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hjh2004 2011-09-22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2011-09-21 22:49:48)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1.“八六子”是词牌,始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杜牧之作。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处平韵,下片五处平韵,共八十八字。通常以秦观的此作为定格。2.危亭:高耸搂亭。3.铲:消除。4.青骢:骏马名,指行人。5.红袂:红袖,代指女子。6.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7.娉婷:姿容娇美的样子。8.怎奈向:奈何。9.翠绡:碧丝纱巾。10.销凝:销魂凝魄,极度伤神达意。11.黄鹂:黄莺。

    倚在高高的亭子上,那幽恨恰如遍地芳草,铲尽不久又油然而生。想起在柳树之旁牵着宝马与她分别,在河边拉着她的红袖依依难舍的场景,内心涌起凄怅之情。
    上苍为什么要给她如此婀娜的身姿,使我在月夜中与她同入梦境,十里春风也诉不尽与她的蜜意柔情。怎奈这往昔的欢娱早已随着流水消逝,优雅的琴声不再充耳,翠绿的丝巾也消失了香气,眼见得片片花瓣随风而落,增长了暮色的悲切,点点滴滴的残雨,还笼罩着欲晴的天空。正在断肠之际,耳畔又响起几声黄鹂的凄鸣。

    我独自靠在高高的亭子上,怨恨之情油然而生。那怨情就像那春天的小草,刚刚铲除干净,迷迷蒙蒙又已发青。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怅然心惊。
    那位美丽的佳人啊,老天为何让你生得如此娉婷,迷得我落魄失魂?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入幽迷的幸福的梦境,共同沐浴着骀荡的春风。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浮萍,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消失,再也听不到你那悠扬的琴声。何况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暮色中飞着片片残红,点点细雨乍晴,雾气灰灰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它一上来就以“倚危亭”三字领起,点明地点。这座位置很高的亭子,就是词中主人公所在的地方。接着,展开了他登高临远时所见所感的情景。作者的登览,本来是为了观赏风景,抒散胸襟的,但首先闯入他眼中的,却不是别的,而是一碧无际的、散发着芳香的春草,这就反而勾起了他无限的愁思来。因为春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每年被人们刬除得一干二净,但到了第二年,依旧生长,依旧茂盛。这正像离人心中的愁恨不易排除,纵然暂时消遣,而触绪纷来,反而不断的滋长着。
    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要生动的表现它,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何况作者的恨又是那么的悠久而深切,就更非有极其恰当的比喻,难以形容。在这里他选择了“萋萋剗尽还生”的“芳草”来比喻自己的“恨”,就将一直为这种感情所苦恼,想借游赏来抒散,而结果适得其反,依然“对景难排”的这种内心活动,非常明白而生动的表达出来了。
    这两句的意象和一些古典作品具有渊源。它远从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近从李后主【清平乐】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熔铸变化而出,而意思更为丰满。
    作者触景生情,感觉像芳草一样刬除不尽的恨,乃是离别之恨。此恨既然无法刬除,就必然在脑海中浮现别时情景,这就有了“念柳外”等三句。用一“念”字领起,知以下皆属念念不忘之事。“青骢”,骑青马的人,指己;“红袂”,穿红衣的人,指她。袂即衣袖,并排行坐,衣袖挨在一起,称为联袂。人离别了,衣袖也分开了,称为分袂。“柳外”、“水边”,记地兼写景;“青骢”、“红袂”,指人兼着色。分别场面,如见画图。
