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章 情绪与肿瘤

 忻家陶然公 2011-09-28

  第十一章  情绪与肿瘤

 

      肿瘤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日益猖獗,攻克肿瘤已成为现代医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恶性肿瘤(上皮性)称为癌,占肿瘤中的90%;良性的就称为肿瘤;但现代发现,原认为是良性的肿瘤,例如平滑肌瘤等也有发生像恶性肿瘤一样的播散和转移。因此本章中对于癌与肿瘤均视为同义语而不作严格的区别。文中有时用癌,有时用恶性肿瘤,有时用肿瘤。

 

                          第一节  概述

 

                     一、恶性肿瘤是人类三大疾病死因之一。

 

    1989年资料报道全世界每年新患癌症人数为59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340万;上海市每年有1.5万人患癌症,死亡1.2万。1992年时,全世界每年患癌人数上升到700万,年死亡超过500万;肿瘤死亡人数占世界死亡人数的10%。在我国癌症的年发病率在150万人以上,年死亡率大于80万,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13%以上;上海市死于癌症者占总死亡人口的1/4。癌症不仅是人类死亡的大敌,而且其威胁在日益增大。

   

                        二、恶性肿瘤是长寿的主要障碍

 

    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近几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达到74.84岁,女的高达80.46岁,美国男性72岁,女性76岁;我国上海男性达72岁,女性达76岁。期望年龄男性将达75.58岁,女性达到77.98岁;台湾地区平均寿命达74.26岁,男的71.83岁,女的77.15岁。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病或癌肿病的死亡,人类的寿命将能很快到百岁。

    在科学技术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影响人类长寿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感染、饥饿和营养不良;现在这一类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解决;而由于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不断增加,肿瘤已成为长寿的主要的障碍。例如吸烟与肺癌问题,世界已向中国提出:在中国每分钟有一人死于肺癌。WHO一位官员说,因为吸烟死亡的中年人,要折寿20年以上。

 

                      三、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最难攻克的堡垒

 

    恶性肿瘤的病因及治疗仍是当前医学界最棘手的难题;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和心血最多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全社会和各国政府最关心的一个医学问题。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为研制成功治癌药物的医学家,准备了丰厚的奖金;联合国总部,准备将为攻克癌症的伟人树立半身铜像;美国在里根时代,曾由政府出面组织科学家为攻克癌症的大关而动用200亿美元资金。然而,时至今日,人类还没有能彻底找到对付癌症的有效手段。医学同日益猖獗的、威胁人类生命和阻碍延长寿命的肿瘤发展速度相比,医学对肿瘤的研究和防治手段的发展速度仍相形见绌。可见癌症的问题依然是当今医学的最大难题,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第二节  现代肿瘤学说及其观点评述

 

                             一、《现代肿瘤学》介绍

 

    《现代肿瘤学》(汤钊献教授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于19936月出版)是一本肿瘤学巨著;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当代肿瘤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检阅的辉煌巨著。主编汤钊献教授,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校长,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小肝癌专家,现还担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汤教授曾在3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特邀报告,其中10次担任肝癌学术会议主席或共同主席。目前还担任8种国际学术性刊物(包括《Cancel》)的编委。

    《现代肿瘤学》全书四篇71章共262万字,由110位作者(其中正教授61人,副教授20人,副主任医师7人,正副研究员6人)执笔撰写;共参阅了国内外文献2005篇;由此可见此书的精深博大,创国内外肿瘤学之先河;与世界的肿瘤学相比也毫不逊色。《现代肿瘤学》反映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肿瘤学说的最新进展与成就。以下引证该书部分有关内容予以论述。

 

                      二、现代肿瘤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理论

 

    ㈠肿瘤的自然病程

    “在肿瘤起因方面,目前不少作者认为病的发展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而癌的自然发展史可分为启动、促进和演进三个不同的而又连续的进程”。(P3)启动过程极其缓慢。据食管癌的研究者认为。食管癌的自然病程,其①“始发期相当长,从这一癌前时期到癌需要2030年时间,这一过程是可逆的”;②“发展期…这一时期延续数年之久…”;③“外显期…继发展期进入外显期后肿瘤发展迅速…,有报告,未经治疗的病例自症状开始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为9.49.5个月”; ④ “终末期…如不治病人很快死亡,平均生存期约3个月左右”。(P44

    ㈡影响癌细胞生长及其发展速度的机理及因素

  “近年来…特别是研究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各种生长因子和抑制生长因子,肿瘤细胞的分化逆转等”(P3)。“肿瘤分子遗传学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一类是肿瘤抑制基因,或称抗癌基因;另一类是癌基因。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使机体不易形成肿瘤。癌基因的活化同抗癌基因失活有关”(P30)。上述研究的成果说明机体对癌症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是在某种情况下,尤其宿主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时才会致癌。“大多数恶性肿瘤可能是一个最先恶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细胞的后代,这种细胞群体由与正常细胞不同的特异染色体组成,它们逃避了正常的控制,发展了遗传上的适应力”。(P29)这也就是说如果机体有强大的正常控制的能力,这种癌变细胞就发展不成“遗传上的适应力”。

    在肿瘤增殖过程中还有一个“丢失系数”的理论,即“细胞群体增殖过程中总有一些细胞被丢失(死亡或其他原因丢失),任何肿瘤组织的增减都是细胞不断增殖以及各种途径的细胞丢失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Steel1967年)提出了细胞丢失系数(CP)的概念,CP=1-TDpot/TDeff),当TDeff非常大时,“则CP值可能近似1100%,这表示该肿瘤中细胞丢失现象非常显著,这时的肿瘤常呈现为一种稳定状态,即肿瘤不增大,也不缩小…增殖…与丢失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P4546)。这就是说即使机体已经生癌,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保持不发展。而在某种情况下,还有一种肿瘤逆转的可能性。“肿瘤的逆转只指恶性肿瘤在某种体内外分化诱导剂存在下重新分化向正常方向逆转的现象…”。(P157

