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加拿大的工作历程(二)

 一帆枫顺@ 2011-09-29
    一年多后, 我终于在皇家银行属下的证券公司找到了投资顾问的工作. 是这份工给了我溶入主流社会的感觉. 面试我的是北约克分行的经理, 一位英语纯正, 待人彬彬有礼的白人, 面试前后进行了三四次才签约. 上司迟迟下不了决心, 是因为顾虑重重, 在这个职位上, 鲜有刚到不久的新人能成功, 但也许是我滔滔不绝的谈吐, 待人接物的老练又使他不想放过一个机会.

    上班的第一天开始, 先在总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参加者是来自全加拿大其他地方的新雇员. 环顾左右, 发现我是唯一英语说不利索的. 我想, 不说别的, 光是这样系统地培训机会, 是多么难得, 何况还有工资拿, 真有点 “大家拿” 的意思.

    能够成功实现这次小小的跳跃, 完全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 老板看中的, 是我有了一年多的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 我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那一长串证书, 执照. 平心而论, 这份工其实不适合我这样的新移民, 从我入行的那年起, 陆续看见几个大陆背景的人士在这个行业打拼, 但都是昙花一现, 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原因很简单: 这个行业的人只跟有前的大款打交道, 大陆同胞中到了这个档次的本来就凤毛麟角, 难得一见, 而要取得这些人的信任, 变成客户, 就更加难上加难. 我在申请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不容易成功, 但在面试时, 我还是表现得信心十足, 再加上一篇精心设计的 Business Plan, 还是打动了那位分行经理的心. 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有梦想一步登天的成分, 但主要的, 还是想增加阅历和见识. 有了这段经历, 我的下一份简历就不再显得苍白, 为下一步计划开个好头. 

    客观地说, 这不算是一段成功的经历. 为了开展业务的便利, 我lease 了一驾崭新的 BMW 5系, 希望以成功人士的形象出现在那些大款面前, 增加一点印象分. 我每个周末都举办投资讲座. 进行了各种尝试, 但业务量还是达不到我的期望值. 一年后, 我在底薪期结束前离开了. 但我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一次失败. 这年间, 我获得了两个值得一提的头衔: 第一个是 FCSI (Fellow of Canadian Securities Institute) 用中文说, 就是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 另一个, 是CFP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是全球性公认的财务策划师的简称. 离开的那一天, 我想我已经具备在银行找到工作的实力了. 果然, 随后我就找到了我现在工作的这家银行的工作, 五年多了, 再没有换过雇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