    回想别时难舍、别后独归之情事,使人不能忘怀。而当时却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分手。由于如李后主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事后回想,终不能没有晏殊所说的“当时请别意中人”的懊悔。时愈久,悔愈深,甚至于觉得当时轻别,乃是做了一件大不该做的蠢事。光阴无法倒流,离人不能重聚,往事难以挽回,每一念及“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就不觉猛地一惊,怆然伤神了。“怆然暗惊”一句,虽然很短,但句短情长,其中包含了多少别前的恩爱、别时的悲伤、别后的思念和悔恨在内。它的容量是很大的。
    过片更由分别的时候追溯到分别以前,仍从上片的“念”字贯穿下来。想到所别之人是那样的美好,所以别后的相思就格外的缠绵而深沉;转而又想到倘若她不是那样的美好,那么,自己的愁恨就要减轻一些了吧。词人于是忽然异想天开,归罪于老天爷,怪起“无端天与娉婷”来了。老天爷为什么无缘无故的让她长得这么好呢?将惹恨的根源推向老天爷,怪的没有道理;而今天的愁恨,又确实由于其人,如白居易赞美杨贵妃的话,是“天生丽质”,则又似乎怪得有点道理。这句话,妙就妙在它处于有理、无理之间。前人评诗词,往往有“无理而妙”的说法,正是指的这类情况。
    “夜月”两句,从正面写欢娱之情,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意。杜诗原是赠别妓女之作,这也就暗示了那位姑娘的身份。同时,杜诗中说在扬州的十里长街上,家家户户都卷上了珠帘,人们却在其中找不出一个赛得过所分别的这位姑娘,词用诗语,也就补充了对于她美丽的描摹。在和煦的春风中,繁华的街市里,遇到了这样容貌既美丽、性格又温柔的人,两相爱悦,在静夜满帘的月光下,浸沉在幽梦之中,这种生活该是多么美满啊!但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分散了。于是词句一下子又转到描写别后的情形。
    用“怎奈向”三字作转折,是疑问句,也是惊叹。(“怎奈”即怎奈何之意。“向”字是语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无实义。)欢娱易逝,有如流水;不仅她弹奏的乐曲不可复闻,就连临别时她所赠送的碧色丝巾上的香气也渐渐减退了。这一切,都只能付之于“怎奈向”,也就是无可奈何。而现在所接触到的,则是晚风之中,落花片片,乍晴之后,残雨蒙蒙。这样的景色,也就使人觉得“那堪”,即不堪了。不说风吹花落,而说飞花嬉弄于晚风之中,不说阴晴不定,而说残雨笼罩了晴光。“弄”字和“笼”字,用得及其富于想象力,而又生动、新颖。这是所看到的景色。正在销黯凝伫,也就是心情抑郁伤感而呆呆的站着的时候,不知趣的黄鹂,却偏又来耳边啼唤,就更其使人烦恼了。这是所听到的声音。词写到这里,嘎然而止,其潜台词是:久倚危亭,伤今念昔,已是难堪,何况所见所闻,又无一不使人烦恼呢?它以景语作结,而情自在景内。
    如果是现代歌曲,这首词最适合用琵琶弹奏。因为琵琶的急急切切恰好应上了这首词的节奏。
    第一声是“倚危亭,恨如芳草”,节奏徐缓。到“萋萋铲尽还生”时,就有了缠绵的旋律了。大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气势。“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是分别的场景。一青一红,一个别后,一个分时,相互依托。看似不太经意的一语,突然带出了一声沉重的低音——“怆然暗惊”。就像毫无征兆的平地一声雷,让人措手不及,震人心悸。低音过后,又回复平静:“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这句应该用萨克斯来奏响,舒缓,平静,抑郁而不沉重,低迷而不颓废。特别是“夜月一帘幽梦”,梦以帘做量词是首创了。帘是飘忽的,梦也如帘一般的飘忽,凸现出了梦的特点:飘渺!梦前有个“幽”字修饰。道出了词人对梦的心态:平静,哀婉。
    到了下阙,节奏突然加快了许多。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如果没有“怎奈何”将前后两句连接起来。节奏断然没有这样快。这个词就像过门,把节奏突然加快。像鼓点,一声声漫不经心的,等你发现的时候,节奏已经把你带动起来。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这句是我最欣赏的。节奏急切,不容人喘息。琵琶声如同雨点一滴似一滴。再加后来一句“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便把节奏拉到云霄。
    再看词人抒写情感的过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倚者,孤独也。危亭不危,是人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孤独而心生危感。恨,是求而不得的感触。妙处在此恨如芳草,有野火烧不尽的绵绵之感。
