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西亚北非政治剧变

 五成 2011-09-23
                                            如何看西亚北非政治剧变
作者:赖海榕
来源:学习时报
 

  

 

  西亚北非的剧变强烈地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由西亚北非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特殊的位置所决定的。这是全世界石油供应的心脏地区,政治变局可能剧烈影响石油供应,进而剧烈影响世界经济。同时,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斗争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不仅如此,在2001年“9榈11”事件后,这个地区更成为全球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核心地带,本地区各国的剧变将深远影响阿以关系和全球反恐斗争。

  剧变的发起者和主导者不是欧美,而是民众

  西亚北非剧变吸引全球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突然性和狂飙突进的特点。首先,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个人独裁和家族统治是伊斯兰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西亚北非地区的人们不介意个人独裁和家族统治,甚至认为只有个人独裁和家族统治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所以谁也没有料到一夜之间,这个地区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民走上街头,提出十分明确、压倒一切的诉求:长期独裁者立刻下台。其次,人们普遍以为,西亚北非的政治强人实行铁腕统治,一切反对势力都已消灭殆尽,一切反抗行为都可以轻易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本很阿里却不得不在群众抗议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逃离他铁腕统治了20多年的突尼斯,更让全世界震惊的是,此前看上去无比强大的铁腕强人穆巴拉克竟然在群众抗议短短18天后就不得不下台。突尼斯和埃及政权倒台以后,人们开始猜测下一个陷入风暴的会是哪个国家,利比亚和叙利亚被认为是最不可能发生风暴的,观察家们认为那是两个与世隔绝和被铁腕统治的国家,然而恰恰是利比亚、不久后是叙利亚爆发了迄今为止这一地区最猛烈的政治风暴。这一切都出乎意料,都令人震惊,也就不能不强烈吸引全世界的密切关注。

  这场风暴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目前还不能准确判断,至于其原因,我们从风暴已经展现的形态和各国的情况来看,已经可以让人初窥端倪。有关原因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风暴是否将止于西亚北非的若干国家,或者风暴将进一步扫向其他国家,比如其他西亚和非洲国家。

  运动爆发以来,中国知识界就开始探讨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美国欧洲外部势力意欲推动中东民主化所挑起的,有人认为主要是由这些国家的内因引起的,持后一种看法的观察人士较多一些,笔者也基本上持后一种见解。

  虽然在价值观上,民众运动与美国欧洲鼓吹的“民主”有相通性,但是,不能由此简单得出本次西亚北非的政治剧变是美欧发起并操纵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被民众运动所抗议的现政权,是美欧在中东四大利益(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维护以色列的存在和安全、围堵伊朗、保障石油供应)上的合作者和同盟军。穆巴拉克统治下的埃及是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并认真执行协议的仅有的两个阿拉伯国家之一,也门的萨利赫总统是美国全球反恐斗争的重要合作对象,萨利赫统治下的也门不仅与美国情报机构密切合作甚至允许后者在必要的时候在也门境内采取军事行动打击该国的基地组织分支机构。沙特阿拉伯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国,也是美欧在该地区抗衡伊朗的最重要盟友。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在放弃核武器以后,美欧国家为了该国的石油频繁访问的黎波里,开始发展与卡扎菲的亲密关系。然而,民众运动以后产生的政权很可能不那么亲近美欧,特别是在保障以色列安全和围堵伊朗方面不一定紧跟美欧,所以美欧对这场政治风暴实际上有很强的不确定感。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运动最初的反应,尤其是对埃及民众运动的反应,从另一个方面印证本次运动的本土性。美国的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对穆巴拉克的态度前后矛盾、相互矛盾,对民众运动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显示出毫无防备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

  当然,这并不排除美欧在判断出民众运动势不可挡后,选择站在赢家民众运动这一边;同时,出于价值观的考虑,选择站在民众一边,从而抛弃盟友。但是,这仅仅表明美欧向运动靠拢,在运动发展起来后试图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并利用运动。它不表明美欧是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导者。这次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导者是西亚北非国家的民众。

