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手榴弹系列

 昵称1769601 2011-09-08

新中从建国初到50年代末,为仿制阶段,主要仿制苏联40年代中、后期的产品;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局部改进设计阶段,主要是在现有产品上进行局部改进设计;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自行研制阶段,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


中国仿制成功的第一种手榴弹是42式攻防两用手榴弹,它是仿照苏联RG42式手榴弹设的。1954年,中国另外两种仿制手榴弹--541式进攻手榴弹和542式防御手榴弹又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实际上是苏联40年代初的RGD-5式和F1式手榴弹的仿制型,因这3种手榴弹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加工工艺要求也较高,不久便停止了生产。


50年代末,中国结束了仿制手榴弹的历史。1959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榴弹--59式进攻手榴弹通过了设计定型,紧接着,59式防御手榴弹也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都采用铜拉火管作为发火系统,这种拉火管与解放前蒋造小型木柄手榴弹的发火件结构基本相同。采用拉发火件简化了弹的结构和加工装配工艺,但因存在全弹质量过大、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缺点,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


60年代初研制的一系列手榴弹,都是在原有手榴弹(如老式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而成,各种改进旨在提高手榴弹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系列手榴弹有61式木柄手榴弹、61-1式木柄手榴弹、62-1式木柄手榴弹、63式木柄手榴弹、65式木柄手榴弹、65式加重木柄手榴弹、67式木柄手榴弹和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等,其中,67式木柄手榴弹的性能最为出色,此弹从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至今已30年了,尚未完全撤装,但67式手榴弹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大、威力小和发火率低。


 

为进一步提高手榴弹的性能,70年代初开始了新一轮手榴弹的研制工作。当时确定手榴弹的发展方向是“卵形、小平底、黄豆粒”,即弹体为卵形,弹底有小平底,破片大小如黄粒。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手榴弹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不少结构新颖、性能先进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如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设计定型的1973年式钢珠手榴弹;从1971年开始进行方案选定和选型试验,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的77式手榴弹系列--77-1、77-2、77-4和77-5式木柄手榴弹,除77-1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技术储备;1971年开始研制,1979年底设计定型的79式火箭手榴弹;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1年底通过设计定型的80式反坦克手榴弹和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手投枪发两用手榴弹等,都是一些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手榴弹。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中国主用手榴弹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特种手榴弹发展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国中自行研制的各种手榴弹有20种之多,其中特种手榴弹就有十几种,出现了不少设计新颖、性能可靠的手榴弹,82式手榴弹系列、84式手榴弹、KFB催泪手榴弹、DSQ91式48mm痛球手榴弹等主用手榴弹和特种手榴弹,都是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在主用手榴弹中,82式手榴弹系列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84式手榴弹(又称碰炸手榴弹)则是这一时期研制的主用手榴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中国的手榴弹在短短的50年内,由建国初期的几个单调的弹种发展成为一个种类齐全的近战武器大家族。当今,中国的手榴弹可与世界手榴弹并驾齐驱,并正向着种类齐全、性能优良的方向发展。


几种典型手榴弹 建国后中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手榴弹有30多种,这里仅介绍比较典型的几种。



查看原图

67 式木柄手榴弹


67 式木柄手榴弹,在 1960 年中期研发的,1967 年完成设计定型。以 63 式木柄手榴弹為基础,改良而成的。主要是為解决 63 式木柄手榴弹使用时的不安全性、投掷时早爆炸和易受潮无法啟爆等问题而改良研製的。


67 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改良為:改良啟爆点火器的结构和生產技术,也改良全弹的密封包装。例如:63 式手榴弹啟爆点火器,採用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造成提早爆炸,67 式木柄手榴弹的啟爆点火器,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点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產技术,解决了提早爆炸和易受潮的问题。在 1960 年末期,开始装备部队,直到现在仍是制式装备。它的主要优点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於大量生產,缺点為全弹重量过重,体积过大,破片数量较少。


67 式木柄手榴弹,採用铸铁弹体,全弹重量為 600 公克,全弹直径 48mm,全弹长204mm,主要装药為 38 公克 T.N.T,爆炸时可產生 70 ~ 110 个破片,杀伤半径 7 公尺,破片离爆炸点 80 公尺以外,仍有杀伤威力。