    根据肿瘤细胞群体增殖动力学的研究“…肿瘤细胞的指数式生长,能迅速地增长大相当可观的数量。然而肿瘤细胞群体增殖地速度和限度,不但因肿瘤类型有异,而且同一类型的肿瘤也由于宿主的年龄,生理状态等不同而异”(P42)。这里值得一提和重视的是宿主的生理状态。人类对癌症不完全是无能和被动的。

        

 

                         

在肿瘤流行病学方面,“现代肿瘤学”提出了三个环节:

                    宿主

                       /    \

                   病因———环境

    由此指出:“宿主的遗传易感染性是发生恶性肿瘤的基础”,“宿主的免疫、内分泌也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这些问题迄今还未清楚”(P193)。可是,‘现代肿瘤学’对宿主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问题,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尚未得出结论。笔者认为,对宿主作用的研究可能是最重大的一个环节,或许能在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线索。

 

                          三、肿瘤的病因问题及评述

 

据《现代肿瘤学》称, “目前世界上已报导的各类可能的物理、化学致癌因素不少于1000种以上,但究其致病机理几乎是一些间接或直接损伤DNA的物质所其的作用…,这些肿瘤的诱发原因就是其相对的基因发生改变,不再敏感的接受细胞的正常调控,在体内错误的转录、翻译所致”(P29)。

现代肿瘤研究的致癌物有以下几类:

    1、化学致癌

    现代医学对肿瘤病因的研究已有几个世纪,首推的学说是化学致癌说。1775年,美国Dott首次观察到扫烟囱的童工、在成年时发生的阴茎皮肤癌;此后化学致癌物的研究报导种类不断增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化学物致癌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多,连最初扫烟囱童工的致癌问题也未能最后被肯定。“当前国际评定致癌物的机构主要有二,即国际抗癌研究中心(IARC)及美国环管署(EPA)”,IARC对化学致癌的评定仅将这些化学物列入人类可能致癌的物质。‘现代肿瘤学’中所列的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五花八门,种类庞杂,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常用物,如:烟、酒、油煎烹调食物及腌制食品、日常服用的众多药物以及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各种化学或化工类材料。甚至空气中及水源环境中的各类化合物均可致癌。

    2、病毒致癌

病毒致癌,可以追溯到“1908Elleimann等将鸡白血病滤液注射到健康鸡而诱发白血病”开始,为病毒致癌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近年来,在肿瘤病因中对肿瘤病毒的研究以全面地进入分子水平…,肿瘤病毒中证实有基因的存在”。从而现代又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病毒肿瘤学”。

    3、物理致癌

    物理致癌,种类较狭,主要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电离辐射包括X线,紫外线及核辐射。

    4、遗传与肿瘤

现代肿瘤学一方面提出,“肿瘤与遗传有关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另方面又认为“肿瘤是一种多原因、多阶段、多次突变所致的疾病,绝不是仅由内因或外因引起,而是由内因外因交互交替作用的结果”。

总之,肿瘤病因学的关注与研究,自化学致癌说起已有几个世纪,研究范围广泛、庞大,学说众多;至今仍有人不断提出新的学说和观点,而结论仍莫衷一是,最终仍可说是一大难题。但《现代肿瘤学》中也出现了有希望的可喜的“由内外因交互交替作用的结果”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才是一种整体的、有益的观点。

 

                        四、关于肿瘤研究的方向问题

 

  笔者一方面从《现代肿瘤学》中看到了现代医学对肿瘤研究的巨大成就和贡献,但同时也感到存在的问题。现代医学模式正在转变,肿瘤学也应该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有所转变。现代的肿瘤学是属于生物医学体系的,因此同样有一个病灶理念与整体理念的问题。也即是不能只看到一个肿瘤病灶,而忽视生肿瘤病病人的整体;或只重视一个孤立的肿瘤本身的形成、发生、发展变化的微观规律,而忽视人整体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新的医学模式观点、应该强调局部的组织细胞及其DNA染色体基因、是否会受到致癌的作用而发生、发展形成致命的肿瘤,完全是受到人整体的生命(包括心理、生理)活动所影响和左右。肿瘤是受到人整体所有的生理、生化代谢、免疫、内分泌、神经功能,直至最高级的心理情绪、意志的调控所左右以及人的外部生活方式、环境条件等等的综合因素的“内外因交互交替作用”的相互依存所制约。

    虽然现代肿瘤学中对宏观观点以及模式转变问题也有所反映,例如,已谈到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开办了晚期肿瘤疗养院,是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或考虑而建立的机构”。近年来提出的生物反修饰剂的概念,主要指某些物质能调节和加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或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改变宿主的生物反应状态而达到抗癌效果等论点,已经注重到转向人的整体、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去研究肿瘤。又如关于肿瘤流行的三个环节,即宿主、病因、环境的三角关系,提出了“宿主的地位问题、宿主的遗传与易感性问题是发生恶性肿瘤的基础”,“宿主的免疫、内分泌与某些肿瘤发生关系问题”。但从总体来看仍是不足的。

  笔者认为不改变生物医学的观点,肿瘤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是艰难的,尤其是在肿瘤的病因问题及肿瘤的治疗方法问题上更是如此。从病因学来看,如“三、”所介绍的病因因子,几乎所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日常生活、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类物质皆可致癌,其种类及数量已不下数千种。从辨证法哲学观点来看“都可能”的另一端是“都不可能”,“都是的也就成了都不是”,因此,这种研究决定不了什么问题。虽然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很多的致癌因子只是对某些人会致癌。这是为什么,思考的人却不多。其实这里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问题。内因在癌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主导地位。