  为了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各国民众提出的要求,并对照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看看从中能否找出线索。综合各方报道,西亚北非各国示威民众主要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长期掌权的统治者下台,政权要更迭;二是废除紧急状态和限制民众权利的其他法律和政策,实现言论和结社自由;三是政府由自由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必须代表人民。

  剧变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民众的要求恰恰击中了西亚北非这些国家的根本问题,反映出这场政治剧变有着深刻的、结构性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在政治上,长期以来,多数西亚北非国家都由政治强人及其家族牢牢把握统治权,一掌权就是20多年(如突尼斯的本?阿里)、30多年(如埃及的穆巴拉克和也门的萨利赫),甚至40多年(如利比亚的卡扎菲、巴林的哈立德、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没有人事和政策的更新。长期的个人和家族垄断统治,必然导致政权专横粗暴,贪污腐败成风,人民深恶痛绝。为了长期保持垄断统治,必然压制人民的政治权利,要么不选举,要么搞假选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三连任、四连任、五连任,乃至无限连任下去。在国家暴力机关的压制下,民众无可奈何,但是内心积累了强烈的不满,只是等待爆发的时机。

  在经济上,这些国家近年物价飞涨,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更快,人民强烈不满。同时,失业率很高,特别是青年失业率高。一些国家失业率在10%—20%之间,其中青年失业率更是达到了25%—40%的程度。此外,贫富差距大,有些西亚北非的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40%。这次政治运动的主力军是青年和贫困人群,特别是大量的失业青年。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在经济上并不是长期很差,有些国家例如突尼斯相当长时期是稳定增长的,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迅速逆转为衰退,原先由增长掩盖住的问题突然爆发出来。

  从已经呈现的情况看,这次风暴的原因似乎可以简要概括为,失业和贫穷的经济困难点燃了长期积累的政治火药,引爆了西亚和北非政治大变局。

  政治风暴起来后,各国政府的首轮反应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方面的深刻原因。各国领导人和政府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和权力世袭(埃及、也门);二是宣布尽快撤销限制公民言论和结社自由的法律和政策,尽快修改和制定宪法和有关法律让人民参与国家政治过程(埃及、也门、约旦、巴林、阿尔及利亚等);三是为公务员加薪(埃及、也门、利比亚)或给居民分发高额补贴(巴林、沙特阿拉伯)。这些措施的迅速宣布和实行显示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非常清楚人民的诉求,期望通过对人民诉求的某种程度的让步和满足,平息民众的怨气,进而平息示威。显然这些措施来得太晚,统治者做出的让步太少,民众不满足,而坚持要求政权更迭。这些措施的出台本身,进一步印证了本次危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如何看西亚非洲变局

  本次西亚北非的剧变已经形成一个浪潮,它既是政治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又会加快这个转型的前进速度。那么,如何看西亚非洲的变局?

  首先,西亚北非的变局是不是民主化?在这次剧变中,大规模的群众抗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政治强人是被民众大规模的、持续的示威抗议浪潮所推翻的,也因此产生了一 个 新 词“peoplepower”(人民力量)。如此规模巨大的群众运动是首次出现在阿拉伯的政治生活中,权力长期由精英和寡头所绝对垄断的历史被打破了,因此对阿拉伯世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亚非洲各国的情况尽管不同,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民众已经起来了,不再是政治生活中被动消极的客体,民众或许还不能主导和控制政局的发展,但是他们已经采取积极的行动,发出自己的声音;二是个人独裁和家族统治已经不再被人民所接受和容忍,或许权力仍然由精英掌握,但是掌权的方式已经无法继续粗陋和赤裸裸,而不能不文明化。

