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片106《三请樊梨花》 转载 :非常有戏 上 下 唐代。薛仁贵率兵征讨樊江关。阵间樊梨花钟情薛丁山,私订终身,回关告父。其父国已将樊梨花许嫁白虎关守将杨藩,怒斥其女,持剑欲杀,不料失足自触剑锋而死。樊龙、樊虎不饶其妹,亦被梨花失手杀死。开关降唐,薛仁贵收梨花,令与丁山成婚,丁山误其杀父,休弃之;丁山陷烈焰阵,梨花赶救,丁山再休之;梨花收薛应龙为义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后丁山兵败,不得已救助于梨花,梨花诈死,丁山悔悟,夫妻和好。 若是依典故来解:求平安或婚姻最终都会有好结果的,过程中是多磨难,不过真的经过风浪的佳偶才真正能白头偕老。 湖南花鼓戏《三请樊梨花》唱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ece57580100lu1q.html 程咬金: 皇爷兵困白虎关 别无良将退贼兵 今日老朽来到此 要请元帅发救兵 虽然王爷有点错 三休梨花太不该 你家本是忠良将 尽忠报国保乾坤 你若不发人和马 岂是朝中栋梁臣, 薛丁山: 听皇伯来颁兵心中烦闷 恨的是老爹爹做事无情 自从我领圣旨把西来征 畅通无阻把贼平 为梨花休出营将我斩首 蒙皇伯讲下情押入冷营 今日里白虎关不能前进 要我出兵难依从, 柳迎春: 国公回朝颁兵将 休把仇恨记心房 薛家本是忠良将 儿要带兵到两狼, 薛丁山: 皇伯命母亲言怎敢违抗 心问口口问心自己不仁 我这里为江山把兵出动 要把那杨凡贼一股来擒。 薛丁山: 丁山打马下山林 游山捕猎散忧心 耳边又听风声响 想是虎豹下山林 按稳刁翎放一箭 一箭射在云雾中。 薛仁贵: 叹当年投唐营三次才允 东西征南北剿费尽心情 凭功劳才拜得元帅大印 因此上平辽府挂帅封金 我在朝被奸贼受尽磨折 薛仁贵秉忠心舍死忘生 先只想平辽东太平永定 苏保同打战表才把西平 心只想中辽西凯歌高奏 白虎关鞭扎断患病在身 将身打坐病房进 怕只怕此回有死无生。 耳边听得千岁到 夫人一旁泪淋淋 昨日关前打一仗 白虎关鞭扎断心不宁 一时忧愁成疾病 行不安来坐不宁 违才梦中游山景 见一小将放刁翎 一箭射在心头上 心中好似滚油淋 说着说着心血涌 薛仁贵有死无有生, 开言骂声丁山子 为何用箭射父身 一箭之仇今日报 黄河岸上箭刁翎 丁山掺扶病床下 远望长安泪淋淋 为臣不能把忠尽 拜别吾主爵禄恩 千岁请上受我拜 你是薛家大恩人 丁山年幼全在你 我死黄泉感你恩 开言便把夫人叫 夫妻今日要离分 为夫阳寿皆巳尽 一双儿女你担承 上前扯住丁山手 好似乱箭穿我心 休怪为父心肠毒 三次将你入冷营 为帅必须有赏罚 方可管得众三军 倘若为父归泉下 尽忠报国把西征 说着说着心血涌/ 少时将要失灵魂 阎王制定三更死 再不留人到五更。 皇子: 自从国公到辽西 老皇崩驾归了天 不料魏征遭不幸 徐卿一命丧黄泉 王爷带兵两军往 白虎关前命归西 一般老臣诸已丧 怎叫为王不悲伤。 柳迎春: 一见老爷归天界 止不住珠泪儿滴湿胸怀 只见灵位不见人 只见白纸写灵牌 老爷英灵今何在 只哭得一家人珠泪悲哀 从不记我和你初次相会 将终身许配你配合和谐 老爹爹闻此言怒冲天界 老爹爹她将我赶出府来 我和你夫妻俩中途相会 到寒窖爱尽了许多悲哀 又不料番邦贼兴兵反界 奴的夫三次里投军而来 先只想平番贼来奏凯 又谁知白虎关命赴阴台 丢下了这帅印谁人代管 丢下了儿和媳怎样安排 丢下了你的妻独守营内 再想见老爷面二次投胎 只哭得柳迎春如同洒醉/ 难舍老爷怎丢开。 