    现代肿瘤学同样有个医学模式转变问题和医学理念转变问题,因此是否能开辟一条肿瘤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以此来打破肿瘤攻克的难题。当前的肿瘤研究报导,尤其新闻报导大肆渲染的“巨大发现”“新的突破”的个别成果确实不少,但其对肿瘤的总体来说、对全局来看,根本性的影响不大。

    肿瘤研究如若能从总体着眼,是否能从宿主的内在力量、宿主的能动性这一观点进行研究,考虑。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即,从抗癌与致癌这一对矛盾中,把抗癌的内因提到主导地位来进行探索,把只见癌肿病灶的观点转移到生癌人的总体上来进行研究。研究哪些人会降低抗癌的能力而使抗癌与致癌的均衡破坏;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在抗癌机理中是怎样调控的;研究心理情绪的心因因素与社会因素在调控抗癌作用中的地位与机理。本章名为“情绪与肿瘤”,就是想从这一方面来提醒人们和医学界重视这一课题。

   

                     第三节  现代医学肿瘤诊治上的难点

 

    虽然近代高科技生物医学的巨大成就,使很微小的癌,甚至使癌前期阶段。即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而尚不可见形态的癌肿可以得到诊断;并且对这些微小癌能作出精确的定位诊断和进行手术根治。从这点上来说,癌似乎已不可怕,防癌与治癌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最近有人对癌症的这种早期诊断提出质疑。(明大军“癌症早期诊断是好事吗”新民晚报,19941128)。接着另一位对“质疑”提出了反质疑(朱世能“我们今天怎样看待癌”新民晚报,19941227)。所以有这些争端,依笔者之见,主要是医学观点不同之故。所以癌肿不仅在早期的发现与早期治疗上存在有难点,而且,尤其是在中期、晚期癌症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延长生存寿命上存在着最大的难点。

                      一、肿瘤“是否可治”认识上的难点

 

    一般人群对肿瘤的认识与态度,基本上认为恶性肿瘤是“绝症”,是不可治之症。人若是被诊断为癌症,等于是判了“死刑”。因此人们一谈到癌症就发生恐慌,即达到了所谓的“谈癌色变”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由于癌症的诊治手段乏力,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等等这些客观事实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医务界本身的观点对群众发生的负面影响。癌确实是发现难、治疗也难、根治更难。但是人对癌决不是毫无作为的。近几年来通过各方面人们的努力,尤其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掘,癌症病人的成活率有了提高,癌的逆转及癌的自然消退也时有所闻。但是这些进展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更未在肿瘤学中有所反映,所以在临床文献和肿瘤学中这方面的病例和资料为数不多。由此可见,生物医学对癌的理念尚未随着模式的转变而改变。

 

                          二、肿瘤诊断上的难点

 

    现代的肿瘤诊断,已经有了很多高、精、尖的仪器和手段。但即使如此,癌症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仍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例如一个病情复杂“古怪”,用通常的常规检查和诊断程序分析,难以确诊,用一般的对症治疗或诊断性治疗难以见效的病人,常被怀疑是患了癌症的可能,但只是“可能”而已。绝对的确诊,除非是晚期癌肿的病人,或肿瘤的体积已大到用一般的检查手段,已能明确触摸到或用B超,或用X线有明确可辨的实质性肿块,才能确诊无疑。否则,有些病人到了病危,还仍是癌症可能的诊断,甚至直到死亡,也只能如此。在临床上一些设备条件较差,诊断手段不完全或由于经费问题,早期、中期癌症病人的诊断是个很大的难题。有些病人已有了肺部或中枢的转移,或有了血性腹水或血胸,或有了血行、淋巴的转移而明确诊断为碍,而对其原发病灶仍难以最后确定的(除非最后作尸解或病解,但这种病例的机会是不多的)病例,在临床上是常见的。近几十年来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同位素、超声、CTMRT以及免疫学的发明和进步,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确诊率已大为提高,但随着这些诊断仪器的普及,大量新的操作仪器的医技人员的水平相应停滞落后和经验不足,以及仪器的质量和精度灵敏性等问题,高精尖仪器的误诊率也相应增高;临床医生如果不作综合分析而只依据辅助诊断的意见作出结论,误诊误治的病例已屡见不鲜,同样会给肿瘤的诊治带来难题。

 

                           三、肿瘤治疗的难点

 

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很多治疗肿瘤的中西药物被发现和获得治疗成功病例,但就总体来说,治疗恶性肿瘤的特效药,依然未见出现;尤其是无副作用的,只杀灭肿瘤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药物几乎没有。肿瘤手术切除的疗效及能根除的病例依然很小。肿瘤治疗的疗效,年生存率仍旧是估价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由于对肿瘤的治疗至今为止仍未找到良方,这就成为癌症是“绝症”,癌症是“不可根治”观点的重要依据。

至今全世界仍在致力寻找一种确切有效的新药,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在为此而努力。有过不少“惊人的”、“突破性”的发现。然而能“放之四海皆准”的药物仍微乎其微。肿瘤的治疗依然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

 

                           四、肿瘤病因学的难点

 

    肿瘤病因虽有很多学说,但绝对肯定的结论依然难定。因此可以说人究竟是怎样声癌的,仍可以说是个谜,(部分内容详见第二节的第三条)

 

                        五、生物医学对待肿瘤的观点

 

