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独立、同时又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所以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别。内部因素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外部因素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外在原因。内部因素是决定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它使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现实性。比如,沉重的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员工来说,能够激励他的工作热情,相反,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生物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外伤或化学中等方面。病菌或病毒感染、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 第一、遗传因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会遗传,可是,人是一个身心融合的整体,人的身体特征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体的身体、气质、智力等,它们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显著,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的心理也会间接地受到遗传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后代患有神经性精神病或者出现心理异常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如果个体患有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那么病菌、病毒就会损坏神经组织结构,最终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者精神失常。如果幼儿患有这种传染病,则可能阻止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者痴呆。 第三、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比如,如果患有内分泌机能障碍的人,尤其患有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等病的人,常常表现出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现象;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出现躁狂症,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容易产生抑郁症等。 第四、外伤或化学小毒。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震荡、脑挫伤等脑外伤都可以造成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心理障碍,如果有害化学物质侵入人体,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比如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等,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