    因为有了绵绵无期的恨,所以有了接下来的念。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想那时候,我们杨柳树下,系马相别。还记得那天,你一袭红衣。分别时刻,衣袖难分,终于挽不住现实的分割。念及此处,心头如霹雳穿过,惊悸不已。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词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幸运之感和对昔日情缘的感激。就是离别成为诀别,也应感谢上天赐予了我一个你。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心痛的?就让这月色陪我渡过漫漫长夜罢。
    “春风十里柔情”是词人的美好感觉的外化与延展。同是春风,心态不同,感受不同。秦观把春风当作了情人的手,轻轻的一拂,便觉是柔情十里,全身都酥软了。“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一个“怎奈何”就把前面的错觉一扫而空,荡然无存。所以接着有了“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的感概。往日的欢乐都已经渐渐随着水流东去,一去不返。如同歌曲《黑蝙蝠中队》里的歌词:秋风无情吹落叶飘满地;流水无心 像东去的涟漪。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曾经,我们弹歌奏曲,一唱一和;曾经,你馥郁的香气遍布我的周遭。如今,弦断声销,翠绿衣袖,气息渺渺,看那片片飞花,夕阳沉暮。歌声不再,气息全无。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所谓好雨知时节,可是,今天却是残雨蒙蒙,紧锁晴日。正要适应了这细雨带来的旧恨,却遭遇了黄鹂的声声哀啼。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声声哀啼里,我如何去面对以后那没有了你的时光?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上苍把你送给了我,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感觉象做梦一样,你的柔情无时无刻都在包围着我,让我感到了你的存在,让我生活在美梦一样的日子里。多么浪漫的词,也只有秦观才能写的出。
    可是好景不长,还得要面对现实,现实是惨酷的,“素弦声断,翠绡香减”,曾经的拥有在慢慢的离开,无法抑制对往事的思念,这种思念尤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常常回忆那些美好的日子,但都已逝去,不再拥有,也只好“怆然暗惊”了。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作。词人曾与一位歌女有过恋情,久别之后倍加思念,于是倚危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回忆之后,就会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起句直入主题,用一个“恨”字将离愁与芳草相联系,被后来评论家称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是虚景实写,然而色泽鲜明、画面清晰。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痴呆之情;结句“黄鸾又啼”,是怨其啼声扰乱了词人凝神相思,还是因鸟啼春归之愁而更愁?作才含而为露,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饶有余味。本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由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换头三句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怎奈向”三句感叹梦断香消,她景已逝。结处融景入情,表达对情人的无限怀念。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念柳外”两句已彩锦丽,“青骢”对“红袂”,暗示出当时心情的欢快明朗。全词用语含蓄,意象朦胧。
    二月春风一吹,柳枝就飞翠了,桃花就开了,泥土里的草根就顶出嫩嫩的绿叶了,一切就像刚睁开眼睛一样,崭新,碧绿,清爽的田间垄上的马兰草与荠菜草刷新了冬日灰土的印象。一个人走在小径上,轻风拂面,偶有林中鸟鸣,几丛修篁暗蔽了对岸里的村庄,新雨才下又迅即收起,一地星绿的春意就直往我的心里涌过来,二月的春风真的长袖宽衫,到处是得意文字,招词惹句,让古今诗人细细吟诵,慢慢品赏。
    突然想到宋朝词学大家高人秦观,有一首好词【八六子倚危亭】,正是合宜此时鉴赏,词中绘景叙事,工笔细缕,融情于景的文字飞出连翩的佳句,读来韵味悠然不尽。自己虽未能“倚危亭”与诗人同感畅想,却意味到柳烟渐浓了的水边,往往是“怆然暗惊”之处。
