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城黄氏的美谈是黄均一家“九子十尚书”【江夏流芳】

 *晚 秋* 2011-10-03

丰城黄氏的美谈是黄均一家“九子十尚书”

   丰城为今江西省丰城县,古代属于洪州或豫章郡下的一个县,元朝时曾一度改名为富外卜。丰城黄氏的始迁祖黄瑕,为江夏黄香的第二十六代、金华浦江黄氏酌第十八世孙。黄瑕,字世贵,五代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五代纷争,浙江战乱频繁,为了躲避兵灾战祸,黄瑕自金华府浦江县迁徙至江西洪州南昌府,定居于丰城县沇江 (陡叠谱作“沅江”误),开拓新的基业。黄瑕去世后,葬在丰城沇江乌鹊岭。他的子孙后裔,世代在此居住、生息、繁衍,家族日益兴盛,便形成当地望族大姓。
  黄瑕娶妻陈氏,继配吴氏,生有三子。据《中湘黄氏族谱》记载,黄瑕长子名叫黄睿,官至将仕郎,葬于小里金叔英宅傍。黄睿娶妻范氏,封宜人,生数子:长子黄暠;次子黄昊,徙居湖北黄州;长子黄暠一支,继续留居丰城沇江,光大祖宗业绩。黄暠初任承仕郎,后晋政权封为芒水侯,葬在丰城 沇江旧宅西亥已向,有石墓碑记。黄暠娶妻魏氏,封夫人,生二子:黄巽、黄均。黄巽、黄均兄弟二人的子孙,都功名显赫。
  黄均又名黄君章,官任柱国将军,后父以子贵,赠大中大夫。黄均生了9个杰出了儿子,个个都颇有出息:长子黄德阳,登宁景丁未年(1007年)王洪榜进士,官任吏部尚书;次子黄经阳,宋咸平辛丑年(1001年)状元,官任户部尚书;三子黄节阳,祥符乙卯年(1015年)解元,中齐贤榜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四子黄政阳、五子黄瑛阳,都与三兄黄节阳为同榜进士,分别任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黄瑛阳还是殿试状元,后迁通议大夫;六子黄俊阳,嘉佑丁酉年(1057年)章柯榜进士,官任礼部尚书;七子黄锦阳,与六兄黄绣阳,同中丁酉年举人,初任给事郎,后升任礼部尚书;八子黄绣阳,嘉柘辛丑(公元1061年 )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最小的儿子黄文阳,早在皇祐年间(1049-1053年)即考取了张唐榜进士,也官居刑部尚书显职。女婿陈氏,也官任尚书。因此有“九子十尚书”的美称。丰城黄氏第5代黄德阳兄弟九人,竟然一门八进士(余一人也是举人)、九尚书,其中还有二人高中状元,夺得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名次。这一切功名业绩,都给丰城黄氏宗族带来了莫大的荣光,丰城黄氏因此辉煌显赫一时,名声大振。
  丰城黄氏第4代长房黄巽一支,最初几代无论人口增长、还是功名勋业方面,都远逊于二房黄均一支。但传至第7世黄得礼一代时,家族开始崛起,此后便一代强过一代,终于超过了黄均一支。
  敦睦堂中湘谱记载,黄巽,行二,娶妻胡氏,生一子,去世后葬在沇江马岭。黄巽生子三人:仁概、遇和、遘。其中,长子黄仁概又生二子:删、彦。次子黄遇和,行名十二(粤西武缘谱作“黄遇知”,并说他是自双井分居丰城的,我们这里依中湘谱)。黄遇和在科举考试中只中了个乡贡,也没取得过什么功名,他去世于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八月十九日,葬在丰城县折桂乡口血岭,乡人范本为他撰写墓志铭。黄遇和自己虽只是一介书生,但他生的两个儿子却走人仕途,家族开始复兴。黄遇和的长子黄检,宋崇宁乙酉(1105年)进士,官至通直郎,黄检的儿子共四人:朋、羽、宇、习,其中黄羽,也官任承仕郎;次子黄表,字大圣,宋哲宗元祜时进士,任将仕郎。葬在丰城富城乡朱紫山,乡人马默斋为他撰写墓志铭。黄表娶妻叶氏,后母以子贵,封夫人,继妣吕氏,共生四子:思、禺、得礼、得兴。其中以黄得礼的家族最盛。
  黄得礼,字执中,为江夏黄香第33代孙、丰城黄氏的第7代。黄得礼于宋元佑三年(1088年)中李棠榜状元,初任柳州军事推官,后由吏部宝谟阁学士升为文渊大学士,赠朝议大夫,卒后葬江西临川鹤仙峰,孙发为他撰写墓志。
  黄得礼娶妻范氏,被封安人,生了6个优秀的儿子:长子黄彦辅,字伯强,行派一,宣和辛丑(1121年)状元,初任袁州府万载县宰,后任吉安郡吉水县令,升吉安郡太守,以政绩突出迁朝列大夫;次子黄彦弼,任承仕郎;三子黄彦方,又名黄望尧,南宋绍兴十二年(1141年)进士,官任鄂州教授;四子黄彦平,字秀岑,号次山,宣和辛丑年(1121年)进士状元,且居殿试二甲第一名翰林,官至吏部郎中,南宋初调任湖南刑狱提点,后被授朝散大夫,著有《三余集》,传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子黄彦正,与兄黄彦平同登进士,且在殿试中高中探花 (第三名),官至奉议大夫。六子黄彦直,也是进士出身。
  黄得礼家族一门五进士,兄弟六人都读书人仕,为官为宦,再一次使丰城黄氏显赫一时,名闻遐迩。宣和三年辛丑(1121年)殿试时,宋徽宗赵佶曾亲自接见同榜进士的黄彦辅、彦平、彦正兄弟,并作诗一首,对丰城黄氏大加赞扬。中湘谱特记录了这一首诗:“黄河曾见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旗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奎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玉京。胜似状元并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受到皇帝御制诗的赞美,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莫大的殊荣。这标志着丰城黄氏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最辉煌灿烂的阶段。