  其次,政治剧变后政局能否稳定?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差距很大,这个问题难以一概而论。事前,谁也没有料到利比亚和叙利亚的人民能够起来。人民起来以后形势狂飙突进,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政治强人会如此顽固誓不下台且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镇压。也门的局势则混乱不堪,从开始的相对和平到后来轰炸总统祈祷的清真寺,并交织着基地组织的暴力活动。长期强人政治垮台后政局能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民族、宗教、部落构成的复杂性的影响,同时受到外部势力的介入程度,以及对前政府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民族、宗教、部落构成越复杂,政治持续动荡的可能性越大。受外部势力的干扰越强烈,政局动荡的可能性越大。对前政府的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对政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伊拉克集以上三种因素于一身,是独裁政权更迭后长期动荡不休的典型例子。本次西亚北非的政局变动中,民族、宗教、部落构成比较复杂的是叙利亚和也门,这两个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危险不能排除。利比亚的部落社会由于高度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影响式微,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卡扎菲统治时期的权力机关和人事能否在政权更替后继续工作,目前看来,国家过渡委员会已经开始有效工作,而且吸收了许多前政府的官员。此外,国际社会也吸收了伊拉克解散整个前政府导致权力真空的教训,所以利比亚的局势在政治强人的问题解决之后陷入长期动荡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如果风暴向南扫向其他非洲国家,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东西中南部非洲国家的创立是前宗主国根据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非当地人民的族群和宗教归属人为划定的,所以民族、宗教和部落构成十分复杂。因此,如果东西中南部非洲发生类似的政治强人被推翻的情况,陷入若干年的动乱和暴力冲突,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再次,剧变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政治垄断与经济垄断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和家族,经济活动也必然被少数人垄断,垄断导致封闭,垄断和封闭导致效率低下。政治剧变的发生以后,政治权力的垄断瓦解,对经济活动的垄断也必然瓦解,封闭的系统将开始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将活跃起来。因此,有理由对剧变后西亚非洲的经济发展形势保持审慎的乐观。伊拉克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经济快速增长,固然有国际制裁解除的外部因素的有力推动,更重要的是解除了国家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制,伊拉克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这是伊拉克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陷入衰退,政治强人苏哈托的长期统治被民众推翻,经过三四年震荡以后,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并强劲增长。政治体制剧变后经济长期得不到复苏的不幸例子是俄罗斯,苏联1991年解体,俄罗斯在1998年以后经济才出现开始逐渐复苏。其他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一般是在政治剧变后3年左右开始复苏与增长。由此看来,政治垄断对经济生活的扭曲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来调整,少数国家可以更短的时间完成调整,另一些国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调整。

  最后,西亚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亚非洲国家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或杠杆对中国产生影响。笔者以为,西亚非洲国家影响中国主要有三个杠杆:能源、宗教和在国际组织里对中国的支持度。贸易和投资由于是互利互惠的,双方融为一体,无法作为杠杆产生单方希望的影响,所以不考虑在内。事实上,即使美欧这样的经济体也不能以贸易和投资为杠杆对中国产生单方面的影响,西亚非洲就更不可能在这方面发挥影响了。

  就能源(石油)而言,沙特阿拉伯、伊朗、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国的影响比较大,尼日利亚已经是初步民主化的国家,利比亚正在推翻政治强人,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要若干年后才能看见政治发展的趋势。所以,短期内这些能源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中长期的情况如何,目前难以断定。

  就宗教而言,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影响最大。埃及是逊尼派穆斯林的神学和文化大国,是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全世界穆斯林进修伊斯兰教义的中心。沙特阿拉伯是逊尼派穆斯林的神学大国,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安息地,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穆斯林朝圣之地。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的穆斯林有一定影响。

  就国际组织的支持度而言,非洲国家在国际组织上对中国支持与否至关重要,中国大陆恢复联合国席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非洲国家的大量支持票才得以实现的。数量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发生转变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压力。

  总之,西亚非洲的政治变局以及未来扩展到更多非洲国家的可能性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考察,短期内西亚非洲的剧变不会对中国产生实质的影响,因为短期内发生剧变的国家数量少,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小,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的国家需要时间稳定政局,并需要时间调整经济体制才能走上增长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