    生物医学在为肿瘤的诊治研究方面尽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一批批硕果累累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料以及众多的学说和理论。然而时至今日可以说癌症依然是个谜。因此有人认为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去研究肿瘤,现有的理论都遇到了难以解释的“例外”,所以有人就提出是不是对理论的本身加以怀疑。这是否提示说,生物医学应该在对待癌症的研究理念上来一次反视,来一次转变;是否能重新建立一条途径,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例如,新近有人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出了质疑,这是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改变原有的医学理念开了一个好头。这或许能为攻克癌症找到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生物模式的医学很少考虑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关系。但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开始重视这一课题,报导了心理社会因素,心理情绪与肿瘤的关系。既然大量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和防治癌的学说理论,如病毒致癌说,化学基因说,机械刺激说,生物霉菌说,以及癌基因,遗传基因等等病因学说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肿瘤的现状;那么转向心理因素,如本书在绪论篇中所说的心理概念的心理因素、心理机制去探讨一下肿瘤的成因与演变转归结局,或许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第四节  情绪与肿瘤

 

    在生物医学面对肿瘤碰到众多的难题的时候,群众性的肿瘤自我防治和医疗却出现了奇迹。群众的方法,并无高深的理论手段,有的只是意志和毅力,加上群众性的体育医疗和保健,这无疑使医学从处理肿瘤的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意志和毅力问题,也就是人的情绪情感问题,即情绪和肿瘤问题,是值得大力研究和全方位研究的课题。

 

                         一、清除恐惧,重新认识肿瘤

 

    ㈠用新观点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

    肿瘤生长的一般规律基本上是清楚的,即像正常组织生长一样,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由12,由2448的几何级数增大。从一个细胞→细胞集团,这一进程极其缓慢和长周期。据日本天林常雄博士的研究,他把癌分为“微小癌”和“临床癌”两个阶段,所谓微小癌指的直径仅15毫米,一般的医学检查是难以发现的。一个重仅1的微小癌约有10亿个癌细胞。在一个有抵抗力的成人体内,由最初一个癌细胞分裂成10亿个癌细胞——即生长成1重的癌块,需经过九年的时间。这是应该认识的规律之一。此外,普通人的体内,由于种种内外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刺激,正常细胞的偶然癌变是难以避免的;但一个健康人的体内免疫力,每天足以杀灭无数个癌细胞,所以即使有形成微小癌的第一株癌细胞出现时,也不一定能在九年后就生长微小癌。这是应该认识的规律之二。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与侵犯人体健康与生命的各种体内外的有害因素作抗争。癌同其它疾病一样,是一种有害的因素,因此癌同其它疾病一样,对待癌症只要掌握其规律,就根本没有必要“谈癌色变”和“恐癌症”。恐惧反而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因而会使癌乘虚而入。这也是规律,必需重视。

    ㈡肿瘤是心因性疾病,内因是重要发病因素。

    众多的癌症研究表明,患者在发生癌症前的生活经历中,大都有过重大的生活事件的打击,例如:丧偶、极亲近的人死亡、婚姻配偶的意外,是最重大的生活打击。据调查发现,寡妇的肿瘤的发现率甚高。有人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多数有内向型的性格,既谨小慎微又多愁善感,既沉默寡言,但又易躁易怒、忍受力差;大多数患者则强行压抑,性格孤僻。这种人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心理矛盾冲突严重,而且又不善于自我解脱和宣泄,内心焦虑,抑郁苦痛。有些医学心理学家把癌症病人的性格名之为C型性格,并认为有这一类型性格的人易患癌症。

    心理上的严重冲突、抑郁,可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障碍,致使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癌症细胞得以乘虚而入,生长繁殖终于生癌。所以癌肿的成因。虽也有外来的各种致癌的因子的作用,但如果有正常的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就不足以成害。癌的侵袭,最重要的是内部抗癌能力下降,尤以心理情绪上的障碍为害更大,所以内因是最重要的致癌发病因素。

    ㈢意志情绪在抗癌治癌上的作用

    既然癌症的发生与心因有极大的关系。因此癌肿的治疗、甚至自然消退,都与情绪意志的力量密切相关。也即是说心因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消癌和治愈癌肿,心因因素同样是重要因素。

    据美国癌症协会曾经发布过一项研究,其结果的报告称,大约有1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癌症自然消退。其消退的因素有十几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格开朗,喜欢运动,自我心身锻炼,意念意志坚强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相应的免疫力增强,而促使癌肿治愈和消退。1978年某地一李姓工程师患弥漫姓淋巴母细胞型淋巴肉瘤,虽经多种化疗、放疗,收效甚微;至1982年时已严重恶化,全身浮肿、血小板、白血球及免疫球蛋白降到很低。这时患者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从此反而使心情平静宽松,随之他又到太湖之滨疗养散步、做早操、打太极拳;在这种心态下出现了奇迹:体重一天好过一天,浮肿消退,体质增强,到1990年时,被报导平安度过了11年。

   上海有一家癌症俱乐部,自1988年成立至今,会员愈来愈多,癌症康复的患者生存率不断延长;一些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未能见效者,通过自我锻炼、互相勉励、树立信心、坚强意志意念抗病,调整情绪,不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其实例不胜枚举,而郭林气功的创始人郭林更是强有力的例证。郭林是北京画院的女画家,1949年时患子宫癌进行子宫切除,但其后复发转移,十年内进行了五次大手术,体质越来越差,每况愈下。此后郭林开始抗癌的新路,以气功锻炼身体,并投入全部精力专心研究,创造了一套新的功法;又十年创造了奇迹,不仅再无癌症的躯体,而且精力倍增,功法特殊一格,因之被名之为郭林气功而走向社会,济世治人,对上海的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抗癌途径和希望。上海癌症俱乐部成立后,通过自救自助,心身双重锻炼取得了大量的成效,有神奇般地康复的病例不胜枚举。到1992年时,出现了百名抗癌明星的评选和表彰大会。这些雄辩的事实,都证明了人的情绪意志、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状态与肿瘤的密切关系。

