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胄

 李灏 2011-09-27

 
说胄
 

——历史长河中的头盔

司古

人类身体上最为重要的感知器官,如眼、耳、口、鼻等,全都集中在人的头部,这样,当人们在投入以杀戮为手段的战争时,头部往往成为最易受到创伤的部位,而由此带来的损害往往是巨大的,因此,早在蒙昧的远古时期,保护头部就已经成为军事防护上的重要要求。

头盔的历史相当悠久,其基本功能是保护头部、面部,有时候还要保护颈部免遭敌方兵器的砍斫,防止受到敌人长矛、箭簇、刀剑以及其他兵器的伤害。由于要防护这类金属兵器,因此金属也就成了制造头盔的理想材料。中国使用头盔的历史相当早,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军队里就已经普遍装备青铜头盔。头盔,古称“胄”,又称“兜鍪”、“首铠”、“头鍪”、“盔”。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铜胄,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呈虎头圆帽形,左右和后部略微向下伸展,以同时保护头顶、面侧和颈部。铜胄里面为粗糙的天然红铜,外镀厚锡一层,光泽如新。中国古代头盔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也有用藤或皮革做的。六朝时,头盔都用铜铁制作,较为厚重,到了宋代,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头盔重量大大减轻。元代铁冑较多,也有皮冑,当时的头盔形制比较简单,对面部、颈部的防护略显不足。到了明代,中国头盔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种类有三种:一是御林军用的铁锁子盔;二是钵形铁盔;三是普通军官和兵士用的高钵大眉庇简单铁盔。

亚述人和波斯人习惯使用金属和皮革制成的头盔,但是真正将头盔的制造工艺推向了高峰的却是希腊人——希腊青铜头盔可以包覆整个头部,只在面部前方留一个狭窄的竖式开口用于观察和呼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科林斯式头盔。希腊马其顿头盔样式华丽,顶部带有高高的冠饰,表面装饰着繁复的花纹或浮雕。

头盔的辉煌时代是随着罗马军团的兴起而到来的。罗马人对于头盔的功能和作用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诠释。最为常见的罗马头盔有两种,分别是军团头盔和角斗士头盔。罗马军团头盔设计精良,后部带有用于保护颈部后方的宽阔边缘,前方带有可以开合的用于保护面部的护颊。罗马军团头盔外表华美,制式统一,各级军官使用的军团头盔皆有明确规定以示区别,属于较早建立起与军衔制度对应的装备体系的军队之一。罗马角斗士头盔则更是独特,这种头盔除了具备实战防护作用,更多的是具有吸引观众的装饰色彩,它通常带有镂空的面甲,能够为短兵相接的角斗士们提供良好的防护。

在欧洲北部和西部,早期的头盔采用皮革制造,并用青铜条或者铁条进行加强,其外形通常为圆锥形或半球形。大约在公元1200年时前后,也就是中国南宋时期,欧洲头盔得到了较大发展,当时的军队在佩戴头盔前都要在头上先戴软帽,作为金属头盔的衬里。欧洲人更加注重头盔的浑圆外形——实战表明圆形的头盔有着更好的防护力——这种外形能够有效的分散外来的打击力。后来,在欧洲无边便帽式头盔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轻钢盔(basinet),这种钢盔带有专门的护颈以及可以拆除的面罩。到公元1500年左右,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构造更为复杂的头盔,这些头盔上已经开始使用铰链或连接轴,这样头盔在佩戴好后可以舒适的固定在颈部周围,和当时闻名世界的欧洲大白铁盔甲构成一个整体,在战斗中不会因搏斗而脱落。

16和17世纪,头盔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的头盔既轻便又坚固,兼具美观和实用。这一时期,带有宽边的较为轻便敞开式头盔在欧洲应用较为普遍。当时在中国正值明末清初,随着轻甲在中国的盛行,这类轻便的铁质头盔也大量装备到军队。这一时期头盔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非日本头盔莫属,当时恰逢日本战国时代,诸藩混战,豪强林立的局面为日本盔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日本头盔多为精铁打造,装饰极尽华美之能事,其后部带有铁片编缀的用于保护颈部和背部的甲片,前方带有铁质面具和甲片,既能提供良好防护又不影响头部和上肢的活动。此外,当时日本高级军事将领和藩主,都惯于使用极具个人特色的盔甲,其头盔形式更是不一而足,构成一幅日本当时生动的军事历史画卷。