    唉!执手相看,无端至此这番销魂深情,真的奈何不了春天里的“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春风啊春风,危亭里的诗人怎敌得你“十里柔情”呢?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十二个字,可作一篇小说来读。
    夜,月夜。想帘前月下,嚅嚅细语,这便构筑了极其幽美的爱的环境。词由此而很自然地导入了“幽梦”。“幽梦”二字,可谓极尽缠绵!写爱情,没有比这两个字更为香艳的了。然而也正是这个“幽”字,又复透出了那一份凄迷的怨。
    正是这“夜月一帘幽梦”的浓烈,才导致了下句的“春风十里柔情”的难分。他在春风一度之后,毕竟是要走了———走在这样一个春天里。她来送他。送着,送着,不觉走出了十里之地!“十里柔情”,这是怎样的十里啊!这是在温柔的情怀下,扯了十里也扯不断情的悲痛。唯其柔,是以坚韧,是说了十里也叮咛不完的关心,是十里也盛不下的情意。谁要是一头撞进了这十里之地,他也一定会深为这里的情丝所困。这十里柔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十里有多长多久?那是悲痛的心路历程,只有悲痛的心才知道,正所谓一寸相思一寸灰,十里之地,心渐渐地化为灰烬;所可收罗的,是尽十里之长相思余烬。没有谁能把相思写到这么至极、艳极、浓极!然而从文字看,却又是这般的清极、雅极、美极。而真正的爱情,岂不就应该是这么清纯雅致以出之的么?虽然是浓烈的,但它毕竟是美的啊!是以张炎在《词源》中说:“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情是只宜于言外得之的。过直过露,就未免近于亵了。
    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三句就有一句,一不小心,撞入月光。
    最异想天开的是“我寄愁心予明月。”他这一寄不打紧,三千年的月色薄愁浸染。
    最胡搅蛮缠的是“明月不谙离恨苦”,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家不知一家,你那一点点小离愁小别恨,父母未必体会亲察,高高在上的明月如何明白,怎能了然?
    最诗意的失眠人不数羊,他织布,一梭子愁来,一梭子恨去,一唱三叹“月明如素愁不眠。”后人犹在继续传唱:“都是月亮惹的祸。”
    最体贴的人说“辛苦最如天上月,一夕成环,夕夕都成玦”,月尚如此难长圆,人间悲欢离合,不足讶异!
    最霸气的算曹操“月明星稀”,我的光辉足够减了你们众多小屁屁的星芒,等着吧,终有一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
    最书生意气的是张孝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指望共存共荣,怎奈圣颜处处回回不同,眼见得升了那家,贬了你家,不说也罢!
    最通透的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古今前后所有的多情种子齐齐站出来,心知肚明——掩口壶卢而笑!只那秦观说:“没有这些个夜月一帘幽梦,何处托付我那些个春风十里柔情?”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世间哪一个女子可以抵得上她的缬眼流波,神韵天然?世间又有哪一个女子可以比肩她的轻抹慢捻,曲曲有误?她是青玉案上秦筝柱上的素弦,欲理还乱;她是人间四月晴空飞翔的云雀,时时振羽。在散尽筝音的香魂里,她就那么轻易地侵入我的心,温暖我的身。让血液和才思在我的躯体里不断的交织,渐渐淡入高远的长空,和那一抹月色相融,和她的魂魄交接。
  月光下的一切,让我神往。
  此刻,我的那个女子,她静谧一如天使。
  仿佛当年云端之上,她轻轻地把我凝望。一袭白衣,一柄长剑,那个策马行过江南的男子,他用哒哒的马蹄,在她的瑶池琼台,种下梅花成海。于是,她颔首的时候,便有无数的梅韵和不绝的筝音,在连绵中掩了黄昏,掩了重门,掩了人间天上的净土红尘。那每一根弦的颤动,都会在她的指下,我的心上,划开一个鲜活的日子。
  落地落花春病酒,一帘明月夜登楼。
  今夜,那些月光照彻的阁楼,染尽霜华。星子敲醒唐诗宋词的韵脚,把一曲汉宫秋月在碧天银幕上不停地演奏。那朵绝世倾城的花朵,在浆声灯影中不停地招摇,不停地漫溯,终于和采莲女子的歌声连成一片。心事成荷,每一瓣都是呼灯篱落的欢歌,每一个擎雨的绿盖都摇曳着南朝乐府里的旧事。
  明月何婵娟,莲叶何田田。
  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蔓草依然在秋风中摇曳。迢迢秋水,隐隐青山。二十四桥的明月斜照,我的那个玉人,此刻,她在何处教人吹箫?那一袭水袖,在风中飞了又扬。
  月光在湖面不断地谱陈澄洁,仿佛有行过横塘的青衣白裳,沿着月光铺就的小径,走过时光交错的篱落。密密麻麻的思念在他的脚下开出青苔,月光照在秋千架上,那些旧时的黄蜂,它们不停地飞舞,不停的奔赴。仿佛那些香软的过往,在一夜之间复苏。
