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搀扶老人你该伸出那只手?

 津江 2011-09-30
 

搀扶老人你该伸出那只手?

(2011-08-31 06:09:31)

搀扶老人你该伸出那只手?

文/随意

 

 

            现在把“面对老人需要帮助时你该怎么办?”作为我们眼下讨论的社会问题多少显得有些无奈,有许多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多年来倡导的“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一时间却成了“谈老色变”,“帮老受责”诡异的社会现像。我们发现许多情理认识与过去相比在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兽性”?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等等原本清晰观念现在变得模糊不清了。

     几年前路见老人需要帮助会义无反顾上前帮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在已变得瞻前顾后,甚至袖手旁观。而且这种社会现象,就像瘟疫一样迅速在各地蔓延。无论国家几番宣传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老人,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厌老、疏老、避老”势头的发展。这绝对是与社会文明进程相背离的可怕事情。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确实一件件一桩桩得到帮助的人的恩将仇报,无端的栽赃和陷害所诱发的。

     有人指责这是一些老人“为老不尊”“老来失德”,笔者不排除有一些老人确实存在没知识、缺少道德修养,“以老卖老”“得坑就坑”的下三烂的做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更多的则是事发后有些老人是被儿女们无端揣测,特别是老人遭到意外时借题发挥,加上贪欲十足,不是从关心和爱护老人的角度出发,而是裹挟着老人向好心的施救人敲竹杠。是非曲折被这样一些人搅得是乱七八糟。老人也在威逼之下唯心栽赃成了一些人利用工具。好心人有时就自认倒霉,如果再遇“葫芦僧”乱断“葫芦案”,靠推理和无限的想象力断案,就更加助长了这股败坏社会化风气的盛行。

     从“南京彭宇案”开始人们就发问:到底是这个社会道德、诚信缺失,还是老人们越老越糊涂?然而问题始终没理清,社会的诡异形态依然扭曲的发展,人们呼吁社会道德、诚实守信的回归。可是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于是人们息事宁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结果就上演了叫人心痛的一幕,去年12月发生在深圳,益田村78岁的老人在小区跌倒,面部朝下、鼻子紧贴地面无法呼吸。阳光下的来来往往的人们,选择了驻足围观。在上百人的围观者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把跌地老人扶起来,以至于出现活活憋死的惨状,人性的善良在这一刻荡然无存,更多的是“理性”的冷漠、淡定和失德!
     不久前的天津“许云鹤案”,人们又发问:难道这类事件为什么总是难辨是非,法律文件的不严肃,毫无依据的10万元民事赔偿金,警示人们:老人有难帮不得。然而这个事件负面的作用远大于正面的,而且它的负面作用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似乎告诉人们:个人的财富积累除了辛勤的劳动,还可以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痛下杀手。因为好心人在他们伸出双手帮扶他人的时候丝毫不戒备自己所面临要承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8日中午12点多,江苏如皋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石庄中队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张黄立交桥上,撞倒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后逃逸,石庄中队民警立即展开调查。这位老人姓石,家住石庄镇闸口村十三组,经过医生诊断,老人头部有轻微伤,在石庄医院留院观察。面对警方调查,老人居然比加思索的一口咬定地那辆撞倒她的大巴车。然而大巴车的司机说他是好心搀扶老人,搀扶起那位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警方在调查时发现,飞鹤快客公司的大巴车都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司机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好事。老人现在也表示了歉意,家人也向车队送来了锦旗。说实在对老人为什么一开始就认定是大巴车撞得,笔者真的不愿再说三道四。幸亏车载摄像头,还了大巴司机的清白。如果没有摄像头恐怕又一起“殷红彬案”,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还他以清白还另当别论。

     其实现在关于“帮扶老人”不仅仅只有接二连三的上演公路恩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绝非少见,特别有些社区老龄化极为明显,住在这里的青壮年无疑就成了帮扶老人的志愿者,同样也在上演帮扶老人之后的尴尬。范老太75岁,自己行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只字不识,还对于自己的子女戒心极大,为了到银行存款5万元,范老太便找到了邻居王大姐,虽然王大姐提议:还是叫她的自己子女来办理存款最为妥当。但还没有扭过范老太的百般央求,无奈之下就跟范老太走了一趟,到银行王大姐帮范老太填写了存款单,窗口前存款过程都由范老太自己完成。可是,接下来的事情王大姐怎么也不会想到。晚饭后范老太来了,说自己存了6万元,怎么存折上只有5万元,范老太一口咬定王大姐从中拿了1万元,为这事范老太还把子女叫了回来,他们也不分青红皂白,也说王大姐拿了1万元。王大姐实在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只好拨通110报案,民警赶来后依然没有让事态平息,最后只能报分局与银行联系后,调看当天的监视记录,录像清晰记录了存款过程和范老太当时与工作人员的交谈,王大姐此时始终站在一米线外。范老太一家人无话可说了,但给王大姐伤害是极大的,此事在社区内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青壮年一改过去有求必应,而是对老人帮助要求能推就推,原本良好的邻里和社区关系,也变得异常的复杂。

  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已把“帮扶老人”这个情感话题,变得严肃了许多其中还带有几分沉重。这使笔者不禁有个疑问,到底是这个社会道德缺失,还是老人们在随着变老“少善添贪”了真的越老与缺德?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股脑的都指向老人这个群体是否公平?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老了对事物的判断会出现偏差,简单思维方式,不排除把好心人当成肇事者。其实可怕的不在这里,糟糕的是我们有些人和部门由于出自同情老人这一弱者群体,来支配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导向。很容易将模糊的认识,在错误的诱导下颠倒是非,此时也极容易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把老人当枪使。有些情况并非老人的本意。

 其次,空巢老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情感交流严重受阻,老人们有时会变得怀疑一切,无中生有,对他人恶言恶语,一根筋认死理。特别对事故后好心人的帮助认为“他为什么要帮我,因为他有错”,实在叫你哭笑不得。

 再有,就是我们有些部门处理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粗暴,或是久拖不决。社会道德就像一把折叠尺任意在他们手中摆弄,让许多人在帮助老人的问题上无所适从。笔者一点都不怀疑人会有许多人,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会伸出援助之手,到那时难道真的要环顾四周是否有摄像头?是否真的要先拍照后录音或要先找好证明人?或者我们只为老人就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伞?难道真让好心人在帮助老人是要想好自己的左手是否有财力,右手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这一切我们真的要反思,多年来的国学传承,社会文明建设,和谐气氛的营造,给了我们什么?无论怎样也不该是道德的丧失,人性的扭曲,我们必须看到社会智商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形态好坏,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发达、强盛的最本质的东西。 

 文/随意【原创】

搀扶老人你该伸出那只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