    ㈣癌是可以逆转的

    癌是可以逆转的这一观点,虽然在医学专著中和科学性强的文章中甚少提及,但在一般性的文章、书籍和新闻消息中则有大量的实例报道。临床医学中的这类病例不多,这与临床医学对癌症的理念是不治之症有关。医学对癌的治疗并不期望能得到根治,五年的生存率高已经是满意的指标了,因此持生物医学理念的医生很难承认癌症可以逆转。如果能将生物医学观点转变过来,那就会发现有很多癌症逆转和自然消退的病例。有书记载,美国某洲有一牧师被检查发现患有癌症,牧师对此不抱恐惧和治愈的期望,而出国诚性布道,准备将最后的余生全部用于布道上,结果两年后返国复查,癌症竟已毫无影踪。国内某厂有个老工人体检时发现癌症,工厂让他提早退休并补助了一笔可观的经费,但该患者并不为此病而忧心忡忡,惊慌失措,反而认为癌既是不治之症,治也无用,不如趁此余生享受一下人生乐趣,而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结果不仅未见癌症恶化的迹象出现,反而体质日益强壮,两年后返回原单位去医院复查,癌症已完全消失,而又重新上班工作。

    上述的事例从免疫学的理论,免疫监督和免疫清除的机制去认识是完全可能的。细胞免疫中K细胞,即免疫杀伤的细胞,可比喻为人体细胞王国中的内务部队,是专门用来对付和清除人体中蜕化了的细胞的(即癌细胞),K细胞将蜕化细胞消灭于萌芽状态,因此人体如果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会完全能够有力量保持良好的内稳态。如再加上人体科学将要研究的心理的能量,意志意念的能力场,则人体将这些力量发挥时,就完全有可能将癌消灭。尤其对一些早期中期的小癌,微小癌更为“不在话下”。

    从以上所述的:①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②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③肿瘤转归,治疗及康复与自我主观努力的重要关系;以及,④肿瘤可以逆转的事例,都说明肿瘤同其他各种疾病一样,是可治可防的,并不是绝症。肿瘤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消除恐癌心理是抗癌,防癌的重要任务。

   

                        二、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关系

      

    情绪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但情绪又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与肿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正确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有以下几种:①生活重大变故;②个性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环境;③个性性格类型与情绪情感特征。以下将进一步予以叙述:

生活重大变故事件。

在心理学中,豪斯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事件与健康疾病有关的各种内容作了统计分析,按其作用的大小给予评分,并得到结论;指出当积分超过一定的许可范围时,将损害健康和患病。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癌症。致癌的生活事件,往往是重大的事件和引起重大的生活变故。例如,相依为命的配偶或父母或爱女爱子突然亡故;工作中的重大打击;高度紧张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国内,华西医科大学许明定等对95例乳腺癌患者使用定式的生活事件调查表进行评定,发现乳腺癌患者大多具有特定的生活变故事件的遭遇,其反应呈负性增强型,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动物实验证明,将实验动物置于紧张的环境中,其癌症发展的速度较正常环境下的动物快得多。

㈡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中确实有很多可以引发癌变的各种刺激因子,但这种因子是否会作用于人和引起致癌,则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与人的心理状态及对社会的认知与评价有关。例如吸烟是最典型的事例。吸烟能导致肺癌,这已是在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重要的病因。吸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行为,但对这一行为有些人所以改不掉,是与他们对吸烟事件具有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所引起。好多烟瘾君子,尤其是青少年,并不认为吸烟是坏习惯,反而引以为生活的乐趣,引以为自己的气派和“派头”。好多人的吸烟还与周围人群的社会环境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商的香烟广告宣传有关。必须把吸烟不仅能导致肺癌这一病因的观点,着手分析研究,而且要把吸烟与人们的不良行为以及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相联系。由此及彼还可从人们的其他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例如:咀嚼槟榔、喜食含亚硝酸胺的腌制品、食含有黄曲酶素的食物等等……,导致舌癌,胃癌,肝癌等事例,着手进行分析。

    ㈢个性性格类型与情绪情感特征

    生活变故事件人皆有之,人不可能脱离周围的社会环境与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们也经常处于各种致癌因素的包围中,但这种因素最终是否导致人们发生癌症,则与每个人的个性性格类型以及情绪情感特征有关。例如有些人虽遭受到严重的生活变故事件袭击,但他们能很快从挫折中解脱出来,或将挫折所遭致的悲痛、忧郁、焦虑释放出来,或作情绪的转移使情感的重新寄托,则这些种种事件并不会导致细胞的癌变。人们可以培养另一种生活情趣和爱好,对某种生活方式和行为视为有害则就可以避开。对香烟等一类有害的致癌刺激就会有能力可避开。

    上述三种与肿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没有重大的生活变故和不良社会环境,就不会导致人们严重的心理冲突、心理压力而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就不会有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而生癌。但如果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毅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则不利的社会因素也难以致癌为害;反之如果个性脆弱,性格内向,情绪激烈,猜忌多疑等所谓C型的性格,则即使是很小的生活事件,或一般的社会环境也容易使癌症发生、发展成病。

    ㈣国外学者对心理社会因素的观点

    几年前美国曾有一组25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其中150例在病前有过强烈的精神刺激。1955年时,特克维奇证实紧张的环境可以激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1969年弗里特曼在研究中曾指出“现在可以断言常有心理性质的环境因素可以改变身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塞缪用动物实验证实,在紧张环境下的动物,其癌症发展速度较正常环境下的动物快得多。

