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平仄双收字的简单辨别 旧韵中,有一些相同的字分别收入在平声韵部和仄声韵部中,多数在使用方法上是不同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对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的作品,深入学习旧体诗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把旧韵中常见的一些平仄双收字及其简单的辨别方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整理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整理这个东西,参考了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杨文生先生编著的《词谱简编》等资料。 一、平仄双收字的种类有哪些?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有平仄两读但意义基本不变 就是虽然有平仄两种读音,但多数在意义上仍然一样,可平可仄,随意使用。常见的主要有:看、过、望、忘、听、醒等。前面说“多数在意义上使用一样”,那么就是说,也有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来具体看一看。看、望、忘、听、醒,这几个字在平仄的意义上是一样的,就是你可以把它们放在或平或仄的位置上而无需考虑是否出律。要注意的是“过”和“望”。“望”,名词有声望等,动词有观望等,在作动词时,可以是平声,也可以作仄声,它们的平仄是一样的。但作名词时,一定是仄声。这点,与其它的双收字不大相同。“过”,名词有过失等语意,动词有超过、飞过等语意,也是作动词时可作平可作仄,但作名词时,一定是仄声。 ②有平仄两读但意义不同 就是随着使用的不同,平仄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掌握平仄双收字的难点和重点。常见的主要有中、重、从、供、吹、骑、为、思、闻、论、观、难、燕、便、传、调、教、荷、和、行、浪、令、兴、不、禁、过、望等。这里面,有很多与我们今天的使用方式类似。如:中,平声的如“只缘身在此山中”,仄声的如“一语中的”;行,平声如“行走”,仄声如“品行”。有的掌握起来难一点。如令、教、便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双收字。 常见平仄双收字辨析例表
二、如何辨别古诗词中的平仄双收字 简单辨别的方法有: 1、从格律上辨别。如果我们熟悉旧体诗词格律的话,那么,疑为不合格律的字,一般多是平仄双收字。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字若为平声就不合律了,只能是仄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格律诗,古风等不很适用,因为古风的格律并不严格。 2、从语法上辨别。从上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平仄双收字在用作名词的时候,多半是仄声;用作动词的时候多半是平声。我们更可以进一步从诗句的语法上看出一些端倪。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疏”,很明显是“稀疏”的意思,平声。那么,“奉佛栖禅久,辞官上疏频”中的“疏”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上”是动词,“频”是形容词,说“上疏”的程度,“上疏”就构成了一个动宾词组。这里的“疏”就该是名词、仄声了(名词的“疏”,是一种分条说明的文体)。 3、从句意上辨别。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和“ 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这两个“扇”字显然不一样,前面的是名词、仄声,后面的是动词、平声。 这些大概是辨别平仄双收字的基本方法,当然,若能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更好了。 最后说一点个人观点。我们今天了解这些知识,就像鉴赏需要基本知识一样,更多的恐怕是为了更好地熟悉、学习、借鉴前人的作品,我们不会食古不化。至于在具体的诗词写作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平仄双收字,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不是很细,谬误难免,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