薛金莲: 我父投唐保乾坤 平复辽东立功勋 此回带兵西辽进 百战百胜天下闻 班师奏凯回朝转/ 汗马功劳一旦空。 薛丁山: 见爹爹丧了命珠泪淋淋 倒叫我一家人大放悲声 老爹爹为江山昼夜砍杀 东西征南北剿费尽心情 今日里白虎关大寿巳尽 这都是儿有罪射死父亲 老爹爹请上来受儿一拜/ 哭断肝肠是枉然。 皇子: 一见卿家丧了命 不由为王痛悲啼 盖世英雄今何在 失去孤的栋梁臣 征东英雄征西丧 再不能见卿把本提 再不能见卿两军往 再不能见卿立帝基 卿家功劳表不尽 怎不叫皇痛悲啼。 樊梨花: 樊梨花大披挂 凤翎毛脑后插 护胸宝镜胸前挂 三寸金莲马鞍踏 跨下一匹桃花马 青铜大刀手中拿 吩咐奴罗把山下 只见红燕叫喳喳 摆开围场列开队 营中不可闹声喧 整一整金凤冠乌云插鬓 紧一紧绿罗带紧系腰间 上前来走几步风流摆尾 蹬一蹬红绣鞋三寸金莲 姑娘生来美少年 射燕打围在山前 人来看过刁翎箭 怀抱弯弓秋月圆 前面飞来一群燕 后的后来前的前 满满搭上刁翎箭 一箭射在云雾中。 薛丁山: 梨花做事太无情 苦打四十差出营 若是求得十件宝 不会前来颁贱人。 薛丁山: 薛丁山在中途我好悔 悔不该别师父下了山林 悔不该领圣旨把西来征 悔不该与梨花一拜成亲 悔不该白虎关射死父命 悔不该将梨花休出唐营 今日里领圣旨樊氏颁动 颁不动 樊小姐要问斩刑 可怜我薛丁山脸面丢尽 跪得我遍身痛双膝无皮。 一见小姐把命丧 不由丁山泪淋淋 只见灵在人不在 只见白纸写灵牌 不该将妻来休出 只怪丁山腹无才 灵前把夫来哭坏 还要守孝伴灵台。 听樵楼打动了二更鼓响 惊动了薛丁山如刀割心 樊小姐你为我悲惨丧命 你死了倒叫我怎么回营 耳内里又听得鬼哭魂嚎 只吓得薛丁山胆破魂消, 见小姐在灵前胆兢心惊 或是鬼或是人难以辨明 我这里上前来仔细观定 果然是樊小姐她巳还魂 你的夫三次里将小姐请 还望小姐回唐营, 樊梨花: 开言我把丁山骂 骂声丁山无义人 我为你二兄长刀下死 我为你老爹爹命归阴 我为你朱崔关破了骚道 我为你青龙关险些身亡 谁知你无情无义将我休 要我下山万不能, 薛丁山: 樊氏妻你不必大放雷霆 听为夫将真情慢慢说明 初次里进唐营杀父除兄 只怪我薛丁山未查详情 二次里将你休性情骄傲 三次里为应龙休你出营 三次休三次请险些丧命 为的是唐王爷锦绣龙庭 你若是恨难消双膝跪定 夫跪妻铁心肠也会动情, 樊梨花: 一见奴夫跪尘埃 铁石人心也转来 奴夫不跪你请起 为妻哪有不依成。 ……剧终…… 二人转《三请樊梨花》唱词 丑(念)头戴金盔不大点 身穿锁子胡椒眼 上阵骑着老母狗 手使掏耙一根杆 要问我何名和姓 我是唐朝姜大胆 (说)我,霸王姜须,领了薛丁山元 帅将令,一到寒江搬请樊氏 梨花嫂嫂,就此马上加鞭走走 旦(念)南征北战数十秋 汗马功劳不到头 老祖看我功劳大 亲口封我为威宁侯 (说)奴,樊梨花,独坐寒江关 思念薛丁山! [茉莉花] 女:怀抱小儿男 男:怀抱小儿男 女:为娘生你就在寒关 你的父帅领人马 西凉外国又去征战 随师我上了高山 随师上高山 高山学艺整整三年 我的父帅喜儿女 西凉外国去选好汉 最不该许配杨凡 男:最不该许配杨凡 女:杨凡丑陋夜叉一样般 血盆口长獠牙 叫奴我实在难看 埋怨二老年 男:埋怨二老年 女:二老做事心眼太偏 早知杨凡丑 男:最不该把婚书献 [反西凉] 女:西凉王子打来战表啦不是吗 人马托托重如山 西门外扎下营盘 领兵元帅薛仁贵 男:前部先锋薛丁山 差他来叫关 女:大哥出马枪下死 二哥出马染黄泉 丑鬼杨凡打了败仗 老父又败回关 樊梨花催马到阵前 