    关于人的个性性格与癌的关系,基森研究后指出肺癌病人具有好克制感情发泄的特征性格。福克斯指出,从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测出,有否认、压抑、绝望,疏远性格及早年失去母爱等的人与肿瘤发生有关。美国医学心理学年会报道了120例肝癌患者的性格特点后指出,内向型性格,不良心理社会刺激,长期情绪压抑和家庭不和睦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

    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关系,公元2世纪时Gelen就观察到了。他发现抑郁质的妇女较性格开朗者易得乳腺癌。1883年,美国的Snow就认为“精神因素是癌症病因中的最强烈的因素”。国外有大量的学者在深入研究后都明确地指出:心理社会因素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报道的文献和事例不胜枚举。康奈尔大学医院癌症中心的Mille1981年写的一篇有关癌症心理问题的综述文章中也指出,有200余篇涉及性格情绪应激对癌症关系的医学文献中,其结论都是“肯定”的。

 

                 第五节  病人心态与临床表现关系

 

    按照生理学的规律,症状是一种生理功能紊乱的表现。症状是主诉,体征则是客观检查后的客观存在。一个人即使已有了病患、生理功能已受到了损害,但如果能发挥出储备功能和足以代償已损害的生理功能、而能保持机体一般活动的需要和功能时,则病患的人也可以不出现症状。

一个患病的人如果癌症的体积尚小,且没有严重压迫正常组织或损害正常器官的功能,例如不压迫气管,不压迫食道,不侵蚀神经,那末,这个生癌的人可以有正常的呼吸功能和正常的食欲和进食,也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也就是说此期或早期的癌肿瘤人并不存在有症状。而当一个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医治检查时,突然被发现患有癌症,甚至只是疑有患癌症时,这时,症状就会立即出现,并且江河日下,不断恶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病人的心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癌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心态有密切的关系。这个领域,有待人们去探索、开拓与研究。

 

                        一、常见的临床症状

 

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有如下几种: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疼痛,忧虑恐惧,焦急不安。

㈠食欲减退

  恶性肿瘤病人大多有食欲减退。无疑这是由于肿瘤的侵袭和机体生理生化发生了改变所引起;此外,情绪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肠胃是反应情绪最敏感的器官,所以其机能的改变最为明显。因此,肿瘤病人的食欲早期即可受累。这种食欲减退的改变是进行性的,先为食无味,食后饱胀不适,其后食量逐渐减少。食无味是支配味觉的神经系统受心理和生理双重紊乱的影响所引起;饱胀不适,则是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障碍表现。随着病程的延长,食欲减退越来越明显,达到锐减的程度,最后发展成营养障碍和恶液质。

  心理学研究认为消化器官是情绪器官,消化功能最能反映情绪和受情绪的影响。癌症患者的食欲锐减,与对癌症的恐惧、焦虑和抑郁有关。有些意志薄弱的人,一听到患癌更是一蹶不振,焦虑不堪,茶饭不思。对于肿瘤患者的食欲减退的临床表现需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㈡疼痛

疼痛是肿瘤的一种常见症状。所以一种莫名的难以解释的进行性的疼痛,常被怀疑有肿瘤的可能。这种性质的疼痛主要是肿瘤侵袭了神经干或神经末梢。疼痛的程度与性质取决于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侵袭损坏的程度与范围。早期肿瘤的疼痛大多是隐痛、钝痛或闪烁痛、放射痛,越到晚期疼痛逐渐加剧,达到极其痛苦的难以忍受的剧痛。

  人对疼痛的感觉和耐受力各人各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痛阈,意志坚强的人与意志薄弱的人承受痛的感觉大不一样,这是由于他们的痛阈不一样。当一个人被宣布患有癌症以后,一般说来,其精神都是难以忍受的,甚至于达到被摧跨之境地。这也是常人之情。此种情况下,患者的痛阈大大下降,而且极其敏感;这是器质性疼痛的一种原因。也有另一种癌症病人,其躯体被癌症器质性的损坏尚不大,所致的疼痛也并不严重,他们的疼痛大多是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所引起。还有一些病人,则是因害怕孤独而诉疼痛,从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安慰。有的就是因恐惧心理而降低痛阈,因此加重了疼痛的主诉。疼痛必须作心因因素与体因因素的分析。然而再决定采用何种止痛的治疗方法。

㈢消瘦乏力

消瘦乏力是恶性肿瘤的又一个普遍性的症状,尤其是在进入晚期后就更显严重消瘦。恶液质是指晚期癌肿病人特征性消瘦的专有症状名词。一方面由于癌肿扩散,大量癌细胞几何级数的分裂繁殖,越到后期繁殖扩张速度越快,从而大量消耗和剥夺了正常组织细胞赖以生长维持的营养物质,以致正常组织被消耗而消瘦;其次是严重的食欲不振,所进的食物远不足以补偿被消耗的物质;最后则是由于严重的心态失衡,终日郁郁寡欢,导致合成代谢紊乱。三种因素合一,是癌肿患者较非癌肿的病情更具特征性消瘦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医学观点分析,心态失衡是最主要原因。

    神疲则力渴,肿瘤病人的无力与消瘦有关。消瘦是一种营养不足,合成代谢不良,分解代谢过快,能源消耗过多所致。能源不足,肌肉自然无力而感乏力,但更重要的是神疲,是精神不振。民间常说的"吓瘫了"就是说由于惊吓可使一时性 "瘫痪"而不能行走。肿瘤病之所以恐惧肿瘤,较之受其他事件的惊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神疲乏力的主要原因。

 

                             二、情绪与临床关系

 

    患癌症的病人有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尤以性格内向的人更为严重。他(她)们在口头上常不承认有此情绪,或轻描淡写,但经心理分析和表情观察皆可明显发现。随着病程的进展,心理状态日益加重,最后可以导致性格变异,甚至精神错乱,以致可以被怀疑有颅脑转移。

