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老子》《韩非子》看老、韩的处世之道【转载】

 无*为 2011-09-23

 

图片

 

 

 

从《老子》《韩非子》

看老、韩的处世之道

 

 

  摘要: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1】韩非也有《解老》、《喻老》之文,他的《主道》、《扬榷》、《奸劫弑臣》等篇都有对老子思想的借鉴和发挥。诚然,韩非对老子多有继承,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处世之道则完全不同。[2]学习智慧处世之道,成就智慧人生。本文就韩非、老子及其代表作,两者不同的人生处世之道,以及两者对现代人的启示三大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韩非、老子的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韩非子;老子;处世之道;比较

  人生的生活旋律,好像一条奔腾的江河,有前进也有回流,有顺进也有逆境。无论过去或现在,特别是当人处于逆境时,老子的人生智慧之幽灵,总把人们从逆境中解脱出来;[3]而韩非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也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这两部作品或隐或现地呈现出它们的现实的时代价值。本文就韩非与老子中展现的人生智慧进行分析、提炼,以指引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学习智慧处世之道,成就智慧人生。也希望对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图片

 

 

 

  一、韩非、老子及其代表作

  韩非(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在法家重势、重术、重法三派中,韩非可谓集三家之说,而能成一家之言者。【4】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韩非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5】《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中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春秋战国早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根本观点是“天道”,“道”是天地万物之先,是本源。老子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充分体现老子思想的睿智和哲思,被称为“伟大之书”,《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十大古今名著之首。这部书充满了探求疗世之疾的良方,不仅适于职场、适用于家庭、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个人,可以说是一本广为世用的智慧宝典。

  读者可以从韩非、老子的代表作《韩非子》、《老子》中汲取某些原理,或一些重要观念,注入带有时代色彩的新鲜思维,形成新的观念、准则,可以用

  来带领下属、用业跟友人家人沟通、与陌生人相处、谈恋爱,改善婚姻关系,还可以用来改造自己。

 

 

 

图片

 

 

 

  二、韩非与老子不同人生处世之道的比较

  太炎先生说的好:“太史公以老子、韩非同传,于学术渊源最为明了。韩非解老、喻老而成法家,然则法家者,道家之别子耳。”【6】这点明了韩非子在思想上有是对老子的继承,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可是,在人生智慧方面两者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呢?

  (一)对待名利:“性本利”与“少私寡欲”

  《韩非子 心度》中指出,对于民众,韩非子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贪”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15】中“生则计利,死则虑名”这一句清楚明白的点出了韩非子在名利荣誉的过分看重,甚至崇拜到了极点的趋势。【7

  而在这一问题上,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藏。”(《老子》四十四章)【15】这是说,名利与生命对人来说,生命更重要。因为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如果为了获得名与利而丧生,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老子也明确地提出要“少私寡欲”。在老子看来,人的欲海难填,总是总是无境地地追逐名利财货,这是毫无益处的。

  (二)“以我(利)为本弃仁爱””与“以人为本持上德”

  刘政洋刘国新在《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韩非子》指出:“在、看老、韩的处世之道》指出:“对现实的失望与不满,老子、韩非子是相同的,但他们观察现实的角度不同。老子观察世道,韩非子探究人心。”【1

  老子眼中的世道是怎样的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看到了人世的不等与不均甚至剥削与残酷的一面。他更痛恨世风的虚伪:“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国家昏乱,焉有忠臣。”他认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是仁义、孝慈、忠臣作用的结果,这些看似有智慧的东西,其实是极其虚伪的。“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15】这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老子苦闷的内心独白。大道不行,自我的不被理解,使老子对社会不抱希望,他把目光转向自身,寻求自己的生活之道。即“守柔”、“无为”。

  韩非毕竟不同于老子,对现实的残酷,他没有退守,而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应对之策,他主张“缘理”与“隐栝之道”【1】,表现出他的主动性。”所谓“缘理”,就是说要按规律做事情。韩非对“理”加以解说:“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他认为,理是事物的具体法则,是事物性质的区别原则,所以应该先确定事物的理。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中,韩非子讲了虞庆为屋的故事,虞庆不依据实际、主观猜想,结果匠人按照他说的做,房子却倒塌了。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了凡事应当“缘理”的观点,即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规律,这样才能有所成。显然,在韩非子看来,做事情光靠认识并把握事物的具体规律是不够的,他的更为积极的处世之道是“隐栝之道”。他说:“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圆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圆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隐栝,指的是竹木的整形工具。“隐栝之道”指的便是对竹木等加工整形的方法。只要采取“隐栝之道”,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就可以做到为我所用。可见,韩非子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他主张尊重规律、发挥自己、趋利避害,表现出了和老子完全不同的处世之道。

 

 

图片

 

 

 

  三、韩非、老子的处事智慧对现代人的启示

  韩非、老子这两位伟人对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领域、生活态度、社会发展、治国之道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入的影响,那么这两伟人对于他们之后的人又产生了哪些影响?活在21世纪的我们还有必要他们学习吗?他们还能给我们怎样的生活智慧?