但头盔最后的风光只维持了不到200年,18、19世纪,随着火器的威力逐渐增强以及其在战争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军事家们发现,火药推动的金属弹丸能够轻易的贯穿最为坚固的欧洲白铁盔甲,头盔也难保头部无虞;加之刀剑和长矛日渐式微,因此作为冷兵器防护用具的头盔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此时还有一支传统味道特别浓厚的部队继续佩戴着闪亮的头盔,这就是当时各国的精锐骑兵——因为他们还有可能和敌人陷入短兵相接。

战争并没有完全否定头盔的功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抢占战略要地,德法两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动用大量重炮连续轰击法军阵地,地毯式的轰炸令法军损失巨大。一名炊事员在撤退时顺手抄起一口炒菜用的铁锅,倒扣在头上,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来。虽然身上多处负伤,但此人却最终大难不死,成为阵地上惟一的幸存者。这名法国士兵后来受到了他们的将军——亚德里安的接见,他坦诚地向将军陈述了自己的经历。事后这个士兵的经历给了亚德里安将军不小的启发,后来他要求军需部门研制一种能够在战场上保护士兵头部免受伤害的一种新型单兵防护用具,于是现代头盔应运而生。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先装备现代头盔的部队,这种早期头盔就称为亚德里安头盔。

一战催生出的现代头盔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头部是人体非常致命的地方。根据历次作战的实战相关统计情况表明,虽然人的躯干和四肢它在战场上受到的打击的概率要高于头部,但是头部负伤之后它所造成的致死率,往往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配备头盔能够有效降低战场上士兵的伤亡。法国率先装备头盔后,其他各国也纷纷开始研制自己的头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二战前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四种代表性的头盔。他们就是德式、苏式、英式、美式四种头盔。

德国M35头盔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为先进的头盔,这种头盔沿袭了一战中德国M18头盔的设计特点,头盔采用钼钢片冲压制成,其金属外形沿着盔沿外倾,有效保护了士兵的耳部和后颈。此外,这款头盔外形威武,美观大方,当时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订购,当时中国军队也曾装备这种钢盔。二战中美国大兵使用的是较为经典的M1头盔,它拥有独特的双层结构,非战斗状态时外层可以取下,战斗状态下又可以很方便的套上去,以确保头部的安全。美中不足的是M1头盔的重心较高,容易导致士兵疲劳。

一贯保守的英国士兵在二战时仍在沿用他们一战中所制造的扁圆样式头盔,这种头盔因为外形酷似刚刚出锅的荷包蛋,所以被官兵们戏称为“煎蛋头盔”。这种钢盔从顶部到底部的高度比较浅,无法提供对面部和后部的保护,所以很快就退出了战场。同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钢盔相比,苏式头盔的的外形更为圆滑。这是经历过惨烈卫国战争的苏联红军在实战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现代头盔绝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就是一个金属外壳,实际上钢盔的内部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悬挂系统,所谓的悬挂系统就是通过头盔内部几个点的重量分布,使头盔佩戴起来更为稳定,同时,悬挂系统让士兵的头部和头盔的内壁之间留出了一定的空隙,使子弹或弹片在穿透头盔时不能直接伤害到头部。现代头盔也早已不是金属的“一统天下”:有的国家已采用防弹尼龙、玻璃钢、特种塑胶和特殊复合材料来制造头盔,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使用一种名叫凯芙拉的合成的化学纤维来制造头盔,这种头盔在同等体积下,其它的重量仅为钢材的1/5左右,但是强度却是钢材的5-6倍。凯芙拉头盔不但可以防御弹片,还可有效地抵挡小口径枪弹的射击。在实战环境中,美国凯芙拉头盔甚至经受住了一枚23米外射来的威力巨大的AK-47自动步枪子弹!如今的头盔,正在日益集成着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战场上士兵们可以信赖的生命保护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