    病例:王某, 男,40岁,文化馆摄影记者。患肺癌,行左肺切除,术后出院休养已二月余。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再次住院,经抗生素及辅助治疗热退;但此时同病房中住入一个中风昏迷的高龄老人,生命垂危,从而引起该王姓病人的极度精神紧张;王要求将该垂危病人搬走,未得到满足,精神进一步受到刺激;数天后,患者精神错乱,日夜叫喊、烦躁不安,不眠不食,眼眶凹陷,大肉削瘦,脉息微弱,以致有部分医生怀疑该王姓患者有颅脑转移。后经心理疏导、安慰、关怀和屏风隔离,患者情绪渐趋妥定,开始进食和入睡,二次疏导后即大有起色,面色红润,脉搏有力,渐趋康复。该患者性格内向,患癌后否认对癌的恐惧,实则恐惧极甚,以致最后精神崩溃。

 

    癌症患者的症状多少和轻重,与其心态有密切关系。其症状多由双重因素所引起,必需细心分辨,由于生理功能损害所致病者,予以药物调治,由于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病,必须用心理疏导予以解除。

 

   

                       第六节 情绪与肿瘤的转移

 

    患肿瘤疾病后,其转移、预后,与人的情绪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有极大的关系。对肿瘤病在情绪上镇定,既不恐慌失措,也不麻痹大意,用积极的态度同癌症作抗争,则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情绪紧张恐慌,不知所措,消极悲观,药物乱投,则可使病患急转直下,终成绝症难治。

 

                              一、正性情绪的力量。

 

持积极态度保持情绪稳定,同癌症作顽强抗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已越来越多,举不胜举,前面所述的郭林气功创始人就是一例。国内上海市于19887月由几位癌症康复患者发起,成立了上海郭林气功学会,其后参加的癌症会员越来越多,学会成为"参加集体心理治疗的俱乐部"。至1992年通过这俱乐部的互勉互励的心理治疗和各种心身锻炼,而取得显著的良好成效的病例越来越多,最突出的称之为抗癌明显就有100位。这些疗效是单纯的化疗、放疗及手术疗法或免疫疗法所难以达到的。可见意志、毅力、情绪对癌症的转移和预后有巨大的作用。

    情绪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正反作用,其理论机制已在上篇绪论的第七章中作了详细的论述。由于情绪是心理与社会的纽带,是心理与生理的桥梁,情绪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情绪也影响着人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功能。情绪一方面既是对机体的现实状态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因而产生心理活动;另方面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影响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变化。良好的情绪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稳定的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活动,有良好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延长癌症患者生存率和寿命,而且还可使癌肿停止扩展和抑制癌肿生长,甚至发生逆转。这种情绪称为良性情绪,或称正性情绪。相反的,恶劣的情绪既使心理功能严重紊乱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又使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障碍,免疫力下降,人体抗癌的能力极度下降甚至丧失殆尽,加速癌肿生长、扩散和转移,全身衰竭而不治。这种情绪称之为劣性情绪或称负性情绪。一正一反,天壤之别,情绪在肿瘤的转移与预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负性情绪的后果。

 

负性情绪显而易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举一实例予以证明。

病例,姚某,女,46岁,护士,性格内向。19759月因胸背痛作X线检查。提示病毒性肺炎,二周后,炎症吸收阴影浓集,三次痰脱落细胞检查阳性。作抗癌化疗,第一疗程24天,共用自力要素32mg5FU 400mg。休息三周后作第二疗程化疗,VCR1mg  iv92h x2次,36小时,48小时,72小时各给一次,MTX15mg5FU 500mgAT1528 20mg。经上述两个疗程治疗后复查,病灶稳定未再进展,但患者自患病后,情绪极不稳定,恐慌焦虑烦躁,睡眠不宁,食欲下降,全身情况急骤恶化, 至7635全身衰竭死亡。该患者整个病程仅半年,癌症无转移,无并发症,经化疗局部病灶被控制,但全身情况每况愈下,终于死亡。该患者显然不是死于癌,而是死于精神压力,死于恐慌及衰竭。

 

                      三、负性消极情绪的来源

 

消极情绪(负性情绪)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谈癌色变"。人群中"谈癌色变"的恐癌心理同样在癌症病人中深深扎根。如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正面的舆论导向,是形成患者消极情绪的最根本原因。

㈡医护人员的态度。一个患者被诊断和被告知患有癌症的第一个信息大都来自医护人员的口中。但是医护人员以何种方式,以何种表情及语态告知患者。这对以后患者的情绪的影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影响的作用。言语、表情、方式不当,也是使患者情绪恶化的重要原因。以下的一般医患对话可以说明这种极其重要作用。

一个患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女性患者,经久治疗不愈,自虑生癌。一天去医院门诊:                       病人说:"医生,我会不会生癌?"

