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嬖1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 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 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2,洁沐浴饮食,间3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说,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4,导害者远,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5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椁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6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7。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此之为不可。” 公曰:“寡人不识,请因8夫子而为之。” 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9,不若月之曀曀10,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 【译文】景公宠爱的妾婴子死了,景公守着她的尸体,三天都没有吃饭,肌肤紧挨着坐席不离去。左右的人劝他,景公总是不听。 晏子入宫,禀报说:“有懂巫术的人和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自愿请求医治。’”景公高兴起来,立即站起,说:“病死的人还可以救活吗” 晏子说:“客人自己说的,他们自认为是良医,请尝试一下。君主请避开一下,清洁沐浴饮食,离开病死人的宫室,他们将有祭祀鬼神的事要做。”
景公说:“好的。”避开死者去沐浴。晏子命令棺敛死尸的人立即将尸体入敛,棺敛完毕,而后回复景公说:“医师不能医治死者的病,巳入棺殡敛了,不敢不将此事禀告。”景公脸有怒色很不高兴,说:“先生借医病人要我离开,而不让我看,将要殡敛又不让我知道,我身为一国之君,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晏子说:“君主唯独不知道人死不可复生吗?我晏婴听说,君主正派臣子服从叫做顺,君主邪僻臣子服从叫做逆。如今君主不走顺道而走邪道,跟着走邪道的就亲近,劝导伤害了您的就疏远,谗谀之人萌动互通,而贤良之人被废弃消灭,因此谄谀之人繁衍于世间,邪僻行为交通于国内。从前先君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天下,宠爱于竖刁而灭亡,如今君主菲薄于贤人的社会行为规范,而丰厚于宠妾的悲哀。况且古代圣王畜养私爱不伤害品行,殡敛死者不放纵宠爱,送别死者不放纵悲哀。品行损伤则沉溺于私欲,放纵宠爱则伤害生理,放纵悲哀则伤害本性。因此圣王能节制它啊。立即完毕殡敛,不留会侥幸活过来的念头,棺椁衣服,不耗费伤害生者,哭泣哀伤,不能因此伤害生者的道路。如今腐朽的尸体还留住希望生还,过分的爱会伤害品行,修饰悲哀会伤害本性,这就是君主的失误了。所以诸侯派来的宾客惭愧进入我国,本国的朝臣惭愧于职守。崇尚君主的行为,不可以引导民众,顺从君主的欲望,不可以保持国家。况且我晏婴听说,朽尸而不入敛,称之为羞辱尸体,臭了不殡敛,称之为陈设腐肉。违反明白的君王的本性,行为于百姓非议之事,而在内面对宠妾的羞辱腐尸,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景公说:“我不懂这些,请凭借先生处理这些事吧。”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群星明亮,也比不上阴暗的月亮,小事的成功,也比不上大事的废弃,君子的过错,比小人做的好事还要有益。这就是说晏子的吧!” 【说明】本节故事说明,齐景公的确不懂事,既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也不会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他放纵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全大局,这样做的后果就导致臣下都会仿效学习,从而扰乱社会行为规范及政局,使得人们都会只顾及自己的欲望。 —————————————————— 【注释】1.嬖:(bi壁)《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2.屏:(bing丙)退避、屏避。《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 3.间:(jiān尖)隔开间隔。《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枫松相间。” 4.迩:(er耳)《书·皋陶谟》:“迩可远,在兹。”《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小雅·小旻》:“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诗·大雅·民劳》:“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迩女器。”《论语·阳货》:“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说文》:“迩,近也。”这里用为“近”之意。 5.失:(shī湿)通“佚”或“泆”。《管子·立政》:“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国语·周语下》:“虞于湛乐,淫失其身。”《韩非子·说难》:“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淮南子·汜论》:“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王念孙云:“失,同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这里用为淫泆、放荡、放纵之意。 6.僇:(lu路)《管子·小匡》:“以殉于国,为群臣僇。”《礼记·大学》:“辟则为天下僇矣。”《荀子·非相》:“然而身死国亡,
为天下大僇。”《荀子·强国》:“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不知,故先自僇。”《吕氏春秋·当染》:“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高诱注:“僇,辱也。”《史记·楚世家》:“僇越大夫常寿过。”司马贞索隐:“僇,辱也。”《字汇·人部》:“僇,辱也。”这里用为羞辱之意。 7.胔:(zì字)腐烂的肉。《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礼记》:“掩胳埋胔。”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8.因:(yīn音)《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9.昭:(zhāo招)《书·益稷》:“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有休。”《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管子·心术下》:“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老子·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说文》:“昭,日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10.曀:(yi义)《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说文》:“曀,阴而风也。诗曰:‘终风且曀。’”《释名》:“阴而风曰曀。曀,翳也,言云气掩翳日光使不明也。”这里用为天色阴暗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