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讲 右手技术:如何持弓,内外弦不同的持弓要领

 xianye57 2011-09-29

〔要点〕杠杆原理,自然重量,“外弦操杆内弦操毛”

 

大家好,今天又到了我“二胡艺术”开讲的时间。今天讲的内容很重要,可以说是二胡学习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之一,那就是内外弦如何持弓的问题。因此别走神哟!

在讲这一问题前,我顺便先将一下二胡演奏的姿势。二胡演奏的姿势从大的方面讲分坐式和立式。坐式就是坐着演奏,立式就是站着演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过去,二胡是行乞艺人要饭的工具,所以他们用一根布条分别拴住二胡的头部和琴托部分,然后斜挎在身上(就象背单肩书包的那个样子一样),然后边走边左手按弦、右手拉弓唱小曲。像阿炳、孙文明他们沿街走唱时都是采用这样的演奏姿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二胡这件“叫花乐器”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所以建国后在学院里采用的二胡演奏姿势大多是坐式的。到了上世纪八九时年代后,站着演奏的情况又出现了,他们大多是具有流行音乐背景的二胡手,像台湾的温金龙,香港的王晓南、内陆的卞留念等。这时站着演奏要讲求舞台形象,所以他们的样子当然非常潇洒大方,二胡跟身体相连的东西基本上非常隐蔽,在琴托下装有一小钩,系在腰带上。这样丝毫不会挡住二胡手的整体形象。所以香港作家董桥不是在一篇散文里引用了一个所谓流行定律吗?将十年前流行的东西拿来用是寒酸,二十年前流行的东西拿来则是土老冒,三十年前流行的拿来就是念旧,四十年前流行的拿来则是前卫了!

作为刚开始学二胡,我们则一般采用坐式,坐式也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种叫平腿式,就是将两腿平放在地面,另一种叫架腿式(或叫叠腿式),将左腿叠放在右腿上。第二种情况在坐的板凳比较高时可采用,因为这样可以抬高左腿腿面,以利于将二胡摆放稳定。也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使用这样的姿势,因为这样比较文雅。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起步阶段统一使用平腿式比较好。这样做的好处是身体各部位均处于比较放松的位置,便于随时调节力量,不受阻碍。

刚学琴时,先检验一下自己坐的那张凳子或椅子是否符合要求,首先不要选择扶手椅,因为那样会影响左右手的活动,其二坐下去以后,两脚平放地面,看看两条大腿腿面是否与地面平行,如果是,则凳子的高度合适,如果不是,则一可换张合适的凳子,二可分别加点东西,如果高了,脚下垫个不太高的小板凳什么的,如果矮了,椅子上再放个东西垫高(注意材质要硬一些的)。凳子的高度对大人可能不是问题,但对小孩来说,找一张合适的凳子挺难的,但是坐得合适,二胡才能摆放稳定,拉二胡才能使上劲,所以这也是一个学琴之初就必须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

正常的学习二胡的坐姿是,两脚平放于地面,两腿与肩同宽,腿面与地面平行,上身坐直,微微前倾,腰部上提,屁股与凳子的接触面积不要超过三分之二。这样的坐姿,保持了一种警觉、精神的感觉。

头部的要求则是,摆放端正,下巴微内收,感觉头顶上方好像有个人在把你头顶正中的头发微微向上提!注意提醒自己不时保持这个姿势。这样整个形象是挺拔、富有生气的。

下面该说说如何持琴了。二胡的摆放是这样的,将琴筒贴放于左大腿根部,皮膜面微微面向右前方。伸出左手,让琴杆斜倚在左手虎口里。琴杆的位置是,前后看(即从眼睛平视的这个角度望过去),与身体在一臂的距离之内,左右看,大约在耳梢附近。有人曾用“三个四十五度”来规范左手与琴杆的位置,即上臂与身体四十五度,小臂与琴杆四十五度,大小臂的夹角四十五度,这样的规范尽管有些死板,但在初学时不妨以此规范正确的左手持琴姿势。