     医生说: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生癌吗?(语气生硬)

     就这样一段简单的问答,给患者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病人原想从医生那里解脱恐癌的心理负担,结果由于医生答复的潜台词是:现在生癌的人越来越多,我能保证你不是癌吗?这就更增加了患者的疑癌心理和恐惧心理,使之情绪极坏,一落千丈。这种消极的负性情绪是医源性的。Miller在他的一篇综述文章中还提出这样一种临床经验。即凡确信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患者,往往迅速恶化致死;而怀疑肿瘤诊断是否正确者,则都常常是较好。

    ㈢患者的性格特征,具有C型的性格,极易产生负性情绪。

    由此可见,即使是确实已经发生了癌症,但其发生、发展、转移与预后,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却大相径庭。用积极的情绪有可能化险为夷。消极情绪,恐慌失措,则危在旦夕。

  

                          第七节 肿瘤的诊断治与预防

 

    以上各节叙述了肿瘤的现状、人们的认识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特别强调了情绪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其目的是想改变人们对肿瘤的理念。随之而来也必须对现有的有关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增加新的内涵。

 

                               一、肿瘤的诊断

 

现代已经有人对以往认为防治和处理肿瘤的最主要关键或最根本的经验——三早,提出了异议。三早,就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为了早发现而兴师动众,不断的普查、搜寻;为了早诊断,发明了大量的各类仪器和诊断手段,从而肿瘤的“发现率”大大的提高。但这样一些成就,有人提出怀疑。对某些肿瘤过早进行诊断并无好处。随着分子诊断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医学已经能从人体中发现直径仅在1mm甚至更小的微小癌。还可以通过免疫学的成就从血液中确诊早期的前列腺癌。但这种微小癌的过早诊断并不见得能带来好处。这是因为:

1,尸体解剖案例中:发现在4050岁的妇女中有39%乳房内有肿瘤存在,在6070岁的男性有前列腺癌者占46%,这些尸检中的癌瘤体积都很小并无扩散的证据,他(她)们生前也都无癌肿的临床表现。因此,斯特茅斯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说: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许多早期癌症不具备进行临床治疗的意义。

2,一般情况早期癌的生长是极其缓慢的。日本学者研究对癌细胞分裂周期进行计算后,认为从最初一个癌细胞分裂增长开始算起,到达1mm大小的癌块(含有10亿个癌细胞)时,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大部分早期癌症,如果医生不去发现它并加以治疗,它们也不会增长或恶化。反而在对他确诊患了癌症的病人,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和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紊乱,则会大大加速癌症的发展与扩散。所以美国佛它特蒙州威尔说:对无害的肿瘤进行手术或化疗,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些治疗还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而且即使对可能有害的肿瘤过早的诊治也并非全部有益。

  作者介绍在诊断理念上不利的一面,决不是否定不需要作早期诊断和精确的诊断。而是对什么样的人需要诊断,并如何去判断这些诊断的实际价值,以及诊断肿瘤后的解释与处理。

  对在普查中被早期发现而毫无临床表现的肿瘤,必需进行严格的随访和动态观察;而不应该过早作结论。

  对有临床症状而被怀疑为癌肿时,应该作积极的检查和多种检查,相互印证核实方可下诊断结论。

 

                             二、肿瘤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进步神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化疗、放疗、手术等。近几年更有生物导弹,免疫等更进步的治疗手段以及新发展的肿瘤坏死因子杀灭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极少的方法的报导。然而迄今为止,能彻底解决癌症的治疗而不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的方法、手段和药物还几乎没有。因此肿癌的治疗问题仍是在世界上众多科学家和研究者精心竭力研究攻克的课题。但是如何从心理情绪角度上,从发动患者积极参与和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抗癌和治癌的这一条途径,仅仅只是在医学心理学界和少数的医学家们的范围内受到重视外,在整个生物模式的医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被关注。

  在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代,对肿瘤的治疗应以新的理念来进行处理。

  ㈠情绪治疗。情绪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以调整情绪为主要目的。其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谈分析,对患者讲解心理情绪在癌症的发生、转归与预后方面的机理和重要作用,找出负性情绪的症结所在,以及化解的方法,协助患者重新建立正性情绪,充分发挥其在抗癌中的主观能动性。

  ㈡心身同步治疗。情绪治疗主要针对心理上的紊乱与障碍,由于癌症患者大多数体质上的已虚,为此必须同时匡正体虚,进行心身同治。体质的治疗以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体质条件和具体情况指导和选择一种,如郭林气功、太极拳、十八法等功法进行锻炼。可以组织集体锻炼,或个别指导及自我锻炼。气功太极拳类的锻炼,不仅仅是提高体能而且能调治心理,能起到内稳态的稳定作用和调动人体的潜能。

    ㈢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对癌症的治疗,其优越性和疗效已越来越受到医务界和病家的共同关注和重视,中医的整体论观点和辩证施治,以及标本同治,弥补和克服西医专对病灶施治的局限性以及严重的毒副作用。中药内有效的抗癌成份,通过中药的君臣使佐,有机整体平衡互补的组方,正在不断发挥出中药的功用,引起世界大国重视。

    ㈣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

    近代生物医学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新的发明还在不断创造,诸如生物导弹,放射免疫等继续不断的推出,这对某些有指征的病例仍不失是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这些方法在各专业著作中有详尽的论述,本书不再重复。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需综合治疗,如果单用这种手段希望解决癌的治疗问题,则弊多害大,必须谨慎。

              

                       第八节 中医药与肿瘤

 

    一般中医药对治癌的作用机理多从活血化淤,消解痞块,中药杀癌细胞等来进行研究和解释。看来,这还不足以解释整体机理。中医的最重要的医学思想是整体论,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整体系统信息的调控。癌肿的发生从总体来分析,是机体致癌因素与抑癌因素对抗平衡的失调。致癌是多因子多步骤综合起作用,抑癌因素同样是一综合作用。这一对项目众多及因子复杂的平衡可以归结为阴阳平衡。中医与中药的理论与作用机理、作用环节的作用点,决不是停留在某一点上,而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情况下起到不同作用,既可以直接对抗致癌因素的作用,也可以调动和增强抑癌因素的作用,而且还在扶上起更大的作用。

    今天在癌肿作斗争中,中医药正在不断显示出她的优越性,此优越性只有从总体加以研讨和认识,才能发现中医药的价值所在,这一巨大价值的具体机理和解释学说,尚有很多领域有待人们去探索开拓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