查看原图

77 式木柄手榴弹


77 式木柄手榴弹系列,於 1977 年研发设计定型,共有四种型号 ( 77 - 1 式、77 - 2 式、77 - 4 式、77 - 5 式 )。除 77 - 1 式木柄手榴弹於 1980 年,进行大量生產装备部队外,另外三种型号,只有图上作业,没有生產。


 


查看原图

该型手榴弹的基本结构与 67 式木柄手榴弹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 77 - 1 式採用 A3 钢板预製刻槽弹体,弹体内装 70 公克 T.N.T 炸药,爆炸时可產生有效破片 300 餘片,单个破片重量约 0.4 公克,破片初速為 1000 公尺 / 秒 以上,因而使手榴弹杀伤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查看原图

其总重量為 360 公克,直径為 48mm,全长约 172mm,杀伤半径大於 7 公尺。77 - 1 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特点為体积小、重量轻,与 67 式木柄手榴弹比较,重量减少 40 %,体积减少 18 %。适用温度為 - 40 度 至 + 45 度 ( 摄氏 )、啟爆时间為 4 秒。



查看原图

82 式手榴弹


82 式手榴弹系列,由 82 - 1、82 - 2、82 - 3 和「 82 - 2 式塑胶外壳、内装钢珠手榴弹 」组成,前 3 种型号在 1982 年完成设计定型,另外在 1986 年,也完成「 82 - 2 式塑胶外壳、内装钢珠手榴弹 」设计定型,因而又称為「 86 式手榴弹 」,上述型号只有「 82 - 2 式 」、「 86 式 」两种型号,获得批准进行大量生產,最终目的在取代 77 - 1 式木柄手榴弹。其组成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



查看原图

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 A3 钢板冲压成球型壳体,内装 62 公克 T.N.T,爆炸时,壳体能產生单个破片重量在 0.3 公克以上的破片 330 餘片,其杀伤半径大於 6 公尺,安全半径小於 30 公尺。引信為翻板击针式针刺点火延期引信,由引信本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 4 大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上相同。平时用保险插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插销,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82 - 2 式手榴弹,全弹重量 260 公克,弹径 48mm,全弹长 85mm,杀伤半径大於 6 公尺,平均投掷距离大约 40 公尺。其主要特点為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与 67 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 58 %、重量减少 57 %,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查看原图

82 - 2 式手榴弹


 

82 - 2 式手榴弹,其组成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 A3 钢板冲压成球型壳体,内装 62 公克 T.N.T,爆炸时,壳体能產生单个破片重量在 0.3 公克以上的破片 330 餘片,其杀伤半径大於 6 公尺,安全半径小於 30 公尺。引信為翻板击针式针刺点火延期引信,由引信本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 4 大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上相同。平时用保险插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插销,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查看原图

全弹重量 260 公克,弹径 48mm,全弹长 85mm,杀伤半径大於 6 公尺,平均投掷距离大约 40 公尺。其主要特点為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与 67 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 58 %、重量减少 57 %,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手榴弹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从手榴弹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来看,走的是一条仿制、技改和独立设计的发展道路。在先期仿制阶段,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消化吸收,走仿制与技改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很快认识到只有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军事工业得以腾飞。


不论是仿制还是自行研制的手榴弹,从总体来看,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使用;二是注意了人机工效,考虑了中国士兵的握持尺寸和体力等人的因素,因而研制的手榴弹非常适合中国士兵投掷。


但中国研制的手榴弹,包括比较新式的手榴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可靠性差、长储性不高等问题,有的安全性也不高。


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的国情、未来战争的需要及现有的工业水平,在近10~20年内,中国研制新手榴弹,应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1)提高手榴弹的安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手榴弹引信的出手、失手保问题,如在手榴弹引信上采用组合式火工品等新技术;


(2)提高手榴弹的威力,出路在于减少手榴弹的无效质量和单个破片质量与装药的合理匹配,以获得最大的杀伤半径和最小的安全距离;  


(3)注意经济性,在选材和确定工艺时,要考虑战时的加工条件和武器的费效比;


(4)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弹药的维修和销毁简单易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