  我在花香蝶舞的中宵醒来,有娟黄的月色,爬上帘栊。
    书名是一部小说的眼睛。琼瑶对书名十分讲究,她的很多小说名字都隐含诗词的意境。如《人在天涯》,出自马致远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却上心头》《月满西楼》两部小说均取自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另外两部小说:《碧云天》《寒烟翠》则都取自范仲淹的《苏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而《庭院深深》则出自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一帘幽梦》出自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至于《几度夕阳红》,则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人间三月天,春的纤纤素手拂过之处,桃红柳绿梨花白,让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桃花人面相映处,某位女子不经意间的一个回眸和一抹浅笑,便轻易揭开了春日无限畅想的密码。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初春的情意绵绵,一如女人。
    三月,与女人结下不解之缘;三月,却又不只是因那个日子,才跟女人割舍不断。这个柔情似水的季节,注定是属于女人的世界。
    《红楼梦》写到。每个女人都是一缕花魂。每个女人都是一朵可观的花,花样般的容颜,花样般的心灵,花样般的情感,花样般的人生…………花以最细腻的灵魂诠释了女人,赋予了女人灵动的生命力和无法言语的隐秘的魅惑。世间很多美丽的词是赋予女人的,也只有女人才配得上那样的词。
    女人如花,花色缤纷,或浓或淡或清或雅,她如桃花般抚媚妖娆也好,她似梨花般洁白娇嫩,或宛若兰花般悠远淡然也罢,即使她是一朵毫不起眼、芳泽微弱的无名小花儿,又何妨呢?那些名字无从稽考的小花如若缺席春天的邀请,再明媚的春光也会空洞乏味。一千个女人,有一千种风情,一万个女人,有一万种味道。正所谓“一花一世界”,每个女人都是美丽的,不管她是灿烂夺目还是安静平凡。
    从女孩到女人,从妻子到母亲,从翘首枝头的豆蔻到回凝岁月的金秋红叶,女人的日子,一步步走过,女人的美丽,一页页浓缩。有句话形容得精妙俏皮:女人20岁是桃花,鲜艳润泽;30岁是玫瑰,火红迷人;40岁是米兰,含蓄成熟;50岁是兰花,从容淡定;60岁是棉花,温暖贴心。一路走来,女人们将自己的花期越放越长,随光阴流转,沉淀岁月之美。
    花儿,绽放着大自然的美丽,大自然因有了花的存在而多姿多彩,芳香四溢。
    女人,则释放着人世间的美丽,人世间因有了如花女人而美丽倍生,温情美好。
    女人如花,花似水,三月的美丽,是绽放在温柔眼波里的女人花!
    读诗,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到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让我们感叹中国文化的精深、渊远。
    直到邂逅了你——宋词。才让我真正的臣服。中国纷繁的词藻也无法形容我对你的钦羡与敬仰!
    遇见你,犹如“夜月一帘幽梦”,千军万马,摄人心魄,温婉可人,愁思别絮,尽收眼底。如此酣畅淋漓而又清丽隽永的表达,除了你,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谁有勇气与你相媲美?
    女子也会喜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气,喜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气节,喜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气,喜欢“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气。
    轻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艳羡于风流儒雅。慢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陶醉于深情缠绵、悲戚落寞。
    《诗经》太过直白,乐府又嫌轻浮,连唐诗也简练得失去了韵味。惟有你,宋词,不卑不亢,张弛有度,字字句句都恰到好处的开创了中华文化的新纪元。
    豪放派,婉约派,皆汲取时下百态:北宋昏君赵佶的歌舞升平,祸国殃民;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周邦彦与李师师的千古佳话;岳飞立志精忠报国……
    太完美了,完美到无可挑剔,完美得令人疑是“夜月一帘幽梦”!