会会将魁元 只曾想替元兄把仇报 男:没曾想马到疆场乱心猿 爱上了薛丁山 [靠山] 女:一爱他素白银盔头上戴 二爱他身穿锁子甲连环 三爱他白人白马白枪杆 四爱他背后斜插打将钢鞭 五爱他胸前挂口元帅印 六爱他万马营中执掌兵权 七爱他王禅老祖大徒弟 八爱他五凤楼上夺过状元 九爱他薛丁山人才长的好 十实爱上薛丁山 有心接着往下爱 我父城头把阵观 虚砍一刀败下阵 小将后尾赶的欢 看看四处无人走 急忙摘下金钩环 我把小将钩下马 刀按脖子问婚缘 刀按脖子问婚事 小将贪生怕死婚事应下咱 马放荒山吃饱草 我二人山后结凤鸾 夫妻拜罢天和地 他回唐营我回寒关 他回唐营保銮驾 我回寒关守孤单 在那时我二人分了手 不知何年何月得团圆 要得夫妻重相见 男:除非是大破锁阳关 [游西湖] 女:深山配凤鸾 男:深山配凤鸾 女:夫妻定计要杀丑鬼杨凡 红月坡前祭起一口斩杀剑 剑斩丑鬼杨凡 男:剑斩丑鬼杨凡女:斩了杨凡好嫁薛丁山 好夫妻得相会 遂了我心头愿 拨马回寒关 男:拨马回寒关 女:城头之上气坏二老年 骂一声无义之徒 不把前夫恋 甩镫下雕鞍 男:甩镫下雕鞍 女:迈步到帐前 抱起薛猛小男儿 天又短夜又长 到叫为奴胡思念 [梨花五更] 一更里梨花暗自伤惨 思想起儿的父咋不回寒关 恩爱的夫妻你全然不恋 撇下我冷清清独守在寒关 二更里梨花风吹竹帘 我低言巧语叫了一声小丫鬟 叫丫鬟看过我的菱花镜 挑银灯对菱花卸去钗环 三更里梨花上床去安眠 抖搂抖搂红绫被扇着半边 鸳鸯枕就在我床边放 我好比失群孤雁守着孤单 四更里梨花正在梦间 梦见奴的丈夫转回寒关 我们夫妻一见面携手又拦腕 手拉手入罗帷上床去安眠 五更里梨花夫妻正团圆 忽听得小金鸡报叫一声喧 骂一声小金鸡你咋叫的这么早 惊醒了我南柯梦夫妻并蒂莲 夫妻不团圆 [纱窗外] 清晨忙爬起 对镜照容颜 面黄肌又瘦 大不象先前 樊梨花思恋唐营男子汉 男:丫鬟走进帐 大婶要听言 来了姜二爷 站在门外边 单等大婶你传令箭 女:梨花忙开口 叫声小丫鬟 赐给你一支令 赶快往外传 我叔嫂二人见上一面 [传令] 一支令箭传下去 男:小丫鬟接过令箭跑在帐外边 女:尊一声姜二爷快接令 男:有老姜令箭接在手间 迈步我把大帐进 打量我嫂嫂美容颜 这几年瘦坏嫂子的油头粉面 我嫂子容颜不象先前 莫不是思念我小哥哥英雄好汉 我老姜来来回回把信传 走上前来了一个伤天害理 问一声嫂子虎驾可都安 女:梨花我离坐忙站起 二弟你坐下把话谈 你问嫂子好嫂子可到好 姜二弟一路辛辛苦苦可安然 我听说你们君臣大了胜仗 刀枪入库马放荒山太平年间 你不在唐营保王驾 来到寒关为哪般 [金钱梅花落] 男:叫嫂嫂你别扯谰 女:我不扯谰 男:你尽癜憨 女:我不癜憨 男:你知道我千里迢迢来把兵搬 搬嫂嫂离寒关 搭救小哥薛丁山 我小哥中了苏海唏里光当 三朵梅花开 一朵金钱梅花落 苏海人马托托重如山 一门嗨一门嗨 三朵梅花一朵梅花落 女:摩天岭哪来的山 就这知二弟来把兵搬 搬嫂嫂离寒关 搭救我小哥薛丁山 我再也不把唐营去 三朵梅花开一朵梅花落 旦(说)二弟,我送你两个字眼子 言边主下月山落山 丑(说)三军们,我嫂子送我两个字眼子 你们帮我猜猜 头一个是言边主月下 [搭架子]那念请 丑(说)我嫂子看我辛苦, 一定要请我喝两盅 三军们,还有山落山呢? [搭架子]那念出 丑(说)我嫂子一定要出马发兵了 这两个字合一块呢? [搭架子]请出 丑(说)嫂子,你让谁请出 旦(说)让你请出 你给我滚了出去 [影调梆子] 男:老姜进帐跪在地溜平 哭一声嫂子樊氏威宁 千里迢迢来搬嫂嫂 我的嫂嫂不发兵 真叫我老姜无有章程 [影柳子] 姜须进大帐 两眼泪盈盈 跪在溜平地 嫂嫂你是听 黄松大徒弟 杀法武艺精 只杀得唐营人马不敢出征 千里搬嫂嫂 嫂嫂不发兵 搬去窦一虎 还有罗凤英 加上薛金莲 全都不顶用 高挂免战牌 不敢去出征 小哥中飞刀 伯父传将令 叫我来搬你 你偏不动坑 倒叫老姜我无有章程 [影调小嗓] 女:难坏了梨花樊氏威宁 姜须来到寒江地 又哭又笑发了疯 开言便把二弟叫 哭坏二弟嫂嫂心疼 旦(说)二弟,那你阵前没提嫂嫂我吗 丑(说)提了 旦(说)不是嫂子夸口 提起樊梨花三个大字 得吓得他大兵倒退四十里 丑(说)嫂子,你可恶心死我了 那苏海老头说了 要把你拿进大营 做个小小的压寨夫人 旦(说)气死我也 [小重楼] 女:气坏樊氏威宁 男:气坏樊氏威宁 女:雪白的脸蛋气得发青 骂一声贼苏海 不知我的刀法重 叫丫鬟打开箱笼 男:叫丫鬟打开箱笼 女:金盔那个金甲耀眼光明 这几年没出马 锈坏我的那个护心镜 快备马能行 男:快备马能行 女:三环肚带紧紧的崩 这几年没出马 锈坏我的葵花镫 二番回帐中 男:二番回帐中 女:怀抱薛猛小儿童 叫矫儿随娘走 搭救你父命残生 丫鬟抬绣绒 男:丫鬟抬绣绒 女:绣绒那个大刀缠红缨 这几年没出马 两膀发麻手腕发酸大刀拿不动 翻身上能行 男:翻身上能行 女:南来的兵北来的将 东挡西杀南征北战 小心你们叔侄命 催马往前行 眼前来到锁阳城 叫一声二弟哇 快快与我传将令 旦(说)二弟,吩咐三军 埋锅的埋锅,做饭的做饭 歇兵三日,大战苏海 正是(念)桃红马亚赛欢龙 七星剑鞘内装盛 绣绒刀吹毛利刃 要杀进苏海连营
http://tieba.baidu.com/f?kz=179674858 一部三国,无论文和武,军或政,都是那些大老爷们在唱主角,即便有貂蝉的连环计、孙尚香的龙凤配偶尔露一下峥嵘,也就如当今那位红极的张大导演一般,玩个兴致,捧红个把女星上位之余连带自已一发炒作了。真正令女性扬眉吐气,有能顶半边天之感的还是在以隋唐之后为历史背景的演义小说里,其中尤以樊梨花(《薛家将》)、刘金定(《赵匡胤演义》)、穆桂英(《杨家将》)为甚。三请樊梨花的故事通过小说、影视、戏曲等各种传媒在民间广泛扎根,经艺术渲染后其情节曲折性、神奇性丝毫不逊色于三国中脍炙人口的段子--三顾茅庐隆中对。三顾对三请,“巾帼何需让须眉”,卧龙自然不知身后若干年还有同他一般牛的女子,现在的成功男士扮诸葛装酷时小心别让身边的女性来一句“你们男人别以为三顾了不起,我们女人也有三请的光荣”给撅回去。 三顾茅庐,诸葛孔明只令男人拽过一回,可在三请樊梨花之后,却有三请刘金定、三请穆桂英类似的总共三次女性风光史,当李世民、薛仁贵、赵匡胤、杨延昭这些男人中的男人束手无策、愁眉不展时,女性闪耀的光辉着实让他们汗颜了一把。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在演义小说中堪称阳春白雪、登得大雅之堂,相比之下,《薛家将》之流在文学创作手法可谓下里巴人,略显俗气,且看某以下分析: 一离奇的身分背景 为了替三位超女非凡本领造势,文本作者赐予他们一位地仙级的神仙师傅---黎山老母(亦称黎山圣母),看过《西游记》电视剧的朋友当有印象,便是设招婿局诱八戒上钩的丈母娘大人。虽说薛丁山的师傅王禅也是位得道高人,但比起成仙的黎山老母还是下了一层,更不肖说师承祖传枪法的高君保、杨宗保,无怪乎论武功尚可与超女招架,凭法力则全然入不得法眼。 