刚刚拿起二胡的人,喜欢左手掌心朝内攥住二胡,这是非常不好的,正确的姿势是,左手掌心朝下,做成像小孩玩“望远镜”一样的拱形,让琴杆倒在虎口中。持琴过程中要不时提醒自己左手的掌心要“向下”。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左手能在不脱离二胡的情况下自由活动。因此,这一持琴姿势有再强调的必要。

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持弓。

持弓是二胡学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持弓考究,许多技术问题会迎刃而解,持弓漫不经心则会引发许多技术障碍,并苦求解决办法而不得。

 

右手的基本形是这样的:

将弓平放于琴筒表面,右手食指的指根托住弓杆根部的弯处,大拇指则轻轻按在弓杆的上面,注意食指根部与弓杆的接触点与大拇指按在弓杆上的接触点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这样构成杠杆的支点和力点的关系(杠杆原理我在这里就不必再复述了吧?)。这时观察右手的掌心,应该是尽量朝左的。

中指和无名指轻轻穿在弓杆与弓毛之间,不施任何力量。

如果是要拉外弦,则弓毛必须贴在外弦上,这时,因为弓杆有一个自然重量,可以利用此力。另外,拉外弦时,拇指指尖为力点、食指指根为支点向下施压(压在弓杆上),推内弦时,食指指根为力点拇指指尖为支点向上施压(也是压在弓杆上)。图示如下: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拉推外弦时是“上下用力”的。

如果是拉内弦,则弓毛必须贴在内弦上。这就需要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将弓毛内钩。因为中指和无名指要同时用力,因此,两个手指尖可左右错落排开一些,无名指指尖在左,中指在右。也就是说,拉内弦时,力点为中指和无名指协同作战,向内用力。那么支点在哪里呢?

有的人是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弓杆,构成与中指无名指向内的反作用力。但是我认为这样可能会影响右手手腕今后的灵活性。我的看法是,仍然使用食指的指根作支点,不过,这次方向有点与拉外弦不一致,而是向外抵住的。横切面图示如下: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拉推内弦是“内外用力”。

这样看来,右手的食指指根担任着比较重要的枢纽角色,在拉外弦时,它与拇指指尖一起构成上下用力的关系,而在拉内弦时,则与无名指中指指尖构成内外用力的关系。因此,清醒地让食指指根作出正确的用力关系(方向)调整,是拉好内外弦的关键。

因为拉推外弦是,支点与力点都放在弓杆上,而拉推内弦是,支点与力点都在弓毛上,因此,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陆修棠先生曾总结成这样八个字“外弦操杆内弦操毛”。

注意无论是拉内弦还是外弦,右手肘部都有下沉的感觉,这样就将上臂的自然重量传输给了内外弦用力的用力点。结合了自然重量的发力而进行的运弓,所得到的声音沉稳有力,是音色的最佳状态。

我在教学初学的学生时,会让他们做一段时间的右手无声练习,这就是我说的“压弓杆练习”和“钩弓毛练习”。

压弓杆练习就是食指托住弓杆弯处,拇指指尖在离食指支点不远处的弓杆左边向下轻轻做间隙式按压练习,体会拇指力点与食指指根的用力与受力关系。若要体会推弓时食指指根的用力感觉,则食指指根主动做“向上撬弓练习”,让拇指指尖成为受力点。

钩弓毛练习则是无名指和中指向内钩住弓毛,食指指根向外抵住弓毛根部,让无名指和中指向内轻轻做间隙式钩放练习,也是要体会中指无名指力点和食指指根的内外用力关系。若要体会内弦推弓的感觉,则也可做食指指根的“向外撬弓练习”。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预备练习,学生掌握正确的拉推内外弦正确方法所用的时间比不练习的学生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不容易遗忘。所以我愿意向大家推荐此法,您不妨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