    还是少游的那首《八六子》:“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爱你,宋词,穿越五百个世纪。
    这是秦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人之作,当时秦观三十二岁,孔子有云:“三十而立。”而他此时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从艺术上看,整首词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首先,秦观词最大的特色是“专主情致”。抒情性原本就是词长于诗的特点,秦观则将词的这一特长加以光大,在这首词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词的上片临亭远眺,回忆与佳人分手,以情直入,点出词眼在于一个“恨”字。以“芳草”隐喻离恨,又是眼前的景物。忆及“柳外”“水边”分手之时词人以“怆然暗惊”抒发感受,落到现实,无限凄楚。而词的下片则设情境写“恨”。用“怎奈”、“那堪”、“黄鹂又啼数声”等词句进一步把与佳人分手之后的离愁别绪与仕途不顺,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处,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次、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人寻味。秦观善于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来传达自己伤感、迷惘的意绪。在这首词中,上片以“萋萋刬尽还生”的芳草写离恨,使人感到词人的离别之恨就象原上之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灭。为何如此呢?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境告诉我们个中之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人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于言表,此其一;其二是离别之时情境的渲染,“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词人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是极妙的景语。其三,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情并茂,“销凝之时,黄鹂又啼数声”,一“又”字,既与起笔“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二种情境,真可谓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会心的读者一看即知。秦观就是这样善于用画面说话,举重若轻,寄凝重之思于轻灵的笔触之中,如游龙飞空,似春风拂柳。
    最后,这首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前人曾这样评论:“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秦观的词能有如此高超的语言成就:一方面,他工于炼字。这首词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文的,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细细品味,会感到十分贴切生动。另一方面,由于秦观长于化用古人诗句入词,使之为己所用,更加富于表现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倚危亭”三句周济称为“神来之笔”,实则从李后主《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脱化而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暗用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洪迈《容斋随笔》认为词的结尾两句是模仿杜牧同一词牌的结尾“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阴”,不论模仿是否属实,秦观这两句的妙处远胜过杜牧的此句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秦观继承前人语言是有创造性的,惟有创造方能显其生命力。
    “多情自古伤离别”,接天的芳草是铲不完、除不尽的离恨,恨的是那一帘幽梦早已随风飘散,那一段柔情早已成东流逝水,写词的人也早已远离我们,但是,他那柔婉含蓄、情韵兼胜的词风,以及以此写成的名篇佳句则长留人间,永远使我们回味。
    总是你的背影,几分孤寂,几分落寞,还有几分无奈,你,回头了,只一笑,抬抬手,却没有挥,再回头,渐行渐远……
    此恨恰如芳草,偏又倚危亭,颤抖是手,是心,平静安详的是一直注视着你的眼眸,从那一刻起,平静安详成了我眼底唯一的表情。芳草萋萋,剗尽了吧,剗尽将不再生……
    手边还有一片青翠,绿意柔柔的缠绵在我的眼角,飞絮零星,我淡淡浅笑,水边那一抹残红,于无声处,心事定格在这个春日的长亭,慢慢掩藏起的……是我那瞬间的动情。
    娉婷风雨,夜月风声,春风柔情,逝去了的,是你的欢娱,你的背影,恨了吧,把那素弦高束,雅歌高置,彩衣揉淡,幽香深埋,一并付与那飞花片片、静静……
    渐淡,渐行渐远,蒙蒙残雨,蒙蒙背影,蒙蒙长亭复短亭,此心无晴日兮,此愿随君销魂去矣,人未醒,残梦杳,黄鹂却几声。