  王蒙在其新作《老子的帮助》中说道:“用老子的智慧解读精彩人生。”【12】书名中的“帮助”二字,正是作者为了突出老子的思想对于现代人的意义。王蒙对老子“无为”的阐述是“与时俱进”“有为”的,给当代人的精神困顿提供了一剂解药:“今天我们鼓励前进,老子让我们学会后退”【11】。他说‘大直若拙’,你太直了反而会弯曲了,因为你老取得胜利,那么人家就会说你阴谋,或者说你是心眼多,或者说你圆滑,所以这些东西我从年轻的时候就读,当时遇到敏感和急躁的时候,翻翻老子的书心情就能够开阔。很多人会认为老子是故弄玄虚,说一些谁也不懂的话。其实老子很简单,那就是人不该去做很多自不量力的事情。他教人追求内心的平和。

  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中教会我们关于老子“水的人生艺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对此,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要如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13

  姚淦铭教授在其演讲《老子的智慧和人生的成功》中总结要成功的秘诀,说:“⑴要成功,老子讲有四个字:生、蓄、行、成——‘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势成之。’”所以,我们要取得成功,必须牢记这四个字。⑵“‘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老子说听道有三种层次的人,一种层次的人,上士闻道,堇而行之。前面去实行它,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所以,会变成哪一种人呢?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了。⑶“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这个东西想看看不见,想听听不到,想闻闻不了,想摸摸不到,想逮也逮不住,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模模糊糊,糊糊模模的。”你不努力不会成功,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这么多科学家天天在艰苦奋斗要拿诺贝尔奖,中国人就是没人拿到,这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你不去尝试,你连成功的机会也没有。⑷“人要控制两个欲望。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女人,好多干部出问题都是出在这两个欲望上。现在我们一直在讲幸福指数,在老子那里他早就提到过幸福指数,他给了你5个字:”为腹不为目。”什么意思呢?人活着不要贪欲,肚子是不会贪欲的,而眼睛是贪欲的,在人死的时候,还有一个词叫“死不瞑目”,这更体现了眼睛的贪得无厌。这就是老子幸福的指标:人活着不要为眼睛而活着要为肚子而活着,眼睛活就变成了它的奴隶。“⑸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所以,我们对待福祸上不能过于执着、沉溺。【14

  《老子的智慧和人生的成功》文中说道:“老子做到了荣辱不惊、面对谩骂不改色、静心存善清净本性。……但是,现代人,人人丰衣足食,却浑浑然若有所失,因为,很多人迷失本性、无法真正寻回自己的良知,故浑然忘我自我,这与体悟圣人之境的超然忘我,两种境界完全不同。”【14】可见姚淦铭教授不仅道出老子的人生智慧,还为我们指出了老子的“忘我“与我们现代人的“忘我”的区别,以敦促我们找回自我,成就我们的智慧人生。

  王夏红在《韩非子.寓言中的处世之道》中说道:“《难一》中的‘自相矛盾’,指出了‘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的道理,这是韩非矛盾学说的寓言体现。用逻辑学的话说,两个相互否定的命题是不能同时成立的,二者不能同时为真。”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做了两件自相矛盾的事却没有发现,这表明我们缺少思考,要避免矛盾,那就要我们多思考、多动脑筋。【5

  陈龙在《简论寓言》中说道:“不盲目崇古,一成不变。”如“守株待兔”。【16】“守株待兔”是讽刺那个偶然一次捡到兔子而后天天等待这“免费的午餐”,在当时也讽刺那些用先王之法治当世之民的不合时宜者,后人用它比喻不劳动而坐等天上掉馅饼的行为。而这种态度在现在也还很多:如今越来也越多的“富二代”,而这些“富二代”一味想着凭着老爸的财产就足够了,天天东游西荡,终一事无成;又如一些大学生,自视过高,总以为好的职业好的工作都会留给他们,所以不去努力、不去争取,真以为好工作就会“乖乖送上门的”,可到最后,连工作都找不到。

 

 

 

图片

 

 

  四.结语

  近些年来,对韩非、老子处世之道的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无论研究的视野、层次、方法都不断得以推进,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纵观前人对韩非、老子的处世之道的研究及成果,可以反映出两者对后人的为人处世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在探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对这两位伟人的一些人生观、处世态度方法都有所偏颇。对于那些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活的看法、观点,我们应该有所辨析,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人生处世智慧,以成就智慧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