  丰城黄氏在第8代臻至极盛后,它的主支自第9代黄潜开始,宗族势力有所衰退,直到第12代黄惟寅时,又开始复兴。
  据中湘谱记载,丰城黄氏第8代长孙黄彦辅娶妻蔡氏,封恭人,后晋封淑人,生二子黄潜、黄去华。黄潜,行四二,他本人没有什么功业,只凭着父祖辈的荫泽挂了个儒林郎的闲散虚职。黄潜娶徐仆射之女,封安人,生数子。中湘谱记载了黄潜生的两个儿子:长子叫黄世隆,官登仕郎;次子叫黄世中,字致和,也凭祖辈余荫奏补为修职郎。
  丰城黄氏第10代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就是传见《宋史》第415卷的黄畴若。黄畴若,字伯庸,据宋人曹彦约《黄承议墓志铭》记载,他是黄彦辅的孙子,黄去华之子。黄去华官赠大中大夫,娶周氏,生子黄畴若。《宋史·黄畴若传》记载,黄畴若一岁时父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寄居外祖父杜氏家。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土,初授祁阳县主簿,后任卢陵县令。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黄畴若应诏上书,奏议国家急务,深得宋宁宗赏识,被调到中央王朝任太府寺丞、皇弟吴兴郡王府教授等职,旋即高居监察御史的显要职位。当镇守四川的吴曦家族叛乱被平后,宋王朝改派黄畴若为成都知府,镇守四川。他治蜀四年,整理积欠,罢黜冗员,平定诸蛮,政绩显赫,因此,不久又被宋朝廷调回中央任兵部尚书,封为豫章郡侯,最后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退休,回归江西丰城县故里。黄畴若还著有《竹坡集》、《奏议》、《讲义》、《经筵故事》等著作行世。黄畴若的后代,也颇有出息。据粤西武缘谱记载,黄畴若生四子:黄策、黄商、黄籍、黄节,其中长子黄策,官任江西泰和知县、湖南潭州通判等职,妻熊氏,生四子:端卿、良卿、敏卿、厚卿。第四子黄节官知贺州(今广西贺县)。黄畴若的孙子黄仅,黄仅生 子黄闳,进士,官任广西提刑。
  丰城黄氏第8代孙黄世中娶范氏,生一子黄震,与兹溪黄震、浦城黄震有同名之雅。据中湘谱记载,黄震,字东阳,本人无功名,但后祖以孙贵,被赠银青光禄大夫的虚衔。黄震娶妻何氏,生三子:黄宣仪、黄宣义、黄宣惠。其中,长子黄宣仪,名昴,谱称他博览群书,曾引经修史。但他生性淡泊,朝廷多次征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应,隐居山水之间,读书自娱,人称为“渔庵居士”,后父以子贵,也被赠银青光禄大夫。黄宣仪娶妻刘氏,封夫人,共生四子:黄尚文、黄惟行、黄惟寅、黄自显,其中,次子黄惟行官任将仕郎,而兄弟四人中,独以第三子黄惟寅家族最为兴旺。据中湘谱记载,黄惟寅官至六部总尚书,封银青光禄大夫。黄惟寅生了8个优秀的儿子:长子黄敏学,任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次子黄敏功,官任户部尚书,赠荣禄大夫;三子黄敏中,居礼部尚书、奉议大夫;四子黄敏景,官居兵部尚书,赠朝散大夫;五子黄敏凝,任刑部尚书,赠通议大夫;六子黄敏亨,官工部尚书,赠奉议大夫;七子黄敏仍,封兵部尚书,赠通议大夫;八子黄敏礼,受任礼部尚书,赠奉议大夫。黄惟寅另有一侄黄敏德,官任登仕郎。丰城黄氏黄惟寅家族第三次创造了一门八尚书的奇迹,再加上其侄黄敏德,时人誉为“九贵流芳”。
  黄惟寅又有一女,所嫁婿范日畅,封户部尚书,赠朝散大夫。黄惟寅父子大显之时,正值南宋晚年中国社会的多事之秋,正当元军不断侵略骚扰江南,丞相京党向朝廷上奏,推荐黄惟寅父子。他说:“皇帝陛下,黄惟寅八子一婿,俱谋略深沉,骁通莫乱。应起义师,首领克乱,自是安堵众志成城之长策也。”宋朝皇帝阅奏后,即下了一道圣旨,在金殿召见黄惟寅,封他为六部总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授命他带领子、婿为国效力,保家卫国,抵抗元兵。黄惟寅后来去世,由政府举行国葬,葬于家乡丰城察塘。皇帝还特命金紫光禄大夫、开国公徐经孙为他撰写墓志铭。黄惟寅家族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丰城黄氏的发展进入第三次全盛期。

       丰城黄氏经过宋代三次大发展后,人口迅速繁衍增加,宗族日益壮大兴旺,不但成为当地望族,而且也成为整个黄姓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主支之一。它的子孙后裔,散在今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市,构成今日黄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元明时期,丰城黄氏逐渐衰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