    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杨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一帘幽梦,十里柔情,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归来途中,独倚危亭,回头一望,芳草边天,好似无边的离恨。以芳草喻愁,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这里秦观却用"刬尽还生"四字把它强化到极点,因此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恋人分别了。往日的欢娱,变成了流水;断了琴弦,何时能续上?面对片片飞花,蒙蒙残雨,他几乎失魂落魄。正在此时,恼人的黄莺儿又在耳边叫了起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他的心真是烦极了!这首词写得情景交融,意余言外,因此前人推为写离情的典范。
    送君门外,行人已远,唯见芳草萋萋,碧色连天,只隐隐从远处传来马嘶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总是令人梦绕魂牵。以“芳草萋萋”表离情别绪古已有之。《楚辞*招隐士》中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李重元的词《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如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实际上秦观的爱情词不一定写的是自己的爱情经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就是清代人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他之所以要到爱情中去寻找寄托,是因为有太多的忧愁,他的忧愁也是来自贬谪,绍圣初年,秦观先是出为通判杭州,接着贬监处州酒税,又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立,秦观复宣德郎之职,返回的途中,在藤州去世。秦观没有像苏轼、黄庭坚那样笑对困境,他一路贬谪,留下了一路叹息,他的词中充满了泪和愁,“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春鸟秋虫,在秦观眼中总是无边的愁恨。
    草作为自然界最为普通的一物,文人墨客当然不会放过它“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一首诗把草写得淋漓尽,可谓草的千古绝唱。宋钱惟演见草惊叹朱颜暗换,“绿杨芳草几时休?”“情怀渐觉成衰晚”。芳草年年依旧,而人的韵华易逝,想起自己可建功立业的时日不多,怎一个愁字了得?范仲淹壮志难酬,旅居他乡,目触秋色黯然吟道:“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近中秋,草“更无一点风色。”斜阳、落叶、枯草,满目萧瑟,愈觉秋之深。遥望归乡路,“隐隐两三烟树。”只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说到借草抒怀,秦少游借草写离恨,入木三分。“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爱之切,乃恨之深,而离恨更如绵绵不绝之草,去了还来。想当初“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而如今只剩片片飞花,蒙蒙残雨,“独自凄凉人不问。”何等凄婉!正如张玉田说:“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融。”
    而贺铸写草,则抓住草的分乱。“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的是农历四、五月间的草。贺铸人称“贺梅子”,他才华横溢,文武兼备,“傲视权贵,终身屈居下僚,不得施展其抱负。”当他独自徘徊在长满杜蘅青草的沼泽地畔,遍地野草,缠蔓纷生,想起自己纵有千般才情,更与何人说?面对烟笼芳草,满城风飘柳絮,还有那纷纷细雨,怎不教人纷烦恼恨?
    更有人写墓边的草,突出的是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这是吴文英笔下的草。楼前小径曾与伊人携游,“一丝柳、一寸柔情。”如今却是青草依旧,而伊人不归,青青草儿在诉说“瘗玉埋香”的惆怅。词人借景抒情,呈现给读者一幅凄迷景象。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一生追逐着梦想,飞蛾般扑向那灯火明艳的地方。怨吗?悔吗?却似是不曾怀有那样的情怀。人生如梦,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沉迷于一件物事,又怎会是可以舍去的轻易?哪怕明知,那幽暗月下渺茫的幻影,不知名的萤色光点间,纵使妖魅着,摄人心魄的妖魅,是不属于这明世的凄绝,却依然甘愿踏上彼世的幻梦之中。飞蛾扑火,焚身而不悔,终究丧命于梦想中的温暖。梦想却正如那凝结着痴怨的五彩琉璃,如梦幻般美丽,却潜藏着为寻得它而不得不面对的代价。于是,那些人便化作了飞蛾,扑向摇曳着的绚烂烛火,飞向那闪耀着清亮光芒的琉璃,哪怕它们匿藏着不属于这明世的幽暗。
    暖暖的春日,帘幕低垂,寂寂庭院,门掩人空,杜鹃声声里有花开依旧。园亭清水东流,极目凝望,不见东君花前立。你是惆怅还是心痛?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也许是缘浅情深,风尘仆仆的你不经意走进这座郊外的小院,又似冥冥注定。是这怡人的春色使你忘记了匆匆的脚步?
  青藤缠绕的庭院,窗前盈盈春色和着暖阳伴她从梦中轻醒,在扣门声声声传来,她仿佛透过无数世纪的昼夜感觉到那种温柔的声音。当门扉微开,你的笑容似阳光般洒满庭院,蝶舞燕双飞,春水碧如蓝,分不清那娇艳的是人面还是桃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