二雷同的故事情节 白虎关也好、寿州城也罢,包括那个天门阵,爷们恁的不济,大敌当前就把希望寄托两三个明星身上,只苦了薛仁贵、高怀德、杨延昭辈,一旦千斤重压下趴倒就剩得胡乱搬救兵一招,稍后登场的明星小爷们个个毛糙、有勇无谋,眼见得成不了大器,好在他们外表光鲜、够女人缘,老公逢难,老婆自当拔刀相助,机遇面前人人均等,小爷们眼高手低,反倒成全了娘子出彩,此一叹也。二叹这世上恁多公子佳人,三生石上,命该前世有约,纵然你公子那边薄情,奴家这厢却是有义,令到三请权当买个教训,收敛一下轻狂的少爷脾气。三请故事经过固然一波三折,但故事结尾千篇一律,成就的是那夫唱妇随的千古佳话,迷糊的是一干听书人如痴如醉,满足的是多少看官期盼的花好月圆。 三荒诞的神鬼乱舞 为将不怕沙场真刀真枪,最忌讳的是旁门左道之术,以《赵匡胤演义》为最,比起南唐大帅林文善的精湛武艺,妖道余鸿的些许幻术要可怕得多,高怀德不经意间就丧失了战斗力。同理,《薛家将》中杨凡从扭头祖那里学到的暗器藏毒术、机关埋伏法亦使薛仁贵父子及唐营诸将头疼不已。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代表正派仙根的樊梨花、刘金定等,便成了那大慈大悲观世音化身,专门整治这些助诌为虐的“歪门邪/道”。《赵匡胤演义》的蓝本《宋太祖三下南唐》第二十二回,刘金定同余鸿的较量集中体现在一连串的斗法上,颇有些《西游》、《封神》味道。三国之后年代的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往往形成一个非单纯武力说话的怪圈,僧道妇尼、化外高人,等等三教九流人物频繁穿梭战场,搅得战局扑朔迷离,饶是《水浒》这样在文学地位上与三国平起平坐的名著,也难脱此嫌,试问武松让包道乙飞剑砍了左臂,这样的武评结果何人做得出?庆幸的是,《三国演义》内武将未曾遇得非常手段之人,保证了单挑中的费厄泼赖精神。 正是掺入了这些所谓的俗气部分,巾帼英雄的风光体面变得顺理成章。薛、高、杨父子一如三国前辈,走正规的名将路/线,然而却跟不上演义小说的发展潮流,唯有迈向多元化、文武法三通的巾帼英雄才掌握克敌制胜的关键。阴盛阳衰的背后其实蕴育着一场演义小说的嬗变过程,《三国演义》代表传统观念,弘扬大男子主义理所当然,《薛家将》等突破创新,抬高女性地位亦无不可。就成色而言,历史人物诸葛亮比起樊梨花是四九级的,后者毕竟掺了相当民间水份;在工艺水平上,一个俨然大师精品杰作,一个宛如作坊精雕细刻。尽管身价有别,然而迎合大众化口味,所以人气上有得一拼。 最后谈谈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大男人诸葛亮与奇女子居然来了个错位,借水镜之语、借元直之口,卧龙好比待字闺中的千金小姐,出场蒙着面纱,扭扭捏捏,害得大耳相公苦苦守候,为博一睹芳容;反不如梨花女等落落大方,直白心志,敢爱敢恨。再观出渊后的卧龙,民间戏曲形象更是一塌糊涂,动辙作高深莫测状,摆出付阴阳怪气的死相,神气不足、妖气有余,一看就不爽,罗贯中的造神计划显然算不得成功;又怎比得上哪些巾帼英雄,上马杀敌英姿飒爽,卸甲梳妆郎情妾意,将女子的刚与柔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请来这样的女子相助,娶得这样的女子为妻,一个字:值。 更多《樊梨花》戏曲: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418115504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