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原文地址:中国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简介作者:吉林快板网
作品来源:吉林快板网 闻名全国的已故快板书艺术大师李润杰,原名李玉奎。1913年生于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村,1990年在津病故。 李润杰的经历曲折复杂。青少年时期流落东北各地受磨难。全国解放后,凭着自己深厚的艺术根底,终于成为快板书一代宗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作品健康向上,曾影响鼓舞了一代人。坐落在永安公墓内的李润杰铜像落成后,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同来津参加全国快板书大赛的演员一起参加揭幕仪式。李润杰已经成为曲艺界流传于世的楷模。 李 润杰不仅艺术水平高,人品也高。他为人正直、襟怀坦荡、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为名利、不以名人自居,深受人们的敬重。曾当选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曲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曲艺团副团长。还多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十年浩劫前,李润杰快板书的创作水平和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相继出版了《抗洪凯歌》、《劫刑车》、《千锤百炼》、《风雨行》四本专集和数不清的快板书小段作品。 1985年,李润杰因病告别舞台,致力于著书立说,培养徒弟。又出版了《李润杰快板书选段》、《我的艺术生涯》等专集。其中《李润杰快板书选段》再版三次。 1990年10月,李润杰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享年77岁。在病危期间,李润杰嘱咐家人及亲友:是共产党把我从旧社会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又把我培养成一个艺术家,我感谢党。我死后,丧事从简,把丧葬费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 一代快板书大师李润杰永远地走了,但他的快板书艺术却留给了后人。人民将永远怀念他。李润杰是武清人的骄傲,是雍阳大地生长的一束雪梅花。 代表作品: 袁武华先生,1956年正式拜我国快板书三大艺术流派代表人物李润杰先生为师后,他刻苦钻研曲艺艺术,艺术造诣日深。 四十多年来,活跃在国家和天津市的曲艺舞台上;从艺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作、表演奖21项。他的快板表演艺术师承李润杰先生又博采众长,具有“平、爆、脆、活、美”的特点,表演时声情并茂,张弛有度,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创作和表演的主要作品有《六号门》、《贝龙王》、《小青年》、《卖报》、《小汽车》、《剥画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古老五、鲁小虎》。期中《六号门》、《贝龙王》发表在《海河说唱》专业杂志上;《古老五、鲁小虎》发表于专业曲艺专集上。 他主创作并演出的相声、口技有《百鸟朝凤》、《画眉鸟学唱》,《群鸭戏水》、《宰猪》等等。 叶茂昌先生,艺名:叶文东,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 。辽宁省人,1928年出生,李氏快板书第一枝儿掌门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曲艺,喜欢快板、相声,业余活动多年。 1956年参加全国业余曲艺会演,唱的是自编自演快板《宝中宝》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以辽宁省职工文艺代表身份参加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也是在这次会议期间,第一次见到同是参加大会的天津市先进文艺工作者代表,快板书创始人,后来的恩师李润杰先生。事后被辽宁省工会调到辽宁省职工文工团,任快板书演员;兼曲艺队队长。 1957年10月25日拜师李润杰先生,当年末调到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后为吉林省曲艺团,现离休。 叶茂昌先生演唱的快板书特点是,说新、唱新,走一处唱一处,处处有新词,善于写作,能编能演深受群众欢迎,其代表作品有《油灯碗儿》、《螳螂挡车》、《十六条光棍儿》、《少与多》等快板作品。 如今,叶茂昌先生,桃李满天下,收徒较多,徒弟们都能独当一面,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发挥快板书的宣传作用。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一名党员,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李宗义先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1946年出生在天津市。13岁时考入天津市曲艺少年训练班。师承我国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王凤山先生专攻快板艺术。1963年调入吉林市曲艺团,历任快板书演员、演员队长、团长之职。 1988年吉林市曲艺团解体,被分配到吉林市群众艺术馆,任副馆长。 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吉林省快板艺术研究会会长,吉林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政协4-9届委员。李宗义先生长期以来勤奋刻苦、艺术精湛,始终活跃在我国文艺舞台上,为我国的曲艺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李宗义先生,从艺五十年,表演的快板书节目几百段,其中的《绕口令》、《双锁山》、《百山图》、《武松赶会》、《鲁达除霸》、《燕青打擂》以及现代快板节目《春催杜鹃》、《赞江城》、《群星会》、《谁之过》、《奇怪的大夫》、《捕影记》、《智保发电厂》、《骨肉情深》、《书迷》、《郑成功》、《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等快板节目,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身受广大观众欢迎。他的表演风格百纳各家、博采众长,加上长期的舞台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1979年与刘兰芳合作整理编写了评书《岳飞传》,荣获全国广播评书一等奖。后又整理改编了评书《杨家将全传》、《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小将岳云》、《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红楼梦》等均已出版。 1974年和1976年两次进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 1978年快板书《伤痕》获辽宁省曲艺汇演改编、表演双优秀奖。 1990年荣获辽宁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成果奖。 1997年快板书《清明上河图传奇》荣获全国快板大赛创作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 曾到辽宁大学和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快板书艺术”。出版长篇评书和曲艺短段三百多万字,作品收入《中国评书精华》和《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精典》。评书《杨家将》1985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首届中国书展。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荣获《中国优秀专门人才事略大典》证书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荣誉状。多部曲目制成唱片、MP3光盘、连环画和改编成京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