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产品价格畸形 流通“零环节”不治本

 昵称4735378 2011-10-02
2011年07月07日08:08北京商报何衡柯


农产品价格畸形 流通“零环节”不治本

目前的批发市场多为买卖的简易平台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农产品价格畸形 流通“零环节”不治本

 

部分超市“农超对接”模式不具推广性

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今年猪肉价格也上演了“平步青云”;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度引发高度关注。农产品经营流通环节多,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更成为众矢之的。但近期同时上演的香蕉价格大跌、“蒜你狠”变“蒜你贱”,似乎又让流通环节失去了让价格飙升的魔力。“短流通”真的能解决农产品价格畸形的问题吗?

农产品价格高走被指环节多

在北京,批发价25元/公斤的猪肉,与去年5月末的11.9元/公斤相比,6月峰值的批发价格增长了1倍。从去年6月开始,“二师兄”一路狂奔,差点赶上了“牛大哥”。资料显示,2010年5月末,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批发价为11.9元/公斤;到了6月,猪肉价格开始回暖,与上年同期持平。自此以后,猪肉价格逐月递增;10月,新发地猪肉的加权平均价为15.6元/公斤,同比上涨10.27%。到了今年1月,猪肉的加权平均价为17.12元/公斤,同比上涨18.23%;4月猪肉加权平均价已攀至18.28元/公斤,同比增长58.41%;5月猪肉价格已经超过2008年的高点,为21元/公斤。如今,猪肉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高出1倍。

在去年蒜、姜、豆联袂诠释“疯狂的农产品”之后,今年其他“兄弟”也不甘示弱。在猪肉价格大涨之前,今年海南生产的杭小椒完成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首演”。今年年初,一车每公斤13.8元的海南杭小椒到达北京,其出现在批发市场的时候,价格增至17.6元/公斤,待到它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时候,价格已攀升至30元/公斤,蔬菜的“最后一公里”价格猛增80%。一时间,农产品的流通问题被人们热议。农民挣得不多,市民吃得很贵。各级批发市场加上零售商贩,流通环节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它们似乎变成了如狼似虎的吞钱机器,一时间人们认为菜价飞高的罪魁祸首当属提高菜价的层层环节。

因此,有专家认为,应该减少流通环节,实现“短流通”,甚至“零流通”以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但有更多的专家认为,“短流通”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国现存的流通环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农超对接利润低占比仅为15%

目前,部分超市,尤其是外资大型超市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流通环节减少的农超对接模式。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曾表示,目前全国农产品经由直采直销销售的比例为15%,“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有望能翻倍,达到30%左右。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消费者还需依赖传统渠道购买农产品。

另外,与欧洲和美国“大生产”对“大流通”不同,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如此一来,当“小生产”面对“大流通”的时候,直采直销的模式就受到很大限制。

据了解,家乐福超市和物美超市仅有个别品种具备与组织化的生产基地进行对接,这在其农产品经营中占比相当小。而由于产销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使得超市生鲜经营成本很高,几乎所有的超市“农超对接”经营都没有利润。而更多地是借生鲜产品带动人气,拉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一家超市的高管表示,“农超对接”的物流成本对超市而言显得过高。在实行“农超对接”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现一村一品,使得超市必须增加采购人员,对商品进行筛选,如此一来必定增加了超市的成本。显然,有部分超市主导的农超对接,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是不具备推广意义的模式。

其实,批发市场正是我国农产品“小生产”形成的流通环节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其小规模经营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一家一户”种出农作物,由于生产个体小而分散,没有办法与销售方对接,因此,农村经纪人,乡镇集贸市场,城市一、二级批发市场,以及城市农产品农贸市场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