有91043户,每户庭院平均可利耕用地按0.12亩计算,全县庭院可耕地面积约为1.1万亩。这些土地资源距人们生活场所很近,便于经营管理,利用剩余劳动力。可进行小规模、高品质的农副产品生产。

  2、农村庭院具有特殊的环境资源。在庭院范围内形成了比当地农田较优越的气、温、水、电、肥等自然环境资源和便于保护的优越条件。例如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

  3、农村庭院具有便于集中的农副产品资源。庭院是农副产品集中贮存的基本场所,可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变废为宝”。例如:冯庄的草编业,黄堤的食用菌加工业等,是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4、农村庭院有剩余的劳动力资源。积压于农村庭院的劳动力和老、弱、病、残人员,他本身是消费群体,同时又是庭院资源开发的劳动力资源。不仅可产生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家园开发推广模式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综合效益,实行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新模式。

  1、生态化高效型:按照种养品种食物链的循环要求,采取品种、时间、空间上的合理搭配,满足动植物生长需要,合理确定种、养、加的规模,科学利用庭院能源(生物能、太阳能、废物能),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民安居乐业。

  2、合作化带动型:根据当地农产品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导向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园艺精品、休闲产业、副业加工等,以户为单位、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加工延伸产业链为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庭院经营模式。例如陈庄村庭院养花卉、冯庄镇稻草深加工等。

  3、专业化基地型:主要是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庭院开发效益,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体参与庭院开发。不断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来武装庭院经济开发,以增强庭院经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太山乡小庄村庭院育红薯苗、庭院林果等。

  四、生态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因家庭主要成员外出打工,或搬迁城镇居住,有的建新居,留老宅等原因,形成空宅、空心村或老、弱无力经营形成的宅院荒废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仍未有得到开发利用。

  2、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农副产品的(秸秆)资源均未达到充分利用。例如稻草全县仅有30%的利用率,大多当作废物或柴草扔掉。

  3、缺乏科学引导。农民是劣势群体,科技素质较低,学科技机会较少,村领导又没有把庭院开发作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引导和谋划。

  4、资金投资不足。农户虽然舍得在建房上投资,但缺乏生态庭院建设投资的理念。因此,集约化、生态化、高效益的庭院经济发展缓慢。

  五、生态家园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生态系统工程。要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制定长、中、短期的开发规划。要因地制宜、形式有别;立体开发、长短结合;整合资源、良性循环;环境优美、舒适便捷;突出特色、形成规模;连接市场、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

  2、连接市场、壮大规模。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规模经营。要着力引导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联接,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产业化、高效化的生态庭院格局。

  3、依靠科技、推动发展。在采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果、菜、菌、花等),利用现代设施,推广精准作业、实行节水灌溉,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快速发展。通过科技培训能人,实行能人带动;开展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素质;成立科普协会、提供技术服务。

  4、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在政策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①鼓励农户进行种、养、加、商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庭院经济开发。②以农户为主体,以“星火计划”、农发资金,扶持资金与庭院开发结合起来扶持。③帮助“实干型、知识型”农户向空心村和闲散地开发种、养、加项目。

  5、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村级领导要把庭院开发作为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村、